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本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zho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如何培养并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适合实施“生本位”教学的专业课程进行了生本位教学的尝试和总结,从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探索了在大学专业教学中实行“生本位”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 “生本位”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43-03
  
  “生本位”教学,是在与“师本位”、“知识本位”教学的对比中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指以学生的存在、生存和发展为本的教学,突出教学以引导学生培养独立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为核心。
  自2000年前后,随着大学逐年扩招,生源素质相对降低。所招学生学习成绩相对以前要差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习能力低、学习方法欠妥、自觉性不高等问题。这样的学生容易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自我放弃。高校教师在接触这些学生时,首先应设法引导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如何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对此问题所涉及到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出现了诸家蜂起、讨论热烈的局面。但由于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教师多数是非师范出身,并未接受系统的教学理论培养,教学改革的实际推进,尤其是生本位教学的推进迟缓。审视目前的教学活动,不难发现,知识本位和教师本位的教学理念,仍然牢固地束缚着教师思想。笔者以为,真正的反省与行动,其关键在于用教学观念的转变来改进教学方法,在适合实施“生本位”教学的专业课程中探索并推行“生本位”教学,是一个能够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形势发展要求的途径。以下结合笔者在教授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在这些课程实行“生本位”教学的一些经验和认识。
  
  一、生本位教学表现和最终目的都是“不教”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积累的知识数量增长极快,知识更新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去组织教学,对于高校专业课程,并非切实可行。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学生学习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他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使教的内容、方法与学生实际成长需要密切结合起来,以供给人生存在、生存和发展需要为中心,安排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若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而取得成功,这种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将具有持续不断的推动力。因此,生本位教学的表现和目的都是“不教”,但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求知的技巧,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自觉发展,教师在实行生本位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指引者、辅助者的作用。
  通过生本位教学法的实践,笔者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对学生的主体认识上,把学生从成人的功利中解放出来,归还学生应有的“学习”权利。生本位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一切在教学过程中被“尊重”是其“生来的权利”。在教学实践中,中小学基础教育受教育体制,尤其是“升学率”指标的影响,推行生本位教学的障碍较多。但在高等教育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组织教学,所受限制较少,是可行的。如在教授《建筑环境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归还他们探究的权利的:先介绍建筑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建筑外环境的各项组成,建筑内环境的温湿度、空气品质、声、光、电、水环境等,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他们生活环境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提出改善措施,最后教师予以总结和评价。在这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容易逐步培养起来。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最后得到对建筑环境的认识和评价水平并不相同,但都各自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业认知结构,并在教师的总结和评价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教师引导下各自能够有针对性地予以弥补,最终可以较好地完成《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学习任务。
  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情理互动,追求逻辑与情感有机结合的情感教学。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不宜完全是知识的权威和无知的学生的授受关系,在专业发展的新知识和新事物面前,师生面临的挑战是同样的。教师若在适当的机会下在学生面前说“我不知道”,但又能引导学生“知道”,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很好的教学技巧。如笔者在教授《建筑安装施工技术》时,告诉学生,钢管的规格一般用公称尺寸表示,但无缝钢管就“与众不同”了,必须采用“管外径×壁厚”的表示方法。这个问题教师事先表明“不知道”,但给学生提供完整的无缝钢管和其他管材的生产和安装施工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分析其有理或无理之处,得到一个完整的、能够“站得住”的观点,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种材料管材的适用范围、规格和安装施工方式等,以对管材的应用形成比较全面的认知。这种交互式、研究性的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起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上,宜更注重从学生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生存状态来评价教学效果。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目的,不是为了排队选优,而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评价不再依赖外在的、权威的、自上而下的鉴定,强调师生的对话、调整和共同思考。传统评价存在的问题,一是评价重心偏移,只关注“教”,忽视“学”;二是评价主体单一,重视权威,忽视多元参与;三是评价目的异化,只为了奖惩,忽视促进发展。生本位教学,评价应该从这三方面颠倒过来。
  为了探索上述教学评价问题,笔者在教授《建筑设备工程》等课程时,曾要求每个学生在期末课程内容学习结束后,自己出一套考试试卷,作为一次大作业进行考核。教师事先告知试题类型、考查重点、分数比例等,然后安排学生出题,学生出题试卷出来后,选择较典型者逐题对其试题和答案进行评讲。从中可以暴露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由教师和同学共同进行讨论并给予解决。因为在传统教学中从来不或很少让学生自己出考试题,学生无论成绩好与不好,参与的积极性都较高,而经过教师评讲和师生讨论,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课程的学习效果都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所存在的问题也都能意识到并且去积极改进。
  
