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育体系也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学科教学更加强调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转变教育观念,并将生活化这一理念引入教学活动中,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本文笔者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情境;生活化现象;生活化作业
數学知识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初中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教师应挖掘蕴含着数学原理的实际问题,并将之当成一种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此外,由于学生的思维与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产生一定的思维障碍,而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体现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还能够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笔者以初中数学作为切入点,从“创设生活化情境、挖掘生活化现象、设计生活化作业”三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维持学习行为的内部机制,也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内在情感,而教师往往在教学压力下,以一言堂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概念、定理等层面上,对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这一熟悉的情境中,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基本保障。
笔者在进行“正数和负数”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释生活中的事例。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展示“夏天38摄氏度、冬天零下10摄氏度”的图片,学生对温度并不陌生,伴随着问题的产生,提出:“通常我们所说的38摄氏度记作正数38,而零下10摄氏度运用数学符号怎么表示呢?它又该怎么与正数作区分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伴随着学生们的好奇心,引入了“负数”这一概念。因此,生活化情境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还能够使学生对理性知识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为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挖掘生活化现象,揭示数学本质
由于初中生对外界事物具有一定的感知,教师如果能够将生活现象作为一种生成性资源,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它不仅能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使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焕发“生命”的光彩,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
笔者在进行“平行线”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线的概念,首先挖掘一种生活化现象,并提出:“同学们,你们有思考过火车轨道为什么是平行的?”有些学生陷入思考中,有些学生提出:“如果两辆火车同时在轨道上行驶,则会发生碰撞。”笔者及时对学生的所思所想提出表扬,再次提出:“火车轨道内侧卡着火车车轮,火车两侧车轮间距离恒定,车轨间距离就是两侧车轮间距,随着火车往前运行,各处车轨间距离均为火车两侧车轮间距,即两侧车轨间距离恒相等,因此平行。”这一生活化现象不仅丰富了学生们对平行这一概念在生活中的运用,还使学生正确理解了平行线的基本特征,从而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提高应用能力
作业作为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的基本保障,也是学生实践活动展开的必要途径,但目前教师只是将理论化知识作为唯一的作业形式,造成学生对作业产生刻板的印象,以致于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以生活化作业的形式将其布置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将知识灵活地掌握,还能强化学生对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其应用能力。
笔者在进行“从数据谈节水”教学后,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并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设计了如下的生活作业:“调查本月家庭用水的量,思考:哪些生活用水是可以节省的?哪些水是必须用的?搜集好数据,并对实际的结论思考出合理的建议。”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对水资源的利用具有了基本意识。因此,生活化作业不仅符合了人文理念,让学生作为社会公民,树立起“节能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还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生活化理念越来越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所倡导的新理念,它不仅转变了教学的模式,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融入熟悉的场景中,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教师也应挖掘蕴含着数学原理的生活化现象,让学生以生活现象为依据,揭示数学本质。同时,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以生活化作业的方式将其布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淑倩.试论生活化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19(55):109-109.
[2]王跃广.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J].2017,14(14):69-70.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情境;生活化现象;生活化作业
數学知识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初中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教师应挖掘蕴含着数学原理的实际问题,并将之当成一种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此外,由于学生的思维与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产生一定的思维障碍,而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体现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还能够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笔者以初中数学作为切入点,从“创设生活化情境、挖掘生活化现象、设计生活化作业”三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维持学习行为的内部机制,也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内在情感,而教师往往在教学压力下,以一言堂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概念、定理等层面上,对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这一熟悉的情境中,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基本保障。
笔者在进行“正数和负数”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释生活中的事例。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展示“夏天38摄氏度、冬天零下10摄氏度”的图片,学生对温度并不陌生,伴随着问题的产生,提出:“通常我们所说的38摄氏度记作正数38,而零下10摄氏度运用数学符号怎么表示呢?它又该怎么与正数作区分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伴随着学生们的好奇心,引入了“负数”这一概念。因此,生活化情境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还能够使学生对理性知识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为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挖掘生活化现象,揭示数学本质
由于初中生对外界事物具有一定的感知,教师如果能够将生活现象作为一种生成性资源,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它不仅能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使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焕发“生命”的光彩,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
笔者在进行“平行线”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线的概念,首先挖掘一种生活化现象,并提出:“同学们,你们有思考过火车轨道为什么是平行的?”有些学生陷入思考中,有些学生提出:“如果两辆火车同时在轨道上行驶,则会发生碰撞。”笔者及时对学生的所思所想提出表扬,再次提出:“火车轨道内侧卡着火车车轮,火车两侧车轮间距离恒定,车轨间距离就是两侧车轮间距,随着火车往前运行,各处车轨间距离均为火车两侧车轮间距,即两侧车轨间距离恒相等,因此平行。”这一生活化现象不仅丰富了学生们对平行这一概念在生活中的运用,还使学生正确理解了平行线的基本特征,从而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提高应用能力
作业作为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的基本保障,也是学生实践活动展开的必要途径,但目前教师只是将理论化知识作为唯一的作业形式,造成学生对作业产生刻板的印象,以致于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以生活化作业的形式将其布置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将知识灵活地掌握,还能强化学生对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其应用能力。
笔者在进行“从数据谈节水”教学后,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并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设计了如下的生活作业:“调查本月家庭用水的量,思考:哪些生活用水是可以节省的?哪些水是必须用的?搜集好数据,并对实际的结论思考出合理的建议。”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对水资源的利用具有了基本意识。因此,生活化作业不仅符合了人文理念,让学生作为社会公民,树立起“节能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还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生活化理念越来越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所倡导的新理念,它不仅转变了教学的模式,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融入熟悉的场景中,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教师也应挖掘蕴含着数学原理的生活化现象,让学生以生活现象为依据,揭示数学本质。同时,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以生活化作业的方式将其布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淑倩.试论生活化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19(55):109-109.
[2]王跃广.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J].2017,14(1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