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l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黄淮麦区小麦纹枯病的危害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通过对小麦纹枯病的侵染及发病规律的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技术措施,防效显著,简单实用。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37-01
  小麦纹枯病俗称小麦富贵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近10年来高产超高产小麦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在高水肥地麦田危害越来越重[1]。据调查,不同年份间侵染发病、危害程度不同。一般病田感病率为20%~50%,重病田可达80%~90%。感病轻者穗小粒秕,重者死苗或不能抽穗或整株枯死出现枯孕穗。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10%左右,重者减产30%~40%,目前已成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
  1 小麦纹枯病的侵染与发病规律
  1.1 传播途径与危害症状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禾谷丝核菌与立枯丝核菌以菌丝、菌核残存于土壤和作物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2]。最适侵染发病温度为16~20 ℃,最适湿度为85%~95%。
  小麦从萌发出苗到拔节抽穗均可受到纹枯病菌的侵染。小麦出苗后菌丝首先以侵染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三叶期前后即可见到病斑。初冬温湿度偏高时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加重病害的发生,严重时可引起麦苗枯黄,甚至死亡。冬季温度降低,病害发展速度变缓慢。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小麦返青后温度逐渐回升,带菌病株成为重要传染源并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害开始加重,受害小麦基部叶鞘上出现浅椭圆形或菱形病斑,此时病株基数增加,症状明显。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小麦拔节抽穗后,病株叶鞘上圆形云纹病斑逐渐扩大相连后形成“花杆”,然后病菌进一步侵入茎秆,形成浅褐色的条斑,再发展为菱形斑,并环绕茎壁扩展,最后整个茎壁坏死变软,麦田出现点片植株枯死和白穗症状。
  1.2 发病规律
  凡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的年份小麦纹枯病发病重[3]。冬小麦播种过早、苗期病菌侵染机会多、病害越冬基数高,返青后病势扩展快,发病重。播种量大,苗期密度高,旺长,田间通透条件差,土壤湿度大发病重。重施氮肥、轻施有机肥、磷钾肥不足,植株抗病能力降低,发病重。砂质土壤发病率高于黏土地,黏土地重于盐碱地[4]。
  2 防治措施
  根据小麦纹枯病的侵染发病规律,以预防、早防、早控为原则,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2.1 农业防治
  2.1.1 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较多,但大多数高产品种不抗病,抗病性好的品种不高产,因此,应该注意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纹枯病或耐纹枯病、综合抗性较好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可有效地预防或降低纹枯病的危害程度[1-2]。
  2.1.2 增施有机肥和微肥,培肥地力。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平衡施用磷钾肥,特别是重病田要增施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2.1.3 适期播种,采用宽窄行种植,控制大播量大群体。适期播种,精播匀播,有利于培育大分蘖成大穗,提高粒重。改善小麦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既可保持土壤水肥的有效供给,同时又能保持地面表层土壤干燥,破坏小麦纹枯病侵染的环境条件,可有效地降低纹枯病的感染发病几率。
  2.1.4 合理浇水灌溉,防晚霜冻害。加强麦田排灌系统建设,做到沟渠配套,排灌顺畅,以降低田间湿度。提倡早春中耕,促进麦苗健壮。春季有寒潮时,要看天灌水,尽量减轻低温、寒害的影响。
  2.2 药剂防治
  2.2.1 种子药剂处理。可选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0~300 mL/100 kg种子、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0~200 mL/100 kg种子、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45 g/100 kg种子,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3-4]。
  2.2.2 田间药剂防治。小麦分蘖期田间调查纹枯病零星发生时(病株率达5%)应及时施药防治。重病田在小麦返青期应及时加重防治。小麦分蘖期12月上中旬可结合麦田化除和红蜘蛛防治,用40%氧化乐果750 mL/hm2 12.5%烯唑醇900 g/hm2对水900 kg/hm2喷雾。小麦返青期约2月中下旬,可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600 g/hm2对水1 200 kg/hm2喷雾;或用20%三唑酮1 500 mL/hm2或12.5%烯唑醇900 g/hm2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25~300 mL/hm2 40%氧化乐果1 200 mL/hm2对水1 200 kg/hm2喷雾。以药剂顺着茎叶流入茎基部防效最好。同时还可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根腐病、越冬蚜虫、麦蜘蛛等病虫,间隔10 d再防治1次。
  3 参考文献
  [1] 郭天财,朱云集.小麦栽培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 王自安,薛国典,张宏生,等.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中国种业,2004(6):53-54.
  [3] 田爱英,宋发旺.小麦纹枯病田间消长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C]//郑州: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上),2007:94-96.
  [4] 张敏恒.新编农药商品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前注意加工(pre-attentive processing)是发生在注意之前不依赖于意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它反映了大脑对刺激的无意识的、自动的加工。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研
阐明了荠菜的生物学特征,总结了荠菜保护地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及土地条件选择、选地整地、适期播种、温度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内容,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不同类型金葵子复合微生物肥在大豆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施金葵子复合微生物肥(生物磷)、金葵子复合微生物肥(防线虫)和L、P、K生物复合肥300 kg/hm2均可增加根瘤数,促花保荚,增加
目的探讨经腹绒毛穿刺(TA—CVS)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104例孕11-14周需行产前诊断的孕妇施行超声引导下经腹绒毛活检,抽取绒毛并行染色体及地贫基因分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