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哲学教学与研究改革研讨会暨全国哲学院系主任联席会综述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9—10日,由教育部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联合主办,西南大学承办的“新时期高校哲学教学与研究改革研讨会暨全国哲学院系主任联席会”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哲学研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紧紧围绕着“新时期高校哲学教学和研究的创新”以及“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这两大主题展开研讨。
其他文献
计算主义是“标准”认知科学的主流范式,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核心和基础,也是物理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科学哲学、一般哲学等领域中极有影响的研究范式。然而,在计算主义高歌猛进之际,众多质疑也随之而来。计算主义者与反计算主义者展开了非常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虽对于理解计算主义大有裨益,但需要指出的是,不少争论仅是言辞之争,而非真正的学理分歧。这种争论在某种程度上易造成人们思维的混乱,无益于讨论的深入。
由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价值哲学年会”,于2013年11月15—18日在上海召开,年会的主题是“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价值哲学研究”。参会学者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社会转型呼唤深化价值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上海市哲学学会吴晓明会长在大会致辞中说,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快速成长,它与社会转型紧密相关,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价值是引导和控制社会物质力量的最重要手段,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来讲,需要价值基础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巴黎手稿”创作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马克思倾毕生之力研究与透视以资本为原则的社会生活的早期成果。刚刚由对社会的“副本”批判转向“原本”批判的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不同生活境况出发提出了“劳动异化论”和“社会关系异化论”川,以异化的事实为依据剖析了私有财产及其制度,在人道主义与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哲学基础上理解和阐释了共产主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通过阐发“异化劳动”概念而发现“人的类本质”的生成途径与衡量尺度,揭示了“人的本质”范畴与“生产方式”或“生产力”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资本论》及其手稿与《手稿》相比,在于从生产方式视角探讨人的本质,即不仅指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涉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媒介物“生产资料”。
2014年4月26—27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文化研究国际中心、台湾交通大学社会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社会批判理论论坛”于南京召开。来自台湾交通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六十名学者参加论坛。两岸学者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如何以哲学创新服务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于2013年12月18日在中央党校联合主办“哲学与社会发展论坛(2013)”。
利奥塔曾说:“我不得不告诉你,我被一件工作所驱使,它既不是语言学的,又不是符号学的,甚至不是哲学的,而是政治的。”在利奥塔那里,哲学也好,艺术理论也好,最终的指向都与政治有关。嵋0詹姆斯·威廉姆斯在《利奥塔》一书中也指出,理解和阐释利奥塔必须有“政治”这一基本的视角,利奥塔对政治进行了哲学上的新思考。对政治的重新思考即使没有贯穿于利奥塔的全部作品,至少也贯穿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
一相关替代论:德雷斯基反怀疑论的知识论基础按照德雷斯基(FredDretske)的相关替代知识论,s知道P,当且仅当:(1)P是真的;(2)S相信P;(3)S能够排除P的所有相关替代项。
范畴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对同调代数的研究,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广泛应用的新理论。在现代数学的研究中,范畴论为日趋多样的数学分支,以及各个分支之间多样化的联系提供了一种统一的、简洁的“符号语言”,已经在代数学、拓扑学、代数几何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逻辑学的研究中,以范畴论为基础的拓扑斯(topos)理论正在发展成为现代数学全新的统一基础;在理论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中,范畴论在函数程序指令、程序语义学和程序逻辑学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范畴论是作为数学基础的集合论的替代物,就这点而论,其引发了许多关于
2013年10月19-20日,“第六届两岸逻辑教学与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海峡两岸逻辑学界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此次会议由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毕节学院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阳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围绕逻辑研究的“中文化”、逻辑学对哲学学科的贡献和逻辑学教学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