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没有完结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自等待》是一部青春题材的影片,导演伍仕贤以其独特清新的喜剧语言风格刻画了青春、爱情、奋斗、回忆等现实性主题,并通过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实现了对当今社会的一番诠释。
  关键词:《独自等待》;青春;爱情;奋斗;回忆
  
  不得不承认,《独自等待》确实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独特的喜剧语言风格被导演伍仕贤发挥得淋漓尽致。电影中看似荒唐的情节,实际上蕴涵了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抨击,伍仕贤在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喜剧才能,以高强度的节奏把观众逗得捧腹不已,这简直就是该片的“杀手锏”。全体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夏雨的表演更是深入人心,龚蓓苾所扮演的时尚聪慧的都市女孩也令人印象深刻。《独自等待》是一部完全可以令观众心情愉悦地走出电影院的作品。
  “爱情不是一门科学,所以才会这么美妙。”本片以陈文与刘荣、李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游刃有余地展示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表现出了年轻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彷徨与无奈。经历了与现实的碰撞后,每个人都会改变自己的思想,重新选择自己的目标,媚俗也好,倔强地抗争也罢,他们都在努力地好好活着,为的是不辜负自己飞扬的青春。片头以大量特写拉开序幕,例如说话的嘴、打火机、烟……与之相伴的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和调侃似的对白,决定了影片幽默、青春的基调。本片频繁地使用小景别,既加快了影片的节奏,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也有助于片中诙谐成分的释放,对人物的面部表情及话语都起到了很好的突出作用,令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而后是人物的逐个出场。片中一律以最直白的方式介绍人物现状,没有半点拖沓的痕迹。陈文的画外音贯穿始终,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直接表达出他的内心感受,增添了情节叙事上的幽默感和真实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陈文与两个女孩的感情纠葛是导演重点描写的对象。当刘荣踩着的音乐走入画面时,陈文伸长的脖子、瞪大的眼睛告诉我们,这姑娘的出现是一定会有下文的。刘荣是个演员,是在纸醉金迷的娱乐圈中穿梭的人,她不可能不现实,不可能不被那种环境浸染。她曾丢下陈文坐上大明的“奔驰”,也曾在接受陈文的感情之后与大明搂抱着逛街。或许很多人会不屑,会与陈文一样定义她的生活目标,并由此认定这是个唯利是图的女人。但《独自等待》并没有让她这么单薄、肤浅,刘荣在与陈文相处时显得直率可爱,正如陈文小时候在单子上所写的一样;她聪明可爱、古灵精怪,不会总让陈文结账,实在是很惹人喜欢的女孩。刘荣曾说,她只想活得快乐,或许本来就不容易。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也是无奈的。人人都必须生活在现实中,偶尔可以逃避,但终究还是要面对逃避归来后面临的更多问题。陈文之于刘荣,就像一方净土,当她闯荡得累了,来到这里,陈文可以给她一切她想要的,比如轻松,比如真实。她不爱陈文,但是她需要他。刘荣不想失去他,又必须面对陈文对她的爱,只好一次次含糊地应付,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哄着他疼惜他。陈文曾试图闯入她的生活,被刘荣回绝了,陈文气愤地吃下原本准备送给她的糖戒指后离开,此时的刘荣真的很心疼,但她又实在不忍心让陈文进入她的现实生活中去。当他们共同面对现实时,曾经单纯自然的相处终将消失,刘荣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现实与理想之间那遥不可及的距离,她不舍得打破陈文的梦,又在试图保护自己暂时逃离现实,享受与陈文单纯情谊的避风港,可这一切显得是那么的矛盾。陈文的爱是现实与梦想的“撞车”,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曾是虔信者,只是,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必须去面对的现实……陈文曾为了梦想改变自己,其实,改变自己时便是接近现实时,当一切都明晰起来,他们会发现,为梦想而做出的改变其实正是走向现实的必经之路。
  陈文一直在写恐怖小说,故事或梦中频频出现没有脸的人,他其实是在“逃避”。他知道现实的悲哀与残忍,便将心情隐晦地写在小说中,小说中没有脸的人其实正是他自己。出版社多次让他做出改动,他妥协,一次又一次低声下气地拿着改动过的文章找编辑。他并不想屈于现实,却又身不由己。李静一次次对他说:“坚持自己,不要因为别人改变自己。”我们明白,这些话也只有她能说出。人们都会说“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又有几个人能够这么亲切、心无杂念地为了一个人完全付出,只为了他的笑容和幸福,可以把一切苦楚埋在心底强颜欢笑?陈文挣扎时,是李静的陪伴让他振作,他不再屈于现实也不再一味追寻梦想,他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否定自己、改变自己。
