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常见题型及解答模式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freedom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语 现代文阅读有没有“套路”可遵循呢?本栏目的两篇文章《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答模式》和《散文阅读题的问与答》从语言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主旨形象、内容要点、布局谋篇等几个方面对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进行了模式化的提炼和归纳。拿这些解题方法和思路到本期“题型讲练”的现代文阅读训练中去试试吧!
  高考现代文主观题阅读(一般是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和信度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再就是小说),因其分值高,难度大,一直是学生语文高考的瓶颈。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基本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的高低。对现代文阅读题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掌握答题方法不到位的遗憾,往往使许多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
  纵观近几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语言修辞、布局谋篇、表现手法、归纳要点、人物形象等几类。现根据近几年来高考文学作品命题的特点,提炼出现代文答题模式,并就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各类题型的解法进行实例的分析。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提问方式]
  1 本文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 赏析文中的“xx”句子。
  3 文中是否可以运用或不运用“xx”修辞手法?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相关链接]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题型示例1](2006年高考江西卷)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秋光里的黄金树》)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离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题型示例2](2007年高考安徽卷)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乡村的风》)
  [参考答案]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句,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
  [题型示例3](2007年高考福建卷)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参考答案]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意思对即可)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
  1 本文开头写“XX”,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2 文章最后一段写“xx”,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3 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根据语段在全文中的位置,结合文章内容指出其作用。
  [相关链接]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意无穷。
  总之,文章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开头、结尾和过渡必须统一在完整的结构中,围绕一个中心组织起来,以表现主题思想。因此答题时要从整体出发,既要分析局部的特点又要研究它和整体的联系,看他对表现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
  [题型示例1](2007年高考辽宁卷)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炉火》)
  [参考答案]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
  [题型示例2](2007年高考江西卷)“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泰山很大》)
  [参考答案]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题型示例3](2007年高考四川卷)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焰火的变奏》)
  [参考答案]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提问方式]
  1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或这样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从取材方面对文章做简要解析。
  3 文段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相关链接]象征、对比、衬托、渲染、抑扬、以小见大等。
  1 象征手法,能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2 对比手法,能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3 衬托手法,可以在所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的陪衬下,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渲染手法,能在浓墨重彩的描绘中营造氛围,为行文设置铺垫,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5 抑扬手法,能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6 以小见大手法,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题型示例1](2007年高考全国卷I)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总想为你唱支歌》)
  [参考答案]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解析:本题较难,需体会作者对大西北的感情并将其与对戈壁石的喜爱综合 在一起。)
  [题型示例2](2007年高考上海卷)第(5)段“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杭州树多,生活环境优美。
  [题型示例3](2007年高考湖北卷)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日月行色》) [参考答案]1 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2 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3 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题型示例4](2007年高考四川卷)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焰火的变奏》第14题)
  [参考答案]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四、有关人称类的题型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示例](2000年高考全国卷)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长城》)
