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办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招生更上一层楼。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招生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解析,然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中职 招生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188-03
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现状
1.招生人员缺乏专业性,水平参差不齐。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员有教师和学生,也有社会上的无关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只要能招到学生的都能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员。为了多招生,基本上忽略了招生人员的水平和素质。调查反映,许多招生人员不能直接回答学生或家长的提问,需要现场翻阅招生简章才能给出答案。许多招生人员甚至不了解各个专业的情况,在帮助学生选择专业时也往往难以提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意见。
2.夸大招生宣传,偏离了教育宗旨。
近年来,有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宣传逐步偏离了学校形象宣传的本意。出现了三种情况:一是夸大其词,在学校师资、设备、办学成绩等方面能说多好就说多好;二是虚假承诺,部分学校承诺百分之百毕业、百分之百就业等,迎合家长的需求;三是诋毁其他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在招生宣传方面采取的这些不合理行为,造成学生入学后学习积极性普遍下降。招生中的虚假宣传,使职业学校对社会丧失了诚信,对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3.招生策略与措施不得当
(1)采用变相的“激励”机制。有些职业学校为了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招生指标,学校给每个教师硬下招生指标,教师的工资待遇和招生挂钩,招来学生的有“人头费”奖励。如果招不来、不给教师排课和发工资。导致了招不到学生的教师不得不花钱和招生多的教师“买”学生。甚至有些学校为了能招到更多学生,深入各地诚聘有“关系网”的代理商,构建“招生网”。给招生代理各种“回报”及“中介费”。根据“业绩”支付“中介费”是各种“激励”机制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
(2)为生源降低录取标准,从而降低学生质量。近年来各职校为了确保招生数,开始降低生源要求,在招生中逐步取消了面试和品行考察,即学生进职校不需要通过升学考试。尤其在200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2010年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数量1∶1后,部分学校更是彻底放弃招生底线,初中未毕业的学生以及被其他学校开除的学生均来者不拒,招入学校。职业学校放弃最基本的生源要求,导致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层次迅速下降,职业学校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招生更为困难。
4.通过不合理手段获取初中毕业生资料
为了招到更多学生,一些学校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或者人脉关系,从教育行政部门或初中学校有关人员手中将应届初中毕业生的花名册弄到手,依照其姓名、住址,广发录取通知书,以达到广种薄收之目的。中职校老师到各初中毕业班“挂职”副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去读老师为他们选好的学校。在中考动员会和毕业生家长会上,各职校的招生宣传是“你刚唱罢我登场”,出现了为抢生源双方互骂的现象。
5.制定地方“保护政策”导致外地职校招生异常艰难
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将本地职校的招生任务直接下达给所属初中学校,校长再将指标分解到各初三班主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根据完成职校生任务的多少进行排名给予奖惩。限制外地职校在当地传媒上的正当发布。有的还巧打“时间差”,在外地职校招生计划报批期间,提前发放《招生手册》,重点宣传本地普高类及中职类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方法,使外地职校费尽心机争取到的招生计划形同虚设,收效甚微。在填报志愿和录取批次上做文章,为本地职校大开方便之门的亦不在少数。
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存在问题的原因
1.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氛围,使社会不重视职业教育。许多家长认为上职校学技术只能当“蓝领”,不值得花钱培养。考高中再上大学才是孩子成才的唯一出路。不顾孩子的兴趣、智能特点和文化基础盲目攀高,宁可花高价上普高,也不读职校。政府职能部门尽管口头上支持职教,但有口惠而实不至之嫌。一些部门和企业领导认为职业教育是教育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另外,新闻媒体对普通劳动者、岗位能手宣传极少,最终导致职业学校招生异常艰难。
2.高校扩招导致中职学校可争取生源相对减少
目前中职学校是在高校的夹击下求生存: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录取率是逐年攀高,发达地区录取率超过80%,考大学成了很容易的事情,直到2008年国家开始意识到高校扩招不是个好事后才有所缓解。大学生是越来越多,所以中专生开始受到歧视。导致普高热,普高也开始相应地扩大招生,选择中职就读的学生大大减少;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初中毕业生又在逐年减少。这样中职学校可争取的生源相对减少。为了生源,必然会出现找“中介”或者“代理人”这些违规的行为。
3.部分学校办学质量低,导致没有学生愿意去该校就读
(1)学校办学规模不合理。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初、中级技术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很多职业学校在生源许可的情况下均不顾条件突破招生额度扩招,在招生数量上盲目攀比,职业学校片面追求规模,不懂得在资源未经有效整合的情况下,学校规模与学校办学效益之间并不存在正向关系。办学不顾条件,盲目追求规模,是一种典型的短期行为。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加剧了两大矛盾:一是管理幅度不对称,造成学校运行困难;二是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
