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维持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确保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班均数和教师学历两个方面出发,通过收集整理2008-2017年省际数据,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观察近十年来民族地区教育师资配置的变化及分析其现状,找出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师资配置;班均数;教师学历;现状;问题;建议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坚持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贫困、偏远地区的教育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所在。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依旧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国家予以大力扶持。现今,影响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因素之一在于教师资源配置合理与否。本文对2008-2017年的省际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通过观察这十年民族地区教师数量和教师质量的变化以及民族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判断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通过民族地区八大省区内部比较,找出教师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的地区,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整个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现状
教师资源配置是指对教育人力资源的一种布局管理,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义务教育的普及有着直接影响。教师资源主要从质与量两个维度来研究,其中师资质量主要指教师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而师资数量主要指教师人数的总量。本文从民族地区教师数量和教师质量两个方面出发,选取班均数和教师学历两个指标来衡量近十年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
(一)整个民族地区教师资源数量分析
教师数量是影响学校规模和办学质量的基础所在,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只有满足最低的生均教师数或班均教师数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班均教师数指的是每个班级平均拥有的专任教师数量,班均数越大,则表明教师数量越充足,教师资源配置越合理。本文以班均教师数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八大民族省区在2008-2017年期间的小学教师资源数量的动态变化。
整个民族地区小学班均教师数整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与全国小学的班均教师数相比,在2008-2014年期间,整个民族地区小学班均教师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在2015-2017年期间,整个民族地区小学班均教师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并表现出略微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全国小学班均教师数在2010年以后持续降低,而整个民族地区小学班均教师数以一定的增速稳步上升。可见,整個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资源在数量上的配置有所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趋于消失这一现象并不具有说服力。
(二)整个民族地区教师资源质量分析
当对教师数量的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之后,教师资源配置政策的重心转移到教师资源的质量提升上来。教师质量主要指的是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一般通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精神来体现。接下来,本文以学历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整个民族地区在2008-2017年期间的小学教师资源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以及其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
在2008-2017年期间,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教师数量占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总数的比例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11.54%上涨到2017年的46.8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近十年来整个民族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由2008年的4.12%上升到2017年的8.26%,表明近十年来两者之间的差距呈现出逐渐变大的趋势。
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教师数量占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总数的比例逐年降低,由2008年的30.79%下降到2017年的6.3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近十年来整个民族地区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内部差异分析
在了解整个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的总体现状之后,我们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各省区教师资源配置的具体情况。接下来,我们对小学的教师资源进行民族地区各省区之间的内部对比,来回答以下问题:我国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地区是哪里?导致这些地区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降低这些不合理呢?
(一)各省区教师资源数量差异分析
以整个民族地区小学班均数为基准,在2008-2017年期间,内蒙、新疆和西藏三个省区的小学班均数显著大于整个民族地区平均水平,其中最大的是内蒙;宁夏和云南两个省区的小学班均数与整个民族地区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显著;青海、贵州和广西三个省区的小学班均数显著小于整个民族地区平均水平,其中最小的是广西。
(二)各省区教师资源质量差异分析
截止到2017年,以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学历为基准,内蒙、宁夏和青海三个省区的小学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占比高于整个民族地区的平均水平,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占比为46.81%,其中最高的是内蒙,达64.26%;西藏、新疆和云南三个省区的小学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占比与整个民族地区的平均水平无显著差异;贵州和广西的小学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占比低于整个民族地区的平均水平,其中最低的是广西,达41.25%。
三、相关建议
第一,国家应提高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水平,使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小学学校教师的工资略高于其他地区同级同类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鼓励更多的更优质的小学教师走向民族地区,提高教师数量。
第二,应加强对民族地区小学的管理,制定有序的教师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地区小学开班标准,减轻小学教师的教学压力。
第三: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尽力缩小城乡小学教师资源的差距。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调整教师结构。严控代课老师占比和提高代课老师学历要求。还可以通过鼓励高校学生或者城镇老师到民族地区小学调研、支教和轮教。
