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我去了一趟北宕宕,这是江苏宜兴南部山区的一处山坳,曾经出产紫砂。山路上,丰饶的大地以它的清静、秀丽令我深深沉醉。寂静中踽踽独行,大自然的千百种面孔在平静中缓缓展开。这其中,也有紫砂的千百种面孔,千磨万砺深山出的紫砂,怎可能只是通常所见的温润如玉?
或许,只有窥见大地的脾性与血脉,才可读懂万物生长的玄机,包括紫砂所蕴含的缤纷文化。
终于,站到了北宕宕的山脚下。远处看,一片葱绿,而转到山的南面,半壁山坡完全裸露,山的筋和骨在秋陽下苍老又灿烂。我盯着那些粉白、姜黄的岩石看,踮着脚伸手去够它们,去触碰它们。掌心里,糙糙的,但不生冷,不硌手,有着温温的热气。我举起一块从岩壁上掉下来的石头对着太阳看,石头不是透明的,阳光无法穿透它,但我分明感到它正在一点点变得通透,只要有光一直照着,终会见到亮。 在离我不远处的山洼,有个紧贴着大地的洞口,三四十年前,采矿人就是从这个挖开的豁口进去的。洞口丈把宽,二三尺高,像大山从地上张口的嘴巴。人,四肢着地,一寸寸爬进去。洞内的石头有着各种不规则的角,像刀、像棍子,有些就是锋利的三角形,它们像待命的攻击者,随时刀剑出鞘,子弹上膛,那些匍匐着身子进去的人,蜷缩着、侧卧着、跪着、仰着,一缕缕剖开大山的肌理,找寻着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找到的那个宝,他们称之为紫砂。
我借助手机的灯光,竭力朝前人留下的洞里探着身子。除了深,除了窄,除了潮湿、阴森和略微的恐怖,洞里什么都没有。
转过身,不远处,又是一个洞,大山裂开的又一道伤。这两个洞相连。当年,从第一个洞口开始掘进,越掘越深,人的力气和精力越来越稀薄,越发稀薄的还有热情和希望。所挖的那些块块垒垒,给大山留下了无数洞洞眼眼。第一个洞口里没有探到矿石,钢钎与机械以及生存的欲望另起一行,重复着永无止境的敲打、掘进、开采,交织着失望与希望、汗水、鲜血或者生命的悲壮。
这就是紫砂开采之前的探矿。探矿有两种,常用的叫槽探,还有井探。我这次看到的是槽探。若探到有矿层,将继续掘进。若没有矿层,便果断丢弃,另选洞口再开工。北宕宕这两处宕口,当年显然没有探到矿石,是被丢弃的宕口。
紫砂与粗陶夹泥等多种矿料纠缠得深,藏得极为隐秘,给寻找和开采带来极高的难度和风险。宕口的洞小得只容一人爬进爬出,挖掘的坑道深至山肚子里几千米。
几十年前,曾有一个年轻的探矿人,被塌下来的巨石压住,心脏以下的身子没有丝毫知觉。洞里随时会再塌方,活人进不去,只能想办法用叉子挑着绳圈伸进去,套在他的脖子上,试图拖他出来。徒劳。他是大山的孩子,最终回归了大山。从前的故事,在北宕宕,我听到一个又一个。山川记不住他们的名字,时光留不下他们的名字,但一代又一代的探矿人、采矿人,他们悲壮、无奈的生命,与大山的灵魂已融为一体。
山,沉默地耸立。
众多的生命是跪着在刨食。想到这里,心,拎起来又摔到地上,疼。重新看到商店里那些紫砂壶,不敢再轻言自己是懂它们的。所有的光鲜,都有血迹斑斑的来路。它们的存在,不是偶然,是为了教会我们从中学会了解和珍惜,学会疼爱和敬畏。这可能是万物给予我们的经验吧。
当地人说,春天的北宕宕才好看呢,满山开遍了映山红,那种热烈、鲜艳,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我相信。世间一切的美好都配得上北宕宕。
《莫愁》总编 丽晴
或许,只有窥见大地的脾性与血脉,才可读懂万物生长的玄机,包括紫砂所蕴含的缤纷文化。
终于,站到了北宕宕的山脚下。远处看,一片葱绿,而转到山的南面,半壁山坡完全裸露,山的筋和骨在秋陽下苍老又灿烂。我盯着那些粉白、姜黄的岩石看,踮着脚伸手去够它们,去触碰它们。掌心里,糙糙的,但不生冷,不硌手,有着温温的热气。我举起一块从岩壁上掉下来的石头对着太阳看,石头不是透明的,阳光无法穿透它,但我分明感到它正在一点点变得通透,只要有光一直照着,终会见到亮。 在离我不远处的山洼,有个紧贴着大地的洞口,三四十年前,采矿人就是从这个挖开的豁口进去的。洞口丈把宽,二三尺高,像大山从地上张口的嘴巴。人,四肢着地,一寸寸爬进去。洞内的石头有着各种不规则的角,像刀、像棍子,有些就是锋利的三角形,它们像待命的攻击者,随时刀剑出鞘,子弹上膛,那些匍匐着身子进去的人,蜷缩着、侧卧着、跪着、仰着,一缕缕剖开大山的肌理,找寻着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找到的那个宝,他们称之为紫砂。
我借助手机的灯光,竭力朝前人留下的洞里探着身子。除了深,除了窄,除了潮湿、阴森和略微的恐怖,洞里什么都没有。
转过身,不远处,又是一个洞,大山裂开的又一道伤。这两个洞相连。当年,从第一个洞口开始掘进,越掘越深,人的力气和精力越来越稀薄,越发稀薄的还有热情和希望。所挖的那些块块垒垒,给大山留下了无数洞洞眼眼。第一个洞口里没有探到矿石,钢钎与机械以及生存的欲望另起一行,重复着永无止境的敲打、掘进、开采,交织着失望与希望、汗水、鲜血或者生命的悲壮。
这就是紫砂开采之前的探矿。探矿有两种,常用的叫槽探,还有井探。我这次看到的是槽探。若探到有矿层,将继续掘进。若没有矿层,便果断丢弃,另选洞口再开工。北宕宕这两处宕口,当年显然没有探到矿石,是被丢弃的宕口。
紫砂与粗陶夹泥等多种矿料纠缠得深,藏得极为隐秘,给寻找和开采带来极高的难度和风险。宕口的洞小得只容一人爬进爬出,挖掘的坑道深至山肚子里几千米。
几十年前,曾有一个年轻的探矿人,被塌下来的巨石压住,心脏以下的身子没有丝毫知觉。洞里随时会再塌方,活人进不去,只能想办法用叉子挑着绳圈伸进去,套在他的脖子上,试图拖他出来。徒劳。他是大山的孩子,最终回归了大山。从前的故事,在北宕宕,我听到一个又一个。山川记不住他们的名字,时光留不下他们的名字,但一代又一代的探矿人、采矿人,他们悲壮、无奈的生命,与大山的灵魂已融为一体。
山,沉默地耸立。
众多的生命是跪着在刨食。想到这里,心,拎起来又摔到地上,疼。重新看到商店里那些紫砂壶,不敢再轻言自己是懂它们的。所有的光鲜,都有血迹斑斑的来路。它们的存在,不是偶然,是为了教会我们从中学会了解和珍惜,学会疼爱和敬畏。这可能是万物给予我们的经验吧。
当地人说,春天的北宕宕才好看呢,满山开遍了映山红,那种热烈、鲜艳,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我相信。世间一切的美好都配得上北宕宕。
《莫愁》总编 丽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