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摄影师鲍勃·马泽尔通过40年的不间断拍摄,记录下了英国地铁中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以独具特色的认知视角,真实反映了伦敦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状态。
永无止境的旅程 黄煜
鲍勃·马泽尔
英国自由摄影师,1948年出生于伦敦东区。1969年至今,一直专注于英国地铁的拍摄。
鲍勃·马泽尔(Bob Mazzer)在13岁生日时收到了一台伊尔福Sporti相机,便开始接触摄影。而对于伦敦地铁的拍摄,则是从他早年还在上学时就开始关注的。他的美术老师在学校里建了一个暗房,并聘请了纪实摄影师尤安·达夫(Euan Duff)来授课。当时,尤安将自己的一台禄来双反相机借给了鲍勃,并让他去拍摄自己所喜欢的事物。于是,鲍勃便走到附近的地铁站台,拍摄了两个中年妇女在地铁上闲谈的画面,这是他拍下的第一张与地铁相关的照片。那一年,他15岁。而在霍恩西艺术学院上学期间,纪实摄影师恩佐·拉格兹尼(Enzo Raggazini)借了鲍勃一个尼康镜头,他又跑到了地铁里拍摄。其中几张照片被发表到1969年的《业余摄影师》杂志(Amateur Photographer)。从那以后,鲍勃便越发勤奋地拍摄更多照片。
21岁时,鲍勃跟随父亲搬到伦敦,并在国王十字街(King’s Cross)附近找到了一份色情电影放映师的工作。虽然这份工作在现在看来并不是多么地体面,但也正是因为在国王十字街的工作,使得鲍勃需要每天从家中到工作处往返,他才开始有规律地拍摄那些跟他一起坐地铁上下班的人。“那会儿是上世纪80年代,我拍了很多很多的照片。后来虽然我不住在伦敦了’但不论在哪儿,我都忍不住去拍摄地铁上那些人,因为总会碰到有趣的画面。”鲍勃回忆道。
随着拍摄的进行,鲍勃也开始意识到,他拍摄的不仅仅是伦敦的地铁,而是在记录一个过程。从这些照片中,人们能够明显地发现伦敦这四十多年来的变化。“过去,我印象最深的是地铁里特别脏,光线也很暗。我用胶片拍摄,通常都要用到1/15秒或是更长的时间来曝光,冲洗底片时也不得不迫冲好几挡。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喜欢画面里钨丝灯带来的柔和温暖的效果,这看起来就像黑胶一样复古。如今,难以置信的感光度和室内光线亮度都让摄影变得太容易,不再是过去的‘技术活’了。”
尽管鲍勃早期的作品都是用胶片拍摄的,但对于摄影技术的进步,他坦言道:“我不觉得还有再用胶片拍摄的必要。我毫不怀念这个过程,也不怀念那些有时很令人讨厌的化学药剂。虽然数码才在起步阶段,但我觉得数码照片的分辨率已经能跟胶片一样出色了,最好的喷墨打印技术已经可以轻松地和以前的手工洗印工艺媲美。当初我还在用一台老徕卡M4拍照时,我的梦想就是在拍摄每一张照片时,能够在黑白和彩色之间任意切换,能够单独调整每张照片的感光度,并且能够在按下快门后直接看到照片。所以,数码技术实现了我的梦想。”
回到照片本身,在鲍勃看来,地下的世界里充满了愤怒、嬉笑及喧嚣,有情侣、朋克,也有醉汉。在照片中,那些悠然自得的伦敦人、视时如金的上班族和略显疲惫的旅游者都如此写实。从他们的表情、手势、姿态和仪表都能看出不同的人在伦敦经历的不同生活。而鲍勃自己也将地铁的拍摄比喻成鲍勃·迪伦(Bob Dylans)所说的“永无止境的旅程”,因为他从不觉得自己会停止拍摄,伦敦地铁对他而言也从来不是一个拍摄项目。“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我都在拍摄一切吸引我的事物。”
永无止境的旅程 黄煜
鲍勃·马泽尔
英国自由摄影师,1948年出生于伦敦东区。1969年至今,一直专注于英国地铁的拍摄。
鲍勃·马泽尔(Bob Mazzer)在13岁生日时收到了一台伊尔福Sporti相机,便开始接触摄影。而对于伦敦地铁的拍摄,则是从他早年还在上学时就开始关注的。他的美术老师在学校里建了一个暗房,并聘请了纪实摄影师尤安·达夫(Euan Duff)来授课。当时,尤安将自己的一台禄来双反相机借给了鲍勃,并让他去拍摄自己所喜欢的事物。于是,鲍勃便走到附近的地铁站台,拍摄了两个中年妇女在地铁上闲谈的画面,这是他拍下的第一张与地铁相关的照片。那一年,他15岁。而在霍恩西艺术学院上学期间,纪实摄影师恩佐·拉格兹尼(Enzo Raggazini)借了鲍勃一个尼康镜头,他又跑到了地铁里拍摄。其中几张照片被发表到1969年的《业余摄影师》杂志(Amateur Photographer)。从那以后,鲍勃便越发勤奋地拍摄更多照片。
21岁时,鲍勃跟随父亲搬到伦敦,并在国王十字街(King’s Cross)附近找到了一份色情电影放映师的工作。虽然这份工作在现在看来并不是多么地体面,但也正是因为在国王十字街的工作,使得鲍勃需要每天从家中到工作处往返,他才开始有规律地拍摄那些跟他一起坐地铁上下班的人。“那会儿是上世纪80年代,我拍了很多很多的照片。后来虽然我不住在伦敦了’但不论在哪儿,我都忍不住去拍摄地铁上那些人,因为总会碰到有趣的画面。”鲍勃回忆道。
随着拍摄的进行,鲍勃也开始意识到,他拍摄的不仅仅是伦敦的地铁,而是在记录一个过程。从这些照片中,人们能够明显地发现伦敦这四十多年来的变化。“过去,我印象最深的是地铁里特别脏,光线也很暗。我用胶片拍摄,通常都要用到1/15秒或是更长的时间来曝光,冲洗底片时也不得不迫冲好几挡。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喜欢画面里钨丝灯带来的柔和温暖的效果,这看起来就像黑胶一样复古。如今,难以置信的感光度和室内光线亮度都让摄影变得太容易,不再是过去的‘技术活’了。”
尽管鲍勃早期的作品都是用胶片拍摄的,但对于摄影技术的进步,他坦言道:“我不觉得还有再用胶片拍摄的必要。我毫不怀念这个过程,也不怀念那些有时很令人讨厌的化学药剂。虽然数码才在起步阶段,但我觉得数码照片的分辨率已经能跟胶片一样出色了,最好的喷墨打印技术已经可以轻松地和以前的手工洗印工艺媲美。当初我还在用一台老徕卡M4拍照时,我的梦想就是在拍摄每一张照片时,能够在黑白和彩色之间任意切换,能够单独调整每张照片的感光度,并且能够在按下快门后直接看到照片。所以,数码技术实现了我的梦想。”
回到照片本身,在鲍勃看来,地下的世界里充满了愤怒、嬉笑及喧嚣,有情侣、朋克,也有醉汉。在照片中,那些悠然自得的伦敦人、视时如金的上班族和略显疲惫的旅游者都如此写实。从他们的表情、手势、姿态和仪表都能看出不同的人在伦敦经历的不同生活。而鲍勃自己也将地铁的拍摄比喻成鲍勃·迪伦(Bob Dylans)所说的“永无止境的旅程”,因为他从不觉得自己会停止拍摄,伦敦地铁对他而言也从来不是一个拍摄项目。“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我都在拍摄一切吸引我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