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文化在城市街道空间的应用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ai8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街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城市各大区块的骨架,同时也是一张名片,展示着城市的独特魅力。城市的独特魅力离不开地域文化,我们要利用现代文明技术,结合时代核心精神,在保持城市原有空间形态的基础上让地域文化的精髓与街道景观和谐共融,让城市街道景观更好地展示其独特的魅力。本文阐述地域性文化街道景观设计中的特点和优势,探究当前地域性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观应用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景观设计;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2
  随着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科技、文化等迅猛发展,城市街道内容不断丰富,街道景观的功能也不断完善,街道景观成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街道景观是城市聚居者感知城市形象环境最直接的途径,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地域文化元素创造性地表达城市街道景观,可以很好地体现城市文脉,提升城市景观价值。当前,地域特色被现代文化所取代,同质化现象严重[1]。为避免“千城一面”,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紧抓地域文化的特征和精髓,多元创新地应用地域文化。
  1 地域文化概念
  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来看,地域文化一般指特定区域内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区域的生态、民俗、习惯等文明表现[2],特征一般表现为区域性、人文性和综合性[3]。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逐渐统一的现代文化生存语境,地域文化以空前的差异性和交融性呈现在人们面前。
  2 街道景观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2.1 景观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的特点
  在城市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景观与城市文化环境紧密结合,形成了城市景观空间地域文化特征[4]。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形成了地域性景观,其特点是保存了大量的物质形态文化景观和非物质形态传统习俗,是人类活动历史的纪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5]。一般情况下,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的主要表现是,利用地域文化的隐性特征和显性特征塑造景观,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通过景观的造型形式让人们直接感知地域文化的外在形象,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度萃取与应用,隐晦地向人们传达文化内涵。
  2.2 街道景观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的优势
  (1)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6]。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民众的价值取向、存在形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让城市更具吸引力和创造力。而地域文化记录着区域内人类历史活动和文化传承情况,将无形的地域文化融入街道景观,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2)促进文脉传承。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民众生活的场所,建筑、路面、行道树、道路交通设施和街道小品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体现地域文化以及城市文化的元素融入街道景观,可以增强场地的氛围感,与城市民众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民众责任感,促进文脉传承。
  (3)提供设计素材。地域文化是景观设计的重要源泉之一[7],设计师在进行街道景观设计时会了解城市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地的文化遗产,通常会提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元素,借助艺术化的手法对其中的精华进行凝练,形成新的图案。新图案不仅可以用于装饰城市街道景观,还可以用于街道相关文创产品设计以及其他方面,能够多维度、大范围地应用地域文化。同时,结合设计手法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空间语境[8]。
  3 地域性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观应用中的问题
  現代城市街道景观建设已经意识到了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也开始将地域文化运用到街道景观中,但目前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主次不分。在进行街道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常常会分不清主次,忽略景观的实用性而过度考虑美观性或追求标新立异,使景观给人带来不舒适的感受或根本无法使用,导致设计失去意义。第二,地域文化脱离街道实体[9]。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城市也在不断更新升级,部分城市在进行更新升级时忽略了周边环境,大批量地进行建筑、景观改造,胡乱拆除一些具有地域性的传统建筑,过度追求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完全不考虑它与周边环境是否融洽,导致街道形态变得不完整,原有的良好景观被破坏。如果地域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得不够或者街道上承载地域文化的主体消失了,那么地域文化终将脱离街道实体。第三,城市特有风貌未能在现有街道景观中如实反映[10]。城市特有风貌的形成归功于当地独有的风俗习惯和精神文化的熏陶以及地域原生材料的物质文化垒砌,然而一些城市在进行街道景观建设时为简化设计工序或加快工期,忽视或直接放弃使用当地本土的原生材料,大量使用如混凝土、沥青等现代速成材料,导致地域感逐渐丧失,街道景观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城市风貌缺乏独特性。第四,设计人员水平不高。当前,景观设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能力相差很大,甚至很多街道景观设计并不是由专业人员设计完成的。
  4 地域性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4.1 整体化设计街道景观,使其与周围环境融洽
