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9~10月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率领东北野战军在广阔的黑土地上发起了规模巨大的辽沈战役。参战将士经过52天的浴血奋战,全歼国民党卫立煌集团重兵47万,解放了东北全境,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
六十年后的9月19日,记者走进了这次战役的决策之地——哈尔滨双城市第四野战军指挥所旧址,目睹耳闻感触颇深。
双城市又称双城堡,位于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以南约百余华里的地方。双城历史悠久、物阜民丰、人文荟萃。作战勇敢赏穿黄马褂的满清正红旗瓜尔佳氏托布云,黑龙江将军丰绅,98岁高龄、特赐翰林院检讨的清代大儒于学乾,民国要员莫德惠,抗苏名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军曾大规模入侵我北部边疆地区,遭我军民重创)韩光第《新华日报》曾专撰社论深切悼念的抗日名将唐聚五等历史名人都是双城人氏。
1946年12月10日深夜,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局第一书记的林彪率领一个精干的军事指挥班子。悄悄来到这里。由于当地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保卫部门出色的工作,在以后近两年的时间,老百姓只知道这里驻有民主联军,但绝对想不到,以指挥平型关大战而名闻天下的林彪会在此落脚。
1946年初,林彪率部进入东北。通过党中央各种渠道的工作和东北广大军民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总算在哈尔滨稳定下来。但客观形势仍很严重。哈尔滨是当时东北最大城市,人口百余万,构成非常复杂。既有因仇视“十月革命”而逃到中国的沙俄旧贵族、军官,也有因土改而到城里“避风”的土豪劣绅,更有诸多“座山雕”一类的国民党先遣军旅长、团长、司令,还有很多残余日伪特务。他们虽然利益各异,但仇视新政权则是共有的立场。在广大地区的正规战场上,他们不敢和我军“叫板”,于是,在城市搞破坏和暗杀就成了“首选”手段。东安兵工厂、西安的大粮库、哈尔滨电车和通讯系统等要害单位多次受到严重破坏,我方损失惨重。,东北地区党政军主要领导则更是地下“暗杀团”行动的重要目标。东北抗联名将李兆麟将军、佳木斯市市长孙西林、吉林市公安局长等我方重要领导人先后遭敌毒手。有一天肖华将军(后任东野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建国后曾任总政治部主任)从一幢大楼下通过,一块巨石从天而降,落在离他头部只有几厘米的地方。如果再正一点,那我们就无从分享“长征组歌”那雄浑高亢的歌词了,林彪作为当时东北地区的最高领导人自然也是敌人暗杀的一号目标,其生命时刻受到严重危胁。为了保障他的绝对安全,也为了林彪能从琐碎的日常活动中解脱出来,专注执行作战指挥任务,经东北局讨论决定林彪前往双城。
从长途汽车上下来,记者直奔指挥部旧址。这是一座建造于1917年的北方豪宅,是原民国吉林省警察厅长张逢伯为其姨太太修建的。占地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共有青砖灰瓦、木结构硬山式房屋35间,分东西两个跨院,中间以一月亮门相通。东跨院是主院,从建造精巧的卷棚式仪门上即可看出。正房与东西厢房各5间。正房中间门楣上挂着一块黑底白字的木匾,进入正厅坐北朝南摆放着一尊林彪青铜半身塑像,他面容消瘦,目光有神,身着皮大衣,手执望远镜,现场指挥作战的神态栩栩如生。细看铭牌,是他女儿林晓霖(林彪与张梅之女)敬献的。东边第一间是林彪的会客室,南窗下是一张铺着绿呢的写字台,上有电话、台灯,一把皮制的木转椅是仿原物制做的。靠北墙是一对帆布沙发,听旧址工作人员讲,这对沙发与卧室里的沙发还是原物。真想不到六十多年过去了,保存得还是如此之好。如果不是有规定,记者真想坐一下这把陈云、彭真、罗荣桓、刘亚楼、肖劲光、李天佑、肖华、邓华、洪学智等东北局主要领导和四野骁将,都曾坐在上面与林彪共议军机大事的沙发,体验一下“谈笑将胡沙”的感觉。东二间是林彪的卧室,靠南窗是一铺关东火炕,东墙处放着一个马扎式的活动床。正房西两间是作战室,西墙上挂着作战地图。中间是一椭圆形的长桌,也铺着绿呢桌布。罗荣桓(东野政委)、刘亚楼(东野参谋长)、谭政(东野政治部主任)坐在桌旁,林彪站着,用手指图,他们四人仿佛仍在筹划着东北战场的作战大计。这四尊塑胶像制做得虽然称不上惟妙惟肖,但还是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正房五间都是青砖漫地,红木板壁吊顶很精细,不知原来就这样,还是近年来装修才搞的。房间里都挂着白色的窗帘。据林彪的秘书谭云鹤老人回忆,林彪自从来到双城指挥所以后,经常白天也拉上窗帘,开着电灯。他经常倒坐在椅子上,面对着墙上的作战图,独自一人有时一坐就是半天,一言不发。一旦思考成熟,才叫未罗荣桓、刘亚楼等人,合议后发布作战命令。
东厢房是伙房,靠北头一间是林彪用餐的地方,偶尔他也在这里请重要客人吃顿便饭,谭云鹤老人回忆:林彪的伙食很简单,他的厨师是一位冀东人,政治上当然绝对可靠,但手艺却很一般,可林彪从来不说饭菜的好坏。只是有一段时间,他指名要吃腊肉,说是吃了对睡眠有好处,但入关以后就不吃了。关于林彪爱吃炒黄豆,也只是在双城这样,离开后也就不吃了。
西厢房是林彪的卫士住房,他一共有13位警卫,不用说都是根正苗红、枪法超群的高手了。
西跨院是四合院,南北东西共20间房,是当年东野指挥部司令部、政治部用房。粗略估计一下,当年最多也不过二十多人。一个统率百万大军的机关总共才这么几个人,这也印证了记者前些年在颐和园遇到的一位曾在四野司令部作战处当过参谋的老将军的话:“当年东野总部加上东北局一共不到50个人!”
