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在高校中开展科学史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质疑精神、独立人格与科学辩证思维的培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科学史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学史教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
21世纪是全球一体化、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唯有努力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才有可能赢得这场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准备创造”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教授的只是科学结论,对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艰辛历程置之不理,从而失去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有利时机。而科学史教育却能使学生认识科学思想的发展进化和连续变迁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懂得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和发展性,建立科学真理相对性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批判精神和敢于向传统理论和权威挑战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科学史家萨顿在《科学的历史研究》中曾经说:“科学史远胜于所有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并列,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说明所有各种科学之间的联系,它们彼此合作成就它们的共同目标和方法。”科学史不仅是对科学发展在过去发生的真实事件的述说,更是它对这些事实背后起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观念和行为进行反思和评说。科学史一方面揭示了科学结论的发现过程,把科学理论创造过程全方位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对什么是科学以及科学发现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介绍了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奋斗历程和曲折经历,强调人的非逻辑的创造性和独创精神在科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学习科学家在科学发现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感受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科学史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愛因斯坦曾经说过,他的科学成就“来自神圣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是学习过程顺利有效的心理条件,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了浓厚兴趣,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才能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好奇心紧密相连的是怀疑、批判的精神,恩格斯在论及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时,曾十分中肯地指出:“怀疑——批判”的头脑是科学家的一个“主要仪器”。科学的怀疑、批判精神是一种理性探索的精神,研究科学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某种意义上,科学进步的历史就是科学怀疑的历史,就是科学家不断克服错误,追求真理的历史。对于这一点,汤川秀树的话很是发人深省:当回顾理论物理学的历史时,我们说得过分一些几乎可以称为错误史。好奇心和怀疑批判的精神决定了科学家善于独立思考,敢于独创的气质,这种气质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是以深厚的知识底蕴为基础的。科学史教育有助于掌握科学知识,关于科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 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考察更具有直观和具体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科学概念有更直观的理解。科学史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一方面,科学史是一部科学方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相互影响并逐渐融为一体,将人类从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认识方法向揭示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建立整体性的认识方法跨越了一大步,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科学史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科学史教育有助于训练思维能力,科学史既是认识发展的历史,也是思维发展的历史,正确的思维方式会在方向的确认、手段的选择、价值的取向等等方面,对科研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同历史上的科学思想进行交流时,确实可以锻造我们的创新思维。对于这一点,席泽宗先生说得好:“科学思想有一定的持续性,思想能够产生思想,人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在与今人交流中可以产生思想,在读古书也可以产生出新的思想火花,成为宝贵的财富。”
三、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创新人格
科学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库恩(T.Kuhn)指出,科学是按照原始科学(范式尚未建立)→常规科学(范式确立并占统治地位)→革命科学(常规科学的范式受到挑战)→新的常规科学(新的范式确立并占统治地位)的路线发展的,科学发展是一个范式转化的、动态的过程。科学史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范式的转化不只是科学知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基本思想、基本观念的变化,让学生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科学,养成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科学态度,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科学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科学精神是在对科学真理探索和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科学精神至少应包括“自由探索、勇于批判、大胆创新、严谨求实”等内容。科学知识强调的是确定性,而科学精神强调的是不确定性,强调科学精神就是强调怀疑、批判的精神,这对于科学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科学史教育可以带领学生体验科学知识及其理论体系的演变和完善过程,使他们学会用发展的、批判的眼光审视现有的科学知识。
科学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养成。个性特征的形成与环境、教育、社会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个性是成功的关键,更是创新人才身上的宝贵财富。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了创新而贡献毕生精力,甚至以牺牲健康生命为代价,科学家们对科学研究的巨大热情和执着信仰,敢于不断发现问题,百折不挠的用新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精神,有着强大的催人奋进、激励创造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一旦在年轻学子身心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就会对他们良好个性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而言之,科学史是人类文明殿堂里的珍贵财富,开发和利用好这个珍贵资源,充分挖掘科学史教育的深度内涵,对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史教育是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明确科学史教育的目标定位,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形成高校积极引导、教师积极介入、学生广泛参与的科学史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充分发挥科学史的创新教育功能和价值,满足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兵,江洋.科学史与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袁维新.论科学史的教育价值[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 (3).
[3]詹志华.论科学史学的创新意蕴[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5).
[4]王谷莘.创新人才的个性分析及培养初探[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5]钱峰. 科学史教育与创新素养培育略论[J].创新人才教育,2018(4).
