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所针对的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根本弊病,外国文学作品《等待戈多》主要的体现了对文化反叛的朦胧性、荒谬性和虚假性。然而,《等待戈多》的解构中同时也体现出无望中的希望,这即是《等待戈多》的重要特性之一
关键词:贝克特;等待戈多》;西方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张跟丛,女,1990出生,汉族,籍贯:山东省,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1
文学的本质在于体现个人的个性化,独特化以及自己对社会的独特见解。美国著名理论家威廉·巴雷特曾经在《非理性的人》这本书中写下:“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时代几乎都是通过其时代的宗教及其我们的社会形态来揭示我们自己,然而,或许对每个时代展示的最深入、最清楚的是我们生活的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由时代艺术作品,每一时代将会自己在自己面前展示,或许起码是给许多不想被情感、偏见阻碍的人们展示,或者给那些通过艺术作品审视每个时代的人展示。”[1]外国文学作品《等待戈多》即是揭示了对文化反叛的多角度阐释、荒谬性和虚假性。
(一)《等待戈多》的多角度阐释
对于文学解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视角,正所谓每个人心中都自己的林妹妹,“戈多”这个人物形象同样有各式各样的阐释:有学者认为:贝克特塑造的戈多形象是非理性的、是绝望的。而有的学者认为:贝克特塑造的戈多形象是充满希望的、是给人们的一种期待与愿望。为什么戈多这一人物形象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贝克特塑造的戈多从未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过,他的形象只是一个朦朦胧胧的提醒。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比较赞成后者:戈多是一种希望。之所以是一种希望,是因为戈多这一形象给作品中的流浪汉带来了生活的期待,两个流浪汉心心念念想的是:戈多来了,我们就可以得救了。实际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是这样的,时间一长,我们自己都不晓得在期待什么,然而,期待什么对于我们来说也变得不再重要啦。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能够十分有把握的是,时间度过的非常慢,因此呢,我们必须要想些办法来打发时间……但是,在这永无止境的黑暗的夜晚,我们会不会迷失自我呢?”[2]这一句话对我们读者理解这部作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贝克特在作品中说:“假如我知道戈多这个人是谁的话,那么,我肯定在文章中描写出来啦!”[3]因此,我们只能这样理解:戈多这一人物形象是我们生活中的全部,或许,戈多自己就是一种等待。
(二)《等待戈多》的荒谬性
理想性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西方文艺解构的视角来解读《等待戈多》,它展示的是一种荒谬性,加缪曾经在他的著名的《西西弗斯的神话》作品中写过:“一个世界,假如可以从理性的角度加以解释的话,不管它有多少缺点,最终将还是一个亲近的美好世界……世界上人与自己本身的分离,真真切切的构成了荒诞。”[4]而《等待戈多》这部作品恰恰是这一种荒谬的展现。1.茫然的生命情境。作品中的流浪汉没有任何期待、茫然的等待,呈现的就是一种生命情境,这样的等待展现了人们生活的茫然。2.非理性、无规律的世界情境。作品给读者们展现的是一种非理性、无规律的慌乱世界。生活中的好与坏全部都由掌权者的喜怒哀乐来决定。什么才是好?什么才是坏?又有谁能够道得明,说得清?
(三)《等待戈多》绝望中的期待
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才能有奋斗的精神力量,然而,生活经常出现让人绝望的事情。根据西方文化的理想性,《等待戈多》体现的是绝望中的期待与拯救。舞台上慌乱、丑恶、凄凉的种种,如同地狱一样,荒乱的情节,无规律的剧本、还有表演低俗、语不成句的两个流浪汉,作者通过这样的言辞传递给读者一种信息:不管经历多少苦难,期待与希望是永远都磨灭不了的!
作者贝克特由于受西方存在主义文艺哲学的影响,因此,《等待戈多》充满了荒谬,然而,这些荒诞与非理性实质上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展现。
但是在生活中,对于一个被痛苦折磨的丧失信心、并且已经绝望的人,让他重新鼓足勇气,对生活充满希望,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假如,他面对绝望,只是一味地等待希望,不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那么希望一定不会出现。
作者为了着重描写戈多这一形象的出现,便在文章第二幕中描写了一棵枯萎了的树,这棵树在一夜间长出了许多新的叶子。这种描写即是戈多形象的寓意,即使人们仍然在等待,但是,他使人们看到了希望的迹象,使等待化为现实。
因此,从这个角度解读,戈多切切实实的在生活中出现了,这枯萎的树木重新长出的叶子和小男孩,事实上,是作者想让戈多在人们的生活中再次出现,这样的话,既让等待有了存在的可能性,又让我们读者的阅读期待有了延续的合理性。
文艺评论家克尔沃顿曾经说过,戈多不是人们生活中所想象推想的,而是不可知的,我们可以把他说成是上帝或者是死亡等等各种角色,但是,戈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是一种功能,戈多起到了维系人们生存的作用,他是一种未知,能够给绝望的人以希望。作者通过戈多这一形象使读者明白了,在现实荒诞的世界中,戈多可能是人的一种超验的存在,而正是这个超验的存在给予了人们荒诞生活的现实意义,同时,使人们在绝望的世界里不至于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因此,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针对的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根本弊病,展现了对文化反叛的朦胧性、荒谬性和虚假性,同时也体现出无望中的希望。
注释:
[1]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杨照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廖可兑.二十世纪西欧戏剧[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1994.
