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健身类拳种的一个代表,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其动作圆柔连贯,绵绵不绝而一气呵成,是一种非常典雅柔和的传统拳术。早在2006年,太极拳就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长期以来,由于太极拳在中老人健身中推广较多,所以容易给人们一个误区,以为太极拳只适合中老年人健身中使用。而实际上太极拳对各年龄段的修习者都有很大的功效,其调节呼吸系统功能,提高全身平衡能力,通过身心合一的锻炼而消除消极情绪等功效。对青少年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合适的锻炼方法,而本文就围绕在高中阶段开展太极拳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关键词】高中阶段 太极拳 教学 运动
一、高中阶段开展太极拳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一方面正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心理、生理渐趋于成熟,是生理机能基本完善成形,而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但另一方面,由于青春期的到来,以及面临比较重要的高考备战,学业压力较大而使生活状态较为单调,部分学生会因此产生生理心理的一些问题,例如生理方面的体质下降、易产生气质病变及经期紊乱等问题,心理方面则容易产生烦躁、悲观、消极等情绪,并进一步表现在外形成少言寡语、自闭抑郁、失眠疲倦等种种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看出合理的引导。高中时期的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心理素质增强自身的自主意识,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体育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还会起到促进作用。而对于体育锻炼种类的选择,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能够同时得到锻炼也是很重要的指标之一。
传统武术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育形式,其非常重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修养的特点恰恰符合了我们的要求。传统武术一方面能够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等多种的生理素质,另一方面传统武术中对武德、修养的要求,也对培养学生勤学苦练、自尊自信、尊重和爱护老师同学同伴,团结协作,勇于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等心理方面也有很大作用,不仅如此,武术的学习还可以显著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发扬,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
但高中阶段的学生毕竟学习时间紧张,大运动量的激烈运动或动作比较刚猛的武术锻炼是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舒缓平复的,如果学生过于投入这类的运动容易影响到接下来别的科目的学习。而过于繁复的武术类型,要用比较多的时间来学习,在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也不太现实,并且不利于学生自主练习和锻炼。加上动作刚猛激烈,对抗性较强的武术种类在青春期易冲动,学生动作不易规范的情况下,也有其不利于开展的方面。因此武术中以健身为主的拳种——太极拳就有了其独特的优势。
太极拳运动强调松静自然,舒缓圆活的运动形式,一方面有利于人的中枢神经抑制与兴奋的调节,可使紧张的身心及时得到调整,培养了练习者精神专注和自信心及表现意识,由于其练习过程重视呼吸吐纳的调节,使其运动后并不需要较长的舒缓平复时间。另一方面,太极拳是一种全身协调的武术锻炼,其运动量也并不小,据研究太极拳的舒缓动作所燃烧的热量甚至超过冲浪、接近滑雪,因此也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太极拳虽然博大精深,要练习得精深,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长久的练习的,但它入门却较为简单,更加上国家体委早在1957年开始就逐渐推出了简化的太极拳,最少的动作仅八式,另外也有十六式,二十四式,以至于一百零八式等简繁各异的套路,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时间及兴趣自主选择,易于锻炼时间的控制和自主练习的开展。
综上所述,太极拳舒缓平和,松静自然,强调“身心合一”的生理心理双方面锻炼,动作繁简皆具,有国家统一的动作标准和套路,利于练习者学习和掌握。动作集锻炼和放松于一体,内容蕴藏深邃的中华民族文化和哲理,极具中华民族特色。对于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保持其健康有活力的体魄,促进其积极向上的人格的形成,都有非常积极正面的意义。
二、太极拳教学的目的和方法
如何进行太极拳教学,体育教师如何科学准确教学,如何将太极拳这一具有技术性,又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规范而又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较全面地掌握规范、系统的太极拳技能,是我们大家应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详细讲解、示范,学生认真学习,多做练习。
