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言教学方法,感受文言语言魅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学生怕学,老师怕教,文言文古诗文教学成了阅读教学的难点。然而,写得好的现代文,使用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等,大部分来自文言文的作品,文言文对语言的丰富,对自身语言的创造性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灵活运用恰当的教法,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文言文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钱老师不仅是处理文、言材料,而是把它当作文,钱老师从文章的角度,理解感悟这样大的背景,然后在大的活动中落实字词。如《桃花源记》,不仅仅是从释词的角度去讲“妻子”是“妻子儿女”、“绝境”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的意思,而是带着学生去看,武陵人、捕鱼人进入的情境是什么样的,这个情境里雾、景、人是什么样的,在描绘、交流中字词就落实了,即作为文章来读。《桃花源记》如果作为一个文化传承来教,就会有其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学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方式,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对于不同时期文化包括文学作品应该有所体验和感悟,如从先秦诸子的散文到唐宋的诗歌,然后到明清的小说、散文,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即使以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结束,没有机会再上大学正规的系统的学习文学史知识,但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样式、表现手法有了一个最基本的了解,感受不同时期中国几千年来文学的价值和魅力。作为文言文教学,背后就是文学的传承,要把握它的特点,了解它,以此来丰富我们的生活认识。《桃花源记》《愚公移山》不仅是作为是一个作家、一个阶段文学作品的代表来了解,它背后承载着我们中国人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对理想的追求。我们中华民族有其自身的思维特点,自身的生活方式,这种思维特点和生活方式隐含在不同时期写作品中,学生通过作品的学习,才能真正体验到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无论从文化的角度,还是语言的角度意义都是非常大的。我们要让学生意识语言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实词、虚词、句式是帮助他理解,记住这些并不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目的是读懂作品,理解文章。因此,学习一篇文言文,不仅是解决语言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内容,不能把语言和内容分开,学习文言诗文,言和文要相互配合,注重对文的理解,不能机械的看待言。通过我们的指导,学生今后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能活化为自己生活中的东西。文言文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知道字、词、句之外,还需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培养语感、理解能力。
   《首先要有一定量的文言文积累;学生除了熟读成诵,古诗文的教学还要和现代文的教学相结合,如五、六年级的教材,五年级前面是白话,后面是文言,六年级前面是文言,后面白话,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白话和文言之间的差异性,感受文言语言表述的魅力、价值,教学7-9年级不一定将讲实词、虚词及句式当着重点,主要运用它帮助学生理解,因为文言文的词语的确与现代不同。但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现代语言和文言语言的共同特点、差异性,将这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去做。现在7-9年级教材编排一个现代文,会编排同样一个主题的文言文,让学生感受同样一个主题在现代文是怎么表述的,在文言文是怎么表述的。我们要明确两点,一是学习语言的表达。现实生活中,由于中考在制约着老师,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做得不够,但有的老师做得好,如教学《桃花源记》,读了课文,不去串讲字词,而是分组画桃花源中的景“阡陌交通”、有良田、美驰、桑竹之属,画桃花源中人活动的景象,形成一幅连环画,几幅组成一个故事,画渔人出来跟太守怎么讲,设计一个对话。学生能画,且设计对话,文章的字词得到落实,对文章也理解了。学生熟读基本读懂文言文大意就已经达到了目的。而我们有的时候是深抠句式,让学生读懂,这种规矩性的东西是有作用的,我们不能当作学习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规矩性的知识的认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的核心属性应该是“美”,《诗经》的“蒹葭苍苍,杨柳依依”,《史记》“凛凛生气,荡气回肠”,以至于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秦观的唯美,胡适的平易,鲁迅的深邃……语文就应该是美的,语文应该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浪漫的情怀,一种思维的光芒,更是文化的积淀与文明传承。   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课沦落成为一种纯粹的工具性的学科,沦落成为段落划和总结中心,沦落成为“死记硬背”,沦为纯粹的考点操
期刊
教学近十几年,每每回想起自己的教学生涯,从一个懵懂的师专毕业生,成长为一个有耐心的老师,其实是一路边走边悟。在工作中各种教学小事感染了我,锻炼了我,也造就了我。   一、多一点鼓励会点燃孩子智慧之火。   班里有个学困生,他经常完不成作业,我找他谈了几次话,教育他端正学习态度。同学们也讽刺他,疏远他,他情绪一落千丈。我想对于这种成绩差,有缺点的学生决不能让他们掉队。就把评价纳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期刊
一、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中学生自能的良好读书习惯。   首先,要从“人的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现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求理解,自己品悟,这才能谈得上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建立阅读教学常规,规范学生阅读行为。本人就是规定本班学生每个学期开学前通读新的语文课本,完成规定的寒暑假作业;又规定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要做
期刊
学困生是班级中人数不多,但能量很大,影响面广的一小群人。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抓好优等生,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班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学生的辍学,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根本要求。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下面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谈谈我在转化学困生方面的点滴经验:    一、建立学困生档案,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做到有的放矢。  
期刊
我所说的“绿色作文”是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以指导学生认识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为重点的,以创新为核心的读写并重的开放型的作文教学。绿色作文就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写作理念。   一、目前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实施,引发了教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长期以来我们写作教学远远背离了课改理念。其主要表现为:   1、作文命题单一化。每次作文老师命题,几时人写一个题
期刊
掌握通假字和古今字的重要意义。清代文学家朱骏声说:“不知假借者,不可与读古书。”正确认识,理解与掌握通假字和古今字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一项基本技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里有不少通假字和古今字,这对接触文言文较少,不了解通假字和古今字知识的初中生来说,确实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障碍。有些学生翻译文言文时,常常以现代汉语的词汇意义去理解通假字和古今字的字义。例如,把“孰为汝多知乎”的“知”误解为
期刊
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每个老师应该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也静心思考和梳理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小小的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中与学生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内容,一定能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所以在一堂课中我们要精心准备与学生生活能发生联系的内容。   比如,对于有些课文的理解,我会结合班级实际或学生生活实际,把知识点迁移出来,通过联
期刊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和人文色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好文章,所以作家王蒙说;“写文章要敢于打破旧框框,要敢于创新,一粒沙那么大的新,一粒微尘那么大的新,也比一座山那么大的俗套子有价值。”作文要想写出新意,我认为主要是要做到题材新,立意新,而引申法和反弹琵琶法,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两种最常用、最实用的方法。   一、引申法   所谓“引申”,就是对某一题材进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挖掘
期刊
现代社会的发展己经使得教育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知识文化领域的全球化,人的主体地位的需求与自我认同感的不断增强。从我国教育所走过的历史进程中去看,其中不乏优秀的东西,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人类主体自我观照的心理需求使得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期刊
在清代除了曹雪芹的《红楼梦》享誉我国小说之界外,还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同样轰动至极。在这部小说中吴敬梓以极尽嘲讽之妙笔,用辛辣刚劲之语言,绘声绘色地刻画了一个儒林世界,鲁迅先生曾经评价其为说“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纵观全书,我个人认为最具讽刺色彩的莫过于《范进中举》这一精彩片断了。   略窥题目:范进,人名,这让我想到周进,两人异姓同名。“进”在读书人眼中应该代表着进取或暗合中进士之意,由名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