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资源,看得懂儿童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我园处于国家 5A 级东山景区中,依山傍水,拥有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引领下,我园综合利用乡土资源,尝试开发了户外区域性体育游戏活动,以幼儿大动作发展为划区标准,结合园所户外实际情况开设了投掷区、平衡区、跑跳区、钻爬区、民间游戏区等区域性体育游戏活动。我们期望乡土资源成为幼儿自由、自主、自发开展户外区域性体育游戏活动的支柱,并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
  一、以资源为媒介,引发幼儿行为需求
  1.调查先行,建立资源共享制
  首先,我们面向教师和家长做了调查,以掌握我园的乡土资源状况以及教师对其了解状况。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给调查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教师问卷采取了无记名的方式。问卷涉及教龄、乡土资源的来源、收集条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组织策略五个方面。通过对调查所获得的问卷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和数据分析,全面了解教师对乡土资源价值、收集渠道、投放方式、组织策略等的真实情况,我们细致分析了教师在实践中的问题,试图正向引导教师,对现状进行优化。家长问卷涉及年龄班、乡土资源的来源、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乡土资源的收集条件、支持的态度五个部分。在园内每个班以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也采用了无记名的方式。调查内容简便、明确,了解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活动的认识问题,了解家长资源的状况,以及我园在家长工作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在开展“乡土资源支持下的户外区域性体育游戏”实践活动的时候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
  其次,建立资源共享制。根据每个运动区的具体特点,全园收集乡土资源。我们号召家长帮忙收集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如木桩、树枝等,以及生活中的劳作器皿,如竹篮、梯子、簸箕等。教师不仅和家长一起收集资源,还带领幼儿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加工。对一些外表毛糙的材料采取包布等措施保证幼儿活动安全,对没清洗干净的材料再次清洗消毒,对不太牢固、易破损的材料进行粘贴加固。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在轮胎、竹篮等材料上自由涂鸦,使这些材料变成能有效支持幼儿发展的资源。我园还根据需要购买了一些必须且收集不到的材料,建立并丰富了资源库。
  初步建立资源库后,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材料数量和幼儿人数之间的问题、活动场地怎么安排的问题、材料特质和损耗等问题。所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建成了“资源共享”运行模式。我们对各区材料共享,并在各区设置负责人对材料进行管理,如记录数量、检查材料、增补材料等。因为我们是附属于小学的幼儿园,为有效保证小、中、大班所有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尝试和小学错峰使用小学大操场,中、大班以混龄模式到空间更大的小学操场共同开展活动,幼儿园户外空间全部给小班,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都固定下来。
  2.幼儿主场,顺应幼儿的需求
  资源共享制为幼儿活动提供了物质环境,我们的组织更需要顺应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求,让户外区域性体育游戏变成真正的幼儿主场。所以初期我们把“有哪些区玩?今天玩什么区?”等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实地查看,并尝试与其他班级教师协商,用自己的方式表征班级的一周活动安排表。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不仅锻炼了做计划的能力,玩遍所有活动区,同时也明白了幼儿园的活动区不是只给一个班级玩的,大家都可以玩,所以要制订好计划协商轮流玩。
  另外,每个主场的材料标记要以幼儿能看懂的实物照片和符号等直观展示在其视线范围内,让每一个进入该区域的幼儿都清楚有哪些活动材料,对于材料怎么摆放、怎么玩耍、和谁合作可以順其需要。直观的材料标记可以让幼儿自己发现材料的特质或者材料使用后少了、坏了的状况,还可以间接引导他们自觉收集、添置、丰富材料的行为,更促进了其活动结束后自主整理习惯的养成。
  户外区域性体育游戏活动不仅给幼儿创设了开放的身心环境,而且为幼儿提供了相互学习、合作交往等丰富的学习情境,有助于他们与材料、同伴、教师的互动、分享、交流、探索等行为的发生。
  二、以观察为推手,支持儿童学习发展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户外区域性体育游戏现场,我们不仅仅是把幼儿带入活动区的组织者,更应该是活动区的观察者,以观察为推手,支持幼儿的学习发展。
  1.置身现场,借助情境看懂幼儿
  置身乡土资源支持下的户外区域性体育游戏活动现场,我们不仅要观察幼儿的行为,更要看到幼儿行为产生的真实情境。比如:在投掷区玩篮子,几个幼儿都在把篮子交叉往上叠高,有的对着“篮子墙”投沙包,有的是对着篮子间的缝隙嬉笑,有的在自由摆造型……这个场景中只有A幼儿独自一人玩着自己的“篮子游戏”——他始终是把篮子套在自己头上,一圈一圈地空地上行走,偶尔会过来看看嬉笑的同伴,但是依旧头戴篮子不停地走。我发现有的时候他还把左手搁在胸前,只摆动一个手向前走。游戏结束,我问他:“刚刚在玩什么?”他开心地说:“我是小兵……我还会握枪。”我庆幸自己置身在这个场景中,看到了A幼儿的活动轨迹,他在活动现场的特立独行,是他模仿、表现“小兵”的过程。透过这样的情境,我们看到了行为背后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做事的态度。置身活动现场,可以避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避免观察的随意性。
  2.观察分析,借助记录看到幼儿
