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面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公选时,参加者可能会因为公选组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不过,不管公选如何组织,公选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残酷的淘汰式竞争,其体验、心得也在不同之外,具有相通之处。
周之峰:公选实职副科体验
前几天刚参加完市统筹公选副科级领导干部的面试,顺利通关,最终以总成绩全市第二顺利进入考察环节(全市公选5名)。通知参加资格复审和面试时,中间只有三四天的准备时间。说的是12号上午复审、看考场,下午实地调研,13号全天面试。结果12号下午实地调研后,出乎意料的现场就举行了一场调研成果转化——写调研报告,占面试总成绩的30%;13号依旧结构化面试,占面试成绩的70%。
回想这一路历程,感触颇深,还好最终我以总成绩第一名顺利通关,对如何在考试、面试中取得成功有了更深的体会。
第一,自信乐观。积极的自我认知是力量的源泉,良好的乐观心态是成功的保证,有助于临场发挥,正所谓是“心态决定命运”!
第二,学习。学理论(不要烦枯燥无味)、学实践(注重从实践工作中、生活中学习,向你身边优秀的同志学习)、学应用(大胆地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甚至是你平时与朋友交流中,这有助于培养作为一名公务员或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语言素质、思维方式等)。
第三,勤总结。也就是要不断去悟、去思考(如针对某类问题我将怎样处理,我将如何与人相处等),这是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关键!
第四,做好考前其它准备。如服饰、礼节礼仪、答题技巧等。这些我不多说,我重点说一下,考前对时事热点一定要100%的关注,要结合到报考职位思考出题方向,多做准备(并不一定会考,但这样心里或许会更有底,从容上阵)。
第五,答题时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跳出“框框”,做到逻辑层次明确、全面、深入,在理性的分析基础上,最好能有一点感性的语言打动评委老师。
王文:公选正科心得
参加了正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通过了笔试和面试,组织考察时失败。我没有参加过公务员考试,这样的考试只参加了这一次。经验谈不上,只有一点心得。面试的心得就是沉着稳重,有条不紊地表达就行了。对于笔试,我有以下几点认识,仅供参考。
1、阅读《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大纲》,然后买一套书看看,目的是了解题型。
2、关注热点。比如,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振兴东北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劳动合同法等,目的是了解考什么。
3、拓宽知识面。政治、经济、历史、科技、文化、体育等基本常识都要有所了解。这个在基本常识里面要考,因此要注重平时积累。
4、申论答题时要有条理性。我觉得这是第一位的。有层次感,不乱。因为大家答的内容大体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表达的问题了。所以,重点不是答什么,而是怎么答。当然,如果对所论述的问题不了解,那重点就是答什么了。还要注意详略。
5、阅读党和政府的重要报告。比如,十七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当重要,因为很多题就是里面的内容。
6、了解所在地市的情况,历史、经济,特别是重大的民生工程等。因为有部分题目和这有关。
7、公开选拔考试,选拔的是领导干部,不是科员,所以站得更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自己当作领导来看,你在解决问题时的身份是领导,角色定位很重要。这样能够进入角色,撇开学生腔:外行腔。
8、适度紧张,头脑清醒,在迷惑的时候或不知道的时候,相信直觉,因为很多知识要靠平时积累,想不起来就凭直觉吧,总比空着好。
彩虹月:副处成功经验
前些日子,参加了竞选副处级领导干部考试,最终以笔试、面试总排名第二的成绩进入考察。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
