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探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19994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高校大学生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是在高校现有党组织设置方式基础上的探索,是党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对于大学生教育培养的要求,符合党的自身发展要求。本文分析了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的必要性、原则,探讨了几种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组织设置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002-0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就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要求“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李源潮同志在2008年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好做法,同时创新组织设置方式,保证所有的大学生党员都在组织中,都参加组织生活。”随着经济社会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探讨建立适合大学生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实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 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是在研究现有党组织设置方式基础上的探索,符合社会发展对于大学生教育提出的要求,符合党的自身发展要求。
  1.1 现有学生党组织设置方式存在弊端
  现有学生党组织主要以年级、班级为单位设置,高年级有条件以班级设置党支部。但是按照一般的课程、教学环节设置方式,高年级大学生课堂教学内容基本结束,多处在撰写毕业论文、形成毕业设计、实习的阶段,有些高校将学生推向企业(用人单位)、实验室、项目组等进行实践、实验,以其做好毕业设计、形成毕业论文,为实现就业做充分准备。由于学生受实践实验工作地点、作息时间等约束,原有以班级或年级组建的支部难以开展活动,不便高年级党员管理。
  低年级大学生受年龄等条件限制,正式党员数达不到组建党支部的要求,无法像高年级那样在班级设置黨支部,多以年级设置党支部。若所辖学生党员数量不多,部分年级难以成立党支部,必须要将党员数较少年级的党员编入党员数较多的年级联合组成党支部。这种党支部架构持续的时间较短,随着低年级学生党员的增加、高年级学生党员逐年毕业,党支部的架构、党支部内辖成员变动较大,不方便管理;党员之间互不了解,缺乏交流,再加上专业、课程设置、上课时间不同等原因,党支部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党员集中在一起,共同话语内容单调,不利于支部举办集体活动,难以形成凝聚力、战斗力。
  1.2 社会发展提出要求
  (1)就业市场需求要求学生党组织设置方式作出调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生就业逐步由政府分配向市场调节转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市场经济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要求,在市场关注的基础素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综合素质和能力、实践能力中,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不足、缺乏拼搏意识和敬业精神、缺乏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意识。意识和精神是可以通过以党的组织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加以引导和培养的,沟通与合作也是可以通过党的组织活动以及党组织指导的活动实现的。而实践能力的缺乏,被认为是当代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第一位缺乏的素质,需要推动大学生进入企业、进入实践实验基地、进入社会大环境加强锻炼。很多高校据此纷纷提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大学第三年或第四年便将大学生推入企事业单位、实验室、科技研发项目组等。大学生进入后有了相对固定却有别于学校的作息时间,甚至集体离开学校,原有的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组织难以开展活动。
  (2)网络时代对党建的要求需要学生党组织设置方式作出调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我们所处社会的显著时代标志,其为大学生培养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培养带来诸多问题。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之一,成为与人联系、交流沟通的主要平台之一,在技术上逐渐占领大学生学习、生活空间,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网络中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已成为共识,“网络党建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需要,是传统党建在信息传播、工作手段、方式和工作领域的综合创新,是党建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网络党建主要关注在网络上加强党的理论知识、组织活动、党务信息的宣传,注重思想建设,推动党的宣传工作。而网络“QQ群”、某些“社区”等的人员相对固定,具有某些相同特征,执行某些固定功能,为虚拟社区的组织建设提供探索的可能。
  (3)后勤社会化改革,特别是公寓管理方式转变,需要改变学生党组织的设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被公寓物业管理所替代,公寓物业按市场化模式进行管理,不再像以前那样类似行政指令性的管理模式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而是多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因此,学生公寓的设施日益齐备,大学生的需求获得最大满足,公寓变成集学习、生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小空间。再加上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具弹性,留在宿舍里的时间更多。一般认为,学生除晚间休息外,一天之中仍可在公寓度过一半时间。大学生在这么长时间的行为活动,需要党的组织加以关注、引导,在公寓中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优秀品质作风,这些都可以通过建立相应党组织予以实施加强。
  1.3 党的自身发展的要求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这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组织本身要始终保持领导地位,就必须拥有先进地位,占领时代潮流的前沿。创新,是党自身发展的永恒话题。高校大学生教育培养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探索党的组织设置的创新和发展,大学生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理应主动探索实践学生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工作。
  
  2 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的原则
  创新学生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不能脱离党的章程及党的组织工作条例的约束,要本着便于党员参与活动和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设置学生党组织。
  2.1 严格遵循党的章程
  《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组织的设置条件明确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应当建立党支部”,是自1925年党章修订为“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发展而来,这是党支部设置的基本条件、原则,“三名”之数是党组织开展党内活动实现民主集中的有效人员基数。学生党组织建立支部必须要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此项制度必须严格遵循。另外,一个党员只能在一个支部,不能由两个支部管辖,组织关系也只能在一个支部。
  2.2 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方式紧密结合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学生党支部不仅要做好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等工作,还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规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其中,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负责学生日常管理以及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学生党支部与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均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实践中常见学生辅导员担任党支部书记职务。因此,党支部的设置方式,应该与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方式紧密结合。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包括管辖学生范围、管理业务分工等。尽量使学生支部的管辖学生范围与辅导员、班主任管辖的学生范围保持一致,增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效能。
