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夜的的一场大雨洗尽了雾都的烦闷与燥热,一阵阵凉爽的清风振奋了惺忪的睡眼。晴朗的早晨,蓝天伴着白云,我们走在去往重师附小的路上,迎接小学生天真可爱的笑脸,接受实践知识的洗礼。
一、教师理答方式的记录与分析
今天我的见习课堂观察主要围绕教师的理答方式进行。理答是一种因时而变、因人而异的教学智慧。什么是理答呢?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答问的结果及表现给予明确、有效的评价,是课堂答问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方式有多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简单肯定、重复学生的回答、描述性肯定、探问、转问、直接纠正、没有针对性回答。下表是我对一名语文老师在复习课上,对学生的理答方式所做的汇总。
理答方式 理答内容举例 次数
简单肯定 学生回答完“醉”字的笔画后,老师说:“恩,真棒。” 1次
重复学生的回答 老师问“乌鸦喝水时,当喝不到水或水位怎么样时”学生回答完后,老师重复学生的话并强调重点部分,帮助全班同学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次
描述性肯定 老师让同学画画,一名同学说:“我画了金色的太阳,温暖的照着大地。”老师说:“恩,这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呀要像太阳一样温暖,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6次
探问 老师问司马光砸缸的起因是什么的时候,一位同学没答上来,老师慢慢引导说:“好好想想,上节课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是什么?” 1次
转问 当一位同学答不上来,老师说:“谁能来帮帮他?” 1次
没有针对性回答 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学生读完后,老师让他坐下,没有任何反馈,直接进入正题。 1次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的理答方式以描述性肯定為主,在这种有效的提问和反馈方式下,学生能更好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思想和创新,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课标指出:恰当并具有针对性的理答,能拓展学生自己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在上表老师的描述性理答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适时地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倾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也不难看出,课堂上仍然存在老师简单肯定和没有针对性回答的理答方式,这样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其学习的兴趣。
二、理答方式与品德教育的结合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性格和行为习惯处在形成的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虽然,品德形成受多方面的影响,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影响他们道德品质发展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是学校教育。在学校中,他们接受的是有计划、有组织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更有教师的有意识教导。在师生的交往中,教师是影响他们品德发展的强有力因素。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模仿的榜样,另外,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品德的发展。教师的理答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老师在复习《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问:“谁会背诵这篇课文呀?”全班都默不出声。老师巡视了一圈后,说道:“恩,我猜呀,咱们班肯定有会背书的孩子,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呢?我们要做一个阳光、自信的孩子,对不对呀?”过了一会,有7个孩子自告奋勇的站了起来。老师说:“恩,孩子们真勇敢,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风采吧。”背完书后,又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也会。”“恩,老师知道咱班还有同学也会背书,只是没好意思站起来。不过呀,老师告诉你们哦,懂得倾听的孩子也是很棒的,对不对?”老师说完,我看到刚才那位同学点点头,坐下了。“我们在急于展示我们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这样,你才会真正学会与人相处,是不是?”看到此,我真的被这位老师的教学机智所折服。当孩子胆怯害羞时,老师积极鼓励的话语为孩子们的勇敢打开一扇窗,而当孩子们急于表现时,老师又不失时机地从另一个角度教育孩子,让孩子们知道敢于表现与善于倾听并不矛盾,都是良好品德的表现形式。
让我印象更深的是下面这个片段:老师分发了画纸,让同学们涂颜色,但每一组4位成员只有一盒彩笔。老师让大家去拿画笔的时候,整个班乱哄哄的,有找彩笔的,有说话的,有在椅子上玩的。老师给的5秒的时间早已过去了,班里的秩序依然混乱。这时,老师拍拍手,对大家说:“老师最欣赏的是昨天画画时,小组之间分享一盒彩笔的同学,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大家要互相帮助,对不对?”一会儿,整个班就安静下来了,我注意到有彩笔的同学自动把自己的彩笔拿给那些没有彩笔的同学,并放在中间位置,小组中的任何人都能随手拿到。这样,老师一方面很好的控制了混乱的课堂。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们要学会互助、团结和合作。
学生品德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学校及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在学校里,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的课堂行为作为一种隐形的力正如春风化雨般,将良好的道德品质温润地注入孩子们的心田。
