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运用马克思哲学的异化劳动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来透析科研量化管理制度,这一理论视角贯穿科研量化管理制度下科研异化的表征、科研量化管理的得失与前景以及科研管理的出路。从这个角度去认识科研量化管理制度,对于科研管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科研管理 异化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Perspective of Alienation Theory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of Research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HE Yuyan, CHEN Qifeng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Abstract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Marx philosophy the disassimilation work theory and humanism thought comes the dialysi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ntification control system, under this theory angle of view penetr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quantification control system scientific research disassimilation attribute, scientific research quantification management success and failure and prospect,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outlet. From this angle knew tha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quantification control system, how does carry out the humanist scientific view regard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historic condition, has the important theory guiding sense and the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research management; alienation; humanist
劳动是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最重要方式,其本质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科研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劳动,它是人类出于对客观对象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渴求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自由自觉地探索和创造,获得新认知或产生新成果是科研工作人员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然而时下许多科研人员都感受不到科研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而更多地是一种强制性的活动,科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走向了异化。这一学术问题产生的现实背景是科研的量化管理,于是科研量化管理成为了导致科研异化的诱因遭到了批判和质疑。科研异化作为人类异化劳动现象的一种,像普通的异化生产劳动一样,有其产生的现实性和必然性,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去辩证地认识和理解科研量化管理和科研异化之间关系,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深入地认识、实践在科研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1 从异化劳动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科研活动异化的症候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类本质角度阐述的劳动的深刻内涵,认为劳动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活动,因为通过劳动可以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客观对象上,使人在对象中直观自身的价值。一切劳动产品,包括精神劳动的产品,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都是对人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肯定。但是如果劳动由人的内在需要转化为一种外在于人,反对着人的力量,使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价值得不到释放和实现,那么这样的劳动就是被异化了。当前我国高校科研活动被异化的具体状况是:
(1)科研人员同自己的科研活动相异化,科研活动被功利化、工具化。科研活动本应是科研人员一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自我实现,但是由于受社会功利和物质利益影响,不是从自身求知探索的需求出发来进行科研,而是把科研看成是职称晋升、职务晋升的砝码。科研成了追名逐利的资本,从而使科研失去了“求真向善、求新、求发展”的本来面目;科研人员自我实现满足的方式出现失衡,导致科研活动由求知探索的内在需要变成一种外在于人并压迫着人的力量,人的活动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外在的力量。科研活动被功利化、工具化。
(2)科研人员同自己的研究成果相异化,科研成果被货币化、利益化。科研成果是科研活动的成品,是用以阐述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和争论的过程和观点,学术性是其本质属性。然而时下科研成果性质和用途发生了严重的异化,它由学术思想表达的载体变成了各种身份、待遇、资格的标尺,科研成果已经在很大程度被货币化、利益化。成果作为科研活动的对象化,不从属于人,而是人从属于成果,受成果的支配。
(3)科研人员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科研人员的道德异化,学术诚信面临危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的类本质,如果某种劳动的性质和劳动产生的成果都同人相异化,那就表明人既丧失了自己的生命活动,也丧失了对象世界,因而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异化、所创造的学术成果异化,也就表明科研人员正在同自己作为科学研究者应该与生俱来的“求真向善”类本质异化,导致了他们学术道德乃至社会道德的沦陷。
2 用异化理论来剖析我国高校科研量化管理制度的两面性
2.1 从异化劳动的反人道立场来批判科研量化管理的弊端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解释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那就是私有制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非人化”和反人道性质。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不是劳动者的主体需要而是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他的劳动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他在劳动中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产品作为劳动的对象化,不从属于人,而是人从属于产品,受产品支配;劳动和劳动的成果都不属于自己,人既丧失了自己的生命活动,也丧失了对象世界。
