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的力量是深层次推动教育进步、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巨大动力。在校园文化中教研组文化对教师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浸润性和引导性,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和“小气候”,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影响着组中每一位教师的行为,或制约、或促进。
教研组是我国基层教师间进行协作和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的非行政性团体,有怎样的教研组文化就有怎样的教师成长。以如何有效的载体来推进教研组文化的形成,并全面推进教师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迫需要解决的课题。实践中我校以教研组名师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教师智慧成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什么是教研组名师文化
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它表明了在日常的教研组活动中,教研组成员以何种规范性要求为基础,是教研组成员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甚至于是教研组成员的生活方式。
我校提出的建设教研组名师文化简言之就是在教研组内教师追求成为名师的一种文化。是以当代教育教学名师为榜样,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研讨他们的教育教学艺术,进而模仿他们的教学方法手段,最终向名看齐,成为一定范围内名师。通过名师引领来培育教研组文化,反过来通过这种文化来号召推动教师成长。
二、教研组名人文化建设提出的背景
1.名师文化是教师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价值的重要体现。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书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成为,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学校要首先尊重教师的第一需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教师感受到学校是他们最向往的地方,是他们生命价值实际的摇篮,让教师感受到家的温馨感和归宿感。
学校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和帮助教师获取成功。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教师也不例外。让更多人感受到奋斗的回报,感受事业的成就感。学校要努力激发教师内在积极要求发展的需要和动机,关注教师自身的生命成长,成为主动探究、积极反思、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专家。学校还应该鼓励和帮助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进行远景规划和描绘,增强自身前进的信心和决心,使教师看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和境界。名师文化切合了教师发展的这种内在需要,教师可以在名师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现在,描绘自己的未来。
2.学校的发展依靠教师,最最终依托一批具有生命张力的名师支撑。硬件条件固然重要,但假如没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叶澜教授说过:“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教师队伍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因素”,而学校的发展水平的提高、办学层次的提升离不开一批名师。教9币的成长,离不开专业引领,而谁能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仅仅靠从外面聘请名师,毕竟数量少、在时间上也很难保证,那就要培养自己的名师队伍。但名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短期内能培养出来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如何打造一支名师队伍,这对一所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学校提出智慧教育,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是办学理念的体现。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学校,近几年来,我校大量优秀教师外流,调往外校的教师和领导有20多人。现在学校教师年龄结构的呈两极分化,50周岁以上占教师队伍的57%,30周岁以下占教师队伍的34%,教学骨干力量缺乏。学校急需一批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中坚力量。学校提出智慧教育理念,教师智慧教育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行为。教研组如何改进工作?如何让优秀的教研组文化引领教师成长?让大批青年教师在专业上尽快脱颖而出呢?融爱生精神与教育智慧与一体的名师给我们以启示,名师必然成为学校教师追崇的对象,教研组名师文化建设也随之而生。
三、构建教研组名师文化的实施策略
(一)正确定位名师发展阶段和方向
学校正确定位,学校通过教研组名师文化建设加快学校名师成长。根据学校的实际要分几步走,现阶段应该着力培养教研组内校内的名师,以引领教研组其他成员,同时向县内名师努力,若干年后则应该向更高的层次推进。
教师自身正确定位,制定近期和中远期的发展规划。新分配教师站稳讲台,争取一两年满师。已满师教师力争成为教学骨干,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学校的名师。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名师立志成长为县学科带头人县名师。县学科带头人县名师向更高的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名师发展。
(二)学校大宣传促进名师文化外部条件的形成
1.建立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一经形成便成为学校成员所共有的和必须遵守的(有主动和被动遵守之分)的学校普遍文化,并对学校成员所共有起着规范和束缚作用。在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中,教师享有学术自由,充分享有教学和管理的权利。教师自由表达自己,自觉自愿地进行教学创新,教师的教育智慧得以真正释放。整体上说学校文化影响着教研组的形成,因此学校必须创设名师文化形成的大环境。