  城市街道景观建设要遵循整体性的设计原则,了解并分析城市或区块整体的建筑风格、色彩及空间规划等,根据城市的整体功能,从整体性出发,使地域文化与建筑、铺装、设施等保持高度一致。舍弃原有的地域文化“大杂烩”的展现形式,根据景观的区位、空间结构等条件因素,建立空间秩序,对街道空间进行层级分区,以时间、历史事件或其他要素为轴线展现地域性街道景观,让受众循序渐进地解读地域文化,逐步进入深层次的体验状态,从而产生愉悦感。需要注意的是,在融合地域性文化与建筑形态时,要使其与传统建筑文化相吻合,巧妙运用材料的材质与色彩搭配,赋予建筑特有的地域风格和色调;将地域文化的显性特征与隐性特征相结合,对街道景观进行细化处理,力求构建完整的城市形态;按照设计主题与功能,利用铺装表达街道景观,通过不同属性、色彩以及图案的相互搭配表现地域文化特征,释放文化内涵,提升景观价值。   4.2 慎重确定区域设计基调,将地域性要素落实在细节之中
  中国城市历史文化悠久、地域文化资源丰富,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确定城市文化属性,利用植物、设施等对街道景观中所包含的地域性文化进行意义阐释。在设计之初,分析城市的整体规划,结合周边环境特征,确定区域属性,对特定区域内的景观要素进行类别划分,发现区域内现实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度解析。理清文脉关系,平衡街道景观中的现代文化与地域文化,避免出现过度偏重一种文化而造成“头重脚轻”或对半平分两种文化而弱化文化特征的情况。针对特定需求和现有资源,确定地域文化主题,重视街道景观中地域文化的表达,通过多元化手法实现设计与现存条件之间的协调。将地域性设计元素落实在细节之中,使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塑造具备当地独特印记的城市街道,传递地域性文化的魅力。
  4.3 保护、传承和发展原有文化景观,升华街道景观环境的意境
  由于受到建筑材料的限制以及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很多独具地域性文化的传统建筑和景观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走向消亡,为保护城市文化历史,不让其流失,可以通过人工干预阻止其消亡。在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可以通过历史性分析和走访实践调查等方式对特定区域内的街道景观进行归类。对于破损、地域文化淡薄、存在价值较弱的街道景观,可以通过修补、调和等方式将其进行转化升级,尽量使用原有材质,再辅之以现代材料,力争保留其原有特征。对于存在价值较高的街道景观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并将其传承和发展下去。在传承中取其精华,在发展中推陈出新[11]。在传承和发展的同时,运用现代的观念将地域性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处理好场所与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外部条件的联系,将地域性的文脉整理转化为可被人们感知的元素,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升华景观环境的意境,展现具有当地独特风采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此外,景观设计还应蕴含时代精神[12]。
  4.4 注重人性化设计,将景观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人是街道空间的使用者和鉴赏者[13]。因此,街道景观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考虑人们生理层次和精神层次需求。在街道设计过程中应当重视对街道设施的建设,既要考虑各类人群的使用需求,包括老人、妇女、儿童和残障人士等,也要注重人的视觉审美需求,结合周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特征,优化景观色彩和造型。同时,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长远性地布局现代街道,结合人们的出行活动需求以及街道演变发展特征,合理预留出空间作为人的活动场地或者用以适应未来城市街道的更新升级。创新性地将现代可持续环保材料和本土资源材料有机结合,使用现代可持续环保材料,以实现长远使用的目的,选取当地的原有材料,以更好地体现地域性特点。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选取带有地域属性的本土植物进行搭配,表现植被的精神内涵,营造场地氛围感,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城市街道景观富于变化,空间环境满足行人的行为特征,城市也将充满人性化的魅力[14]。
  4.5 创新运用地域文化元素,表现街道景观地域特征
  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应用地域性文化,要反映出自然景观的地域性特点,寻求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共通性。深入解析地域文化,创新运用美学原则,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引领人们深度感知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从而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一,研究与整理当地的历史文化脉络,撷取当地历史中的象征性元素、传统建筑或工艺品中的文化元素、传统纹样图案中的色彩搭配及象征元素;第二,通过抽象化、拆分组合、夸张变形等设计方法对元素符号进行转变;第三,因地制宜地将已转变的元素应用到街道景观中进行点题,通过对文化元素符号的象征与隐喻体现地域特征;第四,将当地特有的风俗文化融入街道空间,增强景观延续性[15]。
  4.6 结合高新技术,增强街道景观的趣味性
  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大大改变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时也为地域文化融入街道景观提供了无限可能。例如,景观设计目前已经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地域文化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以及关联性搜索,方便景观设计师更有效地进行利用。再比如街道空间中所设置的一些带有人工智能系统的交互装置小品和趣味雕塑能让人们与街道产生互动,增强人们出行时的参与感,让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关于特定街道特有的记忆。将地域文化融入街道景观时借助高新技术,不仅可以增强街道景观的文化性、时尚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增强人们出行时的参与感,激发街道景观的生命力,增强城市的活跃性。
  5 结语
  在进行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时,创造性地利用现代技术和设计手法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其中,可以增强城市个性和可识别性,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塑造一个有当地文化特色、景色秀丽的城市街道景观。
  参考文献:
  [1] 焦健,穆展羽.地域性文化在新旧城区街区景观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9):193-194.