作者简介:
李海涛(1977-),男,河南焦作人,焦作大学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和科学史。
关键词:科学史教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
21世纪是全球一体化、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唯有努力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才有可能赢得这场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准备创造”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教授的只是科学结论,对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艰辛历程置之不理,从而失去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有利时机。而科学史教育却能使学生认识科学思想的发展进化和连续变迁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懂得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和发展性,建立科学真理相对性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批判精神和敢于向传统理论和权威挑战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科学史家萨顿在《科学的历史研究》中曾经说:“科学史远胜于所有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并列,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说明所有各种科学之间的联系,它们彼此合作成就它们的共同目标和方法。”科学史不仅是对科学发展在过去发生的真实事件的述说,更是它对这些事实背后起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观念和行为进行反思和评说。科学史一方面揭示了科学结论的发现过程,把科学理论创造过程全方位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对什么是科学以及科学发现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介绍了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奋斗历程和曲折经历,强调人的非逻辑的创造性和独创精神在科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学习科学家在科学发现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感受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科学史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愛因斯坦曾经说过,他的科学成就“来自神圣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是学习过程顺利有效的心理条件,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了浓厚兴趣,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才能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好奇心紧密相连的是怀疑、批判的精神,恩格斯在论及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时,曾十分中肯地指出:“怀疑——批判”的头脑是科学家的一个“主要仪器”。科学的怀疑、批判精神是一种理性探索的精神,研究科学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某种意义上,科学进步的历史就是科学怀疑的历史,就是科学家不断克服错误,追求真理的历史。对于这一点,汤川秀树的话很是发人深省:当回顾理论物理学的历史时,我们说得过分一些几乎可以称为错误史。好奇心和怀疑批判的精神决定了科学家善于独立思考,敢于独创的气质,这种气质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是以深厚的知识底蕴为基础的。科学史教育有助于掌握科学知识,关于科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 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考察更具有直观和具体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科学概念有更直观的理解。科学史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一方面,科学史是一部科学方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相互影响并逐渐融为一体,将人类从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认识方法向揭示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建立整体性的认识方法跨越了一大步,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科学史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科学史教育有助于训练思维能力,科学史既是认识发展的历史,也是思维发展的历史,正确的思维方式会在方向的确认、手段的选择、价值的取向等等方面,对科研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同历史上的科学思想进行交流时,确实可以锻造我们的创新思维。对于这一点,席泽宗先生说得好:“科学思想有一定的持续性,思想能够产生思想,人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在与今人交流中可以产生思想,在读古书也可以产生出新的思想火花,成为宝贵的财富。”
三、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创新人格
科学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库恩(T.Kuhn)指出,科学是按照原始科学(范式尚未建立)→常规科学(范式确立并占统治地位)→革命科学(常规科学的范式受到挑战)→新的常规科学(新的范式确立并占统治地位)的路线发展的,科学发展是一个范式转化的、动态的过程。科学史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范式的转化不只是科学知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基本思想、基本观念的变化,让学生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科学,养成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科学态度,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科学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科学精神是在对科学真理探索和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科学精神至少应包括“自由探索、勇于批判、大胆创新、严谨求实”等内容。科学知识强调的是确定性,而科学精神强调的是不确定性,强调科学精神就是强调怀疑、批判的精神,这对于科学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科学史教育可以带领学生体验科学知识及其理论体系的演变和完善过程,使他们学会用发展的、批判的眼光审视现有的科学知识。
科学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养成。个性特征的形成与环境、教育、社会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个性是成功的关键,更是创新人才身上的宝贵财富。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了创新而贡献毕生精力,甚至以牺牲健康生命为代价,科学家们对科学研究的巨大热情和执着信仰,敢于不断发现问题,百折不挠的用新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精神,有着强大的催人奋进、激励创造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一旦在年轻学子身心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就会对他们良好个性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而言之,科学史是人类文明殿堂里的珍贵财富,开发和利用好这个珍贵资源,充分挖掘科学史教育的深度内涵,对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史教育是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明确科学史教育的目标定位,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形成高校积极引导、教师积极介入、学生广泛参与的科学史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充分发挥科学史的创新教育功能和价值,满足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兵,江洋.科学史与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袁维新.论科学史的教育价值[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 (3).
[3]詹志华.论科学史学的创新意蕴[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5).
[4]王谷莘.创新人才的个性分析及培养初探[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5]钱峰. 科学史教育与创新素养培育略论[J].创新人才教育,2018(4).
作者简介:
李海涛(1977-),男,河南焦作人,焦作大学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和科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