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冷战结束以后,中德两国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世界政治大国而重新崛起,两国的发展目标和利益关切存在差异和潜在的冲突。近两年来中德关系更处于微妙和关键的发展时期,起伏较大。其实,鉴于中德的发展历程在诸多方面都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或一致性,中德之间实质上存在一种“天然盟友”关系。所谓中德“天然盟友”关系是从国际关系结构、而不是从日常工作需要和意识形态立场出发的一种表述。只要两国加强相互沟通与了解,特别是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就可以促进双方互利与共赢,“天然盟友”关系就可以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机 构】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1008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以后,中德两国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世界政治大国而重新崛起,两国的发展目标和利益关切存在差异和潜在的冲突。近两年来中德关系更处于微妙和关键的发展时期,起伏较大。其实,鉴于中德的发展历程在诸多方面都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或一致性,中德之间实质上存在一种“天然盟友”关系。所谓中德“天然盟友”关系是从国际关系结构、而不是从日常工作需要和意识形态立场出发的一种表述。只要两国加强相互沟通与了解,特别是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就可以促进双方互利与共赢,“天然盟友”关系就可以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其他文献
这些评论主要是从东盟国家的视角来看的。让我从回答小组议题所隐含的问题开始:为亚洲创建一个坚实的地区安全架构是一个已经展开的进程,还是只是一个尚未成真的希望?答案处于这两者之间,至少对东南亚地区来讲是如此。是的,
冷战初期,杜鲁门政府为了对抗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共产主义和推行由其主导的世界秩序,推行了第四点计划。在第四点计划中,美国政府正式将非政府组织纳入其外交轨道,使之成为执行美国外交政策的一条重要渠道,从而服务于美国总体战略目标。在推行第四点计划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处理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的经验,对于理解今天的全球治理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传统上由西方世界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开始受到来自世界多极化的挑战。以减贫领域为例,中国国内贫困治理的成功经验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中国减贫治理强调主权国家在贫困治理中的主导性作用,国内各种社会力量的整合运用,通过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立足国情、有效利用国际援助及对外援助的去意识形态化。中国开始将这些来自国内实践的有效经验合理整合到全球减贫议程中,促进相关治理机制改革及内容调整,进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贫困治理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理念和方法。
自2010年3月韩国"天安号"事件发生以来,亚太地区因南海主权争议、中日"钓鱼岛撞船"危机等不断出现外交和安全紧张情势。美国则大张旗鼓地相继与韩国、日本举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也不顾中方多次警
2010年12月4—5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主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主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外交部、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及北京大
我们写《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以下简称《演化》)这本书的主要动力是要为安全研究领域提供学科社会学(disciplinary sociology),这是约瑟夫·奈和林恩-琼斯(Sean M.Lynn-Jones)等研究者曾努力呼吁但直至目前却还未被撰写的。我们认为,这样一部学科社会学将有助于安全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研究视角源自何处及其如何相互关联。我们还强调了支撑安全研究路径(approach)的本体论、认识论和规范性假设,因为据此假设,我们可以更容易理解当代研究视角的发端(ancestors),以及一些
中美两国在中东和中亚地区进行反恐合作既符合本国国内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两国在不存在竞争的领域实现合作、建立互信的重要方式。由于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不同,两国对恐怖主义的界定存在分歧。但是,中美两国都需要贸易安全、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以市场价确保相互之间能源出口,以及与世界其他伙伴国家的能源出口安全运行。高于一切的战略利益能够促使两国在可能的领域开展合作,并且避免出现任何形式的对抗。因此,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在情报、外交及海上反恐等方面的合作,将援助转化成反恐的手段。在反恐合作的过程中,两国应始终
本刊学术顾问、我国著名政治学家、国际政治学家、教育家,当代中国政治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赵宝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2011年11月8日,由麦克阿瑟基金会“亚洲安全倡议项目”资助,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的“亚欧区域整合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德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政治系副系主任连玉如教授主持。来自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等20多位专家学者,就区域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东亚模式与欧洲模式等三大议题展开交流与研讨。
2011年12月29日,由《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和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出版座谈会暨比较安全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哥本哈根大学的近2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安全研究是否为一门独立学科?安全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西方视角的安全研究有何启示与局限,中国崛起对安全研究的影响,以及安全研究的中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