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区域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构建以“学习型企业”为核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多方推动,把“学习型企业”的学习能力转化为创新能力,并实现自主创新技术的扩散,继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区域产业;企业;自主创新;优化升级
一、 依托“学习型企业”,优化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关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巨著《第五项修练》出版,他在“五项修练”(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的基础上,推介了一种最成功的组织模式——学习型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大卫·加尔文(David Garvin)指出:“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本文认为,就今天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言,最需要的就是“学习型企业”。
在“学习型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通过学习和创新,以市场为导向,针对那些具有极高利润前景的领域,结合自身特色,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获取经济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由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所产生的巨大创新力是无法由政府规划和设计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重大科技成果越来越多地在企业中被研发出来,“学习型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创新主体。
在我国区域产业体系中,要以“学习型企业”为主体建立自主开发的平台,整合好市场、政府和社会技术力量,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充分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并将其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见图1)。通过社会多方力量的整合和推动,加快“学习型企业”把学习能力转化为创新能力的步伐。在立足于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坚持在引进中参与、在引进中消化、在引进中创新,依靠自身的创造性努力来逐步解决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也只有放手让“学习型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培育和提升经济区域内众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二、 从学习到模仿,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扩散
企业自主创新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关键在于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巴林森认为“比传授知识和生产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将能力和意愿嫁接到当地的工程和设计能力上去,使之具有进行技术变革的能力。”“学习型企业”通过创新,既要立足于自身的技术发展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又要进行创新技术的溢出与扩散。自主创新的扩散机制在本质上是自主创新成果从其产生源头(主体是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传播与推广,体现为生产者的学习、模仿和借鉴,带动生产率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实现创新产品的普及和应用。
哈耶克(1945)较早地发现了自主创新的通道——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知识存在着一种紧密关系,可传递知识与“环境知识”对组织决策的不同作用。瑞典理论和数量地理学者、现代区位论大师T·哈格斯特朗(Torsten.Hgerstrand,1953)则最先研究新技术的时空扩散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空间扩散理论,这也是今天企业自主创新扩散机制的直接趋向。
哈格斯特朗构建的空间扩散理论描述了扩散过程首先是通过创新者(地)与最早的接受者间的信息传输发生的;然后首批的接受者又作为新的创新者继续扩散,如此经过若干时段,接受者的累积数量将趋于饱和,扩散过程亦趋结束。自主创新是不断发生的,既包括小的更新,也包括原理或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因而一项技术的饱和值可能被另一技术超越,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互关联的一系列高新技术A、B……表现为后者替代前者的顺序递进现象,前后之间相互交错,表现为众多短期的单项技术扩散过程,从宏观上来看,相关技术扩散的长期过程表现为更大尺度的扩散曲线。
技术创新的扩散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这既是阿罗所说的“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更重要的实现途径之一是模仿学习。技术创新一旦产生后,由于会产生超常规利润,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使其他企业争相模仿。但这种模仿不应该是简单被动的模仿,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注入新的东西,不断地产生创新。美国耶鲁大学教授E·曼斯菲尔德(E. Mansfield,1974)分析了新技术在同一部门内推广的速度和影响其推广的各种经济因素的作用,提出了“模仿”、“守成”、“模仿率”、“模仿比率”和“守成比率”几个概念。模仿是指某个企业首先采用一种新技术之后,其他企业则以它为榜样而采用该种新技术。守成是指某个企业首先采用一种新技术之后,其他企业并不继起效仿,而仍使用原有的传统技术。模仿率是指实行模仿的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速度。模仿比率是指采用某种新技术的企业所占该部门企业总数之比率。守成比率是指不采用新技术而仍使用原有技术的企业在总企业中所占的比重。E·曼斯菲尔德以模仿率和模仿比率来表示新技术推广的速度,进而研究影响新技术推广速度的各种经济因素的作用。E·曼斯菲尔德认为,一般来说,一种新技术在开始采用时,企业由于情报信息短缺和经验不足,采用新技术的风险较大,往往望而却步,因此守成者较多。继后,随着情报和经验的增加,风险减小模仿者便逐渐增多,守成者逐渐减少,于是模仿比率逐渐增大。要看到的是,模仿的推广过程伴随着新的创新可能,曼斯费尔德认为,在创新被采用的过程中,往往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甚至有时要进行R