2.创设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列于一所学校来说,首先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作为一校之长和学校的领导集体,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思想和理念的高度重视自身的学习,并积极与教育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引领全体教师终身学习。教师是一个专业,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和新知识,都不得不重视学习与吸收,把握新的形势和新的信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学习活动中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造就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向名师努力。
3.学校配合建立评比体制。在各教研组活动中,我们还完善了各种激励机制,通过公正评价满足教师自尊自重心理。让教师在得到学校领导客观、公正的语言、书面等方式评价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达到激发工作动机的目的。让教师产生表现自我,自我完善,积极向上的动力,产生“我就是学校名师”的心理、我应该向更高层次名师努力的感受。
4.教研组长营造名师文化的态度。“积极”是教研组长营造名师教研组文化的态度。在组内大力宣传“态度决定一切”,每个教师要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敢干成名的思想。组长积极带头,并以自己勤勉进取的学习、工作精神感染每一个成员,而构建积极的教研组文化和名师文化。
(三)内化名师心理,激发教师成为名师的内在动力
1.师德是教师名师成长的核心。爱岗敬业是成为名师的基础。教育信 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责任感在于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教师的事业心就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崇高的事业。爱学生,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2.教育科研是名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科研是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的成功之路。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化,正是教师创造力的表现,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
科研意识的培养。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教育科研意识由三个要素涵盖,即教育的信念与热情,教育的知识与经验,教育的眼光与智慧,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研究。以实践情境为主要研究场所,研究旨在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者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措施是否有效,实践者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行为的成败,以达到研究者理性的自觉,进而切实改变现实。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予精神上的表彰与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要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得科研资助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反思是成为名师的智慧源泉。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研究、学习就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而教学实践也就成为对教学假设的实证性研究。当工作、学习、研究三位一体时,教师也就实践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想,行走在成为名师的路途中了。
4.积极对话加速名师成长。教师作为个体的精神劳动者,更需要多元的精神碰撞与交流。教学反思,如果总是停留在个体的层面,客观上就会影响到反思的深刻性,影响到反思者个体的成长。与同伴、专家的对话、交流则会丰富反思的内涵,扩张反思的效果,修正反思的偏差,提高反思的品质。用同伴互相激励,专家引领成长加快成为名师的进程,学校在提供对话的平台上工作很多可做。
(四)教研组实施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1.“寻找名师”。我们教研组文化创建第一步是寻找名师,模仿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应该是最切合实际的,学校近来分配的新教师多,教师的教学经历少,教学痕迹浅,教学有方向感缺。在开学之初就宣传发动,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名师进行学习。高段语文有教师以的诗意语文教学的王菘舟为师,低段语文有教师以情景教学的李吉林为师,数学教研组找到了以钱金铎、刘永宽、朱乐平等特级老师为代表的名师对象。
2.“学习名师”。以内化的文化意识为基础,所谓“内化的文化意识”,是指教研组成员广泛的搜集该名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实录,教学论著,进行研读学习,把名师的形刻记下来,把名师的神提炼出来、用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时时处处以名师文化的眼光来对待教学工作,对待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导处开展了“让我走进我的名师”、“名师的形与神”“我与名师相似”等论坛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名师学习。
3.“模仿名师”。是指老师从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开始,包括课堂设计、课堂语言、教学方法等,从原始的模仿开始,从外在的形似开始,根据自身的优势、劣势和潜质的准确把握,对自己的教学愿景进行明确定位。教导处配合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我与名师同上一堂课”,我校的一位青年老师模仿王菘舟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并在片公开课中展示。如此反复使教师走向神似的名师。
4.“成为名师”。老师在反复的学习模仿实践中,在不断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把握自身的特质,从形到神,从模仿名师的痕迹中走出来,逐步树立信心,找到自己的教学定位,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我们通元小学的名师。在引领中再发展,再提升,努力成为县名师市名师直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增多,教研组以名师文化为依托,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心理动力的形成,广大青年教师工作积极,进取心强,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满师时间缩短,学校不仅培养了一批校级的学科带头人、名师,也培养了一批在县内逐渐有名的各科教学骨干。总体上名师文化的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坚信在教研组名师文化的推动下学校的教师培养工作会做得更实,学校不久会涌现一批在校内县内乃至省内都有影响的名师。
