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塑道德伦理规范对于现阶段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对当下社会道德风气的变化深为忧虑,这恰是改变这一局面的动因所在,从官德、商德到民德,都需要在确立和遵守规范的道路上开始行动
11月20日,距彭宇案判决整整五年。
南京鼓楼区法院受理的这一案件早已成为过去时,但其后续影响仍在不断发酵着。当一个又一个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时,人们想起它;当两岁的小悦悦被碾轧后18个路人漠然走过时,人们又提起它。
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教授所言,并不是每一个案子都会案结事了。在维基百科关于“南京彭宇案”的条目下列出24件五年来发生的类似案件,涉及陕西、江苏、贵州、重庆、天津、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海南、上海等多个省份,从西部地区到沿海城市,每一年里都有五六起这样令人错愕不已的事情发生。就在10月份,在广东佛山、湖北武汉、江苏泰州又发生了四起类似事件。
不是一次错误,而是连续的错误在撞击着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
是什么坏了?
2011年,有太多的道德失范行为令人心寒。针对帮扶老人事件,卫生部甚至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这个2万多字的指南从技术上解答了“老年人跌倒应该怎样扶”的问题,却未能在道德层面上提供一种答案。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夙生律师事务所主任迟夙生认为社会道德的滑坡,司法应该承担最主要的责任。“此前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给社会风气带来了很坏影响。这两起案件的判决都没有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一部法律的制定,在总则里都要考虑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公德。但两起案件,法官都是机械地执法,起到了很坏的作用。”
一起案件的判决最终影响了人们的选择。
11月,东北的《辽宁日报》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关于“当今中国主流道德判断”的讨论,吸引数千名公众参与,最后梳理出当下公众最痛恨的道德失范行为,包括:人心冷漠,见死不救;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医患矛盾;不孝顺父母;利用他人善良骗取钱财、公民缺少文明意识;当“小三”傍大款傍富婆等。
社会学家们把目前道德缺失的原因归因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陈光金认为当下的道德滑坡正是转型期的一种社会病。在他看来,中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转型期,也是矛盾的高发期。在此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觉得应该从高速的发展中分一杯羹,但是期望和现实的差距、横向的比较中,人们很容易形成不满的情绪。最终,无论是动车事故、有毒食品泛滥,还是一名死于冷漠的车祸儿童,都会加深人们对当下社会道德风气的不满。
重拾“信任”是关键
11月21日,搜狐公益频道和北京大学法学院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联合举办的公益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北大学子与专家教授在论坛上对“小悦悦事件”、“彭宇案”、“凌华坤事件”等案例进行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大讨论。
因见义勇为而深陷事端的凌华坤也参加了这次的论坛。在谈到自己的案子时,凌华坤说,如果没有立法来保护,今后还是有很多人见义勇为后会伤心,更多人因为担心风险不敢见义勇为了,甚至还有很多人因担心被讹,仍然见死不救。这样下去,社会风气就坏掉了。”
陈光金则认为要纠正这种行为偏差应该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在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相关的领域,一定要完善规则、强化执行力度。尤其要处理好强势与弱势的关系,充分尊重民意和民权。
对于是否需要法律的强制手段来约束社会道德,很多法律专家认为应慎重。“法律的强制手段,不是一个万灵的膏药,这个社会不能什么事情都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治理。”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陈光中说。在他看来,见死不救是社会道德问题,采取法律的强制手段要非常慎重,而且即便立法规定了,道德跟不上来,也会导致有人一看到别人受伤,为了不被追究责任,就跑掉的情况,同样解决不了问题。
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的出台,显示中央政府层面已愈发重视社会道德风气的规范和建设。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在未来五年中要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11月初,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国家公务员局也下发《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时期对全体公务员进行一次职业道德轮训,建立培训常效机制,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作为长期培训内容。
11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强调了文化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后,对2000多位作家、艺术家们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新华社当天的报道称,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对解决当下中国社会陆续暴露的一些道德问题再次提出要求和倡议。
扶老指南 扶不扶跌倒老人,救不救失火手术室的病人,竟然成了两难。其实道德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找到那些技术和制度的不足并改进,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路径。
社会风气账单
@微博打拐
2011年春节,“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引发了成千上万网友的关注。
@道德血液
2011年2月,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醉驾入刑
2011年5月1日,常识终于变为法律,修改后的刑法规定:醉酒驾车将按律对驾驶人判处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
@激情杀人
2011年6月,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的药家鑫被执行死刑。此案的判决过程,及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引发了诸多争议。
@最美妈妈
2011年7月2日,杭州一名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无数网民为之动容,称其为“最美妈妈”。
@扶老指南
2011年9月6日,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这本基于医疗技术处理手段的册子,却引发了人们对“扶老”面临的现实与法律困境的讨论。
@十八冷漠
2011年10月13日,女童小悦悦遭遇交通事故后,在她身边经过的18名路人都视而不见。见死不救是否量刑、见义勇为是否立法,也引发热议。
(资料参考:互动百科月度十大热词)
11月20日,距彭宇案判决整整五年。
南京鼓楼区法院受理的这一案件早已成为过去时,但其后续影响仍在不断发酵着。当一个又一个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时,人们想起它;当两岁的小悦悦被碾轧后18个路人漠然走过时,人们又提起它。
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教授所言,并不是每一个案子都会案结事了。在维基百科关于“南京彭宇案”的条目下列出24件五年来发生的类似案件,涉及陕西、江苏、贵州、重庆、天津、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海南、上海等多个省份,从西部地区到沿海城市,每一年里都有五六起这样令人错愕不已的事情发生。就在10月份,在广东佛山、湖北武汉、江苏泰州又发生了四起类似事件。
不是一次错误,而是连续的错误在撞击着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
是什么坏了?