(2)专业设置不合理。近年来,职业学校的招生专业数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驱动:一是观念的驱动。近年来,很多职业学校想把住市场脉搏,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但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难度很大。职业学校实际上以学生及家长的需求作为依据进行专业设置,这就带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学生与家长的需求是多样的,与市场需求又是错位的,学校适应这种需求的结果就是专业越开越多。第二种因素是竞争的驱动,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站在学校的角度,很自然地认为,你有我也有,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最终导致:专业重复,造成教学资源浪费;主体专业萎缩;专业分散,增加教育成本,职业学校的特色与优势不断丧失。
(3)师资队伍建设不达标。目前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另一原因是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教师数量跟不上。目前生师比例,根据2008年的统计,已经达到了25∶1,就是一个老师要带25个学生,这个比例太高,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学水平的偏低。
第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是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专业课教师比例较小,根据2007年的统计,专任教师当中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占的比例是53%,即文化课教师有47%。二是“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高,即有毕业证书同时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比率目前不到30%。
第三,职称制度不完善。职业学校的许多制度现在还都参照普通中学的制度来执行的。比如职业高中专业技术职称方面,就没有单独的教师职务系列,只是参照普通中学的职务系列评职称,仍然还是中学高级、一级、二级教师。在编制方面,目前主要还是参照普通中小学的编制标准来确定中等职业学校的编制标准。没有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如高级技工、技师、工程师等,无法体现职业学校自身的特点。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是云南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是“西南第一,全国第二”的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该校连续5年招生一年比一年多,年年都爆满,2009年9月份的招生达到了8000人。目前有60个教学专业、350多个教学班,达2万多人,教职工800多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校固定资产达2.8亿。为了满足学校的发展,经过省委省政府的同意,新征土地1000亩,准备建成在校生规模50000人、中国一流的职教集团。该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值得借鉴。
三、笔者结合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提出的建议。
1.要加大媒体宣传和社会舆论的力度
信息时代各种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不可小视,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不长、还不完全为人所知的时期,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多种形式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让全社会了解并尊重劳动、尊重技工、尊重职教,这是应该加强的。各级政府将职教招生宣传作为一个项目来做,给职教升温加油,引导和提高社会的认同度。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各级各部门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思想统一,在政治上关心职校、在舆论上宣传职校、在行动上支持职校。
2.用实惠政策和行政手段来引导
200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后,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为了鼓励人们读职校,从2007年开始,农村籍学生和城市贫困学生在两年内可得到国家3000元的助学金补助。资助面达到学生总数的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的三年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还可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以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目前该校的学生可以获得的资助有(1)每位学生每年能获得1500元助学金;(2)农学专业和涉及农学专业的学生免费就读。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才能来中职学校学习技术,这样学校的招生面就会更广。
3.要靠趋好前景和发展空间来吸引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已经开始公布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2006年是第一次公布,2007年是第二次公布,2006年的就业率是95.6%,2007年的就业率是96.08%,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技能人才将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高技能人才将会成为香饽饽,技术工人和普通职业人的工资待遇将有所提高,各种奖励、称号、热捧将不忽略一线劳动者。学历社会转变成能力社会,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等价准入,精英教育被大众化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所替代,如果有这样的前景,职业教育必然会平等地让“大多数人”挺起腰板,自由地选择,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了。
4.要靠育人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吸引
(1)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职校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同时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使职业学校的教师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能讲会做的“双师型”教师。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以“学理论、铸师魂、育师德、强技能”为重点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每学期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教学能力评比和专业技能评比,学校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经常请企业里的技师、工程师来学校讲学,同时派学校里的老师到企业里加强技能训练。
