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教育原理居于指导地位和理论基础地位。由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迭合而成的教育经济与管理根本上是由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共同构成的交叉性学科。针对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原理作为一门必修课应当如何设置其课程内容,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教育原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
随着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原先大一统的“教育学”逐步被分化为许多子学科,“教育原理”就是其中一个。长期以来,“教育原理”的称谓就比较混乱,经常与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等混为一谈。而教育经济与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本身的概念界定、学科属性就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针对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所开设的教育原理课程,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应当体现专业特殊性就更加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也有学者站在社会视角,同时重视人在教育中的地位,给教育下了比较科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本质问题,主要是基于对教育存在形态的功能和作用的揭示,而传承社会文化是教育最根本的使命,也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所在,因此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传承人类精神文化的手段和工具。
(二)教育原理
《教育大辞书》对“教育原理”作了如下解释:“凡实施教育、评判教育之基本的准则,统称教育原理。”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教育原理”日渐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但其内涵仍旧没有统一。大致有以下三种解释:将“教育原理”理解为“教育哲学”,将“教育原理”理解为“教育基本理论”,认为“教育原理”是在理性层次上研究教育的主要关系。其中第二种观点更为普遍。这样,我们可以将教育原理定义为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它主要是通过对教育基本规律的阐述和研究,从而为具体学科提供最一般的理论指导。教育原理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本理论学科的地位。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是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教育管理过程之中。1997年学科目录调整前为两个并列的学科: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此后,合并调整为一个新的学科,称之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
我国高校开设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已经有十几年,目的在于培养能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的规律的学生,从而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或教育政策的领导者、管理者、政策分析者以及相关公共服务的专家型通才。但是,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究其原因是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专业布点不合理
我国开设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高校很多是为了扩大学校规模和影响力,这种盲目设置专业的行为不仅违背了交叉性学科的专业设置要求,同时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培养都是极其不利的。
(二)专业教师匮乏
当前,虽然许多高校开设有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但研究队伍中能够系统掌握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科班人员”非常匮乏。另外,此专业少数的毕业生大部分没有投身于教育经济与管理的交叉学科研究中,专业教师缺乏问题未能得到缓解。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理论讲解多于实践体验;课程内容陈旧,难以与学科前沿和科学研究同步;学科课程专业性强,综合性差。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单一
目前更多的仍旧是“一言堂”教学,且重视理论灌输,缺乏实践体验,学生参与程度低,不利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育原理课程的开展
教育原理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学科对于我们学习教育学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问题,教育原理作为一门必修课应当如何设置其课程内容,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教育原理是关于教育的一般科学原理。就内容来看,教育原理侧重于研究宏观的教育问题和一般教育活动的规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贯穿于教育各层次的普遍原理、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原理和有关教育活动过程的原理。具体涉及到教育起源、教育宗旨、教育方法、教育制度、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等内容。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必须先夯实基础,提高专业素养。因此在教育原理的课程内容选择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开设学术性专题,提高本课程的前沿性。教育原理从学科称谓到内容现状都存在颇大争议,是一门不够成熟的学科。因此该课程内容在讲述基本原理的同时,应当注意及时摄取该领域的前沿性知识,让学生紧跟学术步伐,了解该学科的最新动态,方便日后在教育领域内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
第二,拓宽知识口径,深化课程内容。教育原理涉及教育起源、教育宗旨、教育方法、教育制度、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等,内容多而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我们应当将上述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加以深化讲解,让学生从根源上了解教育原理。如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我们应当从古希腊的宗教神学开始介绍。并且,讲解应当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背景,从而拓宽知识口径,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 第三,注重实践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所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教育原理从根本上是为了指导学生在该领域的学习和工作,因而重视实践运用刻不容缓。如对于教育制度的学习,应当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教育部门、学校的制度建设和落实,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另外,锻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讨论教育原理相关知识也是提高其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强化实践,有利于提高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注重专业融合,提升综合能力。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一门由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构成的交叉性学科,因此,在进行教育原理知识的讲解时,应当综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无不与社会经济发生关系,与人性需要有所牵连。此时,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是我们进行教育发展分析的重要工具。
通过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力提升,从而解决目前该专业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专业,它意在培养具有敏锐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并能结合实际情况预见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的学生。所以,对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不仅要打牢学生的理论功底,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要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及实际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一言堂”“放羊式”的教学,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教育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基础性的专业课,目的在于强化该专业学生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创建一个师生互动式的教学平台,在教师激发、促进、引导之下,学生主动、互动式学习与探究,解决教学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激发、感受、学习、研究、操作、自创的过程中,生成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通过案例激发和教师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刻感受教学内容,推进其互动、合作、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研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包括专题划分和团队组建、进度安排、课堂报告与讨论、撰写课程论文等具体环节,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和组织。“研讨式”教学方法对于加深硕士研究生对专业基础课的理解十分有效,因此对于丰富教育原理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对于培养研究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也具有重大作用,是培养“科班出身”的高级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除了上述方法,我们还可以辅之以邀请专家、学者作报告以及参观调查等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原理的教学。总之,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我们应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不断丰富和发展教育原理的教学方法。
四、总结
教育经济与管理作为一门由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而成的复合性学科,对于丰富学科体系,推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教育原理作为教育科学体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要适应该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9.
[2]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3]张银桥.“教育原理”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探讨[J].新课程坛,2011,(16).
[4]石忠仁.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24.
[5]娄成武,史万兵.教育经济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5):1-13.
[6]卜树春.从就业看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J].职业时空,2008,(12).
[7]沈有禄,于小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硕士课程设置改革[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
[8]冯建军.关于“教育原理”的学科称谓与内容现状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
[9]吴裕贤.运用案例教学法构建师生互动平台——《现代教育原理》教学改革实验[J].天津电大学报,2007,(11).