对于笔试,临时抱佛脚,纵然有益,但是用处不是很大。在基础知识选择和判断对错部分,很大程度都是在考查你運用理论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如果你只记住了一般性的概念、理论,而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很难选对答案的。在考试前,我也曾突击性地做过好多套题,但遗憾的是一道完全相同的题也没遇到。这就要求在平时,就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勤于思考的习惯,尤其平时遇到某个问题,练习某套习题,不要只识记结果,要懂得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二、尽可能地了解考试的动向
如果在试前,你能够了解到有哪些人或是什么地方的人出题,那么你就实在是太幸运了。如果是本地区的人出题,那么考试题目自然会和当地的有关情况最贴近,如果是从外地聘请的人出题,那么就要把视野放开一些,站的高度更高一些。我这次考试,就是聘请中组部命题小组出的题,题目就离我们当地实际距离较远,之前我准备的当地经济发展方面的知识就没派上用场。
其实,说来也惭愧,在考之前有人已帮我预测到了“和谐社会”这个考点,可当时我满脑子都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问题根本学不进去,而科学发展观在之前的副处考试已考过了,根本不可能重复再考。
三、树立自信心
现在无论哪种考试,若能偶遇自己做过的题目,不可谓不是奇迹,其实也别太奢望。即使没有我们做过的题目出现在考题中,而如果我们是满载着知识出现在考场中的,这无疑会增添自己无穷的自信心。信心足了,思维也就活跃起来,有助于临场发挥。
以上三点应该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只是我有机会又深切地体会了一次。下面仅就面试谈谈自己的经验教训。
四、关于面试
1、进场前:当时是早晨6点进入候考区,然后抽本组答题顺序,轮到我们这个职位进考场时,已是下午二点十五分了,我以本组第三号进入考场,差三分三点钟。终于捱到进考场,精神和体力已是十分疲惫。这时候我告诉自己已经没有退路,硬撑也要拿下来,一定要注意保持进场时的良好精神状态,比如深呼吸,女同志稍涂一些淡淡的口红等。
2、考场上:考了3道题,就写在座位前小课桌的题签上,从思考到答题完毕总计是15分钟。首先,读题时,一定要保持足够的镇静。其次,思考时间要充分,不要没想好仓促答题,因为一旦开口答题,就再没有停下来想的可能。我当时就唯恐给评委留下反应迟钝的印象,导致思考时间过短,3道题只用了3分钟,这也许是和公务员考试不同的地方(据朋友说公务员是限时思考的)。事后得知,其它考生思考最长的时间足足用了10分钟。再次,答好第一道题特别重要。经过一天下来,评委已是很疲惫,往往是在昕考生答了第一道题后,或是刚开口讲了几句话,就已经给出了分数。考生答好第一道题自然是很关键。而我恰恰是因为仓促作答,第一道题思考不充分,再加紧张,致使第一道题没答好,过于简单,也不够流畅,致使我面试排名第三。最后,坚持下去。假如前面的题没答好,也不要因此影响自己的心绪,不要轻言放弃,后面的题还要尽力答好。我就是因为坚持到了最后,使自己没有得到一个过差的分数,得了81.52分,比第一差了2.44分,比第二名差了1.34分。
周之峰:公选实职副科体验
前几天刚参加完市统筹公选副科级领导干部的面试,顺利通关,最终以总成绩全市第二顺利进入考察环节(全市公选5名)。通知参加资格复审和面试时,中间只有三四天的准备时间。说的是12号上午复审、看考场,下午实地调研,13号全天面试。结果12号下午实地调研后,出乎意料的现场就举行了一场调研成果转化——写调研报告,占面试总成绩的30%;13号依旧结构化面试,占面试成绩的70%。
回想这一路历程,感触颇深,还好最终我以总成绩第一名顺利通关,对如何在考试、面试中取得成功有了更深的体会。
第一,自信乐观。积极的自我认知是力量的源泉,良好的乐观心态是成功的保证,有助于临场发挥,正所谓是“心态决定命运”!
第二,学习。学理论(不要烦枯燥无味)、学实践(注重从实践工作中、生活中学习,向你身边优秀的同志学习)、学应用(大胆地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甚至是你平时与朋友交流中,这有助于培养作为一名公务员或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语言素质、思维方式等)。
第三,勤总结。也就是要不断去悟、去思考(如针对某类问题我将怎样处理,我将如何与人相处等),这是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关键!