  二、生本位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从控制思维到激发思维的过程
  
  “生本位”非常强调建立以学生为资源的教育策略。近几年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的来说,实践成果与理论建树给人的印象尚不深。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多数教学改革还时常不自觉地把学生当作受教育的被动体,只有“教改”,而没有进一步去深化“学改”。教学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只有控制,缺乏激发。生本位教学,要求把学生当成“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人”,一个要在现实社会生活的“人”。笔者所理解的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自身的认知水平与能力,通过平等的对话和讨论,帮助学生完善其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庸的老师只会叙述,良好的老师能够讲解,优秀的老师可以示范,伟大的老师则启迪激励,成为学生成长的榜样。一个好的教师,应能在专业能力上对学生树立典范,在思维方法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有效地启迪激励,大学教师宜善于引出情境,结合实际问题介绍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只要教师真诚,说话实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接纳和同感,学生就很愿意配合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如在大学新生的入学专业介绍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宣传专业如何之好,不具体介绍专业学习内容、不具体分析专业的“好”与“坏”,不介绍专业学习对课程学习的要求,学生在最初入学的激情释放之后,就容易失去对教师的尊敬。因为他有可能在事后的学习和同学间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事情并非如教师所述,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同时,生本位教学强调教学的社会化,构建开放互动的教育教学网络系统。传统的教学蒸发了教学的社会性,使教学变成了一种基本上与社会无关的课堂活动,这一缺陷导致教学实效低下。目前的大学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化的教学,生本位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要求加强与生活的互动与整合,主动积极地与学生周围的人群和组织交流与沟通,以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使课程教学与社会教育整合一致,形成一体化教育网络。笔者通过引导相关专业(主要有供热与通风空调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城镇规划专业等)学生组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社这样的专业社团,积极在校内或与校外联合开展各种专业学习、交流与联谊活动,让专业学习深入并延伸到学生的大学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良好的专业整体学习氛围,效果较好,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兴趣、学习能力及专业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在扩大专业视野的同时,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大学教师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社会化资源综合培养学生,仍是一个有待努力解决的新课题。
  生本位教学法的具体模式大致是:教师提出教学内容与要求→学生自学→整理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师介入→师生互动→解决问题→教师概括与总结这几个阶段。在这几个过程中,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感觉到,教师应十分珍视无名(序)状态的教育教学(或曰非指导性教学)。这种教学表面上看来是“无为而治”,事实上是有意识地“放风筝”——放手而不放眼,学生的自学与讨论及问题的解决过程须始终受到教师有力而无形的组织与控制,表面平静下是学生思维的“波涛汹涌”,实质上乃是生本位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生本位教学法是一个超越传递,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
  