教研组是我国基层教师间进行协作和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的非行政性团体,有怎样的教研组文化就有怎样的教师成长。以如何有效的载体来推进教研组文化的形成,并全面推进教师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迫需要解决的课题。实践中我校以教研组名师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教师智慧成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什么是教研组名师文化
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它表明了在日常的教研组活动中,教研组成员以何种规范性要求为基础,是教研组成员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甚至于是教研组成员的生活方式。
我校提出的建设教研组名师文化简言之就是在教研组内教师追求成为名师的一种文化。是以当代教育教学名师为榜样,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研讨他们的教育教学艺术,进而模仿他们的教学方法手段,最终向名看齐,成为一定范围内名师。通过名师引领来培育教研组文化,反过来通过这种文化来号召推动教师成长。
二、教研组名人文化建设提出的背景
1.名师文化是教师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价值的重要体现。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书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成为,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学校要首先尊重教师的第一需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教师感受到学校是他们最向往的地方,是他们生命价值实际的摇篮,让教师感受到家的温馨感和归宿感。
学校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和帮助教师获取成功。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教师也不例外。让更多人感受到奋斗的回报,感受事业的成就感。学校要努力激发教师内在积极要求发展的需要和动机,关注教师自身的生命成长,成为主动探究、积极反思、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专家。学校还应该鼓励和帮助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进行远景规划和描绘,增强自身前进的信心和决心,使教师看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和境界。名师文化切合了教师发展的这种内在需要,教师可以在名师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现在,描绘自己的未来。
2.学校的发展依靠教师,最最终依托一批具有生命张力的名师支撑。硬件条件固然重要,但假如没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叶澜教授说过:“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教师队伍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因素”,而学校的发展水平的提高、办学层次的提升离不开一批名师。教9币的成长,离不开专业引领,而谁能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仅仅靠从外面聘请名师,毕竟数量少、在时间上也很难保证,那就要培养自己的名师队伍。但名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短期内能培养出来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如何打造一支名师队伍,这对一所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学校提出智慧教育,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是办学理念的体现。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学校,近几年来,我校大量优秀教师外流,调往外校的教师和领导有20多人。现在学校教师年龄结构的呈两极分化,50周岁以上占教师队伍的57%,30周岁以下占教师队伍的34%,教学骨干力量缺乏。学校急需一批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中坚力量。学校提出智慧教育理念,教师智慧教育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行为。教研组如何改进工作?如何让优秀的教研组文化引领教师成长?让大批青年教师在专业上尽快脱颖而出呢?融爱生精神与教育智慧与一体的名师给我们以启示,名师必然成为学校教师追崇的对象,教研组名师文化建设也随之而生。
三、构建教研组名师文化的实施策略
(一)正确定位名师发展阶段和方向
学校正确定位,学校通过教研组名师文化建设加快学校名师成长。根据学校的实际要分几步走,现阶段应该着力培养教研组内校内的名师,以引领教研组其他成员,同时向县内名师努力,若干年后则应该向更高的层次推进。
教师自身正确定位,制定近期和中远期的发展规划。新分配教师站稳讲台,争取一两年满师。已满师教师力争成为教学骨干,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学校的名师。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名师立志成长为县学科带头人县名师。县学科带头人县名师向更高的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名师发展。
(二)学校大宣传促进名师文化外部条件的形成
1.建立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一经形成便成为学校成员所共有的和必须遵守的(有主动和被动遵守之分)的学校普遍文化,并对学校成员所共有起着规范和束缚作用。在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中,教师享有学术自由,充分享有教学和管理的权利。教师自由表达自己,自觉自愿地进行教学创新,教师的教育智慧得以真正释放。整体上说学校文化影响着教研组的形成,因此学校必须创设名师文化形成的大环境。
2.创设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列于一所学校来说,首先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作为一校之长和学校的领导集体,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思想和理念的高度重视自身的学习,并积极与教育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引领全体教师终身学习。教师是一个专业,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和新知识,都不得不重视学习与吸收,把握新的形势和新的信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学习活动中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造就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向名师努力。