[10]陈景文,刘洁.研究生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方式 [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
关键词:教育原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
随着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原先大一统的“教育学”逐步被分化为许多子学科,“教育原理”就是其中一个。长期以来,“教育原理”的称谓就比较混乱,经常与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等混为一谈。而教育经济与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本身的概念界定、学科属性就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针对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所开设的教育原理课程,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应当体现专业特殊性就更加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也有学者站在社会视角,同时重视人在教育中的地位,给教育下了比较科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本质问题,主要是基于对教育存在形态的功能和作用的揭示,而传承社会文化是教育最根本的使命,也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所在,因此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传承人类精神文化的手段和工具。
(二)教育原理
《教育大辞书》对“教育原理”作了如下解释:“凡实施教育、评判教育之基本的准则,统称教育原理。”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教育原理”日渐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但其内涵仍旧没有统一。大致有以下三种解释:将“教育原理”理解为“教育哲学”,将“教育原理”理解为“教育基本理论”,认为“教育原理”是在理性层次上研究教育的主要关系。其中第二种观点更为普遍。这样,我们可以将教育原理定义为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它主要是通过对教育基本规律的阐述和研究,从而为具体学科提供最一般的理论指导。教育原理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本理论学科的地位。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是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教育管理过程之中。1997年学科目录调整前为两个并列的学科: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此后,合并调整为一个新的学科,称之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
我国高校开设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已经有十几年,目的在于培养能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的规律的学生,从而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或教育政策的领导者、管理者、政策分析者以及相关公共服务的专家型通才。但是,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究其原因是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专业布点不合理
我国开设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高校很多是为了扩大学校规模和影响力,这种盲目设置专业的行为不仅违背了交叉性学科的专业设置要求,同时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培养都是极其不利的。
(二)专业教师匮乏
当前,虽然许多高校开设有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但研究队伍中能够系统掌握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科班人员”非常匮乏。另外,此专业少数的毕业生大部分没有投身于教育经济与管理的交叉学科研究中,专业教师缺乏问题未能得到缓解。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理论讲解多于实践体验;课程内容陈旧,难以与学科前沿和科学研究同步;学科课程专业性强,综合性差。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单一
目前更多的仍旧是“一言堂”教学,且重视理论灌输,缺乏实践体验,学生参与程度低,不利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育原理课程的开展
教育原理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学科对于我们学习教育学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问题,教育原理作为一门必修课应当如何设置其课程内容,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教育原理是关于教育的一般科学原理。就内容来看,教育原理侧重于研究宏观的教育问题和一般教育活动的规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贯穿于教育各层次的普遍原理、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原理和有关教育活动过程的原理。具体涉及到教育起源、教育宗旨、教育方法、教育制度、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等内容。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必须先夯实基础,提高专业素养。因此在教育原理的课程内容选择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开设学术性专题,提高本课程的前沿性。教育原理从学科称谓到内容现状都存在颇大争议,是一门不够成熟的学科。因此该课程内容在讲述基本原理的同时,应当注意及时摄取该领域的前沿性知识,让学生紧跟学术步伐,了解该学科的最新动态,方便日后在教育领域内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
第二,拓宽知识口径,深化课程内容。教育原理涉及教育起源、教育宗旨、教育方法、教育制度、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等,内容多而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我们应当将上述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加以深化讲解,让学生从根源上了解教育原理。如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我们应当从古希腊的宗教神学开始介绍。并且,讲解应当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背景,从而拓宽知识口径,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 第三,注重实践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所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教育原理从根本上是为了指导学生在该领域的学习和工作,因而重视实践运用刻不容缓。如对于教育制度的学习,应当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教育部门、学校的制度建设和落实,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另外,锻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讨论教育原理相关知识也是提高其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强化实践,有利于提高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注重专业融合,提升综合能力。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一门由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构成的交叉性学科,因此,在进行教育原理知识的讲解时,应当综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无不与社会经济发生关系,与人性需要有所牵连。此时,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是我们进行教育发展分析的重要工具。
通过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力提升,从而解决目前该专业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专业,它意在培养具有敏锐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并能结合实际情况预见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的学生。所以,对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不仅要打牢学生的理论功底,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要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及实际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一言堂”“放羊式”的教学,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教育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基础性的专业课,目的在于强化该专业学生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创建一个师生互动式的教学平台,在教师激发、促进、引导之下,学生主动、互动式学习与探究,解决教学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激发、感受、学习、研究、操作、自创的过程中,生成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通过案例激发和教师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刻感受教学内容,推进其互动、合作、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研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包括专题划分和团队组建、进度安排、课堂报告与讨论、撰写课程论文等具体环节,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和组织。“研讨式”教学方法对于加深硕士研究生对专业基础课的理解十分有效,因此对于丰富教育原理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对于培养研究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也具有重大作用,是培养“科班出身”的高级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除了上述方法,我们还可以辅之以邀请专家、学者作报告以及参观调查等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原理的教学。总之,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我们应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不断丰富和发展教育原理的教学方法。
四、总结
教育经济与管理作为一门由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而成的复合性学科,对于丰富学科体系,推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教育原理作为教育科学体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要适应该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9.
[2]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3]张银桥.“教育原理”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探讨[J].新课程坛,2011,(16).
[4]石忠仁.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24.
[5]娄成武,史万兵.教育经济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5):1-13.
[6]卜树春.从就业看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J].职业时空,2008,(12).
[7]沈有禄,于小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硕士课程设置改革[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
[8]冯建军.关于“教育原理”的学科称谓与内容现状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
[9]吴裕贤.运用案例教学法构建师生互动平台——《现代教育原理》教学改革实验[J].天津电大学报,2007,(11).
[10]陈景文,刘洁.研究生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方式 [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