  传统“师本位”或“知识本位”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外部环境锤炼人的过程,人的个性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知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它外在于人,教学是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这种教学观念,更多地适用于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而生本位教学是一种研究性教学,认为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教学本质上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尤其是成年之后的大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人教学过程的。生本位教学,其首要任务是在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后,通过交流与讨论、分析,逐步树立自己的认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并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适合他自身实际的观念和认识。
  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传统认识是: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这种知识的获取数量越多越好;因此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记忆、保持、再现”成了很多教师和学校一贯遵守的教学原则。但事实却令人遗憾:受过多年教育后,累积了不少知识,虽然硕士、博士毕业,但不少人仍然语言苍白,词不达意,很难有富有个性的流利清楚的表达,甚至与人沟通不易且自视甚高。原因在哪里?在传统的教学中,“积累”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究竟什么是“积累”,怎样“积累”,“积累”后怎样运用?许多人恐怕都没有仔细考虑过。很多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累积的知识数量非常可观,但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把它们转化为工作和学习能力?如果一个人只能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而不能创造自己的思想,那些知识就不会深入到意识之中,不会成为一个人思考的工具,不能成为观察世界、表达思想的手段,那么他就会变得对“知识”缺乏领会力。积累本身成了目的,那些累积的知识并没有“活起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效,这种“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应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这些沉淀下来的知识“活起来”?如果教师善于在学生面前打开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窗口,引导学生借助累积的“知识”来思考,逐步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自己真实的思想表达出来,就能体会独立思考的乐趣,从而源源不断地激发出创新的活力。大学教育归根结底在于培养独立的人格,培养一个有思想的人,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笔者教授《建筑安装施工技术》时,教材上对于塑料给水管穿越楼板和屋面做法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图示和介绍,[5]但通过教师引导和同学间的讨论,学生能够普遍意识到教材所述做法的缺陷:因为塑料管的热膨胀系数较大,教材上所述方法通过在塑料管外壁粘贴UPVC管半片将其固定在细石混凝土中,且管材在细石混凝土中接缝,管材的伸缩空间没有了,接缝产生的漏水问题倒是有可能出现了。目前,这个问题反映给此书主编后,已经引起国家标准图及规范编制单位的注意,已经承认失识并且答应更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通过思考,发现并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确认国家级教材及标准图中的问题,这就是一种专业创新能力的体现。
  笔者通过对生本位教学法的探索感受到,强调“生本位”,不是不要知识,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求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有力量——通过引导学生实现正确的认识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没有教师,学生自发的自学,难以取得优质和高效的成果。教师应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习,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到设计学习。不是不要德育,而是要通过改革教学,创建新的教学生态,使学生在教学、学习、生活中,用朴素、踏实的方式(非刻意的方式)发展朴素、踏实做事的品德,让他们学会讲真话、讲实话,能够实实在在地讨论问题,在踏实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本性,使之在“无名”、“无形”的状态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需要大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升华和变革,教育创新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创新教育最重要的内容。高校教学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是要教会学生汲取知识的方法,建立良好的知识构架;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其中,思维方式的培养更为关键,它直接影响人对未来的观念,并影响着人知识的更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生本位”这种教学方法在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衷心希望生本位教学理念能得到适当的推广,其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得到进一步的锤炼和提高,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健康、健全的学习生活,教师也能够从一味的“讲授”式的体力型工作中解脱出来,拿出更多的精力观察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形成专业钻研能力,提高大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乐野.建导法在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中的初步尝试[J].复旦教育论坛,2007.2:34~36
  2 许映建.关于生本位教学的方法论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57~158
  3 童国喜.生本化:现代课堂教学的意识自觉[J].江苏教育研究,2006.2:40~42
  4 王 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中国教育导刊,2005.1:91~92
  5 邵宗义等.建筑设备施工安装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89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网规模在日益扩大,电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对于整个电力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电力企业应该重视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
【摘 要】加强师德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际,从高等医学院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丰富师德建设内容,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加强师德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师德建设 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42-01     百年大计,教育为
摘要:面对较为广泛、复杂的建筑施工过程,需要安排、落实的各项质量管控工作也具有较大难度,且较为复杂繁琐。因此,为了确保各项施工监督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落实,施工单位应结合具体情况与实际需求,制定出更科学完善监理控制机制,对所用原材料质量、工艺技术,以及机械设备做出更严格的审查,且只要在审查合格的基础上才能够投入具体建设中。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建筑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
摘要:文章以某工程为例,对深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希望能为同行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  1、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连墙距离地铁地下连续墙距离仅为14.2m。北侧现有天虹路末端穿越场地,需要破除路面并迁移管道,北侧基坑外紧靠规划设计天虹路段。现场内基坑中部有河道贯通东西穿过本基坑。场区地层自上而下由人工填土层、冲积层及白垩系基岩等三大类组成。
中国检察制度的基本属性表现为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法律性是中国检察制度的根本。检察制度法律性的核心是检察的中立性和客观性,其特征表现为任何检察活动都不
犯罪竞合有包含竞合、交叉竞合和想象竞合三种类型.传统的犯罪竞合罪名判定奉行“从一重处断”原则,存在着法益保护、犯罪预防、罪刑关系上的误区.犯罪竞合的罪名认定应以法
中国小微企业是给力经济发展的“轻骑兵”,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大约分别占中国经济总量的60%、57%和4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用电量随之增加,用电设施在不断增多,供电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使得目前的供电设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对10千伏及以下配网运行维护与检修进行探讨,希
我国目前的质量监管体制,一言以蔽之,面临诸多挑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质量的主体究竟是什么?质量的源头到底在哪里?监管部门真正应该做的是什么?诸如
清人沈谦在《填词杂说》中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1](P69)"确实,"词中之帝"李煜与"婉约之宗"李清照二人词作在表现手法、语言特色、艺术风格上都有不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