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也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建筑工程管理日益重视,故此为了确保最大程度满足人们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在工程管理中花费更多时间。建筑企业要针对工程建筑方法具体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对工程管理方式突破创新,增加拓展管理方法。建筑企业要合理运用智能化技术,来推动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开展进程。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技术
1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作为劳动力较为密集的行业,在招聘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应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总是被建筑单位忽视,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管理人员要求并不严格,规范的入行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许多非相关专业的人员进入工程管理部门,由于不健全的准入制度,使得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单位只注重经济利益,而松懈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以及心理建设。此外,在执行工程管理过程中,权责不明确、分工不明确的情况时有发生,因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手段,工程建设和人员管理相脱离,导致工程管理效率较低、效果不好。
1.2 缺乏全面的认知和系统地规划
部分建筑单位对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缺乏全面、深度的认识,建筑企业管理层往往依据单方面的主观意识,提出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要求。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承包故的发生。
1.3 设计过程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普遍存在较多的不足和问题,其中一个顯著的问题就是在设计建筑时缺乏清晰明确的定位。许多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并未全面、正确、深入的理解智能建筑这一概念,因受到传统建筑理念的影响,部分设计单位并未将智能建筑当作设计重点,没有充分考虑建筑实际的需要,规划与设计缺乏系统性,没有进行全面考虑。与此同时,施工单位普遍选择在施工设计之后才应用智能化系统,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对于智能化系统未进行选型和订货,这就导致建筑设计与智能系统的设计相脱离,造成如弱电管线预埋到一楼,而建筑物内部没有电缆通道或通道太小等问题的出现。
2 建筑工程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2.1 将虚拟技术带到施工现场
智慧建造技术的应用将给建筑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掌上建造房屋不再只是想象。通过应用智能系统、云存储、大数据等智慧建造技术,实现了人、材、物、机的有序高效运转。例如,湖北省最大在建工程—中建三局一公司武汉京东方项目,施工现场设计运用了智慧塔吊系统。塔吊内置防碰撞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塔吊角度、幅度、倾斜以及风速,并与地面远程监控平台连线,当塔吊倾斜角度过大、风速超过限定值或相邻塔吊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塔吊便会自动报警并紧急“刹车”,确保施工安全,防止人员伤亡。同时,项目工地还采用了高支模变形监测系统,对架体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如果某根钢筋弯曲变形,安全员就会通过手持终端收到报警信息,进行维修或拆换。此外,每个危险多发区都有报警装置,配合红外感应器和远程监控系统提醒或报警,预防事故发生。在工地现场,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手机中的施工技术方案实时对工程进度进行管理。通过AR施工管理系统,佩戴全息眼镜将现实场景与虚拟模型结合,将虚拟技术带到现场,指导施工与质量检测,提高施工质量。
2.2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项目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以及维护过程中进行项目信息共享和传递,技术人员根据建筑信息做出应对。应用BIM技术能够为设计团队和建筑单位提供协同工作的条件,同时起到提升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和缩短工期的作用,是目前建筑行业进行智能辅助的一种技术手段。尽管现阶段许多人对数字建造技术还很陌生,但重庆市已率先尝试数字建造技术。近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宣布重庆市将以大力推广并应用BIM为重点,积极改变传统建造方式,将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相结合,以达到有效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水平。比如正在修建的仙桃数据谷项目,建筑单位共修筑了6座造型像“小蛮腰”的高层建筑,这些“小蛮腰”的外幕墙为扭曲旋转玻璃幕墙,幕墙高度在六十米至九十米之间,旋转方向也不相同,为确保“小蛮腰”的顺利成型,施工方采用了BIM模型,结合数控技术,将整个幕墙安装精度误差控制在3毫米之内。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運营部门各方人员可以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2.3 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
管理人员是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基本载体,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支撑,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来说,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用工不规范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建筑业长久积弊之一,在大众眼中,普遍认为建筑行业的从业门槛极低,对于施工单位人员“能吃苦,就能干”的印象根深蒂固。部分企业对招聘的技术工人专业技能水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结果造成缺乏经验的员工直接上岗,如此做法给工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化素质,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建筑企业应定期为管理人员举办智能化应用交流会、技能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日常营造利于学习智能化技术知识与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工作氛围。第二,建筑施工企业应多与建筑相关专业的院校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积极吸纳优秀的毕业生入职。与此同时,企业应当注重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令其更为积极、热情、认真地开展管理工作。
2.4 保证施工安全问题
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可以帮助项目施工顺利进行,同样,安全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保证项目施工中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设备的安全,才能保障施工单位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工程智能化施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智能化施工特点,采取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无论智能化建筑项目大小如何都需要配备高素质的安全人员,及时检查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施工单位应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对施工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与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例如,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就积极按照新管理法的出台实施了相应的改動,开始对集团内部的建筑工作实行实名制管理,配备实现实名制管理所必须的硬件设备,施工现场进行封闭式管理,设立进出场门禁系统,采用人脸、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电子打卡;建筑工人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与所在建筑单位的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建筑施工作业前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接受基本安全培训。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受其推动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到了发展。作为建筑工程建设进程的重点内容,切实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对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秦帅.概述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9):78.