那么,导致科研异化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恐怕就是科研的量化管理实施了。这一学术评价机制的做法是将教师和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获奖、课题、创造发明、著作等科研成果分出等级或者折算成分值,以此作为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遴选、岗位聘任、评优和奖励等的重要依据。这一制度实行了一段时间后,科研异化的弊端浮出了水面。因为需要量化的考核和评价,并且跟经济、职称、地位、名誉等等利益挂钩,科研人员压力和诱惑共同驱使下,容易诱发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为名为利而做学问的浮躁风气,出现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数量、粗制滥造、东拼西凑的文章低水平重复发表的现象。在利益的驱动下,广大教师虽然辛辛苦苦做研究、写文章,但是不是出于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某种压力或利益,这样的劳动实現的不是真正自我价值,其劳动产品也不是对自身能力的确证。
因此,不少专家抨击这种看似科学化的考核制度,“是对成果的评价而不是对学者的评价。而对于成果的评价也只是工作评价而非学术评价,是单位评价而非社会评价,是具体评价而非总体评价,是短期评价而非长期评价。”科研量化是一种不以人为中心的科研管理。它只关注科研活动的最终成果,而不关注科研活动的创造过程;只关注人所创造的各种数据和成果,而不关注创造各种数据和成果的人;只关注科研活动能做什么和已做了什么,而不关注人所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目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在科学研究领域沿用算计的逻辑,实际上对科研的主体是缺乏真正的尊重的。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动力应该是纯粹的追求真理的冲动,实际上也就是知识上的好奇心。“用量化的方式来管科研,实际上是用利益驱动的方式来催化科学成果的生。这是违背科学本身热爱智慧的精神的。它并不能在客观起到鼓励专家学者进行真正意义上探索的勇气和激情,本来科学研究本身是具有吸引力的,爱智本身是一种非功利的自由游戏的人生态度,但由于算计逻辑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殖民化,量化考核使得研成果所隐含的各种可能(物质/符号)利益变成了最有吸引力的所在,也就导致了科学精神的异化。”
2.2 从异化劳动的必然存在来理解科研量化管理制度的现实合理性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是反人道的,因此必须扬弃异化,实现人的全面解放。但是,在人的全面解放得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真正实现之前,异化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必然环节,它是特殊社会历史阶段的一个特殊现象,人类为了发挥自己的本质力量,首先必须要经过异化,然后在异化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扬弃自己的异化,实现人类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从而获得自我解放。
同样的,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导致科研异化的科研量化管理制度的存在也是有其现实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这一制度在中国的兴起是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学术界正处于转型期,缺少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同时某些专业国内专家很少,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不现实,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科研量化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基于激励理论的科研量化管理实施后一段时间内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学者的普遍认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由于对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提出了明确的科研任务,使学校科研成果数量增多、水平提高,这种改变在那些科研基础较薄弱、科研氛围不太浓的高尤为突出;而从个人的角度而言,这一制度的实施打破人事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也避免了人治主义科研管理的不公和腐败,它使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动力,促使其更新知识,出新成果,增强了科研人员的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科研量化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第一,相对于人治主义和平均主义的科研管理制度而言,它有其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因而是一种进步。在当今社会的理性秩序尚未建立、学界的学术规范尚未形成时,要求高校教师以研究学问、追求真理为第一要务,只为学问真理,不为功名利禄,似乎还只能是一个美好愿望。正如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所言,完全的、没有任何异化现象的社会只是乌托邦,同样的,没有异化现象的行业现实社会中也是不存在的,尽管社会希望高校纯洁,希望学者神圣,但是高校的科研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异化现象。因此不是叫停量化管理制度就可以消除科研的异化,相反在目前形势下实施科研量化管理制度利大于弊。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真正问题,不是使用量化方式进行学术评价,而是对这一体系的不合理滥用。第二,但人类在总的异化中,还能创造出文明成果。因为,异化劳动仍是劳动,仍体现着劳动的普遍性——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它仍包含着人的目的、意志和创造力。许多科研成果虽是科研人员在压力作用或利益驱使下完成的,但是里面也包含了他们的劳动力和创造力,也表达了自己的学术见解或产生了新的技术,对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不能对科研的异化劳动及其产生的科研成果一概否认。客观地说,科研活动在异化的阶段仍艰难地印证着科研人员的本质力量,促进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3 从异化劳动的扬弃来思考高校科研管理的目标和未来
我们认为科研量化管理制度有现实合理性,并不代表着它具有绝对合理性。过份依赖量化管理对科学的伤害已是有目共睹,它所造成的科研异化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瓶颈”。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地评估科研成果的价值、效果以及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呢?正如决定高校现有学术评价标准和机制的原因极端复杂一样,重新确立比较完善的高校科研与学术评价机制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无论选择怎样的模式,科研管理的最终目标将是:全面实现学者的学术自由!
