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语文教学成效不大,每个班级都有几个所谓的“学困生”,他们往往在班级中成绩不好,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因此抓好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学生的素质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打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常规观念,达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新境界,使一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特别是思想上有较大的进步,如何正确对待他们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兴趣、鼓励、关爱三个方面去转化他们,让他们扬长避短,做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学困生 语文教学 兴趣 鼓励 关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63-01
《新课标》中明确了语文的作用——工具性和人文性,也明确了让每个学生都掌握这一工具性学科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责任。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一级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尊重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成绩上尤其是思想上有较大的进步。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而学困生更应该得到尊重。正像高尔基所说:“世界上最好的职位是做一个人。”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学困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只要老师方法对头,学困生就可以获得成功。因此,如何抓好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学生的素质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初中语文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笔者认为,学困生是迟绽的花蕾、待开的资源,学困生是相对的、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学困生,学困生是可以转化为好学生的。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我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化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一、用兴趣吸引他们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学困生的基础较差,他们在经受几次失败后,会认为自己很笨,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时老师要根据不同情况,因势利导,由浅入深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抽象的课堂讲解中,可以穿插一些幽默故事,时事热点,网络用语,感兴趣的话题等,寓教于乐,从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在为学困生布置作业时,应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喜欢做,爱做,作业形式上要生动有趣。尤其是作文,可以多布置几个题目,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不至于把他们逼急了去抄别人的。在讲解一些古言文诗词时,学困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描写诗词的内容。
二、用鼓励激励他们
有位教育家说过:“把孩子看圆了,孩子就像打足了气的轮胎,一跃千里,把孩子看扁了,孩子就泄了气,无力跬步。学困生一般都在班级的角落里,终年不见“阳光”,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学习不认真,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几乎不举手发言,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学困生普遍自信心差,学习积极性差。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要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学困生”身上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老师应选择有利时机,适当加以表扬、鼓励,循循善诱,唤起其积极向上的心灵火花。要善于把握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并不是每个方面都弱,总有潜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当这种闪光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进行引导的最好时机。
因此,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哪怕是微弱的亮点,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上进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鼓励就尤为重要。老师要学会察其言、观其行、励其志,发掘其“闪光点”,“长善”而“救失”,扬其所长,致力改短。
三、用爱温暖他们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没有对学生满腔热情的爱,便没有教育。确实,诚挚的爱能够缩短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感情距离,赢得学困生的信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我用对待“双优生”的感情去对待“双差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当他们学习赶不上队时,热情给他们辅导。当他们犯错误时,批评教育要讲究方法和尺度,要压得下心头上“恨铁不成钢”的火气,要容得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反复。热爱学生,更爱“学困生”,将教师的爱更多地向“学困生”倾斜,这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基本前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可见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困生往往听到的批评多,表扬少,常常受到同学的冷漠,嘲笑,久而久之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从实际来看,不同年级的学生发展都各不相同,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和个性差异来讲,有的学生智力开发早,而有的较晚,有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却善于抽象思维,有的学生好动,而有的好静。这些都是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生活、思想、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帮助他们。所以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等生的希望之火。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老师的感情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亲切希望时,他们就会变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家的真正意义是使那些落后孩子不感到自己是个不够格的,且帮助他们能享受到高尚的人的快乐,求知的快乐,智力劳动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所以教师一定要适时而耐心地给予学困生以辅导,多一份表扬与鼓励,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少一些抱怨与指责,让他们尽可能地去掉缺点学好一技之长,这样在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上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才能更加有效,语文教学中“学困生”才能真正走出学习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金芳,差生的预防教育,21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67),2010.12.14。
[2]杨聪霞,《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百度文库,2010.12.16。
【关键词】学困生 语文教学 兴趣 鼓励 关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63-01
《新课标》中明确了语文的作用——工具性和人文性,也明确了让每个学生都掌握这一工具性学科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责任。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一级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尊重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成绩上尤其是思想上有较大的进步。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而学困生更应该得到尊重。正像高尔基所说:“世界上最好的职位是做一个人。”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学困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只要老师方法对头,学困生就可以获得成功。因此,如何抓好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学生的素质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初中语文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笔者认为,学困生是迟绽的花蕾、待开的资源,学困生是相对的、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学困生,学困生是可以转化为好学生的。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我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化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一、用兴趣吸引他们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学困生的基础较差,他们在经受几次失败后,会认为自己很笨,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时老师要根据不同情况,因势利导,由浅入深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抽象的课堂讲解中,可以穿插一些幽默故事,时事热点,网络用语,感兴趣的话题等,寓教于乐,从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在为学困生布置作业时,应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喜欢做,爱做,作业形式上要生动有趣。尤其是作文,可以多布置几个题目,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不至于把他们逼急了去抄别人的。在讲解一些古言文诗词时,学困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描写诗词的内容。
二、用鼓励激励他们
有位教育家说过:“把孩子看圆了,孩子就像打足了气的轮胎,一跃千里,把孩子看扁了,孩子就泄了气,无力跬步。学困生一般都在班级的角落里,终年不见“阳光”,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学习不认真,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几乎不举手发言,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学困生普遍自信心差,学习积极性差。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要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学困生”身上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老师应选择有利时机,适当加以表扬、鼓励,循循善诱,唤起其积极向上的心灵火花。要善于把握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并不是每个方面都弱,总有潜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当这种闪光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进行引导的最好时机。
因此,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哪怕是微弱的亮点,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上进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鼓励就尤为重要。老师要学会察其言、观其行、励其志,发掘其“闪光点”,“长善”而“救失”,扬其所长,致力改短。
三、用爱温暖他们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没有对学生满腔热情的爱,便没有教育。确实,诚挚的爱能够缩短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感情距离,赢得学困生的信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我用对待“双优生”的感情去对待“双差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当他们学习赶不上队时,热情给他们辅导。当他们犯错误时,批评教育要讲究方法和尺度,要压得下心头上“恨铁不成钢”的火气,要容得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反复。热爱学生,更爱“学困生”,将教师的爱更多地向“学困生”倾斜,这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基本前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可见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困生往往听到的批评多,表扬少,常常受到同学的冷漠,嘲笑,久而久之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从实际来看,不同年级的学生发展都各不相同,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和个性差异来讲,有的学生智力开发早,而有的较晚,有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却善于抽象思维,有的学生好动,而有的好静。这些都是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生活、思想、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帮助他们。所以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等生的希望之火。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老师的感情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亲切希望时,他们就会变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家的真正意义是使那些落后孩子不感到自己是个不够格的,且帮助他们能享受到高尚的人的快乐,求知的快乐,智力劳动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所以教师一定要适时而耐心地给予学困生以辅导,多一份表扬与鼓励,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少一些抱怨与指责,让他们尽可能地去掉缺点学好一技之长,这样在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上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才能更加有效,语文教学中“学困生”才能真正走出学习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金芳,差生的预防教育,21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67),2010.12.14。
[2]杨聪霞,《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百度文库,20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