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驱动”是江苏“十二五”开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新格局的核心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则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抓手、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研究如何提高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步伐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江苏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色
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较强,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2006年,江苏提出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在“十一五”期间新兴产业发展较早、较快、较稳健。2010年,六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0647亿元,同比增长35.83%。今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988亿元,同比增长36.87%。南京市在2009年把风电光伏、智能电网和电力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通信、新材料、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八大产业确定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2010年,八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8亿元,同比增长29.1%,今年1-5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6亿元,同比增长34.7%。常州市在“十一五”的发展基础上,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与服务外包、物联网等7大产业,确立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2010年,7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37亿元,同比增长34.5%。扬州市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培育,尤其是近年来的大力推动,以“三新一网一书”(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电子书)为主体的五大新兴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在规模化、链式化和集聚化发展方面取得全面突破。五大新兴产业在2010年增长近40%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375亿元,同比增长47.1%。
江苏拥有跻身世界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制高点的新兴产业以及一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领域。以太阳能光伏电池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到2010年光伏电池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连续4年超过欧洲和日本居世界第一。全球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江苏是世界光伏产业“第一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不仅填补了江苏没有世界前沿技术领域新兴产业的空白,而且为江苏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经验,产生了示范效应。与太阳能光伏产业相似的是智能电网产业。江苏这两大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都有世界量级的产业领军人和创新团队。据介绍,江苏在基因芯片、抗体诊断等生物医药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集成技术等领域,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了一批龙头企业。
江苏新兴产业所集聚的载体,即高新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初步形成了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效应。全省16个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园)区产出了全省4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60%的新兴产业产值。在新兴产业向同区集聚的过程中,园区自身也在加快由“兼收并蓄”型向“优势特色”型转变。我省拥有3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5个国家级软件园、11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同,是全国各省中数量最多的,国内1/3的科技孵化器和1/5的在孵企业在我省。4个高新区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验同区,泰州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无锡国家物联网产业高技术基地、设在县级市的昆山国家级高新区和刚晋升为国家级的江阴高新区,都具有全国“唯一性”,“唯一性”体现了制高性竞争力、创新资源的集聚整合力以及产业和区域创新的主导地位。高新园区作为集聚新兴产业的载体,有力有效推进了光伏、风电、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集聚和完整产业链形成。
积累和形成了具有江苏特点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省各有关部门执行有力、措施得当、服务到位、成效明显;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导向鲜明,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的中心环节;重视政府支持下的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的建设,注意发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的引导作用。
江苏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加快推进江苏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有:一是多数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基本为世界500强企业所控制。一般说来,关键设备只要肯花钱还能够引进,但核心技术是封锁的。一些新兴产业的市场、原料和技术“三头在外”,受制于人的状况还未有根本改变。我省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受国外控制,总体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6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二是新兴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各地引资、引才、引项目竞争激烈,存在重复建设、结构雷同的隐患。三是产学研结合创新的问题,“学”和“研”方面技术创新储备不足、创新度和成果可转化度不高;“产”即企业方面,不能不考虑经济效益和市场风险。虽有政府支持撮合,但心有余而财力有限。缺少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有效运行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科技金融的规范运作和长效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积累经验。四是“产业新兴、环节低端”的状况普遍存在,“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从整个工业看,2010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3万家,平均主营业务收入1.48亿元,低于北京、浙江、上海、广东(分别为2.0、1.9、1.8、1.6亿元)。五是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的问题,包括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竞争机制、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等等。
