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技工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技能竞赛正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已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技工教育有竞赛”的氛围。技能节的举办,对中等技校的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的改善及校企合作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充分认识举办技能节的功能价值
中等技校办学规模都不大,在校生千人左右,实训条件有限。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影响下,技工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热情不高,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教育教学理念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需要,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实训设施、设备比较陈旧,教学评价单一,就业质量不高,家长和社会对技工教育的评价不高。
1.是实践“技能至上,就业为本”办学模式的有效举措
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展示技校学生训练有素的操作水平,精湛的技艺,能吃苦、敢拼搏、善合作的精神,有助于改变人们对技校学生基础差、素质差的负面印象。通过搭建技能平台,发现一批富有才华、富于创新的老师和同学,开发师生身上所潜藏的才能。使学生体验课堂外的实践技能,并通过举办作品展示、实习岗位双向选择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到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为学生就好业创造了有利时机。
2.是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完善专业实训体系、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技工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职业性和终端性。职业性是指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明确的职业定位,终端性是指学生毕业后主要往企业生产一线输送,成为产业技术工人。技工教育如果只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办成普通教育的“压缩版”,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技能比赛,能及时发现技能教学的不足之处,激发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从而促成学校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并通过实践和总结,激发专业教师开发优秀技能实训项目,为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我校自2009年5月举办首届技能节以来,已将技能节正式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关注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实践、摸索,开发出如烹饪类的冷拼、雕刻、热菜、面点技术训练项目,维修电工类的配电板安装、电子技术焊接、机床故障排除、电动机绕制等技术实训项目,大大提高了技能教学的效果。
3.举办技能节有利于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技能节活动的有效开展,加深了学校与部门、企业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办学路子,通过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有效地解决了学校资金短缺、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等困难,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联合行业、企业举办技能竞赛与生产实习招聘活动,能进一步发现校企对接点,吸纳企业资深专家参与技能竞赛活动,用企业标准引领竞赛标准,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确保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二、技能节项目设置的依据
项目设置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技能节的成败。中等技工学校技能节项目设置中常见的问题有:与目前国家推行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脱节,基础技能竞赛项目占的比重少,尤其是文字表达技能和语言交流技能项目较少;学生参与面窄,大多数项目只适合高年级学生参加,低年级学生只能当旁观者;因为规模小,同行教师人数远远达不到项目设置的要求,基本上以学生比赛为主,教师比赛仅仅局限于教案、说课等常规项目,示范作用不明显。为使技能节能够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和实践,在项目设置上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体现和促进培养目标中学生核心能力的实现
核心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当职业发生变化时,人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着一定的作用。它将影响人的一生,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因此,必须设置能体现学生核心能力的具体项目,如演讲、辩论、对话、数学速算、应用写作、计算机等,使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生活、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到各门课程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2.体现和落实技工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办学过程中,技工学校必然会总结、提炼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理念,使学生在职业能力和技能方面形成某些专长,这是技工学校办学的生命力所在。在技能节项目设置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提炼办学的特色元素,设置体现、落实、拓展办学特色的具体项目。如本校以多年开办的烹饪、机电两大类专业为主,可设置与专业相关的比赛项目,使学校的办学特色转变为技能特色、专业特色。
3.追求和实现与校外竞赛项目接轨
国家、省(部、委)、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竞赛,反映了各行业对职业技能的新要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技工学校技能节在项目设置上可引入国家技能竞赛标准,也可与其他学校联合,提高校际之间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克服因办学规模限制出现的参与竞赛人数有限的尴尬局面。提高技能节的水平和档次,从中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师生代表学校外出参赛,接受更高层次的考验,并借助这种实实在在的才华宣传学校、推销学生。
4.协调好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的关系
技能节是近几年才广泛兴起的,在活动内容上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有关联。技能节以技能比武为主,文化艺术活动以组织表演文艺节目为主,在技能节开幕、闭幕时可结合进行,达到渲染气氛功效。另外,随着一届一届技能节的举办,学校可以将已经确立的校园文化元素与技能节活动结合起来,探索更有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举办技能节应遵循的原则
技工学校举办技能节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确立可操作性,统筹规划,周密组织,确保技能节各项活动有条不紊。
1.成系统、有层次
技能节活动是检查站,通过单项看综合,越过个人看整体,透过外表看本质,是一次从个体到集体、从单一技能到综合素质、从学到教、从学校到企业的全方位检阅,是学校管理、组织、协调等方面水平的充分展示。因此要形成明确的指导思想、具体的实现目标、丰富的竞赛项目、规范的操作程序、科学的评价标准、积极的激励措施、可靠的后勤保障、强劲的宣传氛围,要协调好技能节竞赛活动与校外职业技能竞赛在项目、标准、程序、时间等方面的关系,实现两者的相互推动。竞赛项目在技术难度上要有梯次性,同一项目可以设立不同的级别,以适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水平学生参加竞赛。
