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十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反映了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强烈诉求。在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完整形成,职业教育资源仍分散隔离的现实背景下,寻求适当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产出价值最大化的关键。作为高职办学模式突破的一种选择,高职本科在全国广泛兴起,意在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在中国制造大建设背景下,湖南省作为制造大省必须响应国家号召,实现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这必然需要配备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尤其需要芙蓉工匠的领头和牵动。建议发展高职本科,推进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适应我省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 键 词] 高职本科;芙蓉工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12-02
一、相关概念
(一)高职本科的内涵与特点
高职本科即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应用技术性特征。其办学模式主要集中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制为本科高职院校、专科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基础上办本科试点专业、本科学校办高職学院等几方面。在实践中,主要实现为高职本科院校办本科试点、地方院校进行应用型本科教学和普通本科院校办高职三种模式。
湖南省现行的主要是本科向应用转型以及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以专业为载体联合办学两种。目前湘南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等高校已经启动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试点。但同浙江、广西、河南、河北、湖北、重庆等省市相比,出台的方案力度尚微。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或省级示范院校试点培养本科生,实行“2+2”模式,即先在高职院校学习两年,后再进入本科院校两年,合格发放本科文凭,其皆属于《湖南高中(中职)起点本科层次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由于国家没有统一政策,各省份工作开展相差较大,我省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与本科试点高校协商自主组合,联合办学的实践尚微。
(二)芙蓉工匠的内涵与特点
芙蓉工匠指有湖南人“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特质,有工匠精神,有精湛技艺,有创新本领,能充分体现湖湘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的匠人。
芙蓉工匠,既具备“工匠精神”,即对自己的作品秉承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又秉承“湖湘精神”,发挥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韧劲,敢为人先,激荡在湖南制造各行各业的潮头。
二、高职本科与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的关联
(一)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培养需要加快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一直倡导现代化制造强国的理念,随着《中国制造2025》《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提出,明确了市场对高职人才的素质的新要求。高职本科相较高职专科,在组织教学、师资队伍、专业布局、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更加有优势,更为当下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体系建设添力。现行的教育体制将高职人才培养限制在专科层次,高职专科学生想要继续求学只能进入本科院校,这样一来就使技能的学习过程缺乏连贯性。由于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并未完全实现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因此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教育缺失与不足,有精湛技艺、有创新本领的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培养也无从谈起。
(二)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培养需要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高专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本科把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其培养过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人才规格满足工匠技能所需。当前职业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上,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真实需求,使毕业生和市场未达成供需一致。湖南人才供给侧呈现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单一型技能人才多,复合型技能人才少的特征,“精”“专”高端人才稀且贵,如2017湖南春招企业就大呼缺人。职业教育的培养不能达到从事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对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培养缺乏外部条件,不利于湖南制造水平的提升。
三、高职本科,如何推进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培养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本科结合了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两者之长,既看重于普通本科的理论知识,又强化了高职专科的技能实操,即将理论和实操进行了融合。培养集理论和实操双位一体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本科一直在做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会计、电脑设计、电子商务等热门专业,高职本科毕业之后,通过历练可以有更广阔的升职前景。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是滋养芙蓉工匠新生代的摇篮,为日后成长为技艺工匠奠定了基石。
(二)衔接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课程
一直以来,大众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职业教育只能是中专或是大专。其实我国的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现在招生的专业学硕士、工程硕士等都属于职业教育层次的教育。因此,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按照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系统推进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改革,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与此同时,向社会大众普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人们职业教育就是低学历教育的常规认识,即职业教育是具有纵向提升的系统教育体系,它不仅有中专、大专,还包括了本科、硕士、博士等高级层次。除此之外,打造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互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和标准,将“2+2”专业和“3+2”学制科学定位,建立科学适宜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三)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培养芙蓉工匠新生代的重要方式。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芙蓉工匠精神,单靠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完全实现的。高职院校虽拥有可供学生实操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但模拟的实操环境毕竟不是真正的企业,也不具备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全部真实环境,更缺乏浓浓的企业文化。芙蓉工匠精神的培养,要靠长期工作实践积累,还要靠企业文化的熏陶。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去企业实习,感受湖湘企业文化,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芙蓉工匠新生代的重要方式。德国职业教育成功办学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就是重视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联合高职院校,发挥其在教学设备、教学技术人员和教学场地方面的优势,开发相关的培训课程,为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助力。
(四)加大政府对高职本科的政策支持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宣布,全国大约600多所本科院校将要转做职业教育,也就是以前大专升格的普通二本学院有600所都要转型为职业本科学院。省教育厅要出台政策,结合我省区域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布局,加快普通二本转化为应用型本科的步伐。实时促进高职专、本科与应用本科的专业衔接和教学合作,实时督促高职本科招生模式的转型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力度,切实实行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高职本科、应用本科和现代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湖南工匠人才的培养。
对于国家、省级示范级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2+2”的培养模式的选择,以及一般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3+2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有具体的细化标准,并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裴晓林,董静,卢矜.我国高职教育本科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3(5).