关于推进江苏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强新兴产业市场调研,提升政府在市场导向上的服务功能。新兴产业发展的根基在市场。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其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都处在变动之中。把握住市场动态,才能够抢抓机遇,拓展市场。在这一方面,与企业相比,政府具有信息、人才、政策等多种优势。建议在创新驱动战略和“6+3”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确立和确定之后,通过加强新兴产业市场调研,及时发布新兴产业市场信息,积极引导江苏新兴产业企业的投资方向、市场开拓区域、产品结构调整,促使江苏新兴产业企业快速、稳健发展。
扩大开放型经济既有优势,构筑新兴产业发展新的竞争优势。发展新兴产业仍然要利用和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招商引资仍然是重要方式方法。关键在于,一是强化招商引资“路径依赖”的正反馈效应,即招人才引智力,彻底清除负反馈残留,杜绝为抢项目,招商引资“追高逐低”(指开放初期和一些经济薄弱地区在招商引资中一度出现的现象,过分放宽对外资的监管,以牺牲环境和劳工利益来吸引外资)。二是建立新兴产业项目储备和引进的科学规范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独立高效的评估程序。项目或成果评估评前准备不足,评中独立性不强,结论顺应领导或主办方意图,走程序成走过场的现象,在各地并不鲜见。三是利用规划的科学权威性和法规约束性,依托高新技术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项目、资金、企业三位一体,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构建优势。
强化新兴产业兼容发展观念,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作用。发展新兴产业,不仅要抓大企业,更要抓中小企业。江苏的新兴产业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他们或拥有自身的专利,但规模不大;或产品处在产业链上游,利润有限;或市场定位狭小,仅局限于国内。由于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大,获取资金和人才资源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差,创新意识更强。如何促使它们做大做强,这是江苏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此,在政策层面上,应给予它们更多的优惠,在资源分配上,给予它们更多的支持。
以新兴产业项目为抓手,构建政产学研结合新模式。新兴产业是以高科技为载体的产业,它依赖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的推动力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外引进,二是自主创业,三是产学研共同孵化。纵观江苏的新兴产业,相当多的知识产权还在国外企业手中。只有自主创业和产学研共同孵化的企业,知识产权属于我们自己。而自主创业的企业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高校和科研单位。由此可见,要降低我省企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提高我省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地位,必须高度重视政产学研的结合,使之成为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建议围绕新兴产业项目,有关部门进一步制定和出台优惠的扶持政策,研究和构建政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探讨并实施政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路径。
改进与加强新兴产业统计工作,完善新兴产业发展的统计体系。要建立准确反映新兴产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合理界定统计范围、科学统计有关数据、准确把握新兴产业发展动态,是更加有力、更加有效制定加快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江苏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色
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较强,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2006年,江苏提出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在“十一五”期间新兴产业发展较早、较快、较稳健。2010年,六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0647亿元,同比增长35.83%。今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988亿元,同比增长36.87%。南京市在2009年把风电光伏、智能电网和电力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通信、新材料、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八大产业确定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2010年,八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8亿元,同比增长29.1%,今年1-5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6亿元,同比增长34.7%。常州市在“十一五”的发展基础上,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与服务外包、物联网等7大产业,确立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2010年,7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37亿元,同比增长34.5%。扬州市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培育,尤其是近年来的大力推动,以“三新一网一书”(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电子书)为主体的五大新兴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在规模化、链式化和集聚化发展方面取得全面突破。五大新兴产业在2010年增长近40%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375亿元,同比增长47.1%。
江苏拥有跻身世界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制高点的新兴产业以及一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领域。以太阳能光伏电池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到2010年光伏电池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连续4年超过欧洲和日本居世界第一。全球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江苏是世界光伏产业“第一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不仅填补了江苏没有世界前沿技术领域新兴产业的空白,而且为江苏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经验,产生了示范效应。与太阳能光伏产业相似的是智能电网产业。江苏这两大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都有世界量级的产业领军人和创新团队。据介绍,江苏在基因芯片、抗体诊断等生物医药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集成技术等领域,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了一批龙头企业。
