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本文试从引导学生求实、引导学生虚构入手,阐述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求实 虚构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然而写作教学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是让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的拦路虎。我作为体育运动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体会更加深刻。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夯实写作基础,加强写法指导,在引导学生“求实”和“虚构”方面下工夫,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一、引导学生求实——在写作中找到自我
求实,可以理解为力求真实、真切、真诚,即真挚地关注、感受和体察生活,它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写作是主观认识和客观事实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后统一于书面语言的物化形态,是客观世界投射在主体精神世界并经过后者过滤和筛选的产物。换句话说,写作要以真真实实的现实生活为源泉。
作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表达不仅仅是形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内容的问题。要培养学生交流信息、表情达意的能力,首先得使学生了解信息、产生情意,这两者都是真实的内容。作文之道,在于抒情,在于表意。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而情与意是真真切切的,不能是虚情假意的。如果忽视了内容的真实,只在表达上下工夫,那是写不好作文的。其次,从作文的教育功能来看,教学生做文和教学生做人是一致的,要人文结合,人文统一。只有人正才能文正。思想正确而内容虚假就没有意义,语言的运用不可以脱离内容的真实。如果不考虑内容的真实性而只讲究语言的言之成理,那么,一个从来没有做过好事的同学,写了一篇帮助别人的文章,也可以算作好作文。这样的评判,是鼓励其向善,还是引导其学恶呢?很显然,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写作时真正做到“求实”呢?
生活中的世相性情、生活情趣、滚滚红尘、寻常巷陌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思想载体和心灵的感悟。写作的情感方式其实就是作者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写作内容。我们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并且做到敢写:既敢于写生活的光明面,又敢于写生活的阴暗面。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外加一种标准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衡量和匡正生活,导致虚假地做文和虚假地做人。应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把矫揉造作的杂质去掉,把真情实感留下。写作学上的美学趣味要求“有真意,去伪饰;少造作,勿卖弄”,是学生看待世界、体味人生的情感方式。只有这样,他们眼中的世界才能归于本真,进而形成千姿百态的情感形态和类型:既可以热烈昂奋地憧憬理想世界,又可以沉静地抒发面对清风冷月的独特感悟。学生作文中的“真实”和“真诚”品质,实际上标示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映现了一个活着的“我”的灵魂。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写自己所见、所想,写出真实的自我。
二、引导学生虚构——在写作中创新
虚构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进行的艺术加工,是作者写作过程中所伴随着的思维活动,其实质就是创造、创新。写作过程一般包括选材、结构、表达几个阶段。选材阶段是作者对他所见事物,通过思维活动进行筛选,形成新的观念或意象,由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这其中伴随着作者的思维活动。结构阶段也就是构思,通过立意、选材、谋篇,逐步把“物”变为“意”。这个阶段要激活主体的记忆、联想和想象,对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分析、综合、推导,发现主题、组织材料、安排详略、过渡照应,等。这些都离不开写作主体的创造性思维。表达阶段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怎样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结构阶段的“意”转化为“文”,怎样把构想的蓝图变为书面形态的文章,等等。这些阶段都有作者的思维活动,而这些思维都是虚的,都是写作主体的思维创造。写作理论表明:写作过程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在“物—意—文”的双重转化中,始终贯穿写作主体的个体性的脑力劳动,即使有外界的指导和帮助,最后仍然由个体来完成。
作家莫言曾说:“我笔下的莫斯科令人神往,其实我根本没有到过莫斯科。所谓散文必须写实,是胡扯蛋。”作家写作尚且如此,那老师又该如何要求学生呢?如下面的作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人类的未来生活”将是什么样的呢?科幻作家们曾对此作出了种种假设和猜测。那么在你的想象中,人类的未来会如何呢?请以“人类的未来生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这样的作文题目和要求,如果抛弃想象和虚构,学生如何下笔呢?因此,老师在写作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虚构)尤为重要。如在写人和写事时,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别人的事拿来放在自己的身上,也可以把几个人的几件事(要求真实)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然后进行适当的加工(虚构);在写想象类或科幻类的作文时,前期阶段应引导学生多阅览如《星球大战》、《闪电摩托》等影视作品和范文赏析,通过视听结合、读写交互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当然,虚构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如果让学生抛开真实而一味地虚构就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了,只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写作当中的虚构,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写作中的虚构是怎么一回事,从而正确对待自己写作中的虚构,不至于在写作中怕老师批评而缩手缩脚或不敢下笔。