科研是一个非常繁重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科研创新和研究心得不是在短时间突击、靠功利刺激就能获取的,因此,科研管理制度要实現学者的学术自由,就要从时间和环境这两个大的因素上去进行思考和设计。例如,是否可以考虑取消一年一度的考核,而是实行聘期考核制,给学者们相对较长的科研周期和宽松的学术环境,来创造高水平成果和培养科研人才;再者,能否从不同层面上设计科研管理和考核的内容和要求,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是一个层面,负责从学校总体规划和学术发展状况来设计科研管理和考核的内容和要求,各个学院(系)又是一个层面,负责根据本专业学科的特点制定对本单位科研考核的具体要求,这样既保证具有实效的成果催生,又不违背“以人为本”的宗旨要求,从而克服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弱智化倾向。
没有制度的压迫和经济利益的诱惑,就不会有学术造假和科研的异化,这是科研异化的真正根源。当然,制度的局限是人自身的时代局限性造成的,所以无法超越现实的局限性去谈一种完全合理的制度。人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异化是一种历史存在,制度也是一种历史存在,在具体历史阶段中,人暂时不得不投入异化的现实束缚中,科研量化管理只是一个特殊阶段的制度,科研异化也只是特殊阶段的特殊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只是在我国的现阶段表现得特别明显,这是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必然环节,必须要经过异化,然后在异化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扬弃自己的异化,实现人类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从而获得自我解放。让科学研究回归求真向善的本质,让科学研究人员重新在科研活动中畅享自由自觉的创造。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0年科研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向宝云,卢衍鹏.对人文社科科研量化管理两面性的反思[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5-27.
[2] 向宝云.公共理性与科研量化管理[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3):6-11.
[3] 王凌峰.我国高校科研量化管理的回顾及完善[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0):103-105.
关键词 科研管理 异化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Perspective of Alienation Theory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of Research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HE Yuyan, CHEN Qifeng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Abstract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Marx philosophy the disassimilation work theory and humanism thought comes the dialysi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ntification control system, under this theory angle of view penetr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quantification control system scientific research disassimilation attribute, scientific research quantification management success and failure and prospect,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outlet. From this angle knew tha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quantification control system, how does carry out the humanist scientific view regard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historic condition, has the important theory guiding sense and the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research management; alienation; humanist
劳动是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最重要方式,其本质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科研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劳动,它是人类出于对客观对象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渴求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自由自觉地探索和创造,获得新认知或产生新成果是科研工作人员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然而时下许多科研人员都感受不到科研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而更多地是一种强制性的活动,科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走向了异化。这一学术问题产生的现实背景是科研的量化管理,于是科研量化管理成为了导致科研异化的诱因遭到了批判和质疑。科研异化作为人类异化劳动现象的一种,像普通的异化生产劳动一样,有其产生的现实性和必然性,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去辩证地认识和理解科研量化管理和科研异化之间关系,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深入地认识、实践在科研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1 从异化劳动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科研活动异化的症候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类本质角度阐述的劳动的深刻内涵,认为劳动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活动,因为通过劳动可以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客观对象上,使人在对象中直观自身的价值。一切劳动产品,包括精神劳动的产品,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都是对人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肯定。但是如果劳动由人的内在需要转化为一种外在于人,反对着人的力量,使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价值得不到释放和实现,那么这样的劳动就是被异化了。当前我国高校科研活动被异化的具体状况是:
(1)科研人员同自己的科研活动相异化,科研活动被功利化、工具化。科研活动本应是科研人员一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自我实现,但是由于受社会功利和物质利益影响,不是从自身求知探索的需求出发来进行科研,而是把科研看成是职称晋升、职务晋升的砝码。科研成了追名逐利的资本,从而使科研失去了“求真向善、求新、求发展”的本来面目;科研人员自我实现满足的方式出现失衡,导致科研活动由求知探索的内在需要变成一种外在于人并压迫着人的力量,人的活动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外在的力量。科研活动被功利化、工具化。
(2)科研人员同自己的研究成果相异化,科研成果被货币化、利益化。科研成果是科研活动的成品,是用以阐述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和争论的过程和观点,学术性是其本质属性。然而时下科研成果性质和用途发生了严重的异化,它由学术思想表达的载体变成了各种身份、待遇、资格的标尺,科研成果已经在很大程度被货币化、利益化。成果作为科研活动的对象化,不从属于人,而是人从属于成果,受成果的支配。
(3)科研人员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科研人员的道德异化,学术诚信面临危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的类本质,如果某种劳动的性质和劳动产生的成果都同人相异化,那就表明人既丧失了自己的生命活动,也丧失了对象世界,因而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异化、所创造的学术成果异化,也就表明科研人员正在同自己作为科学研究者应该与生俱来的“求真向善”类本质异化,导致了他们学术道德乃至社会道德的沦陷。
2 用异化理论来剖析我国高校科研量化管理制度的两面性
2.1 从异化劳动的反人道立场来批判科研量化管理的弊端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解释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那就是私有制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非人化”和反人道性质。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不是劳动者的主体需要而是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他的劳动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他在劳动中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产品作为劳动的对象化,不从属于人,而是人从属于产品,受产品支配;劳动和劳动的成果都不属于自己,人既丧失了自己的生命活动,也丧失了对象世界。
那么,导致科研异化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恐怕就是科研的量化管理实施了。这一学术评价机制的做法是将教师和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获奖、课题、创造发明、著作等科研成果分出等级或者折算成分值,以此作为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遴选、岗位聘任、评优和奖励等的重要依据。这一制度实行了一段时间后,科研异化的弊端浮出了水面。因为需要量化的考核和评价,并且跟经济、职称、地位、名誉等等利益挂钩,科研人员压力和诱惑共同驱使下,容易诱发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为名为利而做学问的浮躁风气,出现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数量、粗制滥造、东拼西凑的文章低水平重复发表的现象。在利益的驱动下,广大教师虽然辛辛苦苦做研究、写文章,但是不是出于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某种压力或利益,这样的劳动实現的不是真正自我价值,其劳动产品也不是对自身能力的确证。
因此,不少专家抨击这种看似科学化的考核制度,“是对成果的评价而不是对学者的评价。而对于成果的评价也只是工作评价而非学术评价,是单位评价而非社会评价,是具体评价而非总体评价,是短期评价而非长期评价。”科研量化是一种不以人为中心的科研管理。它只关注科研活动的最终成果,而不关注科研活动的创造过程;只关注人所创造的各种数据和成果,而不关注创造各种数据和成果的人;只关注科研活动能做什么和已做了什么,而不关注人所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目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在科学研究领域沿用算计的逻辑,实际上对科研的主体是缺乏真正的尊重的。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动力应该是纯粹的追求真理的冲动,实际上也就是知识上的好奇心。“用量化的方式来管科研,实际上是用利益驱动的方式来催化科学成果的生。这是违背科学本身热爱智慧的精神的。它并不能在客观起到鼓励专家学者进行真正意义上探索的勇气和激情,本来科学研究本身是具有吸引力的,爱智本身是一种非功利的自由游戏的人生态度,但由于算计逻辑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殖民化,量化考核使得研成果所隐含的各种可能(物质/符号)利益变成了最有吸引力的所在,也就导致了科学精神的异化。”
2.2 从异化劳动的必然存在来理解科研量化管理制度的现实合理性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是反人道的,因此必须扬弃异化,实现人的全面解放。但是,在人的全面解放得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真正实现之前,异化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必然环节,它是特殊社会历史阶段的一个特殊现象,人类为了发挥自己的本质力量,首先必须要经过异化,然后在异化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扬弃自己的异化,实现人类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从而获得自我解放。