  [2] 王欢欢.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镇街道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9.
  [3] 廖嘉.梅山文化园黑茶文化建筑与环境设计的地域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4] 宋妍.哈尔滨市道外区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5] 刘珂秀,刘滨谊.“景观记忆”在城市文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20,36(10):35-39.
  [6] 陶鹏.文化是城市的灵魂[J].福建质量管理,2018(11):215.
  [7] 周亦白.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滨水景观设计[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7.
  [8] 徐悦,张磊.城市景观的文化价值与城市形象塑造[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52-53.
  [9] 蔡静,史正寅.城市景观设计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8769.
  [10] 原鹏.唐山市唐丰路地域性景观更新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11] 宋佳.地域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理论研究[D].济南:齐鲁工业大学,2014.
  [12] 黄淇麟,祝遵凌.文化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设计,2019,32(7):54-55.
  [13] 李桃桃.城市街道路面的视觉设计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1.
  [14] 曹烨.城市街道景观艺术空间浅析[J].中国报业,2018(20):12-13.
  [15] 刘滨谊,郭璁.基于地域性景观意象的旅游体验行为环境构建浅论[J].经济研究导刊,2011(35):81-83.
  作者简介:何融(1996—),女,江苏淮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能,也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应用场景广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从钢琴即兴伴奏的定义和应用意义、钢琴即兴伴奏的配弹基础、提升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途径三个角度展开论述,为提升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配弹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音乐专业;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
摘要: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将其应用于视觉展示设计中,不仅可以宣传、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还可以丰富视觉展示设计形式。本文从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特点及美学形式、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在视觉展示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在视觉展示创新设计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在视觉展示设计中的现存问题,给出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在视觉展示设计中的创新方法。  关
摘要:刺绣作为一种手工艺品承载了劳作者的心血和感情,布依族刺绣更是如此,由于布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刺绣便成了他们传承历史、情感、文化的载体。本文对盘州市布依族刺绣的传承、保护措施进行整理,对布依族刺绣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布依族刺绣;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S9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2  盘州市是贵州西大门,是贵州省通往云南省
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言,就学校教学来说,无论是文史还是数理,学生们能轻易理解轻松驾驭的基础就在于学好语文.学好语文的途径有很多,但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产物,具有时代的印记,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活态文化,主要通过传承人的口述、身传、心授,并随着人类的发展一代代流传下来,是民族审美与个性的“活”的显现。少数民族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伟大的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许多民族舞蹈濒临消失,民族舞蹈遭遇保护与传
摘要:摩托车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仪表作为摩托车数据信息的载体,承担着人机交互的重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解读摩托车仪表的发展史、国内外摩托车的仪表发展现状和摩托车仪表的分类,对摩托车仪表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摩托车仪表;以人为本;创新;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
声乐演唱主要借助人的声音进行思想情感的有效传递,使人们通过声音感知艺术的魅力.要想收获良好的演唱效果,有效的歌唱技巧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作曲家的背景、歌曲创作的背景、对于歌曲相关内容的理解等也值得我们重视.只有把前期的案头工作做好,深入理解作品,进而搭配演唱者良好的歌唱技巧,演唱者的感情才会更加饱满,演唱的效果也会更好.尽管声乐演唱的主要部分在于演唱,但是如何理解作品的内涵、如何准确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演唱者必须了解的.所以,演唱者要认真做好案头工作,思考演唱什么、为什么、怎样演唱这三个问题.一
舞蹈社团是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社团之一,学生参与面广、学生活跃度高.高职院校中的舞蹈社团普遍存在思想建设不足、学生思想把握不牢的问题,通过3年的舞蹈协会指导经历,笔者实践了“为党育人”的社团指导意识与紧跟时代热点的指导思路,在舞蹈社团工作中完成了美育建设工作,其收效良好,在指导中总结了舞蹈社团在高职美育建设中的实践策略.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民、农村是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关键所在,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后世的馈赠,具有多重价值,因此应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今,大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工作仍旧在村落等非城市地区开展。本文通过对贵州遵义地区的红色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探究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困境和出
声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颗明珠,在音乐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声乐可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有力载体,推动音乐艺术发展.本文以《风萧瑟》为例,从其创作背景出发,结合其艺术风格、整体基调、音色与情感要求等进行声乐演唱风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