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载体,对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营造健康的新媒体网络环境,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 新媒体 当代大学生 特点 引导
新媒体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等。相对于报刊、户外传媒、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人们的生活关联越来越密切。对于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强的当代大学生而言,其影响更是首当其冲。如何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特点
1、新媒体的个性化突出
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2、受众选择性增多
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3、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
4、信息发布实时
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实现24小时在线。另外,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二、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积极方面
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途径。日益多样的传播形式,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传统意义媒体的一次飞跃。电视、录音等进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课堂,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认可和青睐。在一个信息社会和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而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借助其高度的互动性和实时反馈特点,能更好的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不仅教育者的观点和意图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更快速的传播开,受教育者的反应也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回来。许多高校已经大力发展互联网资源,利用QQ、飞信、微博、微信等方式开展网络教育、服务、竞赛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的及时性、实效性、互动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很多高校还有针对性地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直接对广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传递正面信息,从而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可见,高校只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作用,因势利导,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转变和创新,从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负面影响
在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首先,由于新媒体信息量大,质量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虚假的、反动的、色情的、暴力的内容。这些内容无孔不入,随意点击一个漫画一部小说等,都会被动的附带一些非正常的垃圾信息,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危害很大。
其次,媒体中的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致使少数大学生容易忽视或淡化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道德人格受到严重影响。另外,新媒体的共享性在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工具的同时,也出现了抄袭他人成果的现象。催生了为他人代写作业、代发论文现象的发生,这种投机的态度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形成了这样一类“宅”人。整天沉迷于网络……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三、合理构建新媒体环境,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高校依托新媒体环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教育中的模式,实现教育角色的转换,不断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首先,依托新媒体开展理论课教育。其次,搭建新媒体互动、自由的交流方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新宠。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互动平台,与学生真诚、平等的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再次,利用新媒体实现科学管理。借助于新媒体的影响,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可以让纷繁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新传媒的方向引领和反馈机制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此外,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应首先加强教育,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敏感意识,还应探索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和配备专职信息反馈人员。
3、培养大量专家,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证。当前,应着力培养懂网络的专家,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客观要求。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懂网络的思想政治工作专家,能有效利用网络开展工作,能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能开发有影响力的教育软件和建立有吸引力的教育网站,从而使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生动形象,有良好的效果。
高校的工作者必须牢固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必须正视目前新媒体中存在的种种机遇和挑战,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不断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海.利用现代传媒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临沂大学学报,2011-12-10.
[2]杨慧谊.网络文化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与措施[J]. 现代企业, 2012(4).
[3]张迪.关于“90后”大学生成长的新媒体环境问题探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总第121期).
[4]单曲轶.现代传媒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1(8).
(工作单位: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关键词 新媒体 当代大学生 特点 引导
新媒体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等。相对于报刊、户外传媒、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人们的生活关联越来越密切。对于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强的当代大学生而言,其影响更是首当其冲。如何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特点
1、新媒体的个性化突出
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2、受众选择性增多
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3、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
4、信息发布实时
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实现24小时在线。另外,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二、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积极方面
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途径。日益多样的传播形式,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传统意义媒体的一次飞跃。电视、录音等进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课堂,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认可和青睐。在一个信息社会和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而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借助其高度的互动性和实时反馈特点,能更好的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不仅教育者的观点和意图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更快速的传播开,受教育者的反应也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回来。许多高校已经大力发展互联网资源,利用QQ、飞信、微博、微信等方式开展网络教育、服务、竞赛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的及时性、实效性、互动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很多高校还有针对性地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直接对广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传递正面信息,从而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可见,高校只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作用,因势利导,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转变和创新,从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负面影响
在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首先,由于新媒体信息量大,质量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虚假的、反动的、色情的、暴力的内容。这些内容无孔不入,随意点击一个漫画一部小说等,都会被动的附带一些非正常的垃圾信息,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危害很大。
其次,媒体中的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致使少数大学生容易忽视或淡化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道德人格受到严重影响。另外,新媒体的共享性在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工具的同时,也出现了抄袭他人成果的现象。催生了为他人代写作业、代发论文现象的发生,这种投机的态度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形成了这样一类“宅”人。整天沉迷于网络……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三、合理构建新媒体环境,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高校依托新媒体环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教育中的模式,实现教育角色的转换,不断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首先,依托新媒体开展理论课教育。其次,搭建新媒体互动、自由的交流方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新宠。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互动平台,与学生真诚、平等的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再次,利用新媒体实现科学管理。借助于新媒体的影响,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可以让纷繁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新传媒的方向引领和反馈机制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此外,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应首先加强教育,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敏感意识,还应探索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和配备专职信息反馈人员。
3、培养大量专家,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证。当前,应着力培养懂网络的专家,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客观要求。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懂网络的思想政治工作专家,能有效利用网络开展工作,能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能开发有影响力的教育软件和建立有吸引力的教育网站,从而使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生动形象,有良好的效果。
高校的工作者必须牢固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必须正视目前新媒体中存在的种种机遇和挑战,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不断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海.利用现代传媒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临沂大学学报,2011-12-10.
[2]杨慧谊.网络文化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与措施[J]. 现代企业, 2012(4).
[3]张迪.关于“90后”大学生成长的新媒体环境问题探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总第121期).
[4]单曲轶.现代传媒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1(8).
(工作单位: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