西院的东厢房是一个新开辟的展厅,陈列着以林彪、罗荣桓两位元帅和出自四野的519位少将以上高级军官的照片。其中,上将就有25位,占1955年授衔的55位上将的百分之四十还多,足见当年四野的强大了。屋里还有一件文物,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这是四野某部89团3营7连3排8班在辽沈战役发起之前的1948年6月间写的决心书。六十多年了,居然仍保存完好,实属难得。在这份不足二百字且错字错句颇多的决心书里,有几条挺有意思的。决心书为4节12条,“战斗”一节第4条是捕虏10名以上,获得步枪5支、自动武器3支。这应该是立功标准,至于是几等功,记者未做详细考证不敢妄言。不过可以肯定地讲,尽管国民党军队战斗力远不如日本鬼子,但要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做到这些也是很不容易的。“克服困难”一节第3条是在战斗当是(时)没吃饭,没有水服(喝),也不睡觉也不说怪话。分析这条,可以得知,在当时没有饭吃、没有水喝,觉也睡不上时投入战斗是经常的情况。许多战士是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毫无怨言、义无返顾地冲向战斗,冲向死亡。那么,在延安的毛泽东不知道这些吗?肯定是知道的,否则他就不会说:“宁 肯杀了战马,也要让冲锋的战士吃上肉”了。但具体到每次战斗,都能这样吗?结果往往是“大决战”辽沈战役中那个令人心碎的场面:炊事班老班长挑着大白馒头和猪肉炖粉条来到战场时,见到的都是倒在血泊中的弟兄而失声痛哭。
西厢房是四野的战史陈列,它用简单明了的图表、数字、照片和文物,勾勒了这支在当时四大野战军中人数最多、武器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从零下40°北满打到零上40°的海南岛,最后在朝鲜战场重挫美军王牌,赢得“万岁军”美誉的悲壮战斗历程。
院落的一角有一个防空洞,现用两扇红漆木门挡着。听相关人员讲,这个防空洞也是为林彪和总部其他人准备的,当时为了保密,不能用外人来开挖,只是林彪的13个卫士采用大开膛的方式挖的,上面横竖压着四层铁轨也是卫士们趁夜暗从双城堡火车站弄来的。防空洞面积约十个平方米,但林彪一次也没用过,这也从侧面证明当时保密工作的出色,因为如果有敌特侦知林彪住在这里,蒋介石是不会错过用B-24轰炸机消灭他这位“得意门生”的(蒋介石曾任黄埔军校校长,林彪是黄埔四期毕业生)。
从1946年12月10日到双城,1948年9月30日离开,近两年的时间,林彪在双城指挥了从进入东北我军打的第一次胜仗新开岭之战,到三下江南、四保临江,1947年夏、秋、冬三季进攻战役,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军在东北的被动局面,为辽沈决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他在是否南下北宁线作战有过种种疑虑,但最终还是执行中央军委的决定,坚守塔山,攻克锦州,并当机立断一面请示中央一面主动出击展开辽西会战,全歼了廖耀湘十万精兵。迫使郑洞国、曾泽生两将军放下武器。1955年,林彪被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位列朱德元帅和彭德怀元帅之后。
双城四野指挥部近年来经过大规模整修,重新对外开放并成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众日增。记者前去的那天沈空的很多军校学员和双城市小学生也在参观。一位小学生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的话,听上去还是挺有意思的:“看了展览,我们很激动,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东北大地是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历史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注]1945年日本投降,我军进入东北始称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更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1949年3月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包括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一般习惯上都称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野)或四野。
六十年后的9月19日,记者走进了这次战役的决策之地——哈尔滨双城市第四野战军指挥所旧址,目睹耳闻感触颇深。