首先,在教学前要做一些准备。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切实掌握学生的一些情况,如对太极拳知识的了解情况,自身的身体条件、素质基础和思想作风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教学重点、要点和所采用的教法、步骤、组织措施,以及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其次,太极拳有一套呼吸吐纳的系统练习方法,根据呼吸的自主控制配合太极拳的动作,既有利于太极拳练习过程中使动作优雅舒缓,也有利于通过呼吸吐纳对中枢神经的过度紧张进行舒解,因此太极拳的呼吸吐纳方法,既是太极拳的入门功也是贯穿其始终的基本功。所以初练太极拳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做呼吸练习,并结合起势动作进行。要求呼吸逐渐做到深、长、细、匀、缓、柔。当同学们的意识中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形体外表以达到了太极拳的技术要求,即:动作规范、套路熟悉、自然呼吸、心静体松时,仍要再结合攻防向学生讲合吸开呼、虚吸实呼、蓄吸发呼、升吸降呼、退吸进呼的锻炼方法,即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发挥腹式呼吸的特点,这样通过长期练习,就能达到呼吸与动作协调配合。
第三,太极拳对身型也有具体的要求,如头要上顶,下颌内收,面部自然,口自然合闭,肩要松沉,肘要下垂,两腋松空,含胸拔背,腰胯松沉,端正安舒敛臂等。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锻炼人体的内脏器官,要做到深长呼吸,按照外形动作的开、合、升、降与呼吸的自然配合。在教学中要规范学生的形体动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中国武术特别重视意念的控制,太极拳作为中国拳术中以健身为主的一种,更是对拳随意转有独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意念引导下完成形体动作,即:意念先行,在起承转合,变化运动形式的过程中,领悟自主意识对人体有序平衡的积极作用和“正气具内,邪不可进”的道理。同时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持有宁静平和的心绪,行拳过程要保持形体完美的姿态,强化练习者自身的负诱导作用。
第五,要求限制外界气候、环境变化、激烈刺激情绪对练习者的干扰,增强承受和抗干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要让同学们做到头正、虚领、顶劲、立颈、松肩、沉肘,周身放松,意念集中。特别要强调上下相随、左顾右盼、均匀缓和连绵不断的要点,即拳理中要求的“一动无有一处不动”,劲力上又讲究刚柔相济,虚实分明。
最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课的任务不宜过多,要以完成某教材内容和达到某教学目标为主要任务。如我们在教授二十四式太极拳的“云手”动作时,感觉学生比较难掌握,那么教师就要从云手动作的步法按需分配规格和要点、动作结构、攻防意识、常见错误及更正方法,以及教学辅助练习上着手,那么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云手动作的要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太极拳的教学要注意其呼吸、身形、动作、意念、劲力、环境协调统一的特点,在传统教学教法基础上勇于探索创新,更要注重规范,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达到内外兼修,心理生理都得到锻炼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阶段 太极拳 教学 运动
一、高中阶段开展太极拳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一方面正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心理、生理渐趋于成熟,是生理机能基本完善成形,而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但另一方面,由于青春期的到来,以及面临比较重要的高考备战,学业压力较大而使生活状态较为单调,部分学生会因此产生生理心理的一些问题,例如生理方面的体质下降、易产生气质病变及经期紊乱等问题,心理方面则容易产生烦躁、悲观、消极等情绪,并进一步表现在外形成少言寡语、自闭抑郁、失眠疲倦等种种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看出合理的引导。高中时期的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心理素质增强自身的自主意识,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体育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还会起到促进作用。而对于体育锻炼种类的选择,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能够同时得到锻炼也是很重要的指标之一。
传统武术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育形式,其非常重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修养的特点恰恰符合了我们的要求。传统武术一方面能够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等多种的生理素质,另一方面传统武术中对武德、修养的要求,也对培养学生勤学苦练、自尊自信、尊重和爱护老师同学同伴,团结协作,勇于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等心理方面也有很大作用,不仅如此,武术的学习还可以显著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发扬,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
