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探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og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国情怀的培养能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文章基于理论研究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提出家国情怀培养的路径包括:研读教材,挖掘素材;以生为本,注重体验;适时浸润,动之以情;时空延伸,横纵对比。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60-02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动力源泉。家国情怀的培育能让学生对家庭和国家形成自我认知,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笔者在本文中论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研读教材,挖掘素材
  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家国情怀教育贯穿始终。从远古传说中的炎黄部落到古代昌盛的科技文化,再到近代中华民族的团结御辱,最后到当今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不是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绝佳素材。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扭转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讲授为主的设计理念,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与家国情怀有关的内容,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到感染和洗礼,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比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中就蕴含了丰富的与家国情怀有关的内容。笔者以为,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向学生介绍港澳台的百年屈辱史,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激发学生以史为鉴、振兴中华的爱国热忱;通过向学生讲述近代以来港澳人民虽然被殖民者奴役,但从未停止过抗争的事实,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激发;通过介绍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台湾回归祖国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尽管统一的道路依然面临各种阻碍,但是统一的洪流势不可挡,由此引发学生对统一问题的讨论。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到教材内容与家国情怀的衔接点,并将其运用到基于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设计之中。本课中提到的“港澳台问题的由来”“香港澳门的回归”和“两岸关系的发展”都蕴含了丰富的家国情怀“因子”,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理想素材。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仅凭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会略显“单薄”,但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补充相关的史料,或是当下的时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生为本,注重体验
  要实现家国情怀的培育应该注重让学生参与活动、交流体验,从而使学生形成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利用形象丰富的图片、语言文字和音频视频材料等,重现教材描述的场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进而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
  比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中的《戊戌变法》时,教师设计了“谭嗣同,我想对你说”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谭嗣同的生平简历,使学生对谭嗣同的英雄事迹有了初步了解。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对此诗进行解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戊戌变法去体验和感悟诗中的情感。这首诗是谭嗣同被捕后在狱中所写的绝命诗,诗的前两句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寄语,勉励自己的战友要忍辱负重,继续为维新变法事业而奋斗;第三句表达了谭嗣同为了理想信念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最后一句则表现了谭嗣同相信战友的逃走是保留火种、力图东山再起的行为,其浩然正气会像昆仑山一样永垂不朽。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和教师的动情解说,学生的内心情感逐渐迸发出来。有学生说,谭嗣同这种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了坚定的信仰而不顧生死的行为,着实令人感动;有学生说,谭嗣同本来是有机会逃走的,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这种精神惊天地、泣鬼神;还有学生说,谭嗣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牵挂着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被谭嗣同的大无畏精神和忧国忧民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在相互交流和体验中将其精神内化于心,家国情怀就这样在“润物无声”中落地生根。
  三、适时浸润,动之以情
  家国情怀的培养要注重适时浸润,不能靠生搬硬套,更不能靠强制灌输。教师应该从情感出发,找到学生与历史人物的情感交汇点,使学生建立起自己与国家、民族之间的情感纽带,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察视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让学生之间分享观点,实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比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时,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孙中山的事迹进行了拓展讲解。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孙中山的生平,从成立兴中会,到成立同盟会,再到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直至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其次,教师为学生展示孙中山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毕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他在临终前还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极大关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后进行总结:孙中山无愧于“国父”的称号,他的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终生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强烈情感被激发出来了,同时还树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时空延伸,横纵对比
  在筛选有关家国情怀的素材时,教师往往习惯性地从中国史着手,其实,世界史中也包涵了丰富的家国情怀素材。一方面,可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圣贤先哲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体会他们在历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从而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情感;另一方面,可让学生从世界文明中借鉴有益的成分,丰富家国情怀的内涵。
  比如,在讲到“英法百年战争”时,教师为学生讲述了圣女贞德的故事:在英法战争中,少女贞德曾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国军队的入侵,扭转了战争的不利局面。在一次小规模战斗中,她为了掩护部队撤退,不幸被俘,在审判中被指控为异端邪说而惨遭火刑。从这个故事中,学生认识到贞德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却能够为了祖国而奋力战斗,立下了不朽功勋,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教学中,教师通过介绍法国圣女贞德的故事,使学生意识到国家兴亡与每一个公民都是紧密联系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种爱国的情感和精神迁移到对本国的热爱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成熟的历史教育,以完善人格为最终目标。”将家国情怀的培育贯彻到高中历史教学的始终,这既是历史教育的时代使命,也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高中历史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把“人”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方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技术不断更替,媒介形式不断更新,移动互联网广播应运而生。它是广播的移动互联网化,也是移动互联网化的广播,其呈现为三大外在发展形式,即传统广播与网络广播的转型、移动电台的新生以及对社交软件、音乐应用和语音程序的寄托。而在其内在表现的特征中,强交互化、强社交化、融媒化、个性化特点突出。本文从移动互联网广播的外在表现与发展现状、内在本质特性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分析论述了移动互联网广播在新媒体语境
[摘 要]思想政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基础课程,这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凸显思政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独特的学科育人功能。文章对“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进行综合叙述,并从“课程—课堂—教师—环境”四个维度有针对性地探索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模式,以实现全方位的学科育人。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四位一体”;学科育人  [中图分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广播剧《到延安去》《大凉山》均为3 集,每集约30 分钟.一部聚焦历史,一部着眼当代,以党史中不同时期的生动故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化再创作,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教育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智能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能够实现赋能学校、教师和学生,给传统英语课堂带来巨大的变化,为教师创造更好的授课环境、提供更高效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学习内容和优化的学习方案。  [关键词]人工智能;英语教学;个性化学习;赋能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有了国家政策和相关技术的支持,各类大数据辅助教育平台相继涌现,利用大数据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时代趋势.文章以乐课网为例,分析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造多模态课堂,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教学和分层教学.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凸显基层社会治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以安吉新闻集团县级融媒体建设为主题,在平台和内容建设、智慧化广电技术创新、产业经营以及数字化技术为受众提供多元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提出基层媒体互联共生,让立体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摘 要]文章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A 1a—2d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搭建认知支架、提供思维工具,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家庭作业是考查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就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生在完成英语家庭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家校合作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初中生;家庭作业;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29-02  家庭作业是教师考查学生学习
[目的]追踪科技期刊出版中有关科研诚信问题的研究发展情况,探寻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领域的研究主题与新兴研究内容,提出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领域的关注点与能动作用,推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数据库中科技期刊科研诚信相关论文进行分析,从数字环境下学术不端检测、注册登记、存档、服务边界等方面归纳、总结科技期刊出版中有关科研诚信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科技期刊科研诚信研究呈现“意识觉醒—提出问题与探讨规范建设—建立统一标准—调研标准遵照执行程度/新兴问题出现”的发展路径
[摘 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法治时代,所有公民都要学法、懂法、用法,都要做到遵守法律。没有法律,就没有社会的良好秩序,法律是社会得以长治久安的保障,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课本内容如英语单词和语法的基础上,还要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增强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法治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