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活动(small group activity) 是学生进行活动学习与互动交流的重要形式。小组活动在处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关系,创设和谐、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它使我们过去沉闷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前的课堂上,小组活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
一、当前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我发现真正要将小组活动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笔者也发现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学生活动个体化。小组活动中,所有的学生应当齐心协力把问题解决好。可个别学生却是个孤独的旁观者,即使有交流活动,也不深刻,仅仅停留在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学生汇报活动成果时常常以“我认为”而不是以“我们认为”进行表达。不知道去汲取别人看法中的营养,来完善自己的观点,更不知道如何去评价甚至发现别人观点中有漏洞的地方,没有把集体的力量发挥出来。
2.活动人员精英化。依靠小组内的几个精英来活动,活动结果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3.活动内容简单化。有些小组活动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
4.活动形式随意化。有些活动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拼凑的,如就近分组。在活动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活动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活动讨论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流于形式。
5.教师角色肤浅化。有的教师做“壁上观”,把教师置身活动之外,无疑淡化了教师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功能,破坏了和谐课堂文化的构建;有的教师则成了高级参谋长,直接把结果呈现给某一小组,此时的活动小组成了“微缩课堂”。
如果这样的情况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对小组讨论学习产生轻视、应付的消极心理,对学习和学习习惯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且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该怎样办呢?该怎样有效地组织小组活动呢?
二、优化小组活动的策略方法
小组活动是一种学习方式。让这种学习方式富有实效,必须对小组活动进行优化。
1.优化活动氛围,激发活动动机。学生活动大多是在老师的专制牵引下进行。而事实上,小组活动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要培养学生活动意识就要让学生体验活动中在获得尊重的基础上获得快乐,在自主思考、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活动成果。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培养合作意识,这种竞争能强化小组结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
2.优化小组结构,面对全体学生。针对小组活动中的各自为战这种现象,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因素,建立相对稳定的活动小组,实行小组角色分工。如在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每个成员发言的要点;报告员负责将小组讨论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这样,让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我还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转换,可以保持小组成员间的新鲜感,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能力。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的道理。
每组用一个本子专门记录活动内容和过程,教师随时收上来检查。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全班交流,我都要求学生注意倾听,要求学生记录别人的发言要点,有时叫学生起来复述别人发言的要点或对别人的观点作出评论。这样学生就会投入其中了,不会发生“闲聊”等现象。
3.优化活动内容,提高活动价值。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活动学习这是一个关系到活动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活动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一般选择为四点,即重点、难点、热点、焦点。
4.优化小组活动时间,确保活动高效。实践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没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要求学生活动;有时活动未能深入,教师就已要求每组派代表汇报,草草收场,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从而丧失活动积极性。试想: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怎么能在小组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
只有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活动才能有深度,活动才能出成果,活动才有积极性。活动时间不应太长,最好把讨论时间告诉学生。如果在讨论前就明确活动时限,那么学生就较不容易离题。一般而言,小组活动时间不要超过十五分钟(可依学生的年龄适度调整)。若时间已到,而学生对讨论主题仍感兴趣且未离题时,那么可允许学生继续讨论,不过,仍应要求学生尽快做出结论。
5.优化活动过程,提升活动质量。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除了事先宣布活动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活动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除了这些,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说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学生经常缺席、小组声音过大等等。当然,这些头疼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活动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综上所述,小组活动是一项具多功能的教育教学方法,作用毋庸置疑。然而,成功的小组活动并不会自然发生,它除了需要教师的指导外,更需妥善的计划及透过长时间的发展,希望教师们在进行小组活动时能对此有所了解。
我想: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就一定能够解决小组活动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小组活动最优化!
一、当前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我发现真正要将小组活动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笔者也发现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学生活动个体化。小组活动中,所有的学生应当齐心协力把问题解决好。可个别学生却是个孤独的旁观者,即使有交流活动,也不深刻,仅仅停留在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学生汇报活动成果时常常以“我认为”而不是以“我们认为”进行表达。不知道去汲取别人看法中的营养,来完善自己的观点,更不知道如何去评价甚至发现别人观点中有漏洞的地方,没有把集体的力量发挥出来。
2.活动人员精英化。依靠小组内的几个精英来活动,活动结果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3.活动内容简单化。有些小组活动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
4.活动形式随意化。有些活动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拼凑的,如就近分组。在活动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活动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活动讨论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流于形式。
5.教师角色肤浅化。有的教师做“壁上观”,把教师置身活动之外,无疑淡化了教师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功能,破坏了和谐课堂文化的构建;有的教师则成了高级参谋长,直接把结果呈现给某一小组,此时的活动小组成了“微缩课堂”。
如果这样的情况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对小组讨论学习产生轻视、应付的消极心理,对学习和学习习惯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且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该怎样办呢?该怎样有效地组织小组活动呢?
二、优化小组活动的策略方法
小组活动是一种学习方式。让这种学习方式富有实效,必须对小组活动进行优化。
1.优化活动氛围,激发活动动机。学生活动大多是在老师的专制牵引下进行。而事实上,小组活动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要培养学生活动意识就要让学生体验活动中在获得尊重的基础上获得快乐,在自主思考、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活动成果。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培养合作意识,这种竞争能强化小组结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
2.优化小组结构,面对全体学生。针对小组活动中的各自为战这种现象,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因素,建立相对稳定的活动小组,实行小组角色分工。如在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每个成员发言的要点;报告员负责将小组讨论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这样,让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我还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转换,可以保持小组成员间的新鲜感,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能力。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的道理。
每组用一个本子专门记录活动内容和过程,教师随时收上来检查。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全班交流,我都要求学生注意倾听,要求学生记录别人的发言要点,有时叫学生起来复述别人发言的要点或对别人的观点作出评论。这样学生就会投入其中了,不会发生“闲聊”等现象。
3.优化活动内容,提高活动价值。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活动学习这是一个关系到活动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活动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一般选择为四点,即重点、难点、热点、焦点。
4.优化小组活动时间,确保活动高效。实践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没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要求学生活动;有时活动未能深入,教师就已要求每组派代表汇报,草草收场,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从而丧失活动积极性。试想: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怎么能在小组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
只有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活动才能有深度,活动才能出成果,活动才有积极性。活动时间不应太长,最好把讨论时间告诉学生。如果在讨论前就明确活动时限,那么学生就较不容易离题。一般而言,小组活动时间不要超过十五分钟(可依学生的年龄适度调整)。若时间已到,而学生对讨论主题仍感兴趣且未离题时,那么可允许学生继续讨论,不过,仍应要求学生尽快做出结论。
5.优化活动过程,提升活动质量。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除了事先宣布活动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活动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除了这些,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说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学生经常缺席、小组声音过大等等。当然,这些头疼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活动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综上所述,小组活动是一项具多功能的教育教学方法,作用毋庸置疑。然而,成功的小组活动并不会自然发生,它除了需要教师的指导外,更需妥善的计划及透过长时间的发展,希望教师们在进行小组活动时能对此有所了解。
我想: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就一定能够解决小组活动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小组活动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