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下肢创面19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腿内侧及足部结构特殊,外伤后容易发生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或形成贴骨瘢痕,且该部位结构紧密无法靠局部转移皮瓣解决问题。由于小腿部常用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蒂部位于外踝上方,旋转后也不适合下肢内侧组织的修复。2009年10月-2012年9月,笔者单位采用.I}恒定带的胫后动脉穿支带皮瓣修复足部及小腿内侧创面19例,取得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在四肢深Ⅱ度及以上烧伤创面切削痂术中对穿支血管进行预见性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6例深Ⅱ度及以上烧伤住院患者,其中22例为单纯双上肢或双下肢烧伤,4例为四肢烧伤。按同体对照设计原则,以患者某侧上肢或下肢创面为穿支组(穿支血管重点止血),对侧上肢或下肢创面为对照组(常规电凝止血),共30对,其中上肢18对、下肢12对。观测和比较
关节或组织菲薄部位严重烧伤后常引起骨与肌腱的外露,导致组织坏死,创面周围已无正常上皮组织,无法常规行植皮术或瓣转移术,
穿支皮瓣是指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穿动脉和穿静脉,穿过深筋膜后管径仍大于或等于0.5mm)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皮瓣范畴。穿支皮瓣的特征是以穿支血管为蒂,不论其来源为经肌肉或肌间隙(隔),切取皮瓣的血管蒂均不包含深部主要血管。虽然目前穿支皮瓣在我国烧伤外科已得到应用,但相关专题论文不多。
目的探讨低剂量环磷酰胺(CY)对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9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烧伤+CY组40只、单纯烧伤组40只。烧伤+CY组与单纯烧伤组大鼠造成30%TBSAHI度烧伤,伤后即刻分别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液(50mL/kg)和CY(2mg/kg)、乳酸林格液(50mL/kg);空白对照组大鼠同时相点于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mL/kg)。于伤后
目的观察微小RNA21基因及其靶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人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例烧伤整形患者增生性瘢痕及其邻近的正常皮肤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2种组织标本中微小RNA21基因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种组织标本中PDCD4胥白表达。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目的观察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手足部Ⅲ度电烧伤患者6例,创面大小:6.0cm×4.0cm-8.5cm×7.5cm。采用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9cm×4cm-12cm×9cm。5例供区拉拢缝合,1例供区移植腹部全厚皮。结果1例中指受损患者术后因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坏死,经换药后取腹部全厚皮移植修复;其余5例皮瓣全
变性真皮是指在深度烧伤创面上发生了组织细胞新陈代谢障碍、细胞功能降低,但局部环境改善后能恢复正常形态和功能的部分真皮。保留变性真皮结合大张自体皮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可以减少瘢痕挛缩,获得较好的外观和功能。然而,变性真皮转归过程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构重塑机制有待阐明。
患者男,35岁,无基础心脏病史。因煤气爆炸被火焰烧伤后30min急诊入院,患者意识清楚,躯干及面颈部创面基底红白相问为主,四肢创面基底苍白,仅双足底皮肤完好。入院诊断:(1)火焰烧伤,总面积98%,其中浅Ⅱ度13%、深Ⅱ度30%、Ⅲ度55%TBSA。(2)中度吸人性损伤。人院后立即给予右股静脉置管,积极行补液抗休克、四肢及躯干部环形焦痂切开减张、气管切开等治疗。休克期平稳度过,伤后第4天行四肢创面
目前烧伤仍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烧伤的发病率和致病原因与社会的经济水平密切相关,要预防烧伤首先要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有充分的了解。我国上海、重庆和香港等地已有烧伤相关的单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其中重庆的调查仅针对老年烧伤患者,北京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文献报道。考虑到不同地域烧伤存在暴露因素、人工统计学资料和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本研究对笔者单位近9年的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情况及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2011年6月一2012年6月,收集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痰液和静脉导管表面附着物分离的30株IRPA。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亚胺培南-2,巯基乙醇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B内酰胺酶菌株。提取IRPA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