江苏新兴产业所集聚的载体,即高新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初步形成了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效应。全省16个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园)区产出了全省4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60%的新兴产业产值。在新兴产业向同区集聚的过程中,园区自身也在加快由“兼收并蓄”型向“优势特色”型转变。我省拥有3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5个国家级软件园、11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同,是全国各省中数量最多的,国内1/3的科技孵化器和1/5的在孵企业在我省。4个高新区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验同区,泰州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无锡国家物联网产业高技术基地、设在县级市的昆山国家级高新区和刚晋升为国家级的江阴高新区,都具有全国“唯一性”,“唯一性”体现了制高性竞争力、创新资源的集聚整合力以及产业和区域创新的主导地位。高新园区作为集聚新兴产业的载体,有力有效推进了光伏、风电、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集聚和完整产业链形成。
积累和形成了具有江苏特点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省各有关部门执行有力、措施得当、服务到位、成效明显;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导向鲜明,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的中心环节;重视政府支持下的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的建设,注意发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的引导作用。
江苏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加快推进江苏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有:一是多数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基本为世界500强企业所控制。一般说来,关键设备只要肯花钱还能够引进,但核心技术是封锁的。一些新兴产业的市场、原料和技术“三头在外”,受制于人的状况还未有根本改变。我省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受国外控制,总体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6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二是新兴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各地引资、引才、引项目竞争激烈,存在重复建设、结构雷同的隐患。三是产学研结合创新的问题,“学”和“研”方面技术创新储备不足、创新度和成果可转化度不高;“产”即企业方面,不能不考虑经济效益和市场风险。虽有政府支持撮合,但心有余而财力有限。缺少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有效运行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科技金融的规范运作和长效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积累经验。四是“产业新兴、环节低端”的状况普遍存在,“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从整个工业看,2010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3万家,平均主营业务收入1.48亿元,低于北京、浙江、上海、广东(分别为2.0、1.9、1.8、1.6亿元)。五是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的问题,包括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竞争机制、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等等。
关于推进江苏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强新兴产业市场调研,提升政府在市场导向上的服务功能。新兴产业发展的根基在市场。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其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都处在变动之中。把握住市场动态,才能够抢抓机遇,拓展市场。在这一方面,与企业相比,政府具有信息、人才、政策等多种优势。建议在创新驱动战略和“6+3”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确立和确定之后,通过加强新兴产业市场调研,及时发布新兴产业市场信息,积极引导江苏新兴产业企业的投资方向、市场开拓区域、产品结构调整,促使江苏新兴产业企业快速、稳健发展。
扩大开放型经济既有优势,构筑新兴产业发展新的竞争优势。发展新兴产业仍然要利用和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招商引资仍然是重要方式方法。关键在于,一是强化招商引资“路径依赖”的正反馈效应,即招人才引智力,彻底清除负反馈残留,杜绝为抢项目,招商引资“追高逐低”(指开放初期和一些经济薄弱地区在招商引资中一度出现的现象,过分放宽对外资的监管,以牺牲环境和劳工利益来吸引外资)。二是建立新兴产业项目储备和引进的科学规范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独立高效的评估程序。项目或成果评估评前准备不足,评中独立性不强,结论顺应领导或主办方意图,走程序成走过场的现象,在各地并不鲜见。三是利用规划的科学权威性和法规约束性,依托高新技术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项目、资金、企业三位一体,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构建优势。
强化新兴产业兼容发展观念,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作用。发展新兴产业,不仅要抓大企业,更要抓中小企业。江苏的新兴产业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他们或拥有自身的专利,但规模不大;或产品处在产业链上游,利润有限;或市场定位狭小,仅局限于国内。由于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大,获取资金和人才资源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差,创新意识更强。如何促使它们做大做强,这是江苏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此,在政策层面上,应给予它们更多的优惠,在资源分配上,给予它们更多的支持。
以新兴产业项目为抓手,构建政产学研结合新模式。新兴产业是以高科技为载体的产业,它依赖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的推动力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外引进,二是自主创业,三是产学研共同孵化。纵观江苏的新兴产业,相当多的知识产权还在国外企业手中。只有自主创业和产学研共同孵化的企业,知识产权属于我们自己。而自主创业的企业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高校和科研单位。由此可见,要降低我省企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提高我省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地位,必须高度重视政产学研的结合,使之成为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建议围绕新兴产业项目,有关部门进一步制定和出台优惠的扶持政策,研究和构建政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探讨并实施政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路径。
改进与加强新兴产业统计工作,完善新兴产业发展的统计体系。要建立准确反映新兴产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合理界定统计范围、科学统计有关数据、准确把握新兴产业发展动态,是更加有力、更加有效制定加快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