2.重引导、贵持续
在组织实施中要善于将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入技能节的整个过程,善于引导学生刻苦进行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善于引导学生领会包含在职业技能中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挖掘技能竞赛项目中蕴涵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善于引导学生将第一课堂的学习与训练延伸到第二课堂,充实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善于引导学生体会付出艰苦之后成功的喜悦,鼓励和支持学生自我提高。技能节要做到年年开展,使之内化到校园文化中,成为全体师生的一种追求。把技能节办成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窗口,强化学校办学理念的载体,促进学校形成特色的平台。
3.抓普及、促提高
要统筹好基础技能项目与专业技能项目的比例,要把握好基础技能项目与专业技能项目的比例,扩大中、低年级学生的参与面低年级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的热情。在竞赛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团体赛与个人比赛相结合,团体赛组队可以班级为单位,推动群众性的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在竞赛宣传上,新生一入学就要明确提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在竞赛中的给予优秀学生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举办技能节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1.技能与理论的关系
中等技校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时间不长,有许多知识需要在就业后继续学。学校在举办技能大赛时不能片面强调技能,还应引导学生把参加技能大赛的热情与专业理论学习和人文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2.比赛结果与比赛过程的关系
表现为透支比赛热情,走向另一种“应试教育”。比赛是形式,不是目的。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更应看重比赛过程;比赛重点不在于胜负,而在于让学生在准备和投入之中更快地成长。
3.个体与全体的关系
技能大赛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有利于学校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对生源的吸引力。但学校的办学宗旨是面向全体,不应为少数学生参赛获奖动用最好的教学资源,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培养。
4.导演与主角的关系
教师是技能节的组织者、实施者。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带教能力决定着技能节的成败,影响学生的竞赛水平,所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并带领学生强化训练。学生是技能节的主要参与者、表演者,学生要将学校的宣传、教育、引导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比赛项目,把参与技能节活动作为锤炼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
5.技能竞赛与技能考核的关系
参加技能竞赛的选手必须通过一定的选拔,而技能考核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的。要将技能竞赛与取得技术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把技能竞赛成绩作为考核评定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因素,使技能竞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6.学校与企业的关系
校企合作是发展技工教育的有效手段。技能节活动密切了校企关系:一方面校方要主动与合作企业联系,邀请企业参与竞赛方案制定、竞赛所需的设备调剂、竞赛项目评判以及为技能节活动冠名等;另一方面可组织高年级学生实习就业招聘活动,将竞赛中的优秀学生推荐到企业的重要岗位。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技工学校)
一、充分认识举办技能节的功能价值
中等技校办学规模都不大,在校生千人左右,实训条件有限。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影响下,技工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热情不高,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教育教学理念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需要,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实训设施、设备比较陈旧,教学评价单一,就业质量不高,家长和社会对技工教育的评价不高。
1.是实践“技能至上,就业为本”办学模式的有效举措
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展示技校学生训练有素的操作水平,精湛的技艺,能吃苦、敢拼搏、善合作的精神,有助于改变人们对技校学生基础差、素质差的负面印象。通过搭建技能平台,发现一批富有才华、富于创新的老师和同学,开发师生身上所潜藏的才能。使学生体验课堂外的实践技能,并通过举办作品展示、实习岗位双向选择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到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为学生就好业创造了有利时机。
2.是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完善专业实训体系、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技工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职业性和终端性。职业性是指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明确的职业定位,终端性是指学生毕业后主要往企业生产一线输送,成为产业技术工人。技工教育如果只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办成普通教育的“压缩版”,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技能比赛,能及时发现技能教学的不足之处,激发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从而促成学校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并通过实践和总结,激发专业教师开发优秀技能实训项目,为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我校自2009年5月举办首届技能节以来,已将技能节正式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关注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实践、摸索,开发出如烹饪类的冷拼、雕刻、热菜、面点技术训练项目,维修电工类的配电板安装、电子技术焊接、机床故障排除、电动机绕制等技术实训项目,大大提高了技能教学的效果。
3.举办技能节有利于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技能节活动的有效开展,加深了学校与部门、企业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办学路子,通过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有效地解决了学校资金短缺、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等困难,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联合行业、企业举办技能竞赛与生产实习招聘活动,能进一步发现校企对接点,吸纳企业资深专家参与技能竞赛活动,用企业标准引领竞赛标准,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确保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二、技能节项目设置的依据