2011年,有太多的道德失范行为令人心寒。针对帮扶老人事件,卫生部甚至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这个2万多字的指南从技术上解答了“老年人跌倒应该怎样扶”的问题,却未能在道德层面上提供一种答案。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夙生律师事务所主任迟夙生认为社会道德的滑坡,司法应该承担最主要的责任。“此前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给社会风气带来了很坏影响。这两起案件的判决都没有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一部法律的制定,在总则里都要考虑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公德。但两起案件,法官都是机械地执法,起到了很坏的作用。”
一起案件的判决最终影响了人们的选择。
11月,东北的《辽宁日报》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关于“当今中国主流道德判断”的讨论,吸引数千名公众参与,最后梳理出当下公众最痛恨的道德失范行为,包括:人心冷漠,见死不救;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医患矛盾;不孝顺父母;利用他人善良骗取钱财、公民缺少文明意识;当“小三”傍大款傍富婆等。
社会学家们把目前道德缺失的原因归因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陈光金认为当下的道德滑坡正是转型期的一种社会病。在他看来,中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转型期,也是矛盾的高发期。在此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觉得应该从高速的发展中分一杯羹,但是期望和现实的差距、横向的比较中,人们很容易形成不满的情绪。最终,无论是动车事故、有毒食品泛滥,还是一名死于冷漠的车祸儿童,都会加深人们对当下社会道德风气的不满。
重拾“信任”是关键
11月21日,搜狐公益频道和北京大学法学院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联合举办的公益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北大学子与专家教授在论坛上对“小悦悦事件”、“彭宇案”、“凌华坤事件”等案例进行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大讨论。
因见义勇为而深陷事端的凌华坤也参加了这次的论坛。在谈到自己的案子时,凌华坤说,如果没有立法来保护,今后还是有很多人见义勇为后会伤心,更多人因为担心风险不敢见义勇为了,甚至还有很多人因担心被讹,仍然见死不救。这样下去,社会风气就坏掉了。”
陈光金则认为要纠正这种行为偏差应该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在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相关的领域,一定要完善规则、强化执行力度。尤其要处理好强势与弱势的关系,充分尊重民意和民权。
对于是否需要法律的强制手段来约束社会道德,很多法律专家认为应慎重。“法律的强制手段,不是一个万灵的膏药,这个社会不能什么事情都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治理。”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陈光中说。在他看来,见死不救是社会道德问题,采取法律的强制手段要非常慎重,而且即便立法规定了,道德跟不上来,也会导致有人一看到别人受伤,为了不被追究责任,就跑掉的情况,同样解决不了问题。
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的出台,显示中央政府层面已愈发重视社会道德风气的规范和建设。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在未来五年中要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11月初,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国家公务员局也下发《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时期对全体公务员进行一次职业道德轮训,建立培训常效机制,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作为长期培训内容。
11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强调了文化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后,对2000多位作家、艺术家们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新华社当天的报道称,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对解决当下中国社会陆续暴露的一些道德问题再次提出要求和倡议。
扶老指南 扶不扶跌倒老人,救不救失火手术室的病人,竟然成了两难。其实道德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找到那些技术和制度的不足并改进,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路径。
社会风气账单
@微博打拐
2011年春节,“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引发了成千上万网友的关注。
@道德血液
2011年2月,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醉驾入刑
2011年5月1日,常识终于变为法律,修改后的刑法规定:醉酒驾车将按律对驾驶人判处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
@激情杀人
2011年6月,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的药家鑫被执行死刑。此案的判决过程,及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引发了诸多争议。
@最美妈妈
2011年7月2日,杭州一名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无数网民为之动容,称其为“最美妈妈”。
@扶老指南
2011年9月6日,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这本基于医疗技术处理手段的册子,却引发了人们对“扶老”面临的现实与法律困境的讨论。
@十八冷漠
2011年10月13日,女童小悦悦遭遇交通事故后,在她身边经过的18名路人都视而不见。见死不救是否量刑、见义勇为是否立法,也引发热议。
(资料参考:互动百科月度十大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