(2)设置专业要科学合理。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建设的基本工程,专业设置要遵循的原则有:适应社会需求原则、方向正确性原则、调节保障原则、科学规范原则、效益最大原则。在专业设置中,要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习教学为核心”的办学理念,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和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和企业联合起来“订单式培养”,按照“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的办学思路,结合曲靖市打造现代工业强市、建设珠江源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及时开设了汽车维修与销售、化学工艺、计算机应用、航海民航服务等55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专业。尤其是加强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以培养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海员、空乘服务等方面的高技能和管理人才作为重点。
5.转变教育功能,调整生源结构,抢占培训市场。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该有意识地抢占职业培训市场,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也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既可以使现有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可以拓展中职学校的教育功能,逐步实现其职能的多样化,使职教的办学模式由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方向转变。把重心向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倾斜和转移,对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培训,是解决结构性失业,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扩大服务面向,拓宽办学渠道,改革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的极好机遇,对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初、中、高级应用型的建设人才和技术工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采取“学校育人,单位买单”的办法,面向社会各行各业开展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再就业培训,先后为曲靖卷烟厂、曲靖军分区、曲靖市工商局等20多个单位开展计算机、英语等专题培训上万人次,为全市进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6000多人次。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职[2008]3号
3 周淑英.中职招生大战透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关键词】中职 招生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188-03
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现状
1.招生人员缺乏专业性,水平参差不齐。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员有教师和学生,也有社会上的无关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只要能招到学生的都能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员。为了多招生,基本上忽略了招生人员的水平和素质。调查反映,许多招生人员不能直接回答学生或家长的提问,需要现场翻阅招生简章才能给出答案。许多招生人员甚至不了解各个专业的情况,在帮助学生选择专业时也往往难以提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意见。
2.夸大招生宣传,偏离了教育宗旨。
近年来,有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宣传逐步偏离了学校形象宣传的本意。出现了三种情况:一是夸大其词,在学校师资、设备、办学成绩等方面能说多好就说多好;二是虚假承诺,部分学校承诺百分之百毕业、百分之百就业等,迎合家长的需求;三是诋毁其他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在招生宣传方面采取的这些不合理行为,造成学生入学后学习积极性普遍下降。招生中的虚假宣传,使职业学校对社会丧失了诚信,对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3.招生策略与措施不得当
(1)采用变相的“激励”机制。有些职业学校为了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招生指标,学校给每个教师硬下招生指标,教师的工资待遇和招生挂钩,招来学生的有“人头费”奖励。如果招不来、不给教师排课和发工资。导致了招不到学生的教师不得不花钱和招生多的教师“买”学生。甚至有些学校为了能招到更多学生,深入各地诚聘有“关系网”的代理商,构建“招生网”。给招生代理各种“回报”及“中介费”。根据“业绩”支付“中介费”是各种“激励”机制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
(2)为生源降低录取标准,从而降低学生质量。近年来各职校为了确保招生数,开始降低生源要求,在招生中逐步取消了面试和品行考察,即学生进职校不需要通过升学考试。尤其在200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2010年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数量1∶1后,部分学校更是彻底放弃招生底线,初中未毕业的学生以及被其他学校开除的学生均来者不拒,招入学校。职业学校放弃最基本的生源要求,导致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层次迅速下降,职业学校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招生更为困难。
4.通过不合理手段获取初中毕业生资料
为了招到更多学生,一些学校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或者人脉关系,从教育行政部门或初中学校有关人员手中将应届初中毕业生的花名册弄到手,依照其姓名、住址,广发录取通知书,以达到广种薄收之目的。中职校老师到各初中毕业班“挂职”副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去读老师为他们选好的学校。在中考动员会和毕业生家长会上,各职校的招生宣传是“你刚唱罢我登场”,出现了为抢生源双方互骂的现象。