[2]程艳艳.论高职本科教育[J].山东工业技术,2005(23).
[3]刘显泽.打造“芙蓉工匠” 助推“制造强省”[M].湖南日报,2016-10-26.
[4]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5]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关 键 词] 高职本科;芙蓉工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112-02
一、相关概念
(一)高职本科的内涵与特点
高职本科即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应用技术性特征。其办学模式主要集中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制为本科高职院校、专科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基础上办本科试点专业、本科学校办高職学院等几方面。在实践中,主要实现为高职本科院校办本科试点、地方院校进行应用型本科教学和普通本科院校办高职三种模式。
湖南省现行的主要是本科向应用转型以及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以专业为载体联合办学两种。目前湘南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等高校已经启动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试点。但同浙江、广西、河南、河北、湖北、重庆等省市相比,出台的方案力度尚微。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或省级示范院校试点培养本科生,实行“2+2”模式,即先在高职院校学习两年,后再进入本科院校两年,合格发放本科文凭,其皆属于《湖南高中(中职)起点本科层次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由于国家没有统一政策,各省份工作开展相差较大,我省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与本科试点高校协商自主组合,联合办学的实践尚微。
(二)芙蓉工匠的内涵与特点
芙蓉工匠指有湖南人“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特质,有工匠精神,有精湛技艺,有创新本领,能充分体现湖湘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的匠人。
芙蓉工匠,既具备“工匠精神”,即对自己的作品秉承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又秉承“湖湘精神”,发挥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韧劲,敢为人先,激荡在湖南制造各行各业的潮头。
二、高职本科与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的关联
(一)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培养需要加快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一直倡导现代化制造强国的理念,随着《中国制造2025》《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提出,明确了市场对高职人才的素质的新要求。高职本科相较高职专科,在组织教学、师资队伍、专业布局、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更加有优势,更为当下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体系建设添力。现行的教育体制将高职人才培养限制在专科层次,高职专科学生想要继续求学只能进入本科院校,这样一来就使技能的学习过程缺乏连贯性。由于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并未完全实现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因此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教育缺失与不足,有精湛技艺、有创新本领的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培养也无从谈起。
(二)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培养需要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高专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本科把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其培养过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人才规格满足工匠技能所需。当前职业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上,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真实需求,使毕业生和市场未达成供需一致。湖南人才供给侧呈现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单一型技能人才多,复合型技能人才少的特征,“精”“专”高端人才稀且贵,如2017湖南春招企业就大呼缺人。职业教育的培养不能达到从事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对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培养缺乏外部条件,不利于湖南制造水平的提升。
三、高职本科,如何推进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培养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本科结合了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两者之长,既看重于普通本科的理论知识,又强化了高职专科的技能实操,即将理论和实操进行了融合。培养集理论和实操双位一体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本科一直在做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会计、电脑设计、电子商务等热门专业,高职本科毕业之后,通过历练可以有更广阔的升职前景。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是滋养芙蓉工匠新生代的摇篮,为日后成长为技艺工匠奠定了基石。
(二)衔接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课程
一直以来,大众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职业教育只能是中专或是大专。其实我国的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现在招生的专业学硕士、工程硕士等都属于职业教育层次的教育。因此,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按照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系统推进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改革,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与此同时,向社会大众普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人们职业教育就是低学历教育的常规认识,即职业教育是具有纵向提升的系统教育体系,它不仅有中专、大专,还包括了本科、硕士、博士等高级层次。除此之外,打造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互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和标准,将“2+2”专业和“3+2”学制科学定位,建立科学适宜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三)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培养芙蓉工匠新生代的重要方式。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芙蓉工匠精神,单靠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完全实现的。高职院校虽拥有可供学生实操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但模拟的实操环境毕竟不是真正的企业,也不具备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全部真实环境,更缺乏浓浓的企业文化。芙蓉工匠精神的培养,要靠长期工作实践积累,还要靠企业文化的熏陶。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去企业实习,感受湖湘企业文化,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芙蓉工匠新生代的重要方式。德国职业教育成功办学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就是重视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联合高职院校,发挥其在教学设备、教学技术人员和教学场地方面的优势,开发相关的培训课程,为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助力。
(四)加大政府对高职本科的政策支持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宣布,全国大约600多所本科院校将要转做职业教育,也就是以前大专升格的普通二本学院有600所都要转型为职业本科学院。省教育厅要出台政策,结合我省区域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布局,加快普通二本转化为应用型本科的步伐。实时促进高职专、本科与应用本科的专业衔接和教学合作,实时督促高职本科招生模式的转型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力度,切实实行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高职本科、应用本科和现代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湖南工匠人才的培养。
对于国家、省级示范级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2+2”的培养模式的选择,以及一般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3+2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有具体的细化标准,并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裴晓林,董静,卢矜.我国高职教育本科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3(5).
[2]程艳艳.论高职本科教育[J].山东工业技术,2005(23).
[3]刘显泽.打造“芙蓉工匠” 助推“制造强省”[M].湖南日报,2016-10-26.
[4]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5]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