  刘荣离开了,李静也走了,陈文仍是陈文。回忆是美好的,未来也是明晰的,就是——要么好好地活下去,否则,赶紧去死!带有几分哲理的话语折射出的是青年人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让一部分人在现实中有充足的理由活得潇洒抑或沉重。深刻的现实性主题让观众每每在观影的同时便会联想到生命中自己的状态和活法,这也许是此片具有号召力的重要原因。
  片中引用了大量的流行乐曲,有羽泉的、花儿乐队的、S.H.E的、龚蓓苾的、许巍的……但最能打动观众的,也许要算许巍的《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
  配合着情节的发展,这些音乐使影片充满现代气息,同时又增添了节奏感。伍仕贤也曾在片中模仿尼古拉斯·凯奇的经典下车动作,一阵风扫过,黑色风衣飞扬着,帅气而冷酷。或许,这便是另外一种真实的青春吧!
  凡事总有两面性,而青春的魅力便在于,它把自身的矛盾充分构筑在最简单的人生观之上——爱情是青春的第一顺位,之后才是生活的回归。一往直前的冲动外加不切实际的憧憬,所以无知无畏。即便事后回味,“往者不可追”之感跃然,依旧无法判断当初的取舍是否正确。青春总要付出代价,然后才能“长大成人”。夏雨的角色基本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个体。片中的“爱情”指向颇广,它不单纯指向陈文追求完美情侣的憧憬破灭,还暗示人生的理想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越行越近。当然,《独自等待》在诠释这一过程时并非一概而论,对于脚踏实地者,导演对他们的评价是肯定的。如果人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结果完全一致,那至少说明“奋斗”二字并不是简单的上下嘴唇一碰的产物,至于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始终是我们最初也是最终人生价值的两难抉择。青春、生活、奋斗构成了影片所暗含的叙事联系符码。
  童话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陈文淡定地拿起刘荣送的金笔会心一笑,写下了“独自等待”四个字,此时,无论是他还是我们都应该明白,一切都回不去了。那些人、那些事,一切的一切,只是留给自己年轻的一种回忆。《独自等待》又是关于“回忆”的一种述说。其实,生活当中有太多太多的东西令我们独自等待着,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友谊,关于真诚……我们乐此不疲,毫无怨艾。
  然而,并非所有的等待都有结果,正如并非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那些身处都市的人们,反而习惯了被虚伪和欺骗包围,因此练就了一身同样虚伪的心灵盔甲,织就了一身坚实的保护衣。但又总有这样的时刻,当人们独自面对自我的时候,审视内心,才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行走多远,得到多少,依然有太多的东西,令你独自等待着。“等待”的主题说到这里,极易让我们想到《等待戈多》这部巨作。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有关“等待”的话题似乎正为太多的人所讨论,现实与荒诞也许有时是并存的。故事也许结束了,但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青春,没有完结……
  纵览全片,《独自等待》运用了部分后现代的手法,以“写实”的唯美风格,通过几个人物角色的个性构建,完成了有关青春、有关爱情的书写。导演伍仕贤也在影片中充当起“多面手”的角色,编导、制片、剪辑等等悉皆包揽,实现了个人风格的全面展现。《独自等待》一片受到大部分年轻观众的喜爱,荣获2005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和最佳男主角奖,我们同时也期待着导演能够带给我们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媒介系统依赖理论是立足受众、媒介、社会三角结构对效果研究的整合尝试。但随着传播手段和格局的不断发展,依赖理论自身暴露出较明显的局限性并通过诸如依赖关系转向来适应新的变化。去年下半年以来媒介关于经济危机的传播即是依赖理论凸显与转向的最好实证。  关键词:危机传播;受众;依赖性;目标定向    正如英国传播学者麦奎尔、温德尔等所指出的:“大众传播理论之大部分研究的是效果问题”[1]。从 “魔弹论
期刊
摘要:诗歌是有声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画面,谱写出美妙的乐章;诗人是哲思的情人,总是在低吟浅唱间叩问人生的真谛。郑愁予与苏轼——相隔千年之久的两位诗人——都使用主、客的结构方式,抒发对人生天地的永恒与虚无的慨叹。    关键词:《崖上》;《前赤壁赋》;主与客;永恒与虚无;古与今    一位是辉煌于北宋时期的豪放派词人苏轼,一位是出生于20世纪的现代诗人郑愁予。虽然相隔近千年,他们却透过自己的作品穿越
期刊
摘要:本文从多个方面读解了峻冰的诗集《行吟韩国》,阐述了诗人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对都市的踟蹰、观望、怀疑和警惕,对乡土生活的亲近,对大自然山山水水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叩问和追索。此外,本文还从诗人在异国行走的记录中捕捉到了诗人笔下人类与自然、都市与自然所发生的疏离现象。    关键词:峻冰;《行吟韩国》;城市    作为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诗歌是所有艺术范式中最具灵性的一种,同时也是
期刊
摘要:王宏印先生的《新诗话语》跳出传统诗论的窠臼,浅近不失雅丽,平白暗含学理,以一种朴实的普世情怀引导普通人群走进新诗,享受诗歌带给人们的审美愉悦。    关键词:王宏印;新诗话语;解读新诗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在民族艺术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进入20世纪后,诗歌开始游走在有体与无体之间,形式的求变求新使得对诗美的探求与小说、散文、戏剧等艺术形式相比显得更为复杂与艰难。从理论上探寻新诗
期刊
摘要: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作为一匹黑马,成功横扫2009年第8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8项大奖。这样一部低成本的影片一改传统好莱坞的商业大片模式,走出了一条创新路线,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本文主要从叙事层面探讨影片所体现出的苦难与奋斗的诗化情结,进而分析该片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苦难;奋斗;诗化情结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继《猜火车》(1996)之后的又
期刊
摘要:“情节”这一叙事元素从西方文学的源头到现实主义一直为传统作家们所倚重,到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则出现了完全摒弃情节、大量拼凑细节描写的现象。自然主义文学强调冷静客观地描绘细节,要求通过繁细具体的细节描写来追求一种自然科学式的齐备。自然主义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在西方文学从重视情节走向重视细节的过程中,必然会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自然主义;情节;细节;作用    自然主义产生于1
期刊
摘要:有“灾难片之王”之称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继《哥斯拉》《独立日》《后天》等灾难影片之后,2009年又推出了他的新作《2012》。影片在全球上映3天,即豪取2.25亿美元的收入。而在我国,也出现了多年难见的、排长队争相观看的观影热潮。本文试图通过简要分析《2012》的叙事结构、对人性的深刻表现、精彩的画面语言以及其中所展现的中国元素,来探寻此片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2012》;叙事结构;
期刊
摘要:同性恋题材越来越多地被搬上银幕,细腻的情感表达是这类影片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分析《断背山》中两位男主角的情感历程,探讨导演在同性恋题材上书写的无国别文化。    关键词:断背山;情感;同志电影;李安    拍摄于2004年的影片《断背山》获得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和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影片凭借一个极其简单的男同性恋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实现了导演李安一向以情感为旗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从新生代导演张杨的获奖电影《洗澡》入手,阐述影片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的独特解读,彰显导演对社会建构中有关和谐与沟通这一主题的思考与呈现。    关键词:《洗澡》;张杨;和谐;沟通    《洗澡》(1999)是新生代导演张杨继《爱情麻辣烫》(1997)之后执导的第2部影片,1999年9月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获得评委会大奖,后又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导演奖。  《洗澡》是一部
期刊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长篇小说中塑造了一批不同于传统圣母型的叛逆的新女性形象,她们崇尚自我、骄傲自尊甚至歇斯底里。在“救赎”这个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命题中,她们的命运暗示了圣徒式男性拯救女性这一神话的破灭,并最终揭示出自我拯救才是女性的出路。    关键词:索菲亚;陀思妥耶夫斯基;女性;救赎    俄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索洛维约夫在柏拉图的理念说和诺斯替教派教义、基督教教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索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