5.制定地方“保护政策”导致外地职校招生异常艰难
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将本地职校的招生任务直接下达给所属初中学校,校长再将指标分解到各初三班主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根据完成职校生任务的多少进行排名给予奖惩。限制外地职校在当地传媒上的正当发布。有的还巧打“时间差”,在外地职校招生计划报批期间,提前发放《招生手册》,重点宣传本地普高类及中职类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方法,使外地职校费尽心机争取到的招生计划形同虚设,收效甚微。在填报志愿和录取批次上做文章,为本地职校大开方便之门的亦不在少数。
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存在问题的原因
1.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氛围,使社会不重视职业教育。许多家长认为上职校学技术只能当“蓝领”,不值得花钱培养。考高中再上大学才是孩子成才的唯一出路。不顾孩子的兴趣、智能特点和文化基础盲目攀高,宁可花高价上普高,也不读职校。政府职能部门尽管口头上支持职教,但有口惠而实不至之嫌。一些部门和企业领导认为职业教育是教育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另外,新闻媒体对普通劳动者、岗位能手宣传极少,最终导致职业学校招生异常艰难。
2.高校扩招导致中职学校可争取生源相对减少
目前中职学校是在高校的夹击下求生存: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录取率是逐年攀高,发达地区录取率超过80%,考大学成了很容易的事情,直到2008年国家开始意识到高校扩招不是个好事后才有所缓解。大学生是越来越多,所以中专生开始受到歧视。导致普高热,普高也开始相应地扩大招生,选择中职就读的学生大大减少;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初中毕业生又在逐年减少。这样中职学校可争取的生源相对减少。为了生源,必然会出现找“中介”或者“代理人”这些违规的行为。
3.部分学校办学质量低,导致没有学生愿意去该校就读
(1)学校办学规模不合理。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初、中级技术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很多职业学校在生源许可的情况下均不顾条件突破招生额度扩招,在招生数量上盲目攀比,职业学校片面追求规模,不懂得在资源未经有效整合的情况下,学校规模与学校办学效益之间并不存在正向关系。办学不顾条件,盲目追求规模,是一种典型的短期行为。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加剧了两大矛盾:一是管理幅度不对称,造成学校运行困难;二是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
(2)专业设置不合理。近年来,职业学校的招生专业数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驱动:一是观念的驱动。近年来,很多职业学校想把住市场脉搏,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但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难度很大。职业学校实际上以学生及家长的需求作为依据进行专业设置,这就带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学生与家长的需求是多样的,与市场需求又是错位的,学校适应这种需求的结果就是专业越开越多。第二种因素是竞争的驱动,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站在学校的角度,很自然地认为,你有我也有,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最终导致:专业重复,造成教学资源浪费;主体专业萎缩;专业分散,增加教育成本,职业学校的特色与优势不断丧失。
(3)师资队伍建设不达标。目前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另一原因是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教师数量跟不上。目前生师比例,根据2008年的统计,已经达到了25∶1,就是一个老师要带25个学生,这个比例太高,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学水平的偏低。
第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是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专业课教师比例较小,根据2007年的统计,专任教师当中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占的比例是53%,即文化课教师有47%。二是“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高,即有毕业证书同时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比率目前不到30%。
第三,职称制度不完善。职业学校的许多制度现在还都参照普通中学的制度来执行的。比如职业高中专业技术职称方面,就没有单独的教师职务系列,只是参照普通中学的职务系列评职称,仍然还是中学高级、一级、二级教师。在编制方面,目前主要还是参照普通中小学的编制标准来确定中等职业学校的编制标准。没有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如高级技工、技师、工程师等,无法体现职业学校自身的特点。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是云南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是“西南第一,全国第二”的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该校连续5年招生一年比一年多,年年都爆满,2009年9月份的招生达到了8000人。目前有60个教学专业、350多个教学班,达2万多人,教职工800多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校固定资产达2.8亿。为了满足学校的发展,经过省委省政府的同意,新征土地1000亩,准备建成在校生规模50000人、中国一流的职教集团。该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值得借鉴。
三、笔者结合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提出的建议。
1.要加大媒体宣传和社会舆论的力度
信息时代各种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不可小视,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不长、还不完全为人所知的时期,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多种形式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让全社会了解并尊重劳动、尊重技工、尊重职教,这是应该加强的。各级政府将职教招生宣传作为一个项目来做,给职教升温加油,引导和提高社会的认同度。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各级各部门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思想统一,在政治上关心职校、在舆论上宣传职校、在行动上支持职校。
