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难想象如果我们生活在一個无欲无求的世界,即没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这些基本需求,会是怎样一种可怕景象?于是这些使命便很奇妙的嫁接到了设计师们的手上,换句话来讲:设计因需求而存在。当然,设计不能完全等同于艺术,设计也不是抽象而晦涩难懂的,更不是圣人的专利,它是我们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细节的折射,是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就视觉传达设计来讲,首先要发现人们的需求,随后将这些需求提炼、整合、美化,最后通过符号、图形、等一目了然的方式传达给受众。设计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为需求服务,因需求而存在,需求是设计不可或缺的驱动力。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需求;艺术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17-01
“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从所谓的定义上来讲: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艺术,是反映当地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从主体上来讲:设计是“为他人而表达”,即设计是理性的,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而产生的活动;而艺术是“为自己而表达”,即艺术是感性的,更多的是释放创作者某个特定时刻的感受,与他人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在众多设计门类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以说占据着最基础和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研究视觉造型、美学、传播学的同时,还要研究语言、社会、市场、心理、生理、哲学等诸多学科。视觉传达设计由两部分构成:“视觉符号”和“传达”。“视觉符号”即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如摄影、电视、电影、建筑物、各种科学、文字等用眼睛能看到的,它们都属于视觉符号。所谓“传达”即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通常以标识、排版、绘画、平面设计、插画、色彩及电子设备等二度空间的影像表现。
视觉传达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它处处关注人的需求,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同时更高度地关注人的精神,极大可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就是说要先有“需求的主题”,才有“设计的内容”。所谓需求,主要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欲望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心理现象。行文科学家通常把促成行为的欲望称为需求。对此,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也曾说过:“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了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会迅速的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人几乎整个一生都总是在希望着什么......"。正因这些源源不断的需求给了设计无限创作的动力。格雷佳利说:“设计是拿出使人满意的产品”,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设计的最高准,即“以人为本”。既然设计应该是符合人们的需求的,那么他就该切合实际,而不是在形式上浮夸而无意义的表现。在设计中,“做加法”很简单,“做减法”却很难。简单化就是将多变少、困难变容易、繁琐变简洁、复杂变单纯、刺激变平和、等等这些过程。它是比复杂化更高的层次。这样才符合我们在物质方面和心理方面的要求。人的尊严、个性与情感诉求,成为设计师们的选择创造内容和方式的重要尺度。我们总说“设计来源于生活”,在我看来这个观点过去适用,现在适用,未来依然必不可少。视觉传达设计,不只对生活的发现及不差分毫的表现,还是生活发展的手段。设计计与生活的关系像个连体婴儿,他们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共同基础是满足人类所需,追求的目标是服务于人类。生活是设计的基础,为设计提供源泉与素材,这些素材的来自于我们的感官所能感知的,例如从视觉上、从听觉上、从嗅觉上、从味觉上,甚至还有很多是我们无法轻易感知的。它们可以是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可以是一枯叶,一枯蝶,也可以是多种抽象的思维组合。总而言之,只要善于发现,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另一方面,设计是生活的需要,为生活带来方便与情趣,创造出符合人类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在我看来,没有设计的生活是单调和可怕的。
设计忠于人,人忠于生活。回到最初我们的假设: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欲无求的世界,会怎样?如果没有设计,那么我们的生活必定是晦暗的而绝对不会是五彩缤纷的、必定是落后冗长繁杂的而绝对不会是简单明了的、必定是利欲熏心而绝对不会是朴实纯粹的。因此,我们需要有欲望,需要有需求。而为什么又说生活绝对离不开设计,如果非要做个比喻的话,我愿意把生活看作肉体,人的欲望和需求看作灵魂,那么设计的职责或者说是作用便是将灵魂注入这样一个空洞,毫无生命的躯体,这样以来,人们才得以有血有肉,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灵魂,有了寻找生活中真善美的可能性。设计同样为生活带来方便与情趣,创造出了符合人类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相反,设计也绝对不可能剥离生活而存在,生活给了设计无限的创作灵感,生活是设计的基础,为设计提供源泉与素材,这样设计师们才可能用独特的思维将这些素材提取、加工、将灵感与之融合,传达观念,满足需求,得以稳步的向前发展。引用一段话来总结设计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设计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会使它更有生命力,设计师将依附于生活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因为这些设计生活才变得更有味道”。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29.