3.学校配合建立评比体制。在各教研组活动中,我们还完善了各种激励机制,通过公正评价满足教师自尊自重心理。让教师在得到学校领导客观、公正的语言、书面等方式评价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达到激发工作动机的目的。让教师产生表现自我,自我完善,积极向上的动力,产生“我就是学校名师”的心理、我应该向更高层次名师努力的感受。
4.教研组长营造名师文化的态度。“积极”是教研组长营造名师教研组文化的态度。在组内大力宣传“态度决定一切”,每个教师要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敢干成名的思想。组长积极带头,并以自己勤勉进取的学习、工作精神感染每一个成员,而构建积极的教研组文化和名师文化。
(三)内化名师心理,激发教师成为名师的内在动力
1.师德是教师名师成长的核心。爱岗敬业是成为名师的基础。教育信 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责任感在于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教师的事业心就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崇高的事业。爱学生,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2.教育科研是名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科研是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的成功之路。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化,正是教师创造力的表现,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
科研意识的培养。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教育科研意识由三个要素涵盖,即教育的信念与热情,教育的知识与经验,教育的眼光与智慧,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研究。以实践情境为主要研究场所,研究旨在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者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措施是否有效,实践者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行为的成败,以达到研究者理性的自觉,进而切实改变现实。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予精神上的表彰与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要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得科研资助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反思是成为名师的智慧源泉。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研究、学习就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而教学实践也就成为对教学假设的实证性研究。当工作、学习、研究三位一体时,教师也就实践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想,行走在成为名师的路途中了。
4.积极对话加速名师成长。教师作为个体的精神劳动者,更需要多元的精神碰撞与交流。教学反思,如果总是停留在个体的层面,客观上就会影响到反思的深刻性,影响到反思者个体的成长。与同伴、专家的对话、交流则会丰富反思的内涵,扩张反思的效果,修正反思的偏差,提高反思的品质。用同伴互相激励,专家引领成长加快成为名师的进程,学校在提供对话的平台上工作很多可做。
(四)教研组实施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1.“寻找名师”。我们教研组文化创建第一步是寻找名师,模仿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应该是最切合实际的,学校近来分配的新教师多,教师的教学经历少,教学痕迹浅,教学有方向感缺。在开学之初就宣传发动,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名师进行学习。高段语文有教师以的诗意语文教学的王菘舟为师,低段语文有教师以情景教学的李吉林为师,数学教研组找到了以钱金铎、刘永宽、朱乐平等特级老师为代表的名师对象。
2.“学习名师”。以内化的文化意识为基础,所谓“内化的文化意识”,是指教研组成员广泛的搜集该名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实录,教学论著,进行研读学习,把名师的形刻记下来,把名师的神提炼出来、用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时时处处以名师文化的眼光来对待教学工作,对待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导处开展了“让我走进我的名师”、“名师的形与神”“我与名师相似”等论坛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名师学习。
3.“模仿名师”。是指老师从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开始,包括课堂设计、课堂语言、教学方法等,从原始的模仿开始,从外在的形似开始,根据自身的优势、劣势和潜质的准确把握,对自己的教学愿景进行明确定位。教导处配合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我与名师同上一堂课”,我校的一位青年老师模仿王菘舟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并在片公开课中展示。如此反复使教师走向神似的名师。
4.“成为名师”。老师在反复的学习模仿实践中,在不断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把握自身的特质,从形到神,从模仿名师的痕迹中走出来,逐步树立信心,找到自己的教学定位,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我们通元小学的名师。在引领中再发展,再提升,努力成为县名师市名师直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增多,教研组以名师文化为依托,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心理动力的形成,广大青年教师工作积极,进取心强,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满师时间缩短,学校不仅培养了一批校级的学科带头人、名师,也培养了一批在县内逐渐有名的各科教学骨干。总体上名师文化的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坚信在教研组名师文化的推动下学校的教师培养工作会做得更实,学校不久会涌现一批在校内县内乃至省内都有影响的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