[3]张耕.现代西方戏剧名家名著选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朱立元,李钧.西方文论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贝克特;等待戈多》;西方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张跟丛,女,1990出生,汉族,籍贯:山东省,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1
文学的本质在于体现个人的个性化,独特化以及自己对社会的独特见解。美国著名理论家威廉·巴雷特曾经在《非理性的人》这本书中写下:“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时代几乎都是通过其时代的宗教及其我们的社会形态来揭示我们自己,然而,或许对每个时代展示的最深入、最清楚的是我们生活的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由时代艺术作品,每一时代将会自己在自己面前展示,或许起码是给许多不想被情感、偏见阻碍的人们展示,或者给那些通过艺术作品审视每个时代的人展示。”[1]外国文学作品《等待戈多》即是揭示了对文化反叛的多角度阐释、荒谬性和虚假性。
(一)《等待戈多》的多角度阐释
对于文学解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视角,正所谓每个人心中都自己的林妹妹,“戈多”这个人物形象同样有各式各样的阐释:有学者认为:贝克特塑造的戈多形象是非理性的、是绝望的。而有的学者认为:贝克特塑造的戈多形象是充满希望的、是给人们的一种期待与愿望。为什么戈多这一人物形象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贝克特塑造的戈多从未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过,他的形象只是一个朦朦胧胧的提醒。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比较赞成后者:戈多是一种希望。之所以是一种希望,是因为戈多这一形象给作品中的流浪汉带来了生活的期待,两个流浪汉心心念念想的是:戈多来了,我们就可以得救了。实际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是这样的,时间一长,我们自己都不晓得在期待什么,然而,期待什么对于我们来说也变得不再重要啦。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能够十分有把握的是,时间度过的非常慢,因此呢,我们必须要想些办法来打发时间……但是,在这永无止境的黑暗的夜晚,我们会不会迷失自我呢?”[2]这一句话对我们读者理解这部作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贝克特在作品中说:“假如我知道戈多这个人是谁的话,那么,我肯定在文章中描写出来啦!”[3]因此,我们只能这样理解:戈多这一人物形象是我们生活中的全部,或许,戈多自己就是一种等待。
(二)《等待戈多》的荒谬性
理想性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西方文艺解构的视角来解读《等待戈多》,它展示的是一种荒谬性,加缪曾经在他的著名的《西西弗斯的神话》作品中写过:“一个世界,假如可以从理性的角度加以解释的话,不管它有多少缺点,最终将还是一个亲近的美好世界……世界上人与自己本身的分离,真真切切的构成了荒诞。”[4]而《等待戈多》这部作品恰恰是这一种荒谬的展现。1.茫然的生命情境。作品中的流浪汉没有任何期待、茫然的等待,呈现的就是一种生命情境,这样的等待展现了人们生活的茫然。2.非理性、无规律的世界情境。作品给读者们展现的是一种非理性、无规律的慌乱世界。生活中的好与坏全部都由掌权者的喜怒哀乐来决定。什么才是好?什么才是坏?又有谁能够道得明,说得清?
(三)《等待戈多》绝望中的期待
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才能有奋斗的精神力量,然而,生活经常出现让人绝望的事情。根据西方文化的理想性,《等待戈多》体现的是绝望中的期待与拯救。舞台上慌乱、丑恶、凄凉的种种,如同地狱一样,荒乱的情节,无规律的剧本、还有表演低俗、语不成句的两个流浪汉,作者通过这样的言辞传递给读者一种信息:不管经历多少苦难,期待与希望是永远都磨灭不了的!
作者贝克特由于受西方存在主义文艺哲学的影响,因此,《等待戈多》充满了荒谬,然而,这些荒诞与非理性实质上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展现。
但是在生活中,对于一个被痛苦折磨的丧失信心、并且已经绝望的人,让他重新鼓足勇气,对生活充满希望,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假如,他面对绝望,只是一味地等待希望,不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那么希望一定不会出现。
作者为了着重描写戈多这一形象的出现,便在文章第二幕中描写了一棵枯萎了的树,这棵树在一夜间长出了许多新的叶子。这种描写即是戈多形象的寓意,即使人们仍然在等待,但是,他使人们看到了希望的迹象,使等待化为现实。
因此,从这个角度解读,戈多切切实实的在生活中出现了,这枯萎的树木重新长出的叶子和小男孩,事实上,是作者想让戈多在人们的生活中再次出现,这样的话,既让等待有了存在的可能性,又让我们读者的阅读期待有了延续的合理性。
文艺评论家克尔沃顿曾经说过,戈多不是人们生活中所想象推想的,而是不可知的,我们可以把他说成是上帝或者是死亡等等各种角色,但是,戈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是一种功能,戈多起到了维系人们生存的作用,他是一种未知,能够给绝望的人以希望。作者通过戈多这一形象使读者明白了,在现实荒诞的世界中,戈多可能是人的一种超验的存在,而正是这个超验的存在给予了人们荒诞生活的现实意义,同时,使人们在绝望的世界里不至于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因此,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针对的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根本弊病,展现了对文化反叛的朦胧性、荒谬性和虚假性,同时也体现出无望中的希望。
注释:
[1]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杨照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廖可兑.二十世纪西欧戏剧[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1994.
[3]张耕.现代西方戏剧名家名著选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朱立元,李钧.西方文论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