一、教师理答方式的记录与分析
今天我的见习课堂观察主要围绕教师的理答方式进行。理答是一种因时而变、因人而异的教学智慧。什么是理答呢?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答问的结果及表现给予明确、有效的评价,是课堂答问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方式有多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简单肯定、重复学生的回答、描述性肯定、探问、转问、直接纠正、没有针对性回答。下表是我对一名语文老师在复习课上,对学生的理答方式所做的汇总。
理答方式 理答内容举例 次数
简单肯定 学生回答完“醉”字的笔画后,老师说:“恩,真棒。” 1次
重复学生的回答 老师问“乌鸦喝水时,当喝不到水或水位怎么样时”学生回答完后,老师重复学生的话并强调重点部分,帮助全班同学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次
描述性肯定 老师让同学画画,一名同学说:“我画了金色的太阳,温暖的照着大地。”老师说:“恩,这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呀要像太阳一样温暖,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6次
探问 老师问司马光砸缸的起因是什么的时候,一位同学没答上来,老师慢慢引导说:“好好想想,上节课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是什么?” 1次
转问 当一位同学答不上来,老师说:“谁能来帮帮他?” 1次
没有针对性回答 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学生读完后,老师让他坐下,没有任何反馈,直接进入正题。 1次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的理答方式以描述性肯定為主,在这种有效的提问和反馈方式下,学生能更好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思想和创新,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课标指出:恰当并具有针对性的理答,能拓展学生自己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在上表老师的描述性理答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适时地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倾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也不难看出,课堂上仍然存在老师简单肯定和没有针对性回答的理答方式,这样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其学习的兴趣。
二、理答方式与品德教育的结合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性格和行为习惯处在形成的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虽然,品德形成受多方面的影响,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影响他们道德品质发展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是学校教育。在学校中,他们接受的是有计划、有组织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更有教师的有意识教导。在师生的交往中,教师是影响他们品德发展的强有力因素。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模仿的榜样,另外,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品德的发展。教师的理答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老师在复习《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问:“谁会背诵这篇课文呀?”全班都默不出声。老师巡视了一圈后,说道:“恩,我猜呀,咱们班肯定有会背书的孩子,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呢?我们要做一个阳光、自信的孩子,对不对呀?”过了一会,有7个孩子自告奋勇的站了起来。老师说:“恩,孩子们真勇敢,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风采吧。”背完书后,又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也会。”“恩,老师知道咱班还有同学也会背书,只是没好意思站起来。不过呀,老师告诉你们哦,懂得倾听的孩子也是很棒的,对不对?”老师说完,我看到刚才那位同学点点头,坐下了。“我们在急于展示我们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这样,你才会真正学会与人相处,是不是?”看到此,我真的被这位老师的教学机智所折服。当孩子胆怯害羞时,老师积极鼓励的话语为孩子们的勇敢打开一扇窗,而当孩子们急于表现时,老师又不失时机地从另一个角度教育孩子,让孩子们知道敢于表现与善于倾听并不矛盾,都是良好品德的表现形式。
让我印象更深的是下面这个片段:老师分发了画纸,让同学们涂颜色,但每一组4位成员只有一盒彩笔。老师让大家去拿画笔的时候,整个班乱哄哄的,有找彩笔的,有说话的,有在椅子上玩的。老师给的5秒的时间早已过去了,班里的秩序依然混乱。这时,老师拍拍手,对大家说:“老师最欣赏的是昨天画画时,小组之间分享一盒彩笔的同学,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大家要互相帮助,对不对?”一会儿,整个班就安静下来了,我注意到有彩笔的同学自动把自己的彩笔拿给那些没有彩笔的同学,并放在中间位置,小组中的任何人都能随手拿到。这样,老师一方面很好的控制了混乱的课堂。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们要学会互助、团结和合作。
学生品德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学校及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在学校里,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的课堂行为作为一种隐形的力正如春风化雨般,将良好的道德品质温润地注入孩子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