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在倡导“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如何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贯彻智慧课堂理念,让学生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学习,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是实施“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保障。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获取语文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并可以有效提高听、说、读和口语对话表达能力。
2. 运用合作学习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有效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相互学习的乐学氛围。
3. 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与人共事的意识和能力。
二、 课内探究内容的设计要求
课内探究内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设置:
1. 对话: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创设出既丰富又真切自然的情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动作融入到会话中去。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角色分配,然后安排学生自行创设学习节目,将所学习词语相互贯穿,联系学习内容进行对话训练,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后,可通过各小组进行表演。
2. 具体问题的讨论:这是小组合作的中心环节。通过表演活动,将会出现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相互指出问题所在并开展讨论后,教师再加以指导,然后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观点。组员之间分工明确,既有同学发言和补充,又有同学及时归纳和总结。
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有:
(1) 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也是教材上warming?up经常要做的一个环节。
(2) 对课文的main idea, details, typical sentences等进行讨论,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 对课文长难句、从句或某些词语的用法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 对课文时代背景,主人公的生平事迹,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对人和事物的评价能力。
通过讨论有效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和理解过程中准确组织词语及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情境对话,灵活地表达,培养语感,提高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运用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语言点处理时的合作活动;作业的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合作活动;学习策略的合作活动等。
三、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中,认真观察各小组出现的错误答案,归纳错误答案的种类,分析出错的原因,做好应对的思想准备,想好应对的策略。
在巡视中,教师要培养小组成员间相互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小组内形成主动扶持较差学生的氛围。教师在巡查中要关注学困生,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树立他们的自我成就感,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同学间关系更融洽、心理更健康。对探究活动开展较好的小组,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四、 多样化的综合展示环节
通常情况下,在学生的讨论结束之后,往往都是老师稍作点评,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结果,或者给出标准答案,然后就又开始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其实我们还可以展开小组之间的互评。通过互评,不仅仅让学生把问题分析的更彻底,而且也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就表明还有一部分学生思考的角度不一样,思考的结果也会不一样,这样就能全面而深刻地剖析出该问题的最佳答案。还可以小组之间PK, 不仅让组员们在竞争中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 以激励为主的课堂评价
教师必须确立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并较好地把握,一是不要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集体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本人采取了“具体要求,小组评价,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如果发言够精彩,小组纪律良好,即能获得一个“good”的评价。如果此次汇报工作中出现了亮点,成员又具备团结合作精神,就可以获得“very good”的评价。
个别学生表现不佳,我需要不断提醒和鼓励他们,及时告诫,不放弃他们。对于优胜的小组长,可以给予额外的奖励,以便促进成员的进一步合作。这样下去,学生自己就会意识到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对自己的小组负起责任,自己接受任务之后要尽心尽力,对于队友要鼓励、支持、帮助,每个人都不能仅作一名旁观者。
六、 结束语
总之,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关注细节,认真钻研,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们就一定能科学地教,让学生巧妙地学,在互动探究的小组活动中生成智慧,真正实施幸福教育。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获取语文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并可以有效提高听、说、读和口语对话表达能力。
2. 运用合作学习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有效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相互学习的乐学氛围。
3. 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与人共事的意识和能力。
二、 课内探究内容的设计要求
课内探究内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设置:
1. 对话: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创设出既丰富又真切自然的情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动作融入到会话中去。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角色分配,然后安排学生自行创设学习节目,将所学习词语相互贯穿,联系学习内容进行对话训练,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后,可通过各小组进行表演。
2. 具体问题的讨论:这是小组合作的中心环节。通过表演活动,将会出现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相互指出问题所在并开展讨论后,教师再加以指导,然后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观点。组员之间分工明确,既有同学发言和补充,又有同学及时归纳和总结。
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有:
(1) 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也是教材上warming?up经常要做的一个环节。
(2) 对课文的main idea, details, typical sentences等进行讨论,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 对课文长难句、从句或某些词语的用法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 对课文时代背景,主人公的生平事迹,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对人和事物的评价能力。
通过讨论有效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和理解过程中准确组织词语及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情境对话,灵活地表达,培养语感,提高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运用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语言点处理时的合作活动;作业的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合作活动;学习策略的合作活动等。
三、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中,认真观察各小组出现的错误答案,归纳错误答案的种类,分析出错的原因,做好应对的思想准备,想好应对的策略。
在巡视中,教师要培养小组成员间相互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小组内形成主动扶持较差学生的氛围。教师在巡查中要关注学困生,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树立他们的自我成就感,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同学间关系更融洽、心理更健康。对探究活动开展较好的小组,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四、 多样化的综合展示环节
通常情况下,在学生的讨论结束之后,往往都是老师稍作点评,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结果,或者给出标准答案,然后就又开始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其实我们还可以展开小组之间的互评。通过互评,不仅仅让学生把问题分析的更彻底,而且也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就表明还有一部分学生思考的角度不一样,思考的结果也会不一样,这样就能全面而深刻地剖析出该问题的最佳答案。还可以小组之间PK, 不仅让组员们在竞争中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 以激励为主的课堂评价
教师必须确立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并较好地把握,一是不要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集体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本人采取了“具体要求,小组评价,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如果发言够精彩,小组纪律良好,即能获得一个“good”的评价。如果此次汇报工作中出现了亮点,成员又具备团结合作精神,就可以获得“very good”的评价。
个别学生表现不佳,我需要不断提醒和鼓励他们,及时告诫,不放弃他们。对于优胜的小组长,可以给予额外的奖励,以便促进成员的进一步合作。这样下去,学生自己就会意识到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对自己的小组负起责任,自己接受任务之后要尽心尽力,对于队友要鼓励、支持、帮助,每个人都不能仅作一名旁观者。
六、 结束语
总之,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关注细节,认真钻研,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们就一定能科学地教,让学生巧妙地学,在互动探究的小组活动中生成智慧,真正实施幸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