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7月22日,北京雷雨。
在雨势逐渐失控的傍晚,一场小剧场话剧正“躲”在朝阳区木马剧场,为慕名前来的观众演出。观众慕的是两个名,一是原著作者曹禺——这出戏名为《雷雨2.0》;二是导演王翀,这位成功改编过《阴道独白》、《中央公园西路》等外国戏剧经典的年轻导演,这次站在了中国现代戏剧之父的肩上。演出后,暴雨未停,导演发出一条微博,大意是,一位70岁的戏剧前辈冒雨去看戏,看后发来数百字的短信,非常激动。
這出戏的形式足以让前辈激动。导演把话剧现场转换为一部电影的摄影棚,演员当场换装,在密布的电源线之间飞奔,同时兼任摄影、道具甚至服装。底下一片忙乱,大屏幕上却是一出完整的情节剧,在替身、场外配音和音效的配合下,镜头语言实现了丰富的变化。于是观众得以看到一部电影(或者话剧)完成的全过程,揪住了一切艺术形式中不可回避的欺骗性。
导演在《中央公园西路》中已经试验过此类方法,这一形式上的改编非常现代,暴露了创作者的年纪。在曹禺的时代,人们很难如此狡猾而又聪明地征用电影技巧。而剧作内容上的改编也同样“年轻”——这是一出女人戏,主角是繁漪和四凤,主题是两性关系在欲望与金钱中的扭曲。舞台的正视角留给了四凤,显然这是导演最为同情的角色,身陷爱情与经济的双重地狱。她的陋室里,有一张不飞的风筝、一把不转的风扇。最后一幕,她沿着衣柜、皮箱、书桌和椅子垒起的斜坡,缓慢地爬向高处,风筝依然没有飞,尽管场外狂风大作。
毫无疑问,这就是创作者面对的时代。如果抹掉曹禺的名字,这是一出好戏,但剧作显然难与曹禺比肩,改编者只是部分节选了《雷雨》,并未真正理解它。
主办方给包括这出戏在内的系列演出贴上了“戏剧新浪潮”的标签,这是一种轻狂而又坦诚的语气,沉闷的文化市场的确急需年轻人的搅局。尽管曹禺本人对曾遭意识形态审查的话剧作品并不满意,但阶级、命运这些在改编中被淡隐的更关宏旨的主题并不是灰尘。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当北京的排水系统受到质疑,人们的目光会移向日本或中国古代去寻找答案。疯狂的现代化在制造新麻烦的同时,并没有倾覆那些最初的根本的旧问题,如果因为被时代撞了一下腰就轻易绕过它们,便不能指望希望会把它的种子丢在雨里。
在雨势逐渐失控的傍晚,一场小剧场话剧正“躲”在朝阳区木马剧场,为慕名前来的观众演出。观众慕的是两个名,一是原著作者曹禺——这出戏名为《雷雨2.0》;二是导演王翀,这位成功改编过《阴道独白》、《中央公园西路》等外国戏剧经典的年轻导演,这次站在了中国现代戏剧之父的肩上。演出后,暴雨未停,导演发出一条微博,大意是,一位70岁的戏剧前辈冒雨去看戏,看后发来数百字的短信,非常激动。
這出戏的形式足以让前辈激动。导演把话剧现场转换为一部电影的摄影棚,演员当场换装,在密布的电源线之间飞奔,同时兼任摄影、道具甚至服装。底下一片忙乱,大屏幕上却是一出完整的情节剧,在替身、场外配音和音效的配合下,镜头语言实现了丰富的变化。于是观众得以看到一部电影(或者话剧)完成的全过程,揪住了一切艺术形式中不可回避的欺骗性。
导演在《中央公园西路》中已经试验过此类方法,这一形式上的改编非常现代,暴露了创作者的年纪。在曹禺的时代,人们很难如此狡猾而又聪明地征用电影技巧。而剧作内容上的改编也同样“年轻”——这是一出女人戏,主角是繁漪和四凤,主题是两性关系在欲望与金钱中的扭曲。舞台的正视角留给了四凤,显然这是导演最为同情的角色,身陷爱情与经济的双重地狱。她的陋室里,有一张不飞的风筝、一把不转的风扇。最后一幕,她沿着衣柜、皮箱、书桌和椅子垒起的斜坡,缓慢地爬向高处,风筝依然没有飞,尽管场外狂风大作。
毫无疑问,这就是创作者面对的时代。如果抹掉曹禺的名字,这是一出好戏,但剧作显然难与曹禺比肩,改编者只是部分节选了《雷雨》,并未真正理解它。
主办方给包括这出戏在内的系列演出贴上了“戏剧新浪潮”的标签,这是一种轻狂而又坦诚的语气,沉闷的文化市场的确急需年轻人的搅局。尽管曹禺本人对曾遭意识形态审查的话剧作品并不满意,但阶级、命运这些在改编中被淡隐的更关宏旨的主题并不是灰尘。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当北京的排水系统受到质疑,人们的目光会移向日本或中国古代去寻找答案。疯狂的现代化在制造新麻烦的同时,并没有倾覆那些最初的根本的旧问题,如果因为被时代撞了一下腰就轻易绕过它们,便不能指望希望会把它的种子丢在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