双城市又称双城堡,位于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以南约百余华里的地方。双城历史悠久、物阜民丰、人文荟萃。作战勇敢赏穿黄马褂的满清正红旗瓜尔佳氏托布云,黑龙江将军丰绅,98岁高龄、特赐翰林院检讨的清代大儒于学乾,民国要员莫德惠,抗苏名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军曾大规模入侵我北部边疆地区,遭我军民重创)韩光第《新华日报》曾专撰社论深切悼念的抗日名将唐聚五等历史名人都是双城人氏。
1946年12月10日深夜,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局第一书记的林彪率领一个精干的军事指挥班子。悄悄来到这里。由于当地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保卫部门出色的工作,在以后近两年的时间,老百姓只知道这里驻有民主联军,但绝对想不到,以指挥平型关大战而名闻天下的林彪会在此落脚。
1946年初,林彪率部进入东北。通过党中央各种渠道的工作和东北广大军民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总算在哈尔滨稳定下来。但客观形势仍很严重。哈尔滨是当时东北最大城市,人口百余万,构成非常复杂。既有因仇视“十月革命”而逃到中国的沙俄旧贵族、军官,也有因土改而到城里“避风”的土豪劣绅,更有诸多“座山雕”一类的国民党先遣军旅长、团长、司令,还有很多残余日伪特务。他们虽然利益各异,但仇视新政权则是共有的立场。在广大地区的正规战场上,他们不敢和我军“叫板”,于是,在城市搞破坏和暗杀就成了“首选”手段。东安兵工厂、西安的大粮库、哈尔滨电车和通讯系统等要害单位多次受到严重破坏,我方损失惨重。,东北地区党政军主要领导则更是地下“暗杀团”行动的重要目标。东北抗联名将李兆麟将军、佳木斯市市长孙西林、吉林市公安局长等我方重要领导人先后遭敌毒手。有一天肖华将军(后任东野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建国后曾任总政治部主任)从一幢大楼下通过,一块巨石从天而降,落在离他头部只有几厘米的地方。如果再正一点,那我们就无从分享“长征组歌”那雄浑高亢的歌词了,林彪作为当时东北地区的最高领导人自然也是敌人暗杀的一号目标,其生命时刻受到严重危胁。为了保障他的绝对安全,也为了林彪能从琐碎的日常活动中解脱出来,专注执行作战指挥任务,经东北局讨论决定林彪前往双城。
从长途汽车上下来,记者直奔指挥部旧址。这是一座建造于1917年的北方豪宅,是原民国吉林省警察厅长张逢伯为其姨太太修建的。占地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共有青砖灰瓦、木结构硬山式房屋35间,分东西两个跨院,中间以一月亮门相通。东跨院是主院,从建造精巧的卷棚式仪门上即可看出。正房与东西厢房各5间。正房中间门楣上挂着一块黑底白字的木匾,进入正厅坐北朝南摆放着一尊林彪青铜半身塑像,他面容消瘦,目光有神,身着皮大衣,手执望远镜,现场指挥作战的神态栩栩如生。细看铭牌,是他女儿林晓霖(林彪与张梅之女)敬献的。东边第一间是林彪的会客室,南窗下是一张铺着绿呢的写字台,上有电话、台灯,一把皮制的木转椅是仿原物制做的。靠北墙是一对帆布沙发,听旧址工作人员讲,这对沙发与卧室里的沙发还是原物。真想不到六十多年过去了,保存得还是如此之好。如果不是有规定,记者真想坐一下这把陈云、彭真、罗荣桓、刘亚楼、肖劲光、李天佑、肖华、邓华、洪学智等东北局主要领导和四野骁将,都曾坐在上面与林彪共议军机大事的沙发,体验一下“谈笑将胡沙”的感觉。东二间是林彪的卧室,靠南窗是一铺关东火炕,东墙处放着一个马扎式的活动床。正房西两间是作战室,西墙上挂着作战地图。中间是一椭圆形的长桌,也铺着绿呢桌布。罗荣桓(东野政委)、刘亚楼(东野参谋长)、谭政(东野政治部主任)坐在桌旁,林彪站着,用手指图,他们四人仿佛仍在筹划着东北战场的作战大计。这四尊塑胶像制做得虽然称不上惟妙惟肖,但还是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正房五间都是青砖漫地,红木板壁吊顶很精细,不知原来就这样,还是近年来装修才搞的。房间里都挂着白色的窗帘。据林彪的秘书谭云鹤老人回忆,林彪自从来到双城指挥所以后,经常白天也拉上窗帘,开着电灯。他经常倒坐在椅子上,面对着墙上的作战图,独自一人有时一坐就是半天,一言不发。一旦思考成熟,才叫未罗荣桓、刘亚楼等人,合议后发布作战命令。
东厢房是伙房,靠北头一间是林彪用餐的地方,偶尔他也在这里请重要客人吃顿便饭,谭云鹤老人回忆:林彪的伙食很简单,他的厨师是一位冀东人,政治上当然绝对可靠,但手艺却很一般,可林彪从来不说饭菜的好坏。只是有一段时间,他指名要吃腊肉,说是吃了对睡眠有好处,但入关以后就不吃了。关于林彪爱吃炒黄豆,也只是在双城这样,离开后也就不吃了。
西厢房是林彪的卫士住房,他一共有13位警卫,不用说都是根正苗红、枪法超群的高手了。
西跨院是四合院,南北东西共20间房,是当年东野指挥部司令部、政治部用房。粗略估计一下,当年最多也不过二十多人。一个统率百万大军的机关总共才这么几个人,这也印证了记者前些年在颐和园遇到的一位曾在四野司令部作战处当过参谋的老将军的话:“当年东野总部加上东北局一共不到50个人!”
西院的东厢房是一个新开辟的展厅,陈列着以林彪、罗荣桓两位元帅和出自四野的519位少将以上高级军官的照片。其中,上将就有25位,占1955年授衔的55位上将的百分之四十还多,足见当年四野的强大了。屋里还有一件文物,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这是四野某部89团3营7连3排8班在辽沈战役发起之前的1948年6月间写的决心书。六十多年了,居然仍保存完好,实属难得。在这份不足二百字且错字错句颇多的决心书里,有几条挺有意思的。决心书为4节12条,“战斗”一节第4条是捕虏10名以上,获得步枪5支、自动武器3支。这应该是立功标准,至于是几等功,记者未做详细考证不敢妄言。不过可以肯定地讲,尽管国民党军队战斗力远不如日本鬼子,但要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做到这些也是很不容易的。“克服困难”一节第3条是在战斗当是(时)没吃饭,没有水服(喝),也不睡觉也不说怪话。分析这条,可以得知,在当时没有饭吃、没有水喝,觉也睡不上时投入战斗是经常的情况。许多战士是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毫无怨言、义无返顾地冲向战斗,冲向死亡。那么,在延安的毛泽东不知道这些吗?肯定是知道的,否则他就不会说:“宁 肯杀了战马,也要让冲锋的战士吃上肉”了。但具体到每次战斗,都能这样吗?结果往往是“大决战”辽沈战役中那个令人心碎的场面:炊事班老班长挑着大白馒头和猪肉炖粉条来到战场时,见到的都是倒在血泊中的弟兄而失声痛哭。
西厢房是四野的战史陈列,它用简单明了的图表、数字、照片和文物,勾勒了这支在当时四大野战军中人数最多、武器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从零下40°北满打到零上40°的海南岛,最后在朝鲜战场重挫美军王牌,赢得“万岁军”美誉的悲壮战斗历程。
院落的一角有一个防空洞,现用两扇红漆木门挡着。听相关人员讲,这个防空洞也是为林彪和总部其他人准备的,当时为了保密,不能用外人来开挖,只是林彪的13个卫士采用大开膛的方式挖的,上面横竖压着四层铁轨也是卫士们趁夜暗从双城堡火车站弄来的。防空洞面积约十个平方米,但林彪一次也没用过,这也从侧面证明当时保密工作的出色,因为如果有敌特侦知林彪住在这里,蒋介石是不会错过用B-24轰炸机消灭他这位“得意门生”的(蒋介石曾任黄埔军校校长,林彪是黄埔四期毕业生)。
从1946年12月10日到双城,1948年9月30日离开,近两年的时间,林彪在双城指挥了从进入东北我军打的第一次胜仗新开岭之战,到三下江南、四保临江,1947年夏、秋、冬三季进攻战役,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军在东北的被动局面,为辽沈决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他在是否南下北宁线作战有过种种疑虑,但最终还是执行中央军委的决定,坚守塔山,攻克锦州,并当机立断一面请示中央一面主动出击展开辽西会战,全歼了廖耀湘十万精兵。迫使郑洞国、曾泽生两将军放下武器。1955年,林彪被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位列朱德元帅和彭德怀元帅之后。
双城四野指挥部近年来经过大规模整修,重新对外开放并成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众日增。记者前去的那天沈空的很多军校学员和双城市小学生也在参观。一位小学生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的话,听上去还是挺有意思的:“看了展览,我们很激动,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东北大地是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历史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注]1945年日本投降,我军进入东北始称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更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1949年3月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包括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一般习惯上都称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野)或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