第四,做好考前其它准备。如服饰、礼节礼仪、答题技巧等。这些我不多说,我重点说一下,考前对时事热点一定要100%的关注,要结合到报考职位思考出题方向,多做准备(并不一定会考,但这样心里或许会更有底,从容上阵)。
第五,答题时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跳出“框框”,做到逻辑层次明确、全面、深入,在理性的分析基础上,最好能有一点感性的语言打动评委老师。
王文:公选正科心得
参加了正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通过了笔试和面试,组织考察时失败。我没有参加过公务员考试,这样的考试只参加了这一次。经验谈不上,只有一点心得。面试的心得就是沉着稳重,有条不紊地表达就行了。对于笔试,我有以下几点认识,仅供参考。
1、阅读《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大纲》,然后买一套书看看,目的是了解题型。
2、关注热点。比如,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振兴东北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劳动合同法等,目的是了解考什么。
3、拓宽知识面。政治、经济、历史、科技、文化、体育等基本常识都要有所了解。这个在基本常识里面要考,因此要注重平时积累。
4、申论答题时要有条理性。我觉得这是第一位的。有层次感,不乱。因为大家答的内容大体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表达的问题了。所以,重点不是答什么,而是怎么答。当然,如果对所论述的问题不了解,那重点就是答什么了。还要注意详略。
5、阅读党和政府的重要报告。比如,十七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当重要,因为很多题就是里面的内容。
6、了解所在地市的情况,历史、经济,特别是重大的民生工程等。因为有部分题目和这有关。
7、公开选拔考试,选拔的是领导干部,不是科员,所以站得更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自己当作领导来看,你在解决问题时的身份是领导,角色定位很重要。这样能够进入角色,撇开学生腔:外行腔。
8、适度紧张,头脑清醒,在迷惑的时候或不知道的时候,相信直觉,因为很多知识要靠平时积累,想不起来就凭直觉吧,总比空着好。
彩虹月:副处成功经验
前些日子,参加了竞选副处级领导干部考试,最终以笔试、面试总排名第二的成绩进入考察。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
对于笔试,临时抱佛脚,纵然有益,但是用处不是很大。在基础知识选择和判断对错部分,很大程度都是在考查你運用理论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如果你只记住了一般性的概念、理论,而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很难选对答案的。在考试前,我也曾突击性地做过好多套题,但遗憾的是一道完全相同的题也没遇到。这就要求在平时,就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勤于思考的习惯,尤其平时遇到某个问题,练习某套习题,不要只识记结果,要懂得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二、尽可能地了解考试的动向
如果在试前,你能够了解到有哪些人或是什么地方的人出题,那么你就实在是太幸运了。如果是本地区的人出题,那么考试题目自然会和当地的有关情况最贴近,如果是从外地聘请的人出题,那么就要把视野放开一些,站的高度更高一些。我这次考试,就是聘请中组部命题小组出的题,题目就离我们当地实际距离较远,之前我准备的当地经济发展方面的知识就没派上用场。
其实,说来也惭愧,在考之前有人已帮我预测到了“和谐社会”这个考点,可当时我满脑子都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问题根本学不进去,而科学发展观在之前的副处考试已考过了,根本不可能重复再考。
三、树立自信心
现在无论哪种考试,若能偶遇自己做过的题目,不可谓不是奇迹,其实也别太奢望。即使没有我们做过的题目出现在考题中,而如果我们是满载着知识出现在考场中的,这无疑会增添自己无穷的自信心。信心足了,思维也就活跃起来,有助于临场发挥。
以上三点应该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只是我有机会又深切地体会了一次。下面仅就面试谈谈自己的经验教训。
四、关于面试
1、进场前:当时是早晨6点进入候考区,然后抽本组答题顺序,轮到我们这个职位进考场时,已是下午二点十五分了,我以本组第三号进入考场,差三分三点钟。终于捱到进考场,精神和体力已是十分疲惫。这时候我告诉自己已经没有退路,硬撑也要拿下来,一定要注意保持进场时的良好精神状态,比如深呼吸,女同志稍涂一些淡淡的口红等。
2、考场上:考了3道题,就写在座位前小课桌的题签上,从思考到答题完毕总计是15分钟。首先,读题时,一定要保持足够的镇静。其次,思考时间要充分,不要没想好仓促答题,因为一旦开口答题,就再没有停下来想的可能。我当时就唯恐给评委留下反应迟钝的印象,导致思考时间过短,3道题只用了3分钟,这也许是和公务员考试不同的地方(据朋友说公务员是限时思考的)。事后得知,其它考生思考最长的时间足足用了10分钟。再次,答好第一道题特别重要。经过一天下来,评委已是很疲惫,往往是在昕考生答了第一道题后,或是刚开口讲了几句话,就已经给出了分数。考生答好第一道题自然是很关键。而我恰恰是因为仓促作答,第一道题思考不充分,再加紧张,致使第一道题没答好,过于简单,也不够流畅,致使我面试排名第三。最后,坚持下去。假如前面的题没答好,也不要因此影响自己的心绪,不要轻言放弃,后面的题还要尽力答好。我就是因为坚持到了最后,使自己没有得到一个过差的分数,得了81.52分,比第一差了2.44分,比第二名差了1.3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