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爱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阳光和雨露,只有得到充分的爱,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因教师的影响而在心理上烙上深深的痕迹,因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教师良好的心态、丰富的情感,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学生,建立自由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有兴趣学习、友好交往、自主发展,达到期望值。教师如果时常对学生进行激励为主的口头和书面评价,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孩子积极向上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儿童在模仿和学习父母行为的时候,可能已经接受了父母的心理状况,包括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丑恶观,不知不觉中都被孩子吸收。甚至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的爱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科学 安全 奖励 激励 教育合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顾,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主动性、独立性发展。
幼儿园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到教育,谈到多种模式。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在幼儿园里,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应放在工作首位,所以,我们都要有高度安全意识及丰富的安全知识,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积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园舍环境,以及避免不良社会环境对孩子造成影响,而较多地忽略幼儿安全的心理环境。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期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其一生。那么如何着眼于孩子一生幸福,正确引导,细心呵护,让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呢?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重视成绩和结果,不重视孩子学习过程,带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速成班,本是快乐的假日变成苦难的节日,忽视孩子健康心理,无视孩子在成长中的“出格”与异样,以爱的名义抱怨、打骂、惩罚孩子,以成人定义的成功要求孩子,孩子的想法是很天真的,“我又怎么啦”、“我是不是很笨,不然爸妈怎么那么生气”……孩子会产生种种困惑,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问题都是在不经意间积累的。
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养观念,正确地爱孩子,孩子还小,人生之路长着呢!我们应以宽容的心态包容和理解他们,信任尊重他们,这样他们才会信任我们,不管孩子出现什么样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细心一点,总能找出原因并且对症下药,何必强求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呢?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创设适合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环境。在一日生活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友好的问候、一个自然的爱抚、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让幼儿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到轻松愉快、情绪安定。在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捣乱行为是极其常见的,这些行为大多与其心理需要未得到适当关照有关。因此,与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矫正幼儿的捣乱行为,不如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甚至改变教育活动内容,让每个幼儿都能从各种教育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各种教育活动,这样他们的捣乱行为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从事幼教多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师生关系良好、平等和谐、感情温暖、轻松愉快、自由宽松、心理安全的班级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比我们想象得敏感,我们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会选择让谁来教,不喜欢谁,上谁的课很开心……甚至可以从孩子的言行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三、学科渗透
在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关注幼儿心理成长。
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父母的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所有幼儿都喜欢被表扬、被认同,应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犯错。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儿童在模仿和学习父母行为的时候,可能已经接受了父母的心理状况,包括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丑恶观,不知不觉中都被孩子吸收。甚至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的爱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父母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助教”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都是加强家园联系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与教师合作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让我们一起用先进的理念精心编织育儿“摇篮”,用科学方法辅助孩子插上展翅的“羽翼”,期待今天的“雏鸟”一定会长成明天的“雄鹰”,遨游于广阔的蓝天。
参考文献:
[1]莫源秋.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诊断与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冯夏婷.透视幼儿心理世界——给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 科学 安全 奖励 激励 教育合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顾,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主动性、独立性发展。
幼儿园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到教育,谈到多种模式。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在幼儿园里,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应放在工作首位,所以,我们都要有高度安全意识及丰富的安全知识,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积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园舍环境,以及避免不良社会环境对孩子造成影响,而较多地忽略幼儿安全的心理环境。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期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其一生。那么如何着眼于孩子一生幸福,正确引导,细心呵护,让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呢?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重视成绩和结果,不重视孩子学习过程,带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速成班,本是快乐的假日变成苦难的节日,忽视孩子健康心理,无视孩子在成长中的“出格”与异样,以爱的名义抱怨、打骂、惩罚孩子,以成人定义的成功要求孩子,孩子的想法是很天真的,“我又怎么啦”、“我是不是很笨,不然爸妈怎么那么生气”……孩子会产生种种困惑,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问题都是在不经意间积累的。
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养观念,正确地爱孩子,孩子还小,人生之路长着呢!我们应以宽容的心态包容和理解他们,信任尊重他们,这样他们才会信任我们,不管孩子出现什么样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细心一点,总能找出原因并且对症下药,何必强求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呢?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创设适合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环境。在一日生活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友好的问候、一个自然的爱抚、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让幼儿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到轻松愉快、情绪安定。在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捣乱行为是极其常见的,这些行为大多与其心理需要未得到适当关照有关。因此,与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矫正幼儿的捣乱行为,不如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甚至改变教育活动内容,让每个幼儿都能从各种教育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各种教育活动,这样他们的捣乱行为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从事幼教多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师生关系良好、平等和谐、感情温暖、轻松愉快、自由宽松、心理安全的班级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比我们想象得敏感,我们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会选择让谁来教,不喜欢谁,上谁的课很开心……甚至可以从孩子的言行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三、学科渗透
在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关注幼儿心理成长。
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父母的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所有幼儿都喜欢被表扬、被认同,应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犯错。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儿童在模仿和学习父母行为的时候,可能已经接受了父母的心理状况,包括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丑恶观,不知不觉中都被孩子吸收。甚至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的爱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父母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助教”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都是加强家园联系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与教师合作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让我们一起用先进的理念精心编织育儿“摇篮”,用科学方法辅助孩子插上展翅的“羽翼”,期待今天的“雏鸟”一定会长成明天的“雄鹰”,遨游于广阔的蓝天。
参考文献:
[1]莫源秋.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诊断与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冯夏婷.透视幼儿心理世界——给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