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江西南昌的一个朋友邀我去他那里做两场演讲。他说:“马老师,食宿以及来回机票我们管,另外,我们也不让你白讲。”
   然后,他报出了一个不菲的数字。说实话,于一个穷人来说,这笔钱还是很让人动心的,但思来想去,我还是婉言谢绝了。一来,人丑胆小,从不喜欢在人多处露脸,尤其在黑压压的人群面前讲话,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讲得好坏不说,一看颜值,大家就觉得没有听下去的必要了。再加上紧张,若讲得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大家呼啦作鸟兽散,那得多尴尬。自己尴尬也就罢了,岂不坑了人家主办方;二来,天生心底不能装事,一旦说好成行,去之前的所有日子,我都會为这件事焦头烂额,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三来,也是最要紧的,去了讲点儿什么呢?胸无点墨,腹中空空,自己有几斤几两还不知道啊!因此觉得,无论讲什么,都对不住人家给的那笔钱。
   对方见我拒绝,说:“马老师,钱不是问题。”他以为我嫌给得少。我哭笑不得,说:“钱已经足够多了。”“那你顾虑什么?”我只好撒了个谎,说:“学校事儿多,脱不开身。”
   又一年,北京的一个人辗转得到我的电话,邀约我去她那里讲点儿什么。她说:“马老师,给我们的学生来讲一讲吧,他们都很喜欢你。”当时这个人在北京办了一家教育机构,每年都会邀请一些人作报告。当然了,对方也允诺给我一笔报酬。因为有之前的经验,我赶紧拒绝了。她有些不解,说:“这么多年,我们邀请过这么多人,还很少有人拒绝过呢。马老师,你离北京这么近,我们去接你,完事后再送回,肯定耽误不了你的事。”
   对方的态度足够诚恳,我的拒绝也十分干脆。我总是想,我能讲什么呢?人生几十载,碌碌庸常,根本没有于大庭广众之中给人启迪或发人深省的东西。更何况,你不讲还好,一讲,下面说话的、玩手机的、看书的、打瞌睡的,干什么的都有,一个人在台上自说自话,你说得有多煞风景,多失败。
   相对来说,我更愿意写。有时候,有报刊采访,总喜欢请对方列个提纲,我答卷一般答完了,发过去了事。在我看来,写比说要自由得多,也容易得多。
   由此,我特别佩服那些经常云游四方作讲演的人。这些人往往“人来疯”,底下听众越多越兴奋,越兴奋越把控不住自己,本来说好是两小时,结果讲到四小时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还有,就是那些把一个内容讲一千遍的人。这个地方讲的是这套,换一个地方讲的还是这套。他们不厌其烦,每一次讲都像第一次讲一样,化腐朽为神奇,化枯燥为生动,让你不服不行。我觉得这些人都是人才啊,驽钝如我者,绝不会有此出息的。
   应该说,有的演讲真的值钱。据说跟某位“股神”共进一次午餐需要花几十万美金。或许,在这顿饭里听到的,可能是在别人那里一辈子都听不到的东西。受益终生的话,绝非是钱能换来的。一个人,若演说的内容有价值,还愿意云游四方点化众生,自渡不说,还喜欢渡人,必然是一副慈悲模样。



   我原以为,为类似拒绝人的事,这些年一定得罪了不少人。其实,根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拒绝别人后,你这边还不好意思呢,人家那边可能早就把这件事丢到九霄云外了。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重要的人,也没有那么多重要的事。后来,我再选择婉言谢绝的时候,就愈发轻松了。自己这里过得去,别人那里也过得去,于己无害,于人无伤,便是人间凡事。
   有一次,偶尔在一个场合,同事提及北京那家机构邀约我的那件事,说邀请我的那个人是他的同学云云。他说:“我同学说你挺不好请的。不过,她还说,她挺喜欢马老师这样的,跟他写的文章一样,是个淡泊的人。”
   我听罢笑笑,心里却满蕴着感激。
   【原载《读者·原创版》】
其他文献
【摘 要】根与系数的关系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数学文化视角下“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课例教学,通过韦达、欧拉、拉克洛瓦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证明,华里斯运用韦达定理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等内容渗透数学文化,借助探究“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活动,让学生重构式地亲历“归纳—猜想—论证”的“做数学”的过程,渗透由特殊到一般、设而不求的数学思想。实践表明,“一元二次方程
来自于孟加拉国的二十八岁小伙子阿萨度扎曼,是美国皇后学院医科专业的一名预科生,由于家境不好,他便利用课余时间转包了别人一辆出租车赚取学杂费。2020年圣诞前夜,阿萨度扎曼的车里坐进了一名老年妇女乘客,闲聊中,客人告诉他,她叫弗里西亚,今年七十二岁,是从意大利来美国长岛帕楚格镇看望亲戚的。一个多小时后,阿萨度扎曼顺利将老人送到了目的地。   当阿萨度扎曼返回到曼哈顿的住所后,意外在车后座发现了一个
當人们用绝望的眼神看着你时,做一个销售希望的商人吧!   当人们在旅途上四顾茫然、寻求语言的帮助时,请给他们一些前路的消息;   当墙壁倒塌、混乱四起时,允许你的平静与超然带去所需的安慰;   当乌云罩顶、一片惨淡时,把手指向远方的蓝天和阳光;   当你的团队在低谷中喘息、挣扎时,用你有力的手臂和温暖的微笑托起他们!   当人们寻找抱怨的理由时,告诉他们一桩桩被疏忽的值得感激的幸事。  
【摘 要】选择有真实问题情境的习题,通过对课堂提问说题、习题课说题、考后错题分析说题、组内说题等说题模式的实践,让学生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说题活动;高阶思维  【作者简介】杨锐,正高级教师,享受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