第四:实施差别化的教育扶持政策,根据各省际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援助,划分出重点扶持省际并给予优先扶持。例如有些地区教师结构老龄化,导致知识老旧未更新,我们应该鼓励更多年轻的教师血液的流入等。
关键词:民族地区;师资配置;班均数;教师学历;现状;问题;建议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坚持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贫困、偏远地区的教育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所在。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依旧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国家予以大力扶持。现今,影响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因素之一在于教师资源配置合理与否。本文对2008-2017年的省际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通过观察这十年民族地区教师数量和教师质量的变化以及民族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判断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通过民族地区八大省区内部比较,找出教师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的地区,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整个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现状
教师资源配置是指对教育人力资源的一种布局管理,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义务教育的普及有着直接影响。教师资源主要从质与量两个维度来研究,其中师资质量主要指教师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而师资数量主要指教师人数的总量。本文从民族地区教师数量和教师质量两个方面出发,选取班均数和教师学历两个指标来衡量近十年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
(一)整个民族地区教师资源数量分析
教师数量是影响学校规模和办学质量的基础所在,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只有满足最低的生均教师数或班均教师数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班均教师数指的是每个班级平均拥有的专任教师数量,班均数越大,则表明教师数量越充足,教师资源配置越合理。本文以班均教师数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八大民族省区在2008-2017年期间的小学教师资源数量的动态变化。
整个民族地区小学班均教师数整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与全国小学的班均教师数相比,在2008-2014年期间,整个民族地区小学班均教师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在2015-2017年期间,整个民族地区小学班均教师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并表现出略微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全国小学班均教师数在2010年以后持续降低,而整个民族地区小学班均教师数以一定的增速稳步上升。可见,整個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资源在数量上的配置有所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趋于消失这一现象并不具有说服力。
(二)整个民族地区教师资源质量分析
当对教师数量的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之后,教师资源配置政策的重心转移到教师资源的质量提升上来。教师质量主要指的是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一般通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精神来体现。接下来,本文以学历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整个民族地区在2008-2017年期间的小学教师资源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以及其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
在2008-2017年期间,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教师数量占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总数的比例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11.54%上涨到2017年的46.8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近十年来整个民族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由2008年的4.12%上升到2017年的8.26%,表明近十年来两者之间的差距呈现出逐渐变大的趋势。
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教师数量占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总数的比例逐年降低,由2008年的30.79%下降到2017年的6.3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近十年来整个民族地区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内部差异分析
在了解整个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的总体现状之后,我们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各省区教师资源配置的具体情况。接下来,我们对小学的教师资源进行民族地区各省区之间的内部对比,来回答以下问题:我国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地区是哪里?导致这些地区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降低这些不合理呢?
(一)各省区教师资源数量差异分析
以整个民族地区小学班均数为基准,在2008-2017年期间,内蒙、新疆和西藏三个省区的小学班均数显著大于整个民族地区平均水平,其中最大的是内蒙;宁夏和云南两个省区的小学班均数与整个民族地区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显著;青海、贵州和广西三个省区的小学班均数显著小于整个民族地区平均水平,其中最小的是广西。
(二)各省区教师资源质量差异分析
截止到2017年,以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学历为基准,内蒙、宁夏和青海三个省区的小学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占比高于整个民族地区的平均水平,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占比为46.81%,其中最高的是内蒙,达64.26%;西藏、新疆和云南三个省区的小学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占比与整个民族地区的平均水平无显著差异;贵州和广西的小学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占比低于整个民族地区的平均水平,其中最低的是广西,达41.25%。
三、相关建议
第一,国家应提高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水平,使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小学学校教师的工资略高于其他地区同级同类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鼓励更多的更优质的小学教师走向民族地区,提高教师数量。
第二,应加强对民族地区小学的管理,制定有序的教师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地区小学开班标准,减轻小学教师的教学压力。
第三: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尽力缩小城乡小学教师资源的差距。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调整教师结构。严控代课老师占比和提高代课老师学历要求。还可以通过鼓励高校学生或者城镇老师到民族地区小学调研、支教和轮教。
第四:实施差别化的教育扶持政策,根据各省际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援助,划分出重点扶持省际并给予优先扶持。例如有些地区教师结构老龄化,导致知识老旧未更新,我们应该鼓励更多年轻的教师血液的流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