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妙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t123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在进行合作、对话、思维碰撞的教学活动时,会不断产生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新思维与新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利用这些资源,从备课时预设的可能,学生的节外生枝,师生互动碰撞问题,以及学生错误中进行挖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生命力,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资源预设可能借助意外碰撞问题正视错误
  清代学者袁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写文章要象山一样起起伏伏,不要平淡无味,要写出点波澜,有曲折起伏,那才吸引人。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往往发现的是教师按照自己的备课思路,牵着学生去完成他一堂课的教学,整个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真如看平山,毫无兴致可言,更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学习活動的。真正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巧妙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将学习引向深入。这就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实践策略,灵活应对课堂中鲜活、稍纵即逝的课堂信息,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预设可能 水到渠成
  在备课中,教师要预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等因素要有深入了解,充分预测课堂中可能有哪些问题出现以及思考应对的措施。
  在备课中,我们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如能多这样想,“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看法?”,“当这种情况真的发生时怎样应对”的预见,即使与老师原本的想法并不一定一致,但因有这样的“早有准备”,“顺势”展开就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比之“一路顺水”的教学将会更加丰满、更为深刻。
  二、借助意外 因势利导
  无论备课预设多充分,课堂上总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有时说不定就是节外生枝,如果我们教师能随机应变,便能使意外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
  例如,我在教学“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通过引导,多数学生找出两种方法:一是先找出线段的中点,然后过中点画线段的垂线;一是利用尺规作图,分别以线段两端点为圆心,以大于线段二分之一的半径在线段两侧画弧线,连接两弧线交点画直线。而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做的:他利用纸的透明性,将线段对折,使两端点重合,然后沿着折痕画出直线。我先是对他的这种画法给予充分肯定,称赞他有创意。然后,让他说说这样画的道理。最后指出这种画法的使用范围,只能适用在透明的纸张上画,如果纸不够透明,或者在黑板上画,就不好操作了。
  在教学中,当学生标新立异地提出一些老师未曾料及的问题或看法时,教师对此应当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鼓励。学生的意外可能打乱教师原来的授课计划,教师若置之不理,无形中就会打消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若能抓住这些意外的问题,让学生绽放思维的火花,便会将其引向深入。
  三、碰撞问题 深入质疑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思维起始于问题,无问题则无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师生互动中,捕捉学生的疑点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拨动思维之弦。由于疑点来自学生,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所以学生会投入很大的热情进行研究,课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通常是把多边形转化为几个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推导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我抓住学生质疑的契机,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学生通过酝酿、争辩,不仅认同了这一说法,而且还提出把多边形分成三角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的分法。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学生的质疑,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营造生成空间。
  四、正视错误 引导发现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过成功的阶梯。教师对待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双独具的“慧眼”,要把错误看成是由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好数学的一剂良药。因此,教学之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学生出错误,其实是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真实的课堂会因错误引发探究、发现,从而充满活力。作为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指望学生一讲就懂、一点就通,否则就不存在学习的过程性了。应该确立“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动态资源”的观念,相反地教师应当努力捕捉和挖掘出错误的资源,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我体验、探索,分析和比较等方式,把错误转化为新的学习起点。这样的动态生成反而会给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给学生带来柳暗花明的意外的惊喜。
  如我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边分别为2和5,求它的周长。”多数学生得到两个答案:2 2 5=9和2 5 5=12。显然这样的答案是不对的。我先肯定了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能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称赞他们考虑问题比较全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发现,这个问题还要考虑到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要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经过探究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12。
  课堂教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现场性,我们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产生的资源,快速判断是否富有价值,如果确信有价值,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具慧眼,将这些课堂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中。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高效课堂自然产生。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对于课堂资源,不管是预设的还是突发的,如何使其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需要我们教师具备很好的学科功底和应变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积累教学技巧,从而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尤其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个不争事实,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水文生态研究,一直是世界研究热点之一,而森林结构改变对水文功能影响是森林-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堂数学课亦是如此。上一堂课,引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全堂课的效果,好的引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把握好每节课起始阶段触发兴趣的契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近几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对新课引入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下面谈谈我摸索到的几种方法和几点体会:  一、数学故事引入法  数学故事或逸闻、史料的引入可以集
期刊
农村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农村聚落景观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可以减少城市化对农村聚落景观的冲击,使农村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得
桉树是中国南方人工林速生树种中生长最快的树种,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是我国南方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人工林速生树种,尤以在广西栽培面积最大。为探讨不同桉树专用肥对
【摘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多表扬学生;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做好组织教学工作,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要发挥学生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积极性亲和力课堂教学效率组织教学教学方式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习某些其它学科的基础,,正因为如此,中学数学教学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必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如
【摘要】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在当今数字化的环境下,充分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对教师进行再教育,不仅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而且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改革发展。本文以重庆市二十九中学校园网作实例,针对数字化环境下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阐述笔者的一些拙见。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教师专业化  在数字化的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运用到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来说, 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注重读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