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切时代脉搏

来源 :语数外学习·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回放:
  ①这无疑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今天的一份《纽约时报》所包含的信息比1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经历的还多;可用的资讯平均每4年就增加一倍;各种资料、信息、画面正排山倒海般涌现,人们已经被迫经年累月沉浸其中。我们每天被动地接受着各种加码的信息,在自以为更加自由的同时,却更加被塑造。资讯改变着我们的认识,甚至让我们迷失了自我。
  ②我们总读不完堆积如山的书刊,我们总对一些新事物一知半解;我们刚刚才明白了“量子力学”,又被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搞得一头雾水;别人早已在电子商务领域干得热火朝天,我们还在用传统的商业手法苦苦挣扎。为了在同行业间生存,甚至在社会中立足,我们被迫追赶每分钟都在膨胀的知识,但我们的脚步总追不上周遭的变化。
  ③在浩瀚的资讯面前我们感到极度的恐慌焦虑,我们感到了人的渺小和无力,害怕在如潮的资讯中灭顶,害怕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
  ④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
  ⑤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预备的。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做资讯的人不可能正确地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运用资讯。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
  ⑥我们摄取新的资讯,是为了将其组合到旧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获得更佳的知识结构,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甚至全面否定对自我的认识。
  ⑦何况资讯充斥着陷阱,有的是资讯制造者带来的麻烦,更多的则是在传播通路中的异化,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资讯,如果不加以分析、理解、取舍,而“照单全收”,资讯必将对你造成严重的伤害。
  ⑧富兰克林说:“一个饱读诗书的蠢材往往比一个无知的蠢材更蠢。”
  ⑨我们完全可以从资讯焦虑中解放出来,将其还原到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正确的生活经验以及完全沟通的“常识”层次,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和处理问题。我们没有必要附庸风雅,也没有必要吹毛求疵。
  ⑩在资讯的大海里,如果你想做海绵,企图吸干所有的海水,无异于痴人说梦;不如做快乐的游鱼好了,自由地吞吐海水,汲取所需,摒弃所废。
   让资讯为我所用,而不是自己被资讯所左右,才能从资讯焦虑中彻底解放出来。
  1. 本文说明的道理,作者分别用了两个中心句加以概括,这两个中心句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概括文章开头三段的主要内容,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仿第②段画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处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⑤段举“超载健忘症”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⑩段中游鱼之比所说明的道理与下列选项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D.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6. 请结合下则材料给你的启示探究上文关于“资讯爆炸”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
  基因研究的成果将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它可以控制疾病,置换器官,延缓衰老。如果掌握了人类的全部基因密码,从理论上可使人活到1200岁,而且可以设计出新人类。可是真到了那一天,地球能承受吗?倘有人滥用基因技术,争相设计“超人”“怪人”,该怎样对待?科技是把双刃剑,基因技术的突破,也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沉重的伦理难题与心理难题。
  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指津:
  
  这是《2006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中的一道阅读试题。笔者认为,这道题无论是选材还是题型设计上,都较好地体现了200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命题走向。在具体操作时,要走好以下几步:确定文体,审清题干,搜索信息,调动储备,张扬个性。这样,才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第1题考查提取中心句的能力。或着眼于文章开头,或锁定文章的结尾,或走进文章中间,不管用何种方法,都要遵循“阐述的道理必须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原则,基于此,我们很快就能得出答案:(1)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2)让资讯为我所用,而不是被资讯所左右,才能从资讯焦虑中彻底解放。
  第2题主要检测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概括过程中,要使用“谁(什么)+怎么样(是什么)”的格式,至于“作用是什么”的问题,要看“内容”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要么亮出论点,要么证明论点,要么重申论点。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后,不难得出答案:资讯爆炸使人们感到恐慌和焦虑。作用:引出中心论点,同时也在证明论点(大量的事实也在说明应跳出资讯的泥潭的道理)。
  第3题属于仿写类试题,要求我们既要掌握仿写的基本要求(注意形似意通),又要考虑示例所列现象的实质以及它同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还要遵循通畅、简洁、连贯的原则。示例:去年买的数码相机使用得还不熟练,今年它便成了落后的款式;别人纷纷考驾照了,我却还分不清宝马与奔驰。
  第4题主要测试概括、筛选和理解的能力。你首先要明白“超载健忘症”这个例子的实质,即反面论据,再将它同中心论点对照,不难找到正确答案:说明滥取资讯的严重后果(危害)。
  第5题主要考查拓展能力和辨析能力。既要通晓段落阐述的道理,又要领悟所给名言警句的内涵。答案为D项。
  第6题的命题视角很独特,命题者将能力测试置于探究材料中,既考查了链接能力、组合能力,又测试了思维能力、辨别能力。因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所以不设标准答案,但是在具体的陈述过程中应扣住“科技是把双刃剑”这一中心,辩证地看待“资讯爆炸”这一现象。
其他文献
一、选择填空。   1. I didn’t go to buy a bike because my uncle ________ one for me as a birthday present.   A. bought B. will buy C. had bought D. was buying   2. There was an old man ________ wanted to see
期刊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一位山村老人身上的奇异故事吧!  In my hometown there lived a sixty-year-old man. He was very 1 and never got ill. He liked eating poisonous (有毒的) snakes since he was a boy. Nearly every week, he cl
期刊
鸟  梁实秋    我爱鸟。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那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
期刊
1. aloud, loud  这两个词都是副词,表示“大声地”,两者区别不大:  aloud意为“出声地,大声地”,相对于默读而言,常用于书面语中,指提高声音使他人能听见,但声音不一定很大。例如:  The teacher asked him to read this poem aloud.   老师叫他大声朗读这首诗。  He called aloud for help.   他大声求救。  
期刊
立体图形是新课标全新的内容之一,了解中考“立体图形”试题的特点,对我们学习该知识点或复习迎考都很重要.以下是从课改实验区2006年中考试题中选出关于“立体图形”的题目,供大家参考.  考点一、识别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例1图1中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2006年河北省课程改革实验区)  解: 选C.  评注:三视图是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看同一个物体分别得到的平面图形,要注意用平行光去
期刊
A young man went to a mountain village for his holiday. One night he stayed at a small hotel near a train station.  Before going to bed, he went to the owner of the hotel and said to  the old man, “ E
期刊
2007年宜昌市中考数学试卷,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充分体现了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双重功能,整套试卷的结构合理,命题风格和题型大体稳定,题材新颖,信息量丰富,图文并茂,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总体来说,具有如下特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的题目在中考和竞赛试题中经常出现.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供大家参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作者开篇对树进行描绘,以起兴的手法很快吸引读者。接着,从树的上面写到下面,又似从表面写到内心。作者的着眼点就不再是形似而是神似,表明树阴的变幻正如人内心之复杂。  不同的树有不同的阴,不同的物象也有不同的阴。作者的视角首先是专注于一点,然后由上至下(由面上到叶子下面),由外至内(由表面至内心),由此及彼(由一棵树到松柏、梧桐、胡桃等多种树),由近及远(
期刊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现在我们用数学思想解2006年中考填空题、选择题.  一、数形结合思想  例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x=1,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c>0B.b<0C.b2-4ac<0D.2a+b=0  (2006年甘肃省兰州市)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