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党校培训管理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_sum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高专党校是高校党校系统中一个特殊的领域,環境、对象、任务等都有所区别于其他党校,这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党校培训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强调高职院校党校培训管理工作的实践性和有效性为原点,发挥党校、思政和团委在性质、功能上各自的侧重和优势,构建“党校、思政、团委”三位一体的党校培训工作管理创新模式,探索立体化课程体系和多平台、多层次的立体式党校培训实践拓展模式。
  关键词: 党校培训 党校 思政 团委
  高校党校作为高校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是高校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阵地,是进行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党校是高校党校系统中一个特殊的领域,环境、对象、任务等都有所区别于其他党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任务,同时是开展学生工作的一个“龙头”,更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战略性人才工程,抓好高职高专院校党校培训管理工作,对于加强党员发展、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迫切要求创新高职高专党校入党培训管理模式
  高职高专党校自成立以来,在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发挥了坚实的作用。然而由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文化的更新。另一方面,多元化的价值体系、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选择、价值取向及思想观念等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所有这些社会现实迫切要求高职高专党校针对出现的变化发展,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党校培训管理模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二、构建“党校、思政、团委”三位一体创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学校党校培训管理工作涉及的诸多部门相互隔立,未能建立业务相互配合的协调机制和稳定运行机制,未能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组织和人力资源服务于学生党建工作。党校、思政、团委三位一体的高职高专院校党校培训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是要在三位的“同”与“异”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同而不合”。党校、思政、团委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有许多相通、交叉、重叠之处,在现行教育体系下,以强调高职院校党校培训管理工作的实践性和有效性为原点,继而发挥党校、思政和团委在性质、功能上的侧重和优势,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从而真正建立“三位一体”理念指导下的党校培训工作管理模式,探索立体化课程体系和多平台、多层次的立体式党校培训实践拓展模式。
  1.党校是保证高职高专党校培训工作有效运转的主载体。
  高职高专党校是广大青年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知识、了解党的历史、提高党性修养和增强党性锻炼的重要阵地。党校的所有活动不论其性质如何,都只有在党校对它加以管理的条件下,才能按照要求的方向进行。所以,党校要办好,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关键环节。在高职高专党校培训管理中,如能积极开发人力资源,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从而充分发挥党校的教育培训功能,自觉担负起办好党校的政治责任。因此,要加强对党校的管理,使党校真正成为培养骨干和先锋队的摇篮。
  2.团委是发挥高职高专党校功能的主阵地。
  当前高职院校党校教学中多数采用的仍为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团委作为校园文化平台和对外实践拓展的主阵地,可以与党校有机结合,利用团委主阵地开展的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创新学生党团支部活动方式,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党校培训管理工作延伸的坚强堡垒。学校各级团组织要把加强党性教育和思政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性教育活动,做到寓教于乐,这样不仅可以使党校功能得到更大发挥,还可以让入党积极分子大量增加,达到教育目的。
  3.思政是提高党校教育培训质量的主渠道。
  高职高专党校培训管理是高校党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高专党校培训管理的研究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径;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党校培训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资源,是提高党校教育培训质量的主渠道。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高专党校应将党校培训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和思政的师资力量,思政部的师资力量是党的理论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党必须建好、用好这支队伍。思政部与党校的协同效应为高职高专党校培训管理研究开辟了新机制、创新了新方法、建立了新途径,不仅是高职高专党校培训管理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还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长远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三、构建“党校、思政、团委”三位一体创新模式的思考
  在对构建“党校、思政、团委”三位一体创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上,高职高专院校的党校培训管理工作应该以人为本,党政协同,创新培训管理机制。
  1.坚持主动引领,构建“三位一体”的党政协同工作机制。
  高职党校作为党校管理培训工作的核心部门,要发挥主动引领作用,把高职高专党校管理培训工作同思政、团委工作一起布置和一同推进,做到“三个结合”,即党校、团委和学工相结合,制度管理和思想管理相结合,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制定相关的管理和考核规定,并将这种体系并入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的统一体系中;要形成对任课教师的指导、管理和评价体系,将党课教师的业绩纳入学校教学评价体系中;思政、团委可以为党校管理培训工作提供各种资源和同步服务,比如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和网络教育平台,思政教学资源和团委实践项目,丰富党校培训管理工作的资源来源,减少教育的时空限制。   2.开展理论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党校培训课程。
  “三位一体”的党校培训课程是指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为“网络、课堂、实践”的授课形式,构建网络课程、课堂教学、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范式。课堂授课、网络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融合互补,采取以学院党校集中培训、各基层党组织配合培训、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结业考核由学院党校统一安排,给党校学员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课堂教学主要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讨论、热点讲座等形式展开集中培训,坚持突出重点,体现时代性。课堂教学主要聘请学院党委成员、系部党支部书记、思政课教师及校外知名人士担任主讲教师,尤其要充分利用思政部的教学师资力量。
  网络课程依托课程中心网络课程平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习内容为党校基础知识,如加入党组织应履行的手续、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同时还作为党校学员学习的网络资源库,提供教学资料、教学视频、优秀作业展示等,并兼具导学与互动作用,延伸拓展学习内容。
  实践课程采取参与体验式,以兴趣驱动为着力点,以党团组织为主阵地,培养学员的感悟能力,陶冶爱国情操。学院党校制定实践课程主题,列出实践活动选题,选题贴近学员学习生活,接地气,有意义。学员组成若干实践小组,开展实践学习、志愿服务等活动。实践小组要制订实践活动的方案,有记录、有图片(或视频),最终形成实践手册进行汇报并作为考核作业上交。
  3.拓展实践内容,构建“三位一体”的党性教育育人模式。
  构建“三位一体”的党性教育育人模式就是将党校主阵地、思政课主渠道和团委主阵地三者形成一个大熔炉,做到“党校教育、课堂教育、日常教育”三结合、“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室、校园与网络”的互动交融。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课堂的空间是无限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党校培训管理工作必须走出教室、用好校园,在社会和网络的广阔空间教育和引导学生。团委举办的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要纳入党校培训计划,学生须修够一定的课外基本学时。例如,组织“红色之旅”,對学员进行革命教育;举行扩展训练,对学员进行时代精神的培养;组织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使学员领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同时高校应加强校园党校教育网站建设,充分利用微信、QQ群、博客等新媒体技术广泛性和及时性的优势,捕捉适当议题、加强互动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和社会思潮。
  参考文献:
  [1]施永忠,邓叶芬.高等学校党校培训内容和方法创新探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01).