但高中阶段的学生毕竟学习时间紧张,大运动量的激烈运动或动作比较刚猛的武术锻炼是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舒缓平复的,如果学生过于投入这类的运动容易影响到接下来别的科目的学习。而过于繁复的武术类型,要用比较多的时间来学习,在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也不太现实,并且不利于学生自主练习和锻炼。加上动作刚猛激烈,对抗性较强的武术种类在青春期易冲动,学生动作不易规范的情况下,也有其不利于开展的方面。因此武术中以健身为主的拳种——太极拳就有了其独特的优势。
太极拳运动强调松静自然,舒缓圆活的运动形式,一方面有利于人的中枢神经抑制与兴奋的调节,可使紧张的身心及时得到调整,培养了练习者精神专注和自信心及表现意识,由于其练习过程重视呼吸吐纳的调节,使其运动后并不需要较长的舒缓平复时间。另一方面,太极拳是一种全身协调的武术锻炼,其运动量也并不小,据研究太极拳的舒缓动作所燃烧的热量甚至超过冲浪、接近滑雪,因此也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太极拳虽然博大精深,要练习得精深,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长久的练习的,但它入门却较为简单,更加上国家体委早在1957年开始就逐渐推出了简化的太极拳,最少的动作仅八式,另外也有十六式,二十四式,以至于一百零八式等简繁各异的套路,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时间及兴趣自主选择,易于锻炼时间的控制和自主练习的开展。
综上所述,太极拳舒缓平和,松静自然,强调“身心合一”的生理心理双方面锻炼,动作繁简皆具,有国家统一的动作标准和套路,利于练习者学习和掌握。动作集锻炼和放松于一体,内容蕴藏深邃的中华民族文化和哲理,极具中华民族特色。对于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保持其健康有活力的体魄,促进其积极向上的人格的形成,都有非常积极正面的意义。
二、太极拳教学的目的和方法
如何进行太极拳教学,体育教师如何科学准确教学,如何将太极拳这一具有技术性,又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规范而又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较全面地掌握规范、系统的太极拳技能,是我们大家应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详细讲解、示范,学生认真学习,多做练习。
首先,在教学前要做一些准备。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切实掌握学生的一些情况,如对太极拳知识的了解情况,自身的身体条件、素质基础和思想作风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教学重点、要点和所采用的教法、步骤、组织措施,以及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其次,太极拳有一套呼吸吐纳的系统练习方法,根据呼吸的自主控制配合太极拳的动作,既有利于太极拳练习过程中使动作优雅舒缓,也有利于通过呼吸吐纳对中枢神经的过度紧张进行舒解,因此太极拳的呼吸吐纳方法,既是太极拳的入门功也是贯穿其始终的基本功。所以初练太极拳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做呼吸练习,并结合起势动作进行。要求呼吸逐渐做到深、长、细、匀、缓、柔。当同学们的意识中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形体外表以达到了太极拳的技术要求,即:动作规范、套路熟悉、自然呼吸、心静体松时,仍要再结合攻防向学生讲合吸开呼、虚吸实呼、蓄吸发呼、升吸降呼、退吸进呼的锻炼方法,即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发挥腹式呼吸的特点,这样通过长期练习,就能达到呼吸与动作协调配合。
第三,太极拳对身型也有具体的要求,如头要上顶,下颌内收,面部自然,口自然合闭,肩要松沉,肘要下垂,两腋松空,含胸拔背,腰胯松沉,端正安舒敛臂等。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锻炼人体的内脏器官,要做到深长呼吸,按照外形动作的开、合、升、降与呼吸的自然配合。在教学中要规范学生的形体动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中国武术特别重视意念的控制,太极拳作为中国拳术中以健身为主的一种,更是对拳随意转有独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意念引导下完成形体动作,即:意念先行,在起承转合,变化运动形式的过程中,领悟自主意识对人体有序平衡的积极作用和“正气具内,邪不可进”的道理。同时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持有宁静平和的心绪,行拳过程要保持形体完美的姿态,强化练习者自身的负诱导作用。
第五,要求限制外界气候、环境变化、激烈刺激情绪对练习者的干扰,增强承受和抗干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要让同学们做到头正、虚领、顶劲、立颈、松肩、沉肘,周身放松,意念集中。特别要强调上下相随、左顾右盼、均匀缓和连绵不断的要点,即拳理中要求的“一动无有一处不动”,劲力上又讲究刚柔相济,虚实分明。
最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课的任务不宜过多,要以完成某教材内容和达到某教学目标为主要任务。如我们在教授二十四式太极拳的“云手”动作时,感觉学生比较难掌握,那么教师就要从云手动作的步法按需分配规格和要点、动作结构、攻防意识、常见错误及更正方法,以及教学辅助练习上着手,那么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云手动作的要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太极拳的教学要注意其呼吸、身形、动作、意念、劲力、环境协调统一的特点,在传统教学教法基础上勇于探索创新,更要注重规范,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达到内外兼修,心理生理都得到锻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