项目设置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技能节的成败。中等技工学校技能节项目设置中常见的问题有:与目前国家推行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脱节,基础技能竞赛项目占的比重少,尤其是文字表达技能和语言交流技能项目较少;学生参与面窄,大多数项目只适合高年级学生参加,低年级学生只能当旁观者;因为规模小,同行教师人数远远达不到项目设置的要求,基本上以学生比赛为主,教师比赛仅仅局限于教案、说课等常规项目,示范作用不明显。为使技能节能够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和实践,在项目设置上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体现和促进培养目标中学生核心能力的实现
核心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当职业发生变化时,人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着一定的作用。它将影响人的一生,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因此,必须设置能体现学生核心能力的具体项目,如演讲、辩论、对话、数学速算、应用写作、计算机等,使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生活、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到各门课程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2.体现和落实技工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办学过程中,技工学校必然会总结、提炼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理念,使学生在职业能力和技能方面形成某些专长,这是技工学校办学的生命力所在。在技能节项目设置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提炼办学的特色元素,设置体现、落实、拓展办学特色的具体项目。如本校以多年开办的烹饪、机电两大类专业为主,可设置与专业相关的比赛项目,使学校的办学特色转变为技能特色、专业特色。
3.追求和实现与校外竞赛项目接轨
国家、省(部、委)、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竞赛,反映了各行业对职业技能的新要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技工学校技能节在项目设置上可引入国家技能竞赛标准,也可与其他学校联合,提高校际之间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克服因办学规模限制出现的参与竞赛人数有限的尴尬局面。提高技能节的水平和档次,从中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师生代表学校外出参赛,接受更高层次的考验,并借助这种实实在在的才华宣传学校、推销学生。
4.协调好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的关系
技能节是近几年才广泛兴起的,在活动内容上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有关联。技能节以技能比武为主,文化艺术活动以组织表演文艺节目为主,在技能节开幕、闭幕时可结合进行,达到渲染气氛功效。另外,随着一届一届技能节的举办,学校可以将已经确立的校园文化元素与技能节活动结合起来,探索更有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举办技能节应遵循的原则
技工学校举办技能节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确立可操作性,统筹规划,周密组织,确保技能节各项活动有条不紊。
1.成系统、有层次
技能节活动是检查站,通过单项看综合,越过个人看整体,透过外表看本质,是一次从个体到集体、从单一技能到综合素质、从学到教、从学校到企业的全方位检阅,是学校管理、组织、协调等方面水平的充分展示。因此要形成明确的指导思想、具体的实现目标、丰富的竞赛项目、规范的操作程序、科学的评价标准、积极的激励措施、可靠的后勤保障、强劲的宣传氛围,要协调好技能节竞赛活动与校外职业技能竞赛在项目、标准、程序、时间等方面的关系,实现两者的相互推动。竞赛项目在技术难度上要有梯次性,同一项目可以设立不同的级别,以适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水平学生参加竞赛。
2.重引导、贵持续
在组织实施中要善于将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入技能节的整个过程,善于引导学生刻苦进行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善于引导学生领会包含在职业技能中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挖掘技能竞赛项目中蕴涵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善于引导学生将第一课堂的学习与训练延伸到第二课堂,充实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善于引导学生体会付出艰苦之后成功的喜悦,鼓励和支持学生自我提高。技能节要做到年年开展,使之内化到校园文化中,成为全体师生的一种追求。把技能节办成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窗口,强化学校办学理念的载体,促进学校形成特色的平台。
3.抓普及、促提高
要统筹好基础技能项目与专业技能项目的比例,要把握好基础技能项目与专业技能项目的比例,扩大中、低年级学生的参与面低年级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的热情。在竞赛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团体赛与个人比赛相结合,团体赛组队可以班级为单位,推动群众性的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在竞赛宣传上,新生一入学就要明确提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在竞赛中的给予优秀学生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举办技能节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1.技能与理论的关系
中等技校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时间不长,有许多知识需要在就业后继续学。学校在举办技能大赛时不能片面强调技能,还应引导学生把参加技能大赛的热情与专业理论学习和人文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2.比赛结果与比赛过程的关系
表现为透支比赛热情,走向另一种“应试教育”。比赛是形式,不是目的。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更应看重比赛过程;比赛重点不在于胜负,而在于让学生在准备和投入之中更快地成长。
3.个体与全体的关系
技能大赛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有利于学校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对生源的吸引力。但学校的办学宗旨是面向全体,不应为少数学生参赛获奖动用最好的教学资源,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培养。
4.导演与主角的关系
教师是技能节的组织者、实施者。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带教能力决定着技能节的成败,影响学生的竞赛水平,所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并带领学生强化训练。学生是技能节的主要参与者、表演者,学生要将学校的宣传、教育、引导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比赛项目,把参与技能节活动作为锤炼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
5.技能竞赛与技能考核的关系
参加技能竞赛的选手必须通过一定的选拔,而技能考核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的。要将技能竞赛与取得技术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把技能竞赛成绩作为考核评定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因素,使技能竞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6.学校与企业的关系
校企合作是发展技工教育的有效手段。技能节活动密切了校企关系:一方面校方要主动与合作企业联系,邀请企业参与竞赛方案制定、竞赛所需的设备调剂、竞赛项目评判以及为技能节活动冠名等;另一方面可组织高年级学生实习就业招聘活动,将竞赛中的优秀学生推荐到企业的重要岗位。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