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藏近年来大力推进整体扶贫开发战略,构建了有西藏特色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效果显著。今后西藏应该继续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农牧区的教育培训和社会保障等体系,以促进和谐西藏的建设。
【关键词】西藏农牧区;绝对贫困;产业体系;扶贫模式
2005年,国务院扶贫办决定在全国开展推进整村扶贫工作的试点。鉴于西藏特殊的自然条件以及贫困区集中连片的特点,西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大力度的实施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的整体扶贫战略,通过产业投资导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既拓宽了农牧民就业渠道,又形成了长效的扶贫机制,使得扶贫基础更加巩固。
一、西藏农牧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成就
(1)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绝对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显著。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和贫困发生率的降低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以2009年和2010年贫困发生率的对比来分析,西藏贫困发生率降低了1.9个百分点,而全国贫困发生率由2009年的3.8%降低到2010年3.2%,降低了0.6个百分点。同时,2010年重点扶持县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同期水平161.4元,已达到3434.4元。可见西藏贫困发生率降低的幅度明显高于全国的水平,这也表明了西藏农牧区扶贫工作达到了最直接的目标。(2)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牧业不断发展,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首先,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自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农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开工的“188项目”以及2160个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对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农牧区生态环境建设也在逐步推进,农牧业发展成绩明显。到2010年底,西藏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生态功能保护区21个,植树造林172.1万亩,退牧还草5911万亩,有效保护了重要的生态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农牧业的良性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农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3)通过产业投资导向,特色产业扶贫加强,农牧民就业渠道拓宽。2008年,自治区党委提出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进行产业化经营。在中央政府和自治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特色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安排了1.6亿的资金,实施了以建材为主的特色项目248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总产值4.5亿元,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户190个,农牧区有7.83万人的劳动力专业,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050元。这表明通过特色产业进行扶贫成为西藏农牧区扶贫的另一种具有长期战略性的渠道。(4)经济社会事业较快发展,扶贫基础更加巩固。在教育方面,到2009年底,西藏的“普九”“扫盲”任务已全面完成,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8.8%、93.8%、92.2%;到2010年底,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99.2%,“两基”攻坚任务也全面完成。居民享受初等教育的程度已和全国水平基本相当。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先后四次提高教育“三包”经费标准(平均达到1800元),基本解决了农牧民子弟上不起学的问题。在医疗方面,医疗网点已覆盖到所有农牧区,农牧区免费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得到极大缓解。
二、西藏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经验
(1)中央支持、内地对口支援和自力更生相结合。中央支持、对口支援是西藏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前提。同时,西藏扶贫攻坚卓越成就的取得与西藏当地居民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密不可分。实践证明,自“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尤其是“十五”发展纲要实施以来,西藏既注重用好、用足政策优势,又注重通过产业开发扶贫、参与式扶贫来培养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脱贫、减贫效果显著。(2)重视培育“造血”功能,从源头上治理贫困。至2010年底,西藏全区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生态功能保护区2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已超过全西藏土地面积的1/3,居全国首位。西藏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到2010年,西藏已植树造林172.1万亩,防风治沙64万亩,退更换林58.5万亩,退牧还草5911万亩,有效保护了重要的生态区域。这些成就的取得加快了西藏反贫步伐和节奏。(3)创造性的开展“争相推进、连片开发”和定点扶贫。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依靠“集中连片”开发的政策优势,创造性的提出了“争相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开发模式。仅“十一五”期间,西藏先后组织实施了61个争相推进扶贫乡镇和4个整村推进扶贫试点工作,安排实施了整乡推进扶贫项目580个,该项目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超过了全区平均增速,全区重点扶持人口由2005年底的37.3万人减少到2009年底的20.3万人,低收入人口由2005年底的96.4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50.2万人。
三、进一步推进农牧区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1)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农牧区的扶贫力度。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采取多种方式支持西藏农牧区扶贫开发工作很有必要。一是针对一些重点公共项目,中央继续加大直接补贴和直接投资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农牧民安全饮水等。二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采取不同的转移支付方式。三是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农牧区原始产品加工厂的建立。四是通过财政投融资方式,为当地农牧区成立农业专业合作户提供资金担保。(2)进一步发挥三大产业在扶贫当中的作用,有效提高农牧民收入。在今后西藏农牧区的扶贫工作当中,更要发挥产业拉动经济的作用,更加注重特色产业体系的完善,积极引导农牧民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拓展,多渠道地增加农牧民收入;重视农牧业科技创新,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牧业科技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3)突出重点,加大对农牧区教育投入力度。当前西藏农牧区仍然面临着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因而,需要加大对农牧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牧民从业的能力。如针对成年农牧民创办技术培训学校,可以选择以乡为单位,政府组织报名,到县级单位培训;提高对农牧区教师的补贴和待遇,鼓励志愿者到农牧区或者偏远县区任教,并采取周期流动性调动的方式等。(4)建立和完善适合农牧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一个适合农牧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西藏农牧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在医疗方面实施农牧民免费医疗制度;鼓励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慈善机构对西藏偏远农牧区贫困户的捐赠;适当降低可以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在同等缴费标准的条件下,提高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标准等。
参 考 文 献
[1]陈爱东.促进西藏特色民族手工业的财税对策[J].经济视角.2012(4)
[2]毛阳海.西藏农村的贫困状况与反贫困政策研究{M].国家民委报告.2012(6)
[3]刘慧丽.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政策研究[J].企业导报.2009(3):132
[4]陈全功等.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持续性贫困探究 [J].中国农村观察.2009(5)
[5]孟德利,白玛朗杰.西藏蓝皮书,中国西藏发展报告(2011)[M].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12(2)
