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大力倡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落实《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然而,在平时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合作对象参与不均衡,小组活动成了能力强的同学唱“独角戏”,学习能力较差的则成为了听众,甚至是“旁观者”“局外人”;小组合作目标不明确,致使活动布置下去学生一脸茫然,面面相觑,无从下手;合作学习走形式,一些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说题外话,做题外事等现象,种种现象充分说明课堂小组学习的有效性亟待提高。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顺利成才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分组是小组学习的前提条件,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组能让小组学习达到好的效果,否则会得不偿失。在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固定分组、动态分组两种形式。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和同事们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各个班的全体学生进行适当的固定分组。分组时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达到科学合理分组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根据班内人数的多少,以6~8人为一组,在分组时应认真考虑各个学生的认知经验、学习能力、兴趣特长方面的差异,并进行优化组合,保证各小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各组间的实力均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人人主动参与。在竞赛中,学生们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为自己所在小组争光,有利于满足学生归属的需要,形成集体荣誉感,进而形成团队精神。其次,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成员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这便是动态分组。教师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尽可能都有书法好的、喜欢画画的、口语好、喜欢表达的、口语差、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这样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起来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会逐渐体现出来。
二、给予小组合作充裕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根据合作学习的相关任务,给学生充裕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千万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点缀。时间是学生思考的保证,课堂中当学生围绕某一任务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所谓的教学程序而打断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强行中止,我们不难看到学生那种意犹未尽、无可奈何的表情,那不仅仅是简单的遗憾心情的表露,更重要的是也许因为你的随手一挥,而浇灭了学生创新的热情,并滋生了学生养成敷衍了事、虎头蛇尾的不良习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使学生从中能够汲取到知识信息,并能得到能力的提升,个性的展示,这一切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课堂上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大一些,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就多一些,收获就会更加实实在在一些。为此,我们教师就是“浪费”点时间也是值得的。
三、明确合作要求和任务
新课改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参与的舞台,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获、有所得,这离不开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之前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和任务,从而让学生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讨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需要对全班进行培训,确定小组合作的纪律要求,尤其还需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以便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能给予学生及时而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启发学生思维。当学生对于所要讨论任务无从下手、无法领悟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个示范引领。教师的示范要明了形象,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思维。比如在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可以选择一两名学生,以完整的对话呈现给其他学生,同时还可以在投影上出示一些关键的词句。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接下来开展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又能启发学生去运用语言,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展开交流,观察各小组的记录情况,适时介入,避免个别学生“垄断发言”,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和谐、平等、文明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活动中,要彼此尊重组内各个成员的个人想法和意见,“一言堂”“小权威”现象应杜绝发生。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组内成员之间展开热烈的讨论,在每个成员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如果出现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就需要通过再讨论,或者辩论来解决。而这一切,应该由小组长负责组织。交流要有序,一个发言,其他人要认真倾听,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该学生表达完之后进行讨论。比如一人汇报完了之后进行语言提示“It’s your turn.”全部汇报完后再提示“That’s all. Do you have any different opinions?”当别的小组成员发表看法给予补充后应及时表示“Thank you.”最后其他同学应对汇报的小组予以鼓掌表示肯定。每个学生都是自由的学习个体,在合作学习活动中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学生是否会合作也决定了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文明礼貌,别人发言不打断;懂得与组内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共同发展;学会倾听,这样才能够明辨别人的观点的对与错,以便自己吸纳或改进;学会沟通,真诚谦虚的沟通合作才会愉快。对合作讨论中出现的闹哄哄场面,老师要及时给予指正,并适当灌输一些良好的西方文化。如:他们的文明讲话和礼貌交流,他们不会大声讲话影响其他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等。只有这样,学生之间才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和谐发展。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赶帮超”活动,鼓励学生结对子,树立目标,努力赶超。
五、展示小组交流成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全班同学一起进行交流,展示学习的成果。在这样的组间互动活动中,教师可以请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拓展,再表演自己的对话。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控的工作,确保学生们没有偏题,始终围绕本课的主要内容展开讨论。在每节课的拓展延伸环节,我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或小组间的短剧表演比赛。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准备短剧的过程当中,同时为使自己小组的表演获胜,每个组员都献计献策,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想象,不断精心编排,在表演时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常常让人耳目一新。通过这样的组际交流、组际互动,他们学会了把其他小组表演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充实到自己的对话内容中,使自己的表演更真实,更生动。最后教师进行适时引导,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本课重点句型的印象。这样不仅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参与活动,而且减缓了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了广泛重视和运用。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缺陷和不足,适时调整,合理运用,以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科学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并科学地进行评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学生成才之梦就不再遥远。