[2](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编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38.
[3]《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1005-5312(2015)18-0157-01.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需求;艺术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17-01
“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从所谓的定义上来讲: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艺术,是反映当地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从主体上来讲:设计是“为他人而表达”,即设计是理性的,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而产生的活动;而艺术是“为自己而表达”,即艺术是感性的,更多的是释放创作者某个特定时刻的感受,与他人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在众多设计门类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以说占据着最基础和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研究视觉造型、美学、传播学的同时,还要研究语言、社会、市场、心理、生理、哲学等诸多学科。视觉传达设计由两部分构成:“视觉符号”和“传达”。“视觉符号”即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如摄影、电视、电影、建筑物、各种科学、文字等用眼睛能看到的,它们都属于视觉符号。所谓“传达”即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通常以标识、排版、绘画、平面设计、插画、色彩及电子设备等二度空间的影像表现。
视觉传达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它处处关注人的需求,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同时更高度地关注人的精神,极大可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就是说要先有“需求的主题”,才有“设计的内容”。所谓需求,主要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欲望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心理现象。行文科学家通常把促成行为的欲望称为需求。对此,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也曾说过:“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了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会迅速的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人几乎整个一生都总是在希望着什么......"。正因这些源源不断的需求给了设计无限创作的动力。格雷佳利说:“设计是拿出使人满意的产品”,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设计的最高准,即“以人为本”。既然设计应该是符合人们的需求的,那么他就该切合实际,而不是在形式上浮夸而无意义的表现。在设计中,“做加法”很简单,“做减法”却很难。简单化就是将多变少、困难变容易、繁琐变简洁、复杂变单纯、刺激变平和、等等这些过程。它是比复杂化更高的层次。这样才符合我们在物质方面和心理方面的要求。人的尊严、个性与情感诉求,成为设计师们的选择创造内容和方式的重要尺度。我们总说“设计来源于生活”,在我看来这个观点过去适用,现在适用,未来依然必不可少。视觉传达设计,不只对生活的发现及不差分毫的表现,还是生活发展的手段。设计计与生活的关系像个连体婴儿,他们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共同基础是满足人类所需,追求的目标是服务于人类。生活是设计的基础,为设计提供源泉与素材,这些素材的来自于我们的感官所能感知的,例如从视觉上、从听觉上、从嗅觉上、从味觉上,甚至还有很多是我们无法轻易感知的。它们可以是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可以是一枯叶,一枯蝶,也可以是多种抽象的思维组合。总而言之,只要善于发现,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另一方面,设计是生活的需要,为生活带来方便与情趣,创造出符合人类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在我看来,没有设计的生活是单调和可怕的。
设计忠于人,人忠于生活。回到最初我们的假设: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欲无求的世界,会怎样?如果没有设计,那么我们的生活必定是晦暗的而绝对不会是五彩缤纷的、必定是落后冗长繁杂的而绝对不会是简单明了的、必定是利欲熏心而绝对不会是朴实纯粹的。因此,我们需要有欲望,需要有需求。而为什么又说生活绝对离不开设计,如果非要做个比喻的话,我愿意把生活看作肉体,人的欲望和需求看作灵魂,那么设计的职责或者说是作用便是将灵魂注入这样一个空洞,毫无生命的躯体,这样以来,人们才得以有血有肉,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灵魂,有了寻找生活中真善美的可能性。设计同样为生活带来方便与情趣,创造出了符合人类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相反,设计也绝对不可能剥离生活而存在,生活给了设计无限的创作灵感,生活是设计的基础,为设计提供源泉与素材,这样设计师们才可能用独特的思维将这些素材提取、加工、将灵感与之融合,传达观念,满足需求,得以稳步的向前发展。引用一段话来总结设计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设计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会使它更有生命力,设计师将依附于生活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因为这些设计生活才变得更有味道”。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29.
[2](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编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38.
[3]《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1005-5312(2015)18-01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