  观察除了避免随意性,也要避免无目的性。幼儿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我们如何支持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科学的观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了解幼儿在户外区域性体育游戏中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判断乡土资源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实际活动中引领教师用图文记录真实的幼儿活动现状,通过记录尝试看到幼儿行为发生的客观背景,如具体的运动区、具体的乡土资源、辅助的运动器材等。我们还尝试引领教师看到幼儿可发展的经验,不主观臆想,而是根据他们已有活动的经历,看到其活动的经验。同时我们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准确把握一、二、三级目标,更科学地了解幼儿。我们还借助教研平台相互分享记录表,让其他教师可以就现实案例发表意见,大家就真实的问题展开真教研,最终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们在实践乡土资源支持下的户外区域性体育游戏活动模式中有一些收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多样的观察表的探索、理论的支撑、专业的分析等。我们会在实践中更全面、深入地发挥乡土资源的价值,助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其他文献
游戏价值:这是一个控制类游戏,需要幼儿两两合作、相互配合,一人当木偶,一人当操纵师“操纵”木偶完成动作。本游戏较为考察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能锻炼四肢协调与控制力;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合作能力。  准备材料:一个提线木偶、一段轻柔的音乐。  适宜年龄段:5岁以上。  适宜人数:12~16人。  玩法:  1.幼儿在空地上两两分组,相互商量并分配角色,一人当木偶,一人当操纵师,面对面站立。  
期刊
游戏价值:这是一个热身游戏,可放在活动开始前,帮助幼儿活跃身心并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准备材料:一个铃鼓。  适宜年龄段:5岁以上。  适宜人数:16~30人。  玩法:  1.全体幼儿在空间内自由散点站立,提前想好自己将要扮演的动物。  2.教师手持铃鼓,当铃鼓开始摇动,幼儿便扮演各种动物开始走动。铃鼓摇得快,幼儿走得快;铃鼓摇得慢,幼儿走得慢。当教师拍两下铃鼓时,
期刊
安徽亚明艺术馆曾举办过一场“二十世纪安徽中国画八家作品展”,引起一时轰动。此“八老”为萧龙士、光元鲲、孔小瑜、童雪鸿、懒悟、王石岑、申茂之和徐子鹤。他们笔墨精湛,画技超群,且多擅诗词书刻,画境内涵幽奥深邃,令人品味不尽。在名目繁多的各类书画展层出不穷的今天,此次“二十世纪安徽中国画八家作品展”的成功举办,不啻给现今的画坛注入了一剂清凉。八方人流如织的浩大景观,为安徽近年画展所仅见。甚至可以毫不夸张
期刊
2012年我国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首次在政策层面提出学习品质的概念,强调了它对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众多学者也对此展开讨论和实践探索,其中在艺术领域有人认为:“音乐对幼儿自我调控、注意力、言语能力、创造力等学习品质具有促进作用。”[1]“未来应在依据我国幼儿学习品质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提供最优化的音乐教育方案,充分发挥音乐在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
期刊
·引言  在世界绘本发展史上,美国绘本大师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1910-1999)的绘本处女作《小蓝和小黄》(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1959)具有毋庸置疑的地位。它不但被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看成是李奥尼“最精彩的作品”[1],还在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场视觉冲击,更是被人们惊呼为“图画书的起点”* [2]。在这本童书中,李奥尼首次使用“大胆而抽
期刊
勤恳的黄牛  哞哞哞——我是一头来自北方的黄牛。  提起黄牛,你脑海里浮现的也许是我们闷声耕地的样子。因为我们有坚硬的牛角、硬挺的脊背和粗壮的牛腿,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是庄稼人对我们的称赞。可我还是一头小黄牛,村子里的人都夸我可爱呢!  丰子恺爷爷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他的画里有家乡的月亮、凉亭、柳树、房屋,也有教书先生、老妇、孩童和插秧人。  丰爷爷有一双温暖又天真的眼睛,他用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寻
期刊
故事缘起  南京的路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要走回家的路,和爸爸妈妈外出游玩要走观光的路,参加幼儿园的外出活动时也会走各种各样的路:跨越长江的步行桥,明孝陵的石象路,中山码头的沿江边马路。当然,说起“路”这个话题,孩子们最先想到的,还是家门前的那条。最近,教师听到孩子们的对话:“我家住在多伦路,你家住哪里呢?”“我家住在三牌楼。”“我家住在三步两桥。”……孩子们眼中的路是什么樣的
期刊
随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改革的推进,“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已逐渐为广大幼儿教师熟知。这一理念强调一日生活本身具有教育性的同时,还将其视为生成课程的重要资源。它意在打破教师对课程的偏狭理解——“只有教室内的上课才是课程”,扩展教师对课程的认知,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以弥合幼儿园教育中课程与生活的割裂。但熟知未必真知,笔者发现由于教师对理念的误读,导致其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偏狭理解“一日生活”
期刊
“今天谁先到”引发的争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了贯彻这一精神,我们从中班开始就用自主签到代替了传统的班级点名方式。小小一张签到板,贴有班级每名幼儿的爱心照片。每天入园后,幼儿就在自己照片前挂牌签到,当日小主播通过点数宣布每天到园的人数。这
期刊
着火了!  一天午后,辰辰指着窗外大声叫起来:“着火了!”大家向外望去,只见远处的大楼腾起浓浓的黑烟,天空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灰布。孩子们冲到阳台,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是哪里着火了?”“是人家家里吗?”“人都跑走了吗?”“怎么办,怎么办?消防叔叔来救火了吗?”  孩子们既好奇又焦急地讨论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密切关注着火势。很快,他们透过阳台的玻璃看到有消防车驶过,不一会儿,大火被扑灭,黑烟没有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