  [2]王国贤,喜超,岳娅.新形势下高校党校培训内容与方式创新研究[J].传承,2016(2):55-57.
  [3]马向东.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培训机制创新与课程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9):53-55.
  [4]李于弊,田长生.努力构建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研究,2006(6).
  [5]张格军.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价值及影响因素的探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03):51-53.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当前纪委深化三转、回歸监督执纪问责的本位的大背景下,应当注重充分发挥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的监督作用,以此强化高校党内监督。本文基于“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视角,在梳理高校党内监督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增强责任意识,形成反腐合力;加强法制建设,正确理解党纪与国法的关系;准确把握纪法衔接条款的内涵;加强纪检监察队伍监督执纪问责的能力建设。  关键词: 高校党内监督机制 “把纪律挺在前
摘 要: 李康美的散文《两棵奇树》写了一棵松树和一棵古槐,作者在写出它们有异于同类树种特征的同时,还着重评述了它们奇妙得不够深刻,奇妙得没有达到极致。本文认为李康美之所以有如此矛盾的心理,是因为这两棵树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景物,而是作者心灵的投射,作者通过这两棵树的意象对以往的文学人生进行隐喻性的思考,突破60岁人生节点上的困扰,确立新的创作目标。  关键词: 李康美散文 《两棵奇树》 心灵投射 解读
摘 要: 湖南省宁远县第三中学在诵读校园的建设上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径。基于学校的现状与发展,学校从打造创建“说好普通话”的示范校园、建设传承传统文化的诵读校园、打造基于舜德地域文化的校本特色课程、强化形成主动发展的评价体系等四個方面建成特色鲜明的诵读校园。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诵读 校园文化 文化传承  近年来,诵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问题。但现今,中小学学生的
摘 要: 交往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非常重视,要求教师对待学生保持开放、平等与尊重的心态,同学生进行言语及心灵上的沟通,不仅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充当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还创造机会让学生沟通交流,让课堂活起来,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进步。为深入推进交往性学习,本文将郑杰教授提供的材料和语文学科在推进过程中总结的有效经验进行融合,形成有关交往性学习及训练的初步策略,以
摘 要: 《囚绿记》是陆蠡写于1940年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为散文中的经典篇目,被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收入。本文选择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这三种教材的收入情况:课文在教材中学段的编排情况、单元编排情况及课后习题。通过对教材编排情况做整体分析,从教材编者的角度解读文本,以期给一线教师教学带来启示。  关键词: 《囚绿记》 语文教材 教学价值  一、学段编排情况  本文以“我”和常春藤的交往为主要叙
摘 要: 中学时期是知识和人格成长的黄金时期,是生命的重要历程,在中学时代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压力等状况下学会生存的能力尤为重要。“生存教育”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初中生生存意识、能力等展开调查,了解目前中学生的判断能力、生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分析调查中的问题成因,为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生存教育 生存意识 生存能力
摘 要: 为革除传统小语种教学中“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弊端,改变“聋子外语”“哑巴外语”的窘状,切实提升学生运用外国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和观察、讨论、研究、解决各类“专业性”问题的能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东方语言学院针对民办高校的特点,基于外语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全面推行“随时随地讲外语、学外语、用外语”,果断实施“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 英语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围绕此项教学
摘 要: 文化遗产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传承下来的自然或社会的遗迹、遗物等,作为历史的产物,必然烙上时代的印记,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淮安运河文化遗产即指大运河贯通后,淮安人民在两千多年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本文梳理淮安段运河文化遗产的译介情况,反思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弊端,并提出应采取的英译策略,以促进淮安运河文化遗产对外传播。  关键词: 淮安运河文化遗产
摘 要: 社会学作为一门具有鲜明实证色彩的学科,实践课程是其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安徽大学“城镇社区实践”为例,分析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经验与路径探索,通过“指导老师 实践小组”、“学生为主、老师辅助”、“R-I-W”全过程培养等方式探索“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社会学 实践课程 教学模式 理论自觉 一体化  一、社会学实践课程教学及其必要性  法
摘 要: 语言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流沟通方式,一个人对于语言的使用能体现素质与诉求。说话者如何将比书面文字更为精准的语言转述给对方,对方能否完全接收对方的信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更广,获取话语权和表达表演的欲望更强烈。本文分析《奇葩说》节目中的礼仪文化观念,以高校为主要阵地,探讨通过系统知识提升学生的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交流沟通方式及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 礼仪 奇葩说 新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