[6]朱红琼.民族地区财政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
【关键词】西藏农牧区;绝对贫困;产业体系;扶贫模式
2005年,国务院扶贫办决定在全国开展推进整村扶贫工作的试点。鉴于西藏特殊的自然条件以及贫困区集中连片的特点,西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大力度的实施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的整体扶贫战略,通过产业投资导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既拓宽了农牧民就业渠道,又形成了长效的扶贫机制,使得扶贫基础更加巩固。
一、西藏农牧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成就
(1)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绝对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显著。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和贫困发生率的降低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以2009年和2010年贫困发生率的对比来分析,西藏贫困发生率降低了1.9个百分点,而全国贫困发生率由2009年的3.8%降低到2010年3.2%,降低了0.6个百分点。同时,2010年重点扶持县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同期水平161.4元,已达到3434.4元。可见西藏贫困发生率降低的幅度明显高于全国的水平,这也表明了西藏农牧区扶贫工作达到了最直接的目标。(2)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牧业不断发展,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首先,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自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农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开工的“188项目”以及2160个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对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农牧区生态环境建设也在逐步推进,农牧业发展成绩明显。到2010年底,西藏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生态功能保护区21个,植树造林172.1万亩,退牧还草5911万亩,有效保护了重要的生态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农牧业的良性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农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3)通过产业投资导向,特色产业扶贫加强,农牧民就业渠道拓宽。2008年,自治区党委提出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进行产业化经营。在中央政府和自治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特色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安排了1.6亿的资金,实施了以建材为主的特色项目248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总产值4.5亿元,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户190个,农牧区有7.83万人的劳动力专业,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050元。这表明通过特色产业进行扶贫成为西藏农牧区扶贫的另一种具有长期战略性的渠道。(4)经济社会事业较快发展,扶贫基础更加巩固。在教育方面,到2009年底,西藏的“普九”“扫盲”任务已全面完成,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8.8%、93.8%、92.2%;到2010年底,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99.2%,“两基”攻坚任务也全面完成。居民享受初等教育的程度已和全国水平基本相当。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先后四次提高教育“三包”经费标准(平均达到1800元),基本解决了农牧民子弟上不起学的问题。在医疗方面,医疗网点已覆盖到所有农牧区,农牧区免费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得到极大缓解。
二、西藏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经验
(1)中央支持、内地对口支援和自力更生相结合。中央支持、对口支援是西藏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前提。同时,西藏扶贫攻坚卓越成就的取得与西藏当地居民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密不可分。实践证明,自“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尤其是“十五”发展纲要实施以来,西藏既注重用好、用足政策优势,又注重通过产业开发扶贫、参与式扶贫来培养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脱贫、减贫效果显著。(2)重视培育“造血”功能,从源头上治理贫困。至2010年底,西藏全区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生态功能保护区2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已超过全西藏土地面积的1/3,居全国首位。西藏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到2010年,西藏已植树造林172.1万亩,防风治沙64万亩,退更换林58.5万亩,退牧还草5911万亩,有效保护了重要的生态区域。这些成就的取得加快了西藏反贫步伐和节奏。(3)创造性的开展“争相推进、连片开发”和定点扶贫。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依靠“集中连片”开发的政策优势,创造性的提出了“争相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开发模式。仅“十一五”期间,西藏先后组织实施了61个争相推进扶贫乡镇和4个整村推进扶贫试点工作,安排实施了整乡推进扶贫项目580个,该项目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超过了全区平均增速,全区重点扶持人口由2005年底的37.3万人减少到2009年底的20.3万人,低收入人口由2005年底的96.4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50.2万人。
三、进一步推进农牧区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1)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农牧区的扶贫力度。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采取多种方式支持西藏农牧区扶贫开发工作很有必要。一是针对一些重点公共项目,中央继续加大直接补贴和直接投资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农牧民安全饮水等。二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采取不同的转移支付方式。三是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农牧区原始产品加工厂的建立。四是通过财政投融资方式,为当地农牧区成立农业专业合作户提供资金担保。(2)进一步发挥三大产业在扶贫当中的作用,有效提高农牧民收入。在今后西藏农牧区的扶贫工作当中,更要发挥产业拉动经济的作用,更加注重特色产业体系的完善,积极引导农牧民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拓展,多渠道地增加农牧民收入;重视农牧业科技创新,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牧业科技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3)突出重点,加大对农牧区教育投入力度。当前西藏农牧区仍然面临着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因而,需要加大对农牧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牧民从业的能力。如针对成年农牧民创办技术培训学校,可以选择以乡为单位,政府组织报名,到县级单位培训;提高对农牧区教师的补贴和待遇,鼓励志愿者到农牧区或者偏远县区任教,并采取周期流动性调动的方式等。(4)建立和完善适合农牧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一个适合农牧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西藏农牧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在医疗方面实施农牧民免费医疗制度;鼓励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慈善机构对西藏偏远农牧区贫困户的捐赠;适当降低可以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在同等缴费标准的条件下,提高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标准等。
参 考 文 献
[1]陈爱东.促进西藏特色民族手工业的财税对策[J].经济视角.2012(4)
[2]毛阳海.西藏农村的贫困状况与反贫困政策研究{M].国家民委报告.2012(6)
[3]刘慧丽.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政策研究[J].企业导报.2009(3):132
[4]陈全功等.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持续性贫困探究 [J].中国农村观察.2009(5)
[5]孟德利,白玛朗杰.西藏蓝皮书,中国西藏发展报告(2011)[M].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12(2)
[6]朱红琼.民族地区财政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