2.用实惠政策和行政手段来引导
200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后,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为了鼓励人们读职校,从2007年开始,农村籍学生和城市贫困学生在两年内可得到国家3000元的助学金补助。资助面达到学生总数的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的三年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还可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以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目前该校的学生可以获得的资助有(1)每位学生每年能获得1500元助学金;(2)农学专业和涉及农学专业的学生免费就读。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才能来中职学校学习技术,这样学校的招生面就会更广。
3.要靠趋好前景和发展空间来吸引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已经开始公布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2006年是第一次公布,2007年是第二次公布,2006年的就业率是95.6%,2007年的就业率是96.08%,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技能人才将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高技能人才将会成为香饽饽,技术工人和普通职业人的工资待遇将有所提高,各种奖励、称号、热捧将不忽略一线劳动者。学历社会转变成能力社会,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等价准入,精英教育被大众化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所替代,如果有这样的前景,职业教育必然会平等地让“大多数人”挺起腰板,自由地选择,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了。
4.要靠育人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吸引
(1)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职校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同时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使职业学校的教师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能讲会做的“双师型”教师。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以“学理论、铸师魂、育师德、强技能”为重点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每学期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教学能力评比和专业技能评比,学校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经常请企业里的技师、工程师来学校讲学,同时派学校里的老师到企业里加强技能训练。
(2)设置专业要科学合理。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建设的基本工程,专业设置要遵循的原则有:适应社会需求原则、方向正确性原则、调节保障原则、科学规范原则、效益最大原则。在专业设置中,要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习教学为核心”的办学理念,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和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和企业联合起来“订单式培养”,按照“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的办学思路,结合曲靖市打造现代工业强市、建设珠江源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及时开设了汽车维修与销售、化学工艺、计算机应用、航海民航服务等55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专业。尤其是加强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以培养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海员、空乘服务等方面的高技能和管理人才作为重点。
5.转变教育功能,调整生源结构,抢占培训市场。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该有意识地抢占职业培训市场,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也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既可以使现有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可以拓展中职学校的教育功能,逐步实现其职能的多样化,使职教的办学模式由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方向转变。把重心向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倾斜和转移,对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培训,是解决结构性失业,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扩大服务面向,拓宽办学渠道,改革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的极好机遇,对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初、中、高级应用型的建设人才和技术工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采取“学校育人,单位买单”的办法,面向社会各行各业开展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再就业培训,先后为曲靖卷烟厂、曲靖军分区、曲靖市工商局等20多个单位开展计算机、英语等专题培训上万人次,为全市进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6000多人次。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职[2008]3号
3 周淑英.中职招生大战透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