关键词:区域产业;企业;自主创新;优化升级
一、 依托“学习型企业”,优化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关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巨著《第五项修练》出版,他在“五项修练”(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的基础上,推介了一种最成功的组织模式——学习型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大卫·加尔文(David Garvin)指出:“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本文认为,就今天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言,最需要的就是“学习型企业”。
在“学习型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通过学习和创新,以市场为导向,针对那些具有极高利润前景的领域,结合自身特色,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获取经济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由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所产生的巨大创新力是无法由政府规划和设计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重大科技成果越来越多地在企业中被研发出来,“学习型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创新主体。
在我国区域产业体系中,要以“学习型企业”为主体建立自主开发的平台,整合好市场、政府和社会技术力量,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充分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并将其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见图1)。通过社会多方力量的整合和推动,加快“学习型企业”把学习能力转化为创新能力的步伐。在立足于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坚持在引进中参与、在引进中消化、在引进中创新,依靠自身的创造性努力来逐步解决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也只有放手让“学习型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培育和提升经济区域内众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二、 从学习到模仿,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扩散
企业自主创新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关键在于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巴林森认为“比传授知识和生产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将能力和意愿嫁接到当地的工程和设计能力上去,使之具有进行技术变革的能力。”“学习型企业”通过创新,既要立足于自身的技术发展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又要进行创新技术的溢出与扩散。自主创新的扩散机制在本质上是自主创新成果从其产生源头(主体是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传播与推广,体现为生产者的学习、模仿和借鉴,带动生产率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实现创新产品的普及和应用。
哈耶克(1945)较早地发现了自主创新的通道——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知识存在着一种紧密关系,可传递知识与“环境知识”对组织决策的不同作用。瑞典理论和数量地理学者、现代区位论大师T·哈格斯特朗(Torsten.Hgerstrand,1953)则最先研究新技术的时空扩散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空间扩散理论,这也是今天企业自主创新扩散机制的直接趋向。
哈格斯特朗构建的空间扩散理论描述了扩散过程首先是通过创新者(地)与最早的接受者间的信息传输发生的;然后首批的接受者又作为新的创新者继续扩散,如此经过若干时段,接受者的累积数量将趋于饱和,扩散过程亦趋结束。自主创新是不断发生的,既包括小的更新,也包括原理或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因而一项技术的饱和值可能被另一技术超越,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互关联的一系列高新技术A、B……表现为后者替代前者的顺序递进现象,前后之间相互交错,表现为众多短期的单项技术扩散过程,从宏观上来看,相关技术扩散的长期过程表现为更大尺度的扩散曲线。
技术创新的扩散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这既是阿罗所说的“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更重要的实现途径之一是模仿学习。技术创新一旦产生后,由于会产生超常规利润,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使其他企业争相模仿。但这种模仿不应该是简单被动的模仿,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注入新的东西,不断地产生创新。美国耶鲁大学教授E·曼斯菲尔德(E. Mansfield,1974)分析了新技术在同一部门内推广的速度和影响其推广的各种经济因素的作用,提出了“模仿”、“守成”、“模仿率”、“模仿比率”和“守成比率”几个概念。模仿是指某个企业首先采用一种新技术之后,其他企业则以它为榜样而采用该种新技术。守成是指某个企业首先采用一种新技术之后,其他企业并不继起效仿,而仍使用原有的传统技术。模仿率是指实行模仿的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速度。模仿比率是指采用某种新技术的企业所占该部门企业总数之比率。守成比率是指不采用新技术而仍使用原有技术的企业在总企业中所占的比重。E·曼斯菲尔德以模仿率和模仿比率来表示新技术推广的速度,进而研究影响新技术推广速度的各种经济因素的作用。E·曼斯菲尔德认为,一般来说,一种新技术在开始采用时,企业由于情报信息短缺和经验不足,采用新技术的风险较大,往往望而却步,因此守成者较多。继后,随着情报和经验的增加,风险减小模仿者便逐渐增多,守成者逐渐减少,于是模仿比率逐渐增大。要看到的是,模仿的推广过程伴随着新的创新可能,曼斯费尔德认为,在创新被采用的过程中,往往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甚至有时要进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