[2]魏守军.探析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8(16):74-75.
[3]刘玏.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03):191.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技术
1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作为劳动力较为密集的行业,在招聘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应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总是被建筑单位忽视,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管理人员要求并不严格,规范的入行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许多非相关专业的人员进入工程管理部门,由于不健全的准入制度,使得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单位只注重经济利益,而松懈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以及心理建设。此外,在执行工程管理过程中,权责不明确、分工不明确的情况时有发生,因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手段,工程建设和人员管理相脱离,导致工程管理效率较低、效果不好。
1.2 缺乏全面的认知和系统地规划
部分建筑单位对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缺乏全面、深度的认识,建筑企业管理层往往依据单方面的主观意识,提出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要求。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承包故的发生。
1.3 设计过程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普遍存在较多的不足和问题,其中一个顯著的问题就是在设计建筑时缺乏清晰明确的定位。许多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并未全面、正确、深入的理解智能建筑这一概念,因受到传统建筑理念的影响,部分设计单位并未将智能建筑当作设计重点,没有充分考虑建筑实际的需要,规划与设计缺乏系统性,没有进行全面考虑。与此同时,施工单位普遍选择在施工设计之后才应用智能化系统,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对于智能化系统未进行选型和订货,这就导致建筑设计与智能系统的设计相脱离,造成如弱电管线预埋到一楼,而建筑物内部没有电缆通道或通道太小等问题的出现。
2 建筑工程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2.1 将虚拟技术带到施工现场
智慧建造技术的应用将给建筑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掌上建造房屋不再只是想象。通过应用智能系统、云存储、大数据等智慧建造技术,实现了人、材、物、机的有序高效运转。例如,湖北省最大在建工程—中建三局一公司武汉京东方项目,施工现场设计运用了智慧塔吊系统。塔吊内置防碰撞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塔吊角度、幅度、倾斜以及风速,并与地面远程监控平台连线,当塔吊倾斜角度过大、风速超过限定值或相邻塔吊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塔吊便会自动报警并紧急“刹车”,确保施工安全,防止人员伤亡。同时,项目工地还采用了高支模变形监测系统,对架体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如果某根钢筋弯曲变形,安全员就会通过手持终端收到报警信息,进行维修或拆换。此外,每个危险多发区都有报警装置,配合红外感应器和远程监控系统提醒或报警,预防事故发生。在工地现场,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手机中的施工技术方案实时对工程进度进行管理。通过AR施工管理系统,佩戴全息眼镜将现实场景与虚拟模型结合,将虚拟技术带到现场,指导施工与质量检测,提高施工质量。
2.2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项目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以及维护过程中进行项目信息共享和传递,技术人员根据建筑信息做出应对。应用BIM技术能够为设计团队和建筑单位提供协同工作的条件,同时起到提升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和缩短工期的作用,是目前建筑行业进行智能辅助的一种技术手段。尽管现阶段许多人对数字建造技术还很陌生,但重庆市已率先尝试数字建造技术。近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宣布重庆市将以大力推广并应用BIM为重点,积极改变传统建造方式,将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相结合,以达到有效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水平。比如正在修建的仙桃数据谷项目,建筑单位共修筑了6座造型像“小蛮腰”的高层建筑,这些“小蛮腰”的外幕墙为扭曲旋转玻璃幕墙,幕墙高度在六十米至九十米之间,旋转方向也不相同,为确保“小蛮腰”的顺利成型,施工方采用了BIM模型,结合数控技术,将整个幕墙安装精度误差控制在3毫米之内。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運营部门各方人员可以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2.3 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
管理人员是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基本载体,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支撑,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来说,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用工不规范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建筑业长久积弊之一,在大众眼中,普遍认为建筑行业的从业门槛极低,对于施工单位人员“能吃苦,就能干”的印象根深蒂固。部分企业对招聘的技术工人专业技能水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结果造成缺乏经验的员工直接上岗,如此做法给工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化素质,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建筑企业应定期为管理人员举办智能化应用交流会、技能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日常营造利于学习智能化技术知识与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工作氛围。第二,建筑施工企业应多与建筑相关专业的院校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积极吸纳优秀的毕业生入职。与此同时,企业应当注重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令其更为积极、热情、认真地开展管理工作。
2.4 保证施工安全问题
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可以帮助项目施工顺利进行,同样,安全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保证项目施工中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设备的安全,才能保障施工单位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工程智能化施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智能化施工特点,采取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无论智能化建筑项目大小如何都需要配备高素质的安全人员,及时检查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施工单位应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对施工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与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例如,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就积极按照新管理法的出台实施了相应的改動,开始对集团内部的建筑工作实行实名制管理,配备实现实名制管理所必须的硬件设备,施工现场进行封闭式管理,设立进出场门禁系统,采用人脸、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电子打卡;建筑工人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与所在建筑单位的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建筑施工作业前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接受基本安全培训。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受其推动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到了发展。作为建筑工程建设进程的重点内容,切实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对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秦帅.概述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9):78.
[2]魏守军.探析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8(16):74-75.
[3]刘玏.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0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