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大理州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大理大学的资源优势进行分析,认为传承是最好的保护,大理大学作为滇西知名高校,从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学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文化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理大学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有助于保护民族传统项目,加强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研究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中最活跃、最积极和影响最直接、最广泛而又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在少数民族繁衍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据统计,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676项。
大理州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活跃,其中每年三月民族节就汇聚了众多的项目,如赛马、陀螺、吹枪、霸王鞭和舞龙等项目。调查研究发现,大理州没有建立相应的民族传统项目训练基地,为参与民族运动会,农运会等比赛,一般都是根据需求来制定临时的方案进行政策与经费支持。
二、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体育活动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大理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的建立,将弥补大理州没有系统、综合、科学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訓练基地的空白,极大地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才的培养,,助力于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民族文化示范”和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二)促进大理州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繁荣稳定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民族文化现象,它体现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是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生活的认知与升华。
大理州民族成分多,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明显,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如苍山可以发展户外运动,借助三月街可以更加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三)大理大学资源优势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是高校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特色体育课堂的必由之路,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课程改革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2]
1.高校地域资源优势明显 地方高校尤其要为地方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3]大理大学依苍山地势而建立,特殊的地理特征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天然优势,除常规的教学设施体育设备以外,拥有攀岩墙等户外教具,无论在学校教学,还是利用苍山优势开展户外项目都是其它地域少有的。
学校曾成功举办过数届国内外定向越野比赛,其场地条件获得国内外运动员与教练员的一致认可。
2.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有保障 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五十多人,大部分教师毕业于省外体育院校。学院拥有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含足球场)3块,体育馆2座,内设体操房、篮、排、网、乒乓、羽毛球场等,为教学、训练和科研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近年来体育学院参与组织实施了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参加全州、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培养一批少数民族运动员。
3.高校与地方相比的优势 与在其他地方建立训练基地相比,大理大学有更大的优势:
(1)基础条件有保障,学校本身有长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的教练员队伍,有较好的训练实践能力和理论支持,以及科研团队。
(2)降低成本与费用,目前大理州组队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队伍都是从地方抽调,单位、学校、歌舞团、当地农民都有参与,除了正常的比赛费用、食宿等外,还有给相应的误工费,训练费都有相应的标准,标准太低有些项目组队级比较困难,但是如果利用学校资源,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将民族传统项目与教学结合起来,训练费也可以降低很多,节约了成本。
(3)见效较快,学生训练有保障,年龄条件较好,在学校建立基地,省去了用于审批、立项以及培养师资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应当将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主体责任,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4]。大理大学教学设施和资源优势明显,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文化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建议
一是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公开课、精品课,让大学生广泛参与到其中,学习各民族文化和传统体育技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交往。二是校级资金扶持体育学院“大理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保护、发展大理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为大理大学创建为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应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桂忠.关于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必要性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9(3).
[2]韦丽春.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6,18(6).
[3]韦丽春.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6,18(6).
[4]陈宏,王华倬,黄家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的异化与回归[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5):235-238.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研究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中最活跃、最积极和影响最直接、最广泛而又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在少数民族繁衍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据统计,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676项。
大理州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活跃,其中每年三月民族节就汇聚了众多的项目,如赛马、陀螺、吹枪、霸王鞭和舞龙等项目。调查研究发现,大理州没有建立相应的民族传统项目训练基地,为参与民族运动会,农运会等比赛,一般都是根据需求来制定临时的方案进行政策与经费支持。
二、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体育活动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大理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的建立,将弥补大理州没有系统、综合、科学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訓练基地的空白,极大地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才的培养,,助力于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民族文化示范”和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二)促进大理州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繁荣稳定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民族文化现象,它体现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是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生活的认知与升华。
大理州民族成分多,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明显,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如苍山可以发展户外运动,借助三月街可以更加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三)大理大学资源优势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是高校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特色体育课堂的必由之路,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课程改革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2]
1.高校地域资源优势明显 地方高校尤其要为地方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3]大理大学依苍山地势而建立,特殊的地理特征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天然优势,除常规的教学设施体育设备以外,拥有攀岩墙等户外教具,无论在学校教学,还是利用苍山优势开展户外项目都是其它地域少有的。
学校曾成功举办过数届国内外定向越野比赛,其场地条件获得国内外运动员与教练员的一致认可。
2.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有保障 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五十多人,大部分教师毕业于省外体育院校。学院拥有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含足球场)3块,体育馆2座,内设体操房、篮、排、网、乒乓、羽毛球场等,为教学、训练和科研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近年来体育学院参与组织实施了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参加全州、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培养一批少数民族运动员。
3.高校与地方相比的优势 与在其他地方建立训练基地相比,大理大学有更大的优势:
(1)基础条件有保障,学校本身有长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的教练员队伍,有较好的训练实践能力和理论支持,以及科研团队。
(2)降低成本与费用,目前大理州组队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队伍都是从地方抽调,单位、学校、歌舞团、当地农民都有参与,除了正常的比赛费用、食宿等外,还有给相应的误工费,训练费都有相应的标准,标准太低有些项目组队级比较困难,但是如果利用学校资源,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将民族传统项目与教学结合起来,训练费也可以降低很多,节约了成本。
(3)见效较快,学生训练有保障,年龄条件较好,在学校建立基地,省去了用于审批、立项以及培养师资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应当将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主体责任,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4]。大理大学教学设施和资源优势明显,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文化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建议
一是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公开课、精品课,让大学生广泛参与到其中,学习各民族文化和传统体育技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交往。二是校级资金扶持体育学院“大理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保护、发展大理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为大理大学创建为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应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桂忠.关于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必要性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9(3).
[2]韦丽春.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6,18(6).
[3]韦丽春.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6,18(6).
[4]陈宏,王华倬,黄家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的异化与回归[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5):235-238.