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需要音乐,那么人的情绪调节是不是也需要音乐呢?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便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古代先贤早已发现音乐具有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功效。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加重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却较少关注到音乐对于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情绪问题普遍存在,而忙碌的工作又使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便利、省时并且有效的自我调节办法——音乐便是这样的有效方式之一。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证明音乐对情绪的推动作用:恐怖片中如果没有符合其风格的配乐,或者静音只看画面,其惊悚效果会大打折扣。
正如《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作为情绪的推手,音乐是我们生活中的忠实伙伴,不论是喜是悲,我们都能找到准确呼应自己情绪的音乐,我们也可以通过它来获得心灵慰藉。
即使我们不了解音乐治疗的理论知识,但其实早已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使用过它。当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时,音乐是很多人自我调节和情绪释放的特殊方式。
当然,心理学中的音乐疗法不是简单地听歌,还需要通过聆听、讨论、想象以及其他活动方式的辅助作用来平复内心的波澜。
音乐治疗学家布鲁西亚对音乐疗法作出了明确定义,指出音乐治疗实质上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通过音乐各种形式的体验,如听、唱等,改变情绪进而改变认知,最终恢复健康心理。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我们身体内的五脏都具有一定的振动频率,而这些频率均与《内经》的五音阶宫、商、角、徵、羽的频率相对应,所以这就是音乐疗法可以在心理治疗中作为一种专业技术改善情绪的生理原因。同时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利用各种音乐形式来干预疾病,促使音乐成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辅助性手段。
此外,音乐还可以通过听觉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从而调节大脑皮质,对人体内脏的活动及情绪与行为都具有良好的协调作用。当音乐声波作用于大脑时,还会提高神经和神经体液的兴奋性,促进人体分泌有利于健康的生化物质。
黑格尔曾经说过:“声音把观念内容从物质囚禁中解放出来,艺术活动是一种灵魂的释放,是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而把这种自由推向最高峰的就是音乐。”
音乐能够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并且具有能量,而音乐疗法是心理学、医学、美学相融合的“结晶”。现代医学表明,音乐能够通过影响情绪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进而促进我们的新陈代谢并保护身心健康,这一过程被称为音乐的“二次效应”。而音乐疗法,就是通过音乐这一媒介,引起情绪的变化进而激发音乐的“二次效应”,以达到心理治愈、改善心理状态的目的。
所以,在压抑、焦虑的时候,我们不妨尝试让自己的情绪获得音乐的能量,激发“二次效应”,为自己的“孤独灵魂”寻一处庇护所,做自己的“灵魂拯救者”。
我们每个人对于“音乐疗法”的选择目的和适应条件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自身的认知评价以及音乐疗法的可适用性范围,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心理学家加德纳曾说:“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音乐天赋,更有通过音乐来疏导内心情感的天赋。当心情压抑或者伤心时,音乐疗法提示我们可以学习与音乐相关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改善不良性情,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自我的实现与发展。
在现实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运用放松训练的治疗方法,让来访者展开自由想象,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以达到治疗目的。针对上班族来说,这是一种可以随时调节和缓解的办法,在工作闲暇之余,我们可以选择符合当下心境的乐曲,跟随音乐的节奏与节拍,放松肌肉,让自己沉浸在音乐中并进行自由自在的想象,通过音乐和想象来得到心灵上的放松。这样一来,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放松精神。
这种方法可以广泛适用于学生群体,当处于情绪低迷的状态时,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听一些与我们此时心境状态无关的乐曲,通过了解和讨论该乐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引发对作者的情绪共鸣与释放。这一方法与情绪调节中的注意力转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对于集中注意力和提高睡眠质量也有助益。
众所周知,音乐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普及度很高的艺术形式,正因为它的感染力极强,我们在听音乐时要有选择性。
长期听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刺耳的音调、疯狂激烈的节奏都会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的会破坏心脏血管的正常运动规律,导致情绪变坏、头晕恶心、血压升高等。所以,要选择合适的音乐,帮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从而避免音乐传递负能量、伤害身体的情况。