  2.3 便于党员参与活动
  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目的之一即是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保障党员的相应权利。在党章规定的党员八项权利中,有五项权利需要通过会议形式或集体活动才能实现。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除了在日常学习中贯穿教育,还要在日常行为中潜移默化,更重要的是要党组织通过召开会议、开展活动等方式集中学习、统一思想。以党支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集中活动,行使党员的各项权利,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以便于党员参加活动为原则设置党的组织,观察总结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作息规律,按照相近作息时间、相同活动区域为标准规划组织设置涵盖人群,正是为了保障他们顺利行使拥有的权利,及时获得党的知识理论、形势政策的学习、教育机会。
  2.4 利于组织发挥作用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校党委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具有凝聚力,要具备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行动,需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需要“经常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分析师生员工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具有战斗力,掌握先进的思想武器、加强学习,“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组织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向党员布置做群众工作和其他工作的任务,并检查执行情况”,进行党组织战斗力的演练。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听取党员意见、了解党员思想情况、加强党员教育,这些都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作为支撑、帮助实现。以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为原则建立党組织,是探讨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初衷。
  
  3 大学生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的思路
  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利于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设置大学生党组织,在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外,着眼点在于分析大学生党员经常集中的区域,以经常涉足该区域的大学生党员为对象,建立相应的党组织,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
  3.1 在生活区域设置党组织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服务设施相对完善起来,服务质量相对提高、服务种类日趋多样化,特别是网络进公寓、信息传播方式更新以后,传统的销售服务方式发生变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获得各种生活必需品、了解各种信息。另外,高校教学学分制改革的实行,给予大学生支配自我时间的余地,使得他们在公寓中的时间得以保证。学生宿舍不仅是生活的区域,而且成为在校学生学习、娱乐、交流的主要场所,学生的集体意识也因此由原来的以班级为主导转向了以寝室为主导,学生公寓可以成为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特殊领域。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在学生公寓建立党组织,有利于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监督管理。
  3.2 按专业划分设置党组织
  在无法以班级为单位的系(学院),以专业为单位组成党支部,在党支部内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组成党小组,党支部的架构可以长期保持,党员以专业为纽带,集中学习、活动时,不仅可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形成高年级对低年级传、帮、带的专业知识学习机会,容易拉近距离,产生党支部的精神合力。
  3.3 在社团活动区域设置党组织
  高校学生社团是联系学校与学生个人的一个纽带和桥梁,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组织。大学生按照各自兴趣爱好,自愿组织社团、开展活动,其教育引导作用甚至超过课堂教学、教师教育产生的效果,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学教育社会化功能的实现、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延伸。鉴于学生社团在高校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高校党建必须加强对社团组织的领导。直接将党支部建在社团中,将社团活动与党的组织活动紧密结合,不仅增长才干,而且凝聚队伍;不仅获得知识技能,而且增强党员对党的认同;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而且加强了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3.4 在实践实验区域设置党组织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80年代以来在全国高校中广泛兴起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它既是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行为过程,又是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人格塑造和技能培训的实践活动,是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高校可在高年级学生党员中,按照实习实践基地设置方式,相应成立党组织,发挥党组织教育管理功能,协助实习实践顺利完成。
  根据高校科学研究和就业市场的要求,一部分大学生进入了项目实验室或科研团队。科技项目研发与教学工作的差异,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团队,他们有一致的工作目标、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高校在实验室、科研团队成立党组织,便于开展组织活动,协调促进科研工作。
  3.5 在虚拟社区设置党组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在网络虚拟社区加强党的建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适应网络时代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是党的建设适应生产力发展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步骤。目前,一些高校已在网络建立党建园地,进行党的理论政策的宣传,实施党内民主、党务公开,但在网络虚拟社区设置党组织的情况还很少。网络中一些“群”、聊天社区、贴吧等的建立,加上有些高校实行网络实名制的管理,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网络人群,实施相对固定的功能。在这些“群”、社区等虚拟组织中当党员人数达到法定要求时,可以尝试由版主或社区管理员倡导、发起成立相应党组织。网络党组织可以利用网络视频等先进技术,组织引导网络活动、超越时空限制加强学习交流,真正占领网络教育阵地。
  创新永无止境,对大学生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也永无止境,对学生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探讨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参考文献
  [1] 苟军平.当今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差距[J].吉林教育,2008,7.
  [2] 廖勇.以创新的思维推进高校网络党建[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通过“完善三级组织,健全三项制度,开展三项活动”,实现三个转变,实现了教学督导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
目的分析卫校女性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2名卫校女生进行心理测验;运用访谈法,收集学生家庭环境资料,为学生
我院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使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治疗皮肤裂伤32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在我国的高中教育中,体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学生考大学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其他任何文化类课程都不能取代的。所以,在高中教学中,体育文化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
摘要: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应利用学科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论述了通过联想、想象、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联想 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026-01  1919年,我国著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