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nhu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LAR)的发病特点、处理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外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98例原位肝移植患者中发生LAR(肝移植术后6个月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的48例患者(LAR发生率为12.1%)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男性43例,女性5例;年龄18~70岁,平均(52±13)岁;体重指数15.4~30.4 kg/m2,平均(22.1±4.5)kg/m2。病因包括乙肝及丙肝后肝硬化16例(33.3%),重症肝炎14例(29.2%),原发性肝癌9例(18.5%),酒精性肝硬化5例(10.4%),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2.1%),其他3例(6.3%)。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术后累积生存率曲线。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术后发生LAR的中位时间为23.6个月,以术后1~3年最为多见(26/48,52.4%)。按Banff病理分级标准,轻、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35、11、2例。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后,总痊愈率达81.3%。耐激素治疗患者的LAR发生率为11.8%(4/3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免疫抑制不足(P=0.008)和激素冲击无效(P=0.00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LAR是肝移植术后少见并发症,免疫抑制不足及激素冲击无效是影响LAR预后的危险因素,改善患者依从性和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可提高其生存率。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利用三维腔镜行胸前入路完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32例因单侧甲状腺癌应用三维腔镜系统行单侧甲状腺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病例,均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37±10)岁,均经术前B超定位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明确为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随机抽取同期应用普通腔镜行相同手术的45例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
针对海岸线综合中以弯曲高度和弯曲深度为化简指标的不足,提出了以弯曲骨架线为指标的综合方法。在基于曲线单调段的弯曲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弯曲部位三角网的构建提取了弯曲骨架线。结合"扩陆缩海"原则进行了海岸线综合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保持海岸线形态特征方面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方法 以75例CRF患者[非透析组(ND)25例,腹透组(PD)28例,血透组(HD)22例]和10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复合物法测定患者血清OPG水平,分析其与心脏瓣膜钙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组CRF患者血清中OPG水平[ND组(4.77±1.74)μg/L、PD组(5.22±1.57)μg/L
目的 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后脂肪来源干细胞(opASCs)成骨分化.方法 成年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12周后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ovx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动物模型(sham组)
期刊
期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表及自动抄表系统,所述电表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连接通信芯片、计量芯片、安全芯片和负荷开关;所述计量芯片,生成所述单相远程费控
随着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理念的影响日益强化,国内外一些中心开始将其应用到急性胆囊炎的管理,本文就自然腔道内镜技术管理急性胆囊炎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提出了一种基于DSP(TMS320F240)的模糊直接转矩控制实现方案,对传统的直接转矩系统磁链和转矩采用模糊控制策略,改善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文中重点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