生活需要音乐,情绪调节更需要音乐,如果你想知道音乐能否帶给你快乐,现在就去试试吧!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便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古代先贤早已发现音乐具有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功效。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加重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却较少关注到音乐对于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情绪问题普遍存在,而忙碌的工作又使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便利、省时并且有效的自我调节办法——音乐便是这样的有效方式之一。
音乐——情绪的推手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证明音乐对情绪的推动作用:恐怖片中如果没有符合其风格的配乐,或者静音只看画面,其惊悚效果会大打折扣。
正如《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作为情绪的推手,音乐是我们生活中的忠实伙伴,不论是喜是悲,我们都能找到准确呼应自己情绪的音乐,我们也可以通过它来获得心灵慰藉。
即使我们不了解音乐治疗的理论知识,但其实早已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使用过它。当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时,音乐是很多人自我调节和情绪释放的特殊方式。
走进“音乐疗法”
当然,心理学中的音乐疗法不是简单地听歌,还需要通过聆听、讨论、想象以及其他活动方式的辅助作用来平复内心的波澜。
音乐治疗学家布鲁西亚对音乐疗法作出了明确定义,指出音乐治疗实质上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通过音乐各种形式的体验,如听、唱等,改变情绪进而改变认知,最终恢复健康心理。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我们身体内的五脏都具有一定的振动频率,而这些频率均与《内经》的五音阶宫、商、角、徵、羽的频率相对应,所以这就是音乐疗法可以在心理治疗中作为一种专业技术改善情绪的生理原因。同时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利用各种音乐形式来干预疾病,促使音乐成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辅助性手段。
此外,音乐还可以通过听觉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从而调节大脑皮质,对人体内脏的活动及情绪与行为都具有良好的协调作用。当音乐声波作用于大脑时,还会提高神经和神经体液的兴奋性,促进人体分泌有利于健康的生化物质。
黑格尔曾经说过:“声音把观念内容从物质囚禁中解放出来,艺术活动是一种灵魂的释放,是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而把这种自由推向最高峰的就是音乐。”
音乐能够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并且具有能量,而音乐疗法是心理学、医学、美学相融合的“结晶”。现代医学表明,音乐能够通过影响情绪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进而促进我们的新陈代谢并保护身心健康,这一过程被称为音乐的“二次效应”。而音乐疗法,就是通过音乐这一媒介,引起情绪的变化进而激发音乐的“二次效应”,以达到心理治愈、改善心理状态的目的。
所以,在压抑、焦虑的时候,我们不妨尝试让自己的情绪获得音乐的能量,激发“二次效应”,为自己的“孤独灵魂”寻一处庇护所,做自己的“灵魂拯救者”。
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应用“音乐疗法”?
我们每个人对于“音乐疗法”的选择目的和适应条件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自身的认知评价以及音乐疗法的可适用性范围,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音乐技能法
——促进自我的实现
心理学家加德纳曾说:“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音乐天赋,更有通过音乐来疏导内心情感的天赋。当心情压抑或者伤心时,音乐疗法提示我们可以学习与音乐相关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改善不良性情,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自我的实现与发展。
2自由想象法
——提高效率,放松精神
在现实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运用放松训练的治疗方法,让来访者展开自由想象,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以达到治疗目的。针对上班族来说,这是一种可以随时调节和缓解的办法,在工作闲暇之余,我们可以选择符合当下心境的乐曲,跟随音乐的节奏与节拍,放松肌肉,让自己沉浸在音乐中并进行自由自在的想象,通过音乐和想象来得到心灵上的放松。这样一来,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放松精神。
3聆听讨论法
——扩展人际关系,集中注意力
这种方法可以广泛适用于学生群体,当处于情绪低迷的状态时,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听一些与我们此时心境状态无关的乐曲,通过了解和讨论该乐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引发对作者的情绪共鸣与释放。这一方法与情绪调节中的注意力转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对于集中注意力和提高睡眠质量也有助益。
4音乐带来的能量
——正确把握,使用有度
众所周知,音乐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普及度很高的艺术形式,正因为它的感染力极强,我们在听音乐时要有选择性。
长期听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刺耳的音调、疯狂激烈的节奏都会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的会破坏心脏血管的正常运动规律,导致情绪变坏、头晕恶心、血压升高等。所以,要选择合适的音乐,帮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从而避免音乐传递负能量、伤害身体的情况。
生活需要音乐,情绪调节更需要音乐,如果你想知道音乐能否帶给你快乐,现在就去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