同样的,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导致科研异化的科研量化管理制度的存在也是有其现实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这一制度在中国的兴起是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学术界正处于转型期,缺少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同时某些专业国内专家很少,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不现实,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科研量化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基于激励理论的科研量化管理实施后一段时间内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学者的普遍认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由于对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提出了明确的科研任务,使学校科研成果数量增多、水平提高,这种改变在那些科研基础较薄弱、科研氛围不太浓的高尤为突出;而从个人的角度而言,这一制度的实施打破人事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也避免了人治主义科研管理的不公和腐败,它使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动力,促使其更新知识,出新成果,增强了科研人员的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科研量化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第一,相对于人治主义和平均主义的科研管理制度而言,它有其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因而是一种进步。在当今社会的理性秩序尚未建立、学界的学术规范尚未形成时,要求高校教师以研究学问、追求真理为第一要务,只为学问真理,不为功名利禄,似乎还只能是一个美好愿望。正如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所言,完全的、没有任何异化现象的社会只是乌托邦,同样的,没有异化现象的行业现实社会中也是不存在的,尽管社会希望高校纯洁,希望学者神圣,但是高校的科研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异化现象。因此不是叫停量化管理制度就可以消除科研的异化,相反在目前形势下实施科研量化管理制度利大于弊。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真正问题,不是使用量化方式进行学术评价,而是对这一体系的不合理滥用。第二,但人类在总的异化中,还能创造出文明成果。因为,异化劳动仍是劳动,仍体现着劳动的普遍性——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它仍包含着人的目的、意志和创造力。许多科研成果虽是科研人员在压力作用或利益驱使下完成的,但是里面也包含了他们的劳动力和创造力,也表达了自己的学术见解或产生了新的技术,对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不能对科研的异化劳动及其产生的科研成果一概否认。客观地说,科研活动在异化的阶段仍艰难地印证着科研人员的本质力量,促进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3 从异化劳动的扬弃来思考高校科研管理的目标和未来
我们认为科研量化管理制度有现实合理性,并不代表着它具有绝对合理性。过份依赖量化管理对科学的伤害已是有目共睹,它所造成的科研异化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瓶颈”。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地评估科研成果的价值、效果以及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呢?正如决定高校现有学术评价标准和机制的原因极端复杂一样,重新确立比较完善的高校科研与学术评价机制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无论选择怎样的模式,科研管理的最终目标将是:全面实现学者的学术自由!
科研是一个非常繁重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科研创新和研究心得不是在短时间突击、靠功利刺激就能获取的,因此,科研管理制度要实現学者的学术自由,就要从时间和环境这两个大的因素上去进行思考和设计。例如,是否可以考虑取消一年一度的考核,而是实行聘期考核制,给学者们相对较长的科研周期和宽松的学术环境,来创造高水平成果和培养科研人才;再者,能否从不同层面上设计科研管理和考核的内容和要求,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是一个层面,负责从学校总体规划和学术发展状况来设计科研管理和考核的内容和要求,各个学院(系)又是一个层面,负责根据本专业学科的特点制定对本单位科研考核的具体要求,这样既保证具有实效的成果催生,又不违背“以人为本”的宗旨要求,从而克服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弱智化倾向。
没有制度的压迫和经济利益的诱惑,就不会有学术造假和科研的异化,这是科研异化的真正根源。当然,制度的局限是人自身的时代局限性造成的,所以无法超越现实的局限性去谈一种完全合理的制度。人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异化是一种历史存在,制度也是一种历史存在,在具体历史阶段中,人暂时不得不投入异化的现实束缚中,科研量化管理只是一个特殊阶段的制度,科研异化也只是特殊阶段的特殊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只是在我国的现阶段表现得特别明显,这是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必然环节,必须要经过异化,然后在异化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扬弃自己的异化,实现人类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从而获得自我解放。让科学研究回归求真向善的本质,让科学研究人员重新在科研活动中畅享自由自觉的创造。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0年科研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向宝云,卢衍鹏.对人文社科科研量化管理两面性的反思[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5-27.
[2] 向宝云.公共理性与科研量化管理[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3):6-11.
[3] 王凌峰.我国高校科研量化管理的回顾及完善[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0):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