总之,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结合写作发展的规律,悉心地加以启蒙和引导,从夯实学生写作基础入手,通过写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在求实中找到自我,在虚构中进行创造、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求实 虚构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然而写作教学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是让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的拦路虎。我作为体育运动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体会更加深刻。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夯实写作基础,加强写法指导,在引导学生“求实”和“虚构”方面下工夫,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一、引导学生求实——在写作中找到自我
求实,可以理解为力求真实、真切、真诚,即真挚地关注、感受和体察生活,它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写作是主观认识和客观事实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后统一于书面语言的物化形态,是客观世界投射在主体精神世界并经过后者过滤和筛选的产物。换句话说,写作要以真真实实的现实生活为源泉。
作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表达不仅仅是形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内容的问题。要培养学生交流信息、表情达意的能力,首先得使学生了解信息、产生情意,这两者都是真实的内容。作文之道,在于抒情,在于表意。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而情与意是真真切切的,不能是虚情假意的。如果忽视了内容的真实,只在表达上下工夫,那是写不好作文的。其次,从作文的教育功能来看,教学生做文和教学生做人是一致的,要人文结合,人文统一。只有人正才能文正。思想正确而内容虚假就没有意义,语言的运用不可以脱离内容的真实。如果不考虑内容的真实性而只讲究语言的言之成理,那么,一个从来没有做过好事的同学,写了一篇帮助别人的文章,也可以算作好作文。这样的评判,是鼓励其向善,还是引导其学恶呢?很显然,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写作时真正做到“求实”呢?
生活中的世相性情、生活情趣、滚滚红尘、寻常巷陌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思想载体和心灵的感悟。写作的情感方式其实就是作者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写作内容。我们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并且做到敢写:既敢于写生活的光明面,又敢于写生活的阴暗面。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外加一种标准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衡量和匡正生活,导致虚假地做文和虚假地做人。应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把矫揉造作的杂质去掉,把真情实感留下。写作学上的美学趣味要求“有真意,去伪饰;少造作,勿卖弄”,是学生看待世界、体味人生的情感方式。只有这样,他们眼中的世界才能归于本真,进而形成千姿百态的情感形态和类型:既可以热烈昂奋地憧憬理想世界,又可以沉静地抒发面对清风冷月的独特感悟。学生作文中的“真实”和“真诚”品质,实际上标示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映现了一个活着的“我”的灵魂。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写自己所见、所想,写出真实的自我。
二、引导学生虚构——在写作中创新
虚构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进行的艺术加工,是作者写作过程中所伴随着的思维活动,其实质就是创造、创新。写作过程一般包括选材、结构、表达几个阶段。选材阶段是作者对他所见事物,通过思维活动进行筛选,形成新的观念或意象,由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这其中伴随着作者的思维活动。结构阶段也就是构思,通过立意、选材、谋篇,逐步把“物”变为“意”。这个阶段要激活主体的记忆、联想和想象,对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分析、综合、推导,发现主题、组织材料、安排详略、过渡照应,等。这些都离不开写作主体的创造性思维。表达阶段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怎样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结构阶段的“意”转化为“文”,怎样把构想的蓝图变为书面形态的文章,等等。这些阶段都有作者的思维活动,而这些思维都是虚的,都是写作主体的思维创造。写作理论表明:写作过程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在“物—意—文”的双重转化中,始终贯穿写作主体的个体性的脑力劳动,即使有外界的指导和帮助,最后仍然由个体来完成。
作家莫言曾说:“我笔下的莫斯科令人神往,其实我根本没有到过莫斯科。所谓散文必须写实,是胡扯蛋。”作家写作尚且如此,那老师又该如何要求学生呢?如下面的作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人类的未来生活”将是什么样的呢?科幻作家们曾对此作出了种种假设和猜测。那么在你的想象中,人类的未来会如何呢?请以“人类的未来生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这样的作文题目和要求,如果抛弃想象和虚构,学生如何下笔呢?因此,老师在写作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虚构)尤为重要。如在写人和写事时,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别人的事拿来放在自己的身上,也可以把几个人的几件事(要求真实)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然后进行适当的加工(虚构);在写想象类或科幻类的作文时,前期阶段应引导学生多阅览如《星球大战》、《闪电摩托》等影视作品和范文赏析,通过视听结合、读写交互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当然,虚构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如果让学生抛开真实而一味地虚构就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了,只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写作当中的虚构,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写作中的虚构是怎么一回事,从而正确对待自己写作中的虚构,不至于在写作中怕老师批评而缩手缩脚或不敢下笔。
总之,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结合写作发展的规律,悉心地加以启蒙和引导,从夯实学生写作基础入手,通过写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在求实中找到自我,在虚构中进行创造、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