  [参考答案](1)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2)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五、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题型示例1](2006年高考北京卷)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天坛之美》)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对相关信息的分析与整合的能力,并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联想能力。故宫的“庞大”和“以气势取胜”,可概括为雄伟(雄壮、雄浑……),“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可概括为威严(庄严、森严……),而方形的空间造型和“以红(砖红、土红而不是火红、鲜红)为重”的颜色应整合成厚重。
  [题型示例2](2007年高考天津卷)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雪野里的精灵》)
  [参考答案]美丽/纤弱稚嫩/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题型示例3](2007年高考广东卷)《访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钢琴演奏家傅聪》)
  [参考答案]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1)怎么走上音乐道路;(2)要成为音乐家要具备哪些素质;(3)对时下家长送孩子学钢琴有什么看法。
  
  六、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题型示例1](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题型示例2](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林冲见差拨》)
  [参考答案]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以上是关于文学作品阅读题答题的几种模式,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考生在答题时要灵活,只有这样,才能在答题时游刃有余。
  
  责任编辑:周 俊
其他文献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依据考纲,根据考点设置问题。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提问:“……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等等。这类题属于表达作用类试题。本文拟就文学作品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解法略作探讨。    一、语句作用类    [高考真题](2007年高考江西卷)“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
期刊
中国人是最忌讳谈“死”的,究其原委,莫过于给家人朋友带来的悲痛。而对于他——我的化学启蒙老师的病逝,我却掺杂了许多复杂的思绪。悲痛中,细细回想起他的教诲。猛然惊醒,他的去世,使我变得更为成熟。  坐在窗前,撩开窗帘的一角,拾起一支笔来。翻开有些残缺的记忆,开始追溯那段难忘的成长足迹。  如一条小溪静静流淌,似一曲笛声婉转悠长。想起与他相处的日子,我不免动情。面对他的突然离去,我无法平静。那些日子并
期刊
编者语:课本,在高考备考中处于两难的境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实,课本也有大玄机,闵长春老师的《回归课本,吃透教材》一文会让你从一个新的层面认识高考与课本的关系。  2007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第2 1题的语言表达题再次引起中学师生的高度关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别刻画了林冲和杜十娘两个人物形象,请用一个单句对这两个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
期刊
片段组合式作文在各类语文考试和作文赛事中备受考生喜爱。它能集中而快捷地捕捉生活中异彩纷呈的动人画面,使题材更具典型性和生动性,让读者敏锐洞察和尽情领略生活点滴。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书信组合、梦境组合、像册(画面)组合、日记组合、镜头组合、小标题连缀式、数字字母串连等。这些形式在考场作文中应用非常广泛,然而不少考生只流于形式,在华丽外衣的遮蔽下,还是暴露出种种弊病。其实,这种写作样式在追求漂亮外
期刊
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对从自己身边走过的事物加以留意,我也一样,但我唯独对你的走过而感到落寞,你就是那个既美丽、又热闹、更温暖的春天。  当你从我身边走过,我会想起你的美好,怀念你的热闹。你走后,我会因为没有你的存在而对生活失去激情,因为即将到来的夏天会使我昏昏欲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柔顺的柳条就像女孩的秀发,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孕育了一个冬天的种子也破土而出,为大地铺上了绿毛毯
期刊
课间操时,一个高三女孩笑眯眯地走进心理咨询室,坐在我对面:“老师,我想来跟你谈谈。”以下是她谈话的主要内容:  “我是高三文科班的,我觉得自己缺乏学习动机,整天学不进去东西,脑子里还尽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晚上睡觉也不好,心里很烦,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这是在目前的学生中存在较多的厌学现象或厌学倾向。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厌学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值得我们家长、教育工作和学生自身思考:  从家长的角度
期刊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湖北省武汉市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我特别喜欢改版后的《语数外学习》,觉得与我们的高考复习贴得特别近。我有一个问题想要咨询你们,这也是我们同学中的一个普遍困惑:一些有疑问词的句子往往不总是会用问号,请问怎样才能很好地辨别非疑问句误用问号的情况?  编者话语  谢谢张烨同学对我们刊物的信任,为此,我们特地邀请了湖北省潜江市文昌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张锋老师来为你及你的同学们
期刊
编者语: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一篇上千字的现代文阅读题的核心和精髓?通过捕捉文章关键语句,把握文章脉络来实现对文章的分层是个重要的突破口。陆美娟老师的《三依据四关注——现代文阅读快速分层之法》会让你眼前一亮。  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测试一直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但是,在备考实践中,训练效果往往不显著,症结到底出在哪里呢? 其实,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问题是不难解决的。现代文阅读测试分三个层级九个方
期刊
宋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此话道出了诗歌炼字的重要性。我国古代的诗歌从唐代开始就特别讲究炼字,炼字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也就成了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应有之意。  下边笔者从5个方面举例谈谈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炼字题的考查特点及其解答策略,供考生参考。    1 考查动词的表达作用  动词在表情达意、刻画形象上具有生动、形象
期刊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许多易混短语让同学们很苦恼。今天,笔者对一些常见的易混短语进行讲解,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used to,be used to,be used for  “used to + 动词原形”,表示“过去常常”。例如:  He used to drink.  他过去常常喝酒。  be used to 后接动词原形,意为“被用 来……”。例如:  It is used t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