然而,在平时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合作对象参与不均衡,小组活动成了能力强的同学唱“独角戏”,学习能力较差的则成为了听众,甚至是“旁观者”“局外人”;小组合作目标不明确,致使活动布置下去学生一脸茫然,面面相觑,无从下手;合作学习走形式,一些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说题外话,做题外事等现象,种种现象充分说明课堂小组学习的有效性亟待提高。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顺利成才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分组是小组学习的前提条件,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组能让小组学习达到好的效果,否则会得不偿失。在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固定分组、动态分组两种形式。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和同事们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各个班的全体学生进行适当的固定分组。分组时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达到科学合理分组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根据班内人数的多少,以6~8人为一组,在分组时应认真考虑各个学生的认知经验、学习能力、兴趣特长方面的差异,并进行优化组合,保证各小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各组间的实力均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人人主动参与。在竞赛中,学生们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为自己所在小组争光,有利于满足学生归属的需要,形成集体荣誉感,进而形成团队精神。其次,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成员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这便是动态分组。教师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尽可能都有书法好的、喜欢画画的、口语好、喜欢表达的、口语差、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这样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起来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会逐渐体现出来。
二、给予小组合作充裕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根据合作学习的相关任务,给学生充裕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千万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点缀。时间是学生思考的保证,课堂中当学生围绕某一任务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所谓的教学程序而打断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强行中止,我们不难看到学生那种意犹未尽、无可奈何的表情,那不仅仅是简单的遗憾心情的表露,更重要的是也许因为你的随手一挥,而浇灭了学生创新的热情,并滋生了学生养成敷衍了事、虎头蛇尾的不良习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使学生从中能够汲取到知识信息,并能得到能力的提升,个性的展示,这一切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课堂上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大一些,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就多一些,收获就会更加实实在在一些。为此,我们教师就是“浪费”点时间也是值得的。
三、明确合作要求和任务
新课改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参与的舞台,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获、有所得,这离不开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之前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和任务,从而让学生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讨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需要对全班进行培训,确定小组合作的纪律要求,尤其还需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以便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能给予学生及时而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启发学生思维。当学生对于所要讨论任务无从下手、无法领悟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个示范引领。教师的示范要明了形象,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思维。比如在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可以选择一两名学生,以完整的对话呈现给其他学生,同时还可以在投影上出示一些关键的词句。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接下来开展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又能启发学生去运用语言,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展开交流,观察各小组的记录情况,适时介入,避免个别学生“垄断发言”,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和谐、平等、文明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活动中,要彼此尊重组内各个成员的个人想法和意见,“一言堂”“小权威”现象应杜绝发生。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组内成员之间展开热烈的讨论,在每个成员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如果出现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就需要通过再讨论,或者辩论来解决。而这一切,应该由小组长负责组织。交流要有序,一个发言,其他人要认真倾听,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该学生表达完之后进行讨论。比如一人汇报完了之后进行语言提示“It’s your turn.”全部汇报完后再提示“That’s all. Do you have any different opinions?”当别的小组成员发表看法给予补充后应及时表示“Thank you.”最后其他同学应对汇报的小组予以鼓掌表示肯定。每个学生都是自由的学习个体,在合作学习活动中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学生是否会合作也决定了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文明礼貌,别人发言不打断;懂得与组内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共同发展;学会倾听,这样才能够明辨别人的观点的对与错,以便自己吸纳或改进;学会沟通,真诚谦虚的沟通合作才会愉快。对合作讨论中出现的闹哄哄场面,老师要及时给予指正,并适当灌输一些良好的西方文化。如:他们的文明讲话和礼貌交流,他们不会大声讲话影响其他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等。只有这样,学生之间才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和谐发展。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赶帮超”活动,鼓励学生结对子,树立目标,努力赶超。
五、展示小组交流成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全班同学一起进行交流,展示学习的成果。在这样的组间互动活动中,教师可以请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拓展,再表演自己的对话。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控的工作,确保学生们没有偏题,始终围绕本课的主要内容展开讨论。在每节课的拓展延伸环节,我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或小组间的短剧表演比赛。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准备短剧的过程当中,同时为使自己小组的表演获胜,每个组员都献计献策,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想象,不断精心编排,在表演时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常常让人耳目一新。通过这样的组际交流、组际互动,他们学会了把其他小组表演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充实到自己的对话内容中,使自己的表演更真实,更生动。最后教师进行适时引导,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本课重点句型的印象。这样不仅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参与活动,而且减缓了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了广泛重视和运用。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缺陷和不足,适时调整,合理运用,以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科学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并科学地进行评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学生成才之梦就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