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NU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并在初中教材中有着相当大的比重,但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望而生畏。尤其就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同学们刚刚接触文言文, 虽然比较简单,但学生普遍流露出厌烦的情绪,涉及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更是无所适从。为此,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慢慢的摸索出一些适合自己和该年级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把握文言词语和语法历久不变的特性
  无论先秦两汉,还是宋元明清的文言作品,它们的基本词汇、语法都大致相同。这在客观上给我们方便:只要学会了文言,我们就能不受时代的限制,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自由地吸取需要的营养。如果古籍不是用文言写的,而是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白话写的,让我们去继承这份遗产,那不知道要难多少倍。
  二、引导学生利用顺口溜熟记句式特点
  顺口溜的好处就是喜闻乐见,容易记忆。在教学中,能把句式的类型和特点,巧妙地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教学“判断句”时,先板书“即是为乃则,非者也”然后给学生讲解分析,举例说明,“……者,……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基本标志,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时有“者”没有“也”,如“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有时有“也”没有“者”,如“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有时“者”“也”连用,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非”具有双重意思,一表否定判断句,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二表没有任何标志的意念判断句,如“秦,虎狼之国。”(《廉颇蔺相如列传》)。“即、是、为、乃、则”是判断句中常见的五个判断词。“是”在文言文中有三种用法:①用得较多的是指示代词“这”。②用作判断动词,与现代汉语相同,如“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③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意义。“即、为、乃、则”作为判断动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是”相同。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学会归纳总结。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也就几百个,文言虚词更少,把这些词语加以分类整理,归纳总结,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归纳时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比如: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义相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古今意义相反的等等,通过这种归类划分,能有效的提高记忆的效果。语法类的知识,虽然考试中所涉及的不多,但掌握的扎实也会有助于文章的理解。比如宾语前置句: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一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例如: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为学》)微斯人,吾谁与归? (与谁) (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韩愈《师说》);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种句式,比如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疑问句,文言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易、胡、安、孰、焉等)或疑问语气词(乎、欤、耶等)提出问题。用疑问代词的,例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且焉置土石? (《列子·愚公移山》)用疑问语气词的,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3.用介词“被”表被动。4.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省略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三、强调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
  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方法之一。“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东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教师的吟读带动,因为韵味是从吟中得来,兴趣是从吟中产生,语感是从吟中积累,素养是从吟中培养的,倾听教师吟读,有助于学生形成初略的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语感处于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点。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体验,深入到作者潜意识的层面去理解作品。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师对某篇课文的理解,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自身感受到、领悟到什么,有什么进步与提高。要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作者所表达的内涵,笔者建议应立足吟诵,让学生去多方感受意境。
  我认为,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只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在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就能把文言文上得生动、上得灵活。愿我的这点不成熟的教学体会能在同行之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掌握的一门艺术。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更是教学“活力”的源泉和效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趣味性    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上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漏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
在经济逐渐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而基于我国石油储量相对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的基本国情,我国石油勘探开采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更科学的管理来
【摘要】从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出发,通过树立素质观、人本观、主体观等创新意识,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在课堂上绽放。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增长与发展,而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又是创新思维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摘要】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独特的魅力。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到知识,这就算一堂成功的好课。  【关键词】地理教学中学语言描绘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
红层油气分布虽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由于其岩性复杂、胶结物成分差异大、埋藏较深等特点,导致在测井评价方面存在许多难点:测井